精華區beta Tain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www.pijo.com.tw/archives/13490 據說1661年鄭成功登台,首先登陸今鹿耳門一帶紮營,當時鄭成功向上天祈求戰機,當天下午即適逢漲潮,鄭成功便率兵順著德慶溪水道進入府城內陸,攻打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 圖片來源:http://eportfolio.lib.ksu.edu.tw/~4980E028/blog?node=000000046 當時府城與鹿耳門中間還隔著台江內海,對外運輸主靠水道,清朝時郊商共築五條港,以便商業運輸之用,也使得府都成為全台灣最繁榮的一個城市。 說到德慶溪,應該很少台南人知道有這麼一條溪流,上圖為1752年的台南古地圖,德慶溪為左側,發源自台南市中心,從地圖可見源頭靠近小東門,而現存小東門遺跡位於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並就台南地形影響,順著坡度,流至前鋒路轉民族路,至今天大遠百處與枋溪支流匯集,經太平境教會,右彎中成路後一路向北,於開基天后宮出海。 (圖片來源:走讀台南) 今天仍可在大遠百對面看到禾寮港的石碑,即是當年鄭成功順著德慶溪水道停泊的港口,據說船還能夠開到吳園呢!而當時吳園的主人何斌,就維基上所寫,原本是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商業上的往來,後來洩密給鄭成功,並將鄭成功引進禾寮港,從此改寫了台灣的歷史(但故事性成分居多,真實性尚須考究,哈)。 台南雖然位於嘉南平原,但有在市區騎過腳踏車的人就知道,台南市區有許多高低起伏的坡道,即是因為德慶溪與上圖右側的福安坑溪貫穿,或許再加上幾千年來河海的泥沙淤積,使台南在沖積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山丘,因此台南古有「府城七丘」之稱,七丘分別為「赤崁、鷲嶺、山仔尾、山川台、崙仔頂、覆鼎金、尖山」,又稱鳳凰七丘,據說是丘陵地形像一隻鳳凰,也有人說這是台南以鳳凰花作為市花的由來之一。 有關鳳凰傳說,可以參考網友的文章(有討論到台南的龍脈,超酷的XD) http://blog.yam.com/TN87504033/article/20009231 從1907年的都市規劃圖,可以看得更清楚德慶溪的一個走向,從網路上看來的文章說,老一輩的人回憶德慶溪,說是一條有魚有蝦清澈的溪流,也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用水來源。 但自從海港與水道淤積之後,府城商業也漸漸沒落,在水運功能不再重要之後,都市的發展需要更多道路,就將德慶溪封了起來,成為地下排水道。 而在德慶溪失去運輸的功能之後,日本政府於1926年開闢了現在的台南運河,並在運河盲段(圖中A點)建造台南船渠,取代五條港,供船隻停泊之用。並且在當時實施都市改正,興建圓環,從火車站中山路接民生綠園中正路,即可直達河港,這一段路也成為昔時台南最熱鬧的核心地帶。 而上圖中的B點就是近日很夯的新臨安橋,出現在電影總舖師裡面「橋一下」那個(哈),目前只開放給行人與自行車通行,每晚六點至九點半點燈,提供給喜歡攝影的朋友,可以趁現在不怕被車撞到盡情地拍照啊!! (照片來源台南工務局FB) 順帶一提,之前參觀一位台南老畫家的展覽,畫家有不少運河的作品,聊天之中,老畫家說道,以前在中正路就能夠看到夕陽,整條路被夕陽照的如黃金般閃耀,實在不懂為時麼要蓋一個中國城擋住美好的河景與夕陽。更甚者,有人說這棟建築破壞了台南的風水,切斷了台南的龍脈(又是龍脈傳說XD),才讓中正商圈一蹶不振。姑且不論民間的傳聞,如果有天中國城真的拆掉的話,我好想看看老畫家說的黃金路是不是真的(笑)。 – 而自從台南市的河流成為排水用途之後,惡臭以及河岸兩旁沒落的市景,彷彿成了都市之瘤,好在2002年起,市政府就有一連串的整治計畫,包括清淤、興建污水下水道工程,並配合舊港打通海水,進行運河水質汰換。