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n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http://www.pijo.com.tw/archives/12571 厭倦充滿陸客的一級古蹟嗎? 經過美麗的老建築想一探究竟卻不得其門而入嗎? 或者夏日午後,你只想靜靜地散步嗎? 這次移居台南要介紹的私房路線, 帶你避開人潮,鑽進巷弄, 移動你的目光,注視那些總是被你忽略的日常風景吧。 我是個在台南長大的孩子,小時候住在青年路鐵道旁的小路裡,天天伴著火車經過的轟隆 聲睡著,最常逛的地方是東菜市場。我在東區唸國小、念國中,我的姐姐也是,所以我知 道波哥是在哪一年開的,東門美術館在哪一年搬離東門路,有一次媽媽載著我們放學回家 ,姐姐的同學家藏在東門路橋旁的巷子裡,還記得傍晚的陽光,將廟埕的地板照耀成金黃 色。 這次介紹的路線是憑著自己小時候的記憶,喜歡在小巷裡亂鑽的心情,想把自己看到感覺 到的分享給更多人知道。隨著現在台南老房子受到大家的注目,台南成為一個文化古都, 人潮簇擁在舊五條港區(海安路一帶)、鎮北坊區(赤崁樓一代),但是卻很少來到東安坊區 。因此想發掘這裡的故事,讓這塊古都的記憶地圖更加完整。 要說到東安坊週邊的故事,就不能不瞭解東門路在台南這座古都歷史發展上扮演的角色: 台南的商業活動依賴著水運,因此集中在五條港邊,而農產品只得種在市郊,當時東門城 的建立,除了保衛城裡的人民之外,也有收取關稅、守護附近存放農產品的倉庫的用途。 巽方砲台是當時的士紳為了保護城外的住民與商家,在東門城外的南方與北方各興建了一 座小砲台,「巽」是東南方的意思。 砲台的牆以咕咾石建成,牆外還留有銃孔的痕跡,現多已被填死,但從砲台內部看出去, 還存有一個小洞,讓人忍不住想湊近瞧瞧外面的樣子。 很少人知道巽方砲台就在知名的大東夜市斜對面,藏在青年牙醫後面巷子哩,目前由修禪 寺管理維護,想一探究竟的捧油,以不打擾廟方為原則,基本上砲台都有開放參觀,右側 還有樓梯可以登頂喲! 從修禪寺旁的草地往東門路走,會看到正在修復的「原台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其 中場長宿舍已修復,目前用途為「二手家具典藏館」,由鄰近的環保局所管理。 由於平常未開放,踮起腳尖靠著牆來窺探其中,仍可見典雅的木造梁柱,放著搖椅的小庭 院,在大樹的遮蔭下,時間緩慢而寧靜。 龍山寺 經過農事試驗場宿舍群後,繼續往東門路的方向走,經過一間小寺廟,低調的藏在小小巷 弄之中,看了廟旁大榕樹下的解說牌,才得知它的來歷不凡,居然是台灣第一間龍山寺, 始建於東門城內,日據時期因市區改正而遷至現址,乾隆年間重修後,時譽為府城七寺八 廟之一,但日後經多次修建,如今只能在生意盎然的百年榕樹身上,看見歲月的痕跡。 經過農事試驗場宿舍群後,繼續往東門路的方向走,經過一間小寺廟,低調的藏在小小巷 弄之中,看了廟旁大榕樹下的解說牌,才得知它的來歷不凡,居然是台灣第一間龍山寺, 始建於東門城內,日據時期因市區改正而遷至現址,乾隆年間重修後,時譽為府城七寺八 廟之一,但日後經多次修建,如今只能在生意盎然的百年榕樹身上,看見歲月的痕跡。 走到東門路上,一幢二樓面寬三開間的式樣裝飾街屋建築就在路邊,是二戰後第一屆台南 參議會議員許嵩煙的故居,曾為東門美術館租用,因此附近的居民可能還有些許印象,但 已荒廢一段時日。 我時常經過這裡,遺憾這麼美麗的建築閒置下來,在川流不息的車陣中被忽略。由於屋主 的身世顯赫,可見其建築上裝飾的華麗,在外牆上飾有許字,兩旁有高雅的花飾,左側雕 有孔雀,而其柱式、門窗皆有可觀賞之處,推薦大家下次路過可停下腳步,好好欣賞一番 。 繼續往前走,就會看到東門圓環。 在東門城的拱門上,可見「迎春門」三字,以前的市長還會在立春時節,舉辦「迎春牛」 的活動,祈禱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上方的城樓因颱風所毀,經重建後,已不復舊貌,讓人思考文化資產應該「修舊如新」、 「修舊如舊」還是「保持現貌」就好? 早期台灣對文化資產修復的概念還很缺乏,許多古蹟就這樣破壞掉了,相當可惜,修復的 重點應當要強調「真實性」,而非一昧地追求完整性,否則只是照古樣去仿製出新的建築 ,除去歲月留下的痕跡、抽離歷史事件發生的空間,那麼也就失去了古蹟原本保存下來的 意義了。 曾家古厝 在過東門城後往西走,意外發現藏身在小巷子裡的曾家古厝,向對面的居民打聽這間老房 子的來歷,才知道他們就是曾家的後代。古厝曾開放參觀,但屋主怕打擾到供奉的祖先, 現已不對外開放。聽屋主爺爺說,他們祖先以前最早是在安平聚落,那裡還有他們的古厝 ,後來遷到此地,經營棺木店,整條巷子都是他們祖傳下來的土地,但現在開枝散葉,有 些兄弟已搬離,只剩下祭祀祖先牌位的古厝還保有舊貌。 醬油工廠 位於鄰近的巷弄,特殊的煙囪造形,讓人好奇它的身世,為什麼煙囪會是在外頭,兩根柱 子小小的,而且沒有貫穿到屋頂(顯然不是為了讓聖誕老公公進來),猜測是煮東西時排煙 用的,在深巷找到這間房子讓我們很驚喜,在一番明察暗訪下,問到是街口賣雜貨的店家 ,以前釀造醬油的工廠,工廠隔壁為自宅,兩棟相連。 彌陀寺 沿著東門路繼續西行,彌陀寺就位於東門陸橋旁,又是一間低調的佛寺,而且還是全台灣 第一間佛寺(與開元寺、法華寺、竹溪寺合稱台南四大古剎),據說是鄭經為信佛的母親所 建。最早只是一樓平房,古稱「彌陀室」,後因規模擴大改稱彌陀寺。 寺裡的鐘有個可愛的故事,日據後期日人徵收台南寺廟中的鐘,想熔掉之後做成砲彈,以 補給戰爭的需要,但在還來不及熔時就戰敗,被徵收的鐘散落在運河旁,遭人盜賣,而彌 陀寺的鐘被北區一間寺廟買去,彌陀寺的信眾知道後,鑄了一個鐘跟對方交換,才使得這 座鐘又再回到它原來的地方。 基督教長老教會神學院 彌陀寺隔壁,同樣位於東門路橋旁的神學院,走進校園內就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光景,歌德 式的禮拜