縣市合併後,積極進行安平區系統下水道用戶接管,以及水岸景觀改善工程,最近還看到古都夜裡跑的朋友分享的藍綠三環,都看到台南市政府為改造台南環境生態所做的努力。 (藍綠三環指藍帶運河、鹽水溪、柴頭港溪、竹溪及公園道綠環所構成的台南市三個主要環狀的藍綠帶開放空間系統。環狀的四十米以上公園道翡翠項鍊,上面串連著台南市重要的大型公園綠地,台南市主要的都市發展區則包圍在這三環之內。) – 後記: 台南的河流,歷經運輸、排水、觀光休憩三個階段,這應該也是各地都市河流功能的變遷吧,只是大多數人不太了解河流的歷史,以及河流對於造就一個都市紋理、文化歷史的重要性,我覺得河是很有生命力的,它能創造、能孕育、能毀滅、能重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嘉南平原夏季颱風淹水氾濫,但冬季又缺水,因此台南有曾文、烏山頭、南化水庫以及一些埤塘,雖然台灣的水費很便宜,但每當停水的時候真的會不知道要怎麼生活,其實遠在天邊的河水溪流,都是我們生活之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而會對台南的河流文化產生興趣,一部分是之前有住過淡水,每天都和淡水河生活在一起,儘管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有河水調節溫度濕度、供親水場域、兩旁河畔美景,以及美好又殘忍的淡水牌只是近黃昏,能讓一個城市不那麼死板,能夠隨著河水的流動感覺生活。 台南的運河在我記憶中就是一條很臭的水溝,後來蓋了幾座漂亮的橋和住宅大樓,近幾年隨著運河整治、安平的觀光發展、台江國家公園的成立…等,使得台南在生態環境方面也稍微可以說嘴,尤其是四草紅樹林的綠色隧道,真的是人生必去啊,讓我發現台南不只是有古蹟、有小吃、還有值得驕傲的生態面,尤其近日看到淡水紅樹林遭惡質業者排放強酸,破壞生態,我就對台南近幾年來加強取締鹽水溪兩岸排放的措施感到相當欣慰,謝謝台南市政府有努力珍惜這塊土地的美好資源。 然後另一部分是我看書發現台南原來是有小溪的,看看現在台南市的街道,實在是很難想像以前可以搭船到處跑,加上我看到一位網友的文章(探訪遺失的河道-德慶溪),鉅細靡遺的考證德慶溪今日在台南的各處遺跡,以及德慶溪昔時流經的場域,讓我對於這條「尋找德慶溪」的路線感到相當有興趣,也想介紹給大家認識,關於台南河流的二三事真的不太有人會去注意,但其實河流的痕跡都藏在我們生活的角落裡,也許是河港遺跡,也許是橋墩,也許高低起伏的丘陵,也許是老畫家的回憶,儘管我們無情的遺忘了河流的美好,但河流會記得它曾走過的路。 你今天PIJO了嗎? http://www.pijo.com.tw/ PIJO粉絲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pijo.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74.158.205
nrma:感謝 長知識了 09/18 11:52
eastwing:德慶溪常常會經過啊,橋的柵欄都還在(北門路、中山路) 09/18 12:49
eastwing:可惜之前沒給北門路的博愛橋留下完整影像,前幾年被攤商拆 09/18 12:50
eastwing:到剩下一點點了,還變成攤商的一部份. 09/18 12:51
dug:這是研究論文嗎?XD 09/18 18:41
lupins:好像不是"經太平境教會" 依位置判斷應該是"民族路長老教會" 09/18 19:57
lupins:"右彎中成路"應該是"成功路"吧? 09/18 19:58
lupins:sorry~查了一下地圖,是在中成路沒錯~ 禾寮港石碑立在那 09/18 20:00
s7891104:好文, 有系列的文章嗎? 09/18 20:01
lupins:橋一下梗很有趣~XD 原PO寫得很好呢! 09/18 20:06
lupins:府前路那一帶有條福安坑溪 似乎也還在? 09/18 20:08
kaiirene:因為想寫一些有關台南的故事,不是研究論文喔^^ 09/18 23:42
eastwing:推原po也推樓上上所放的老姜網誌 09/19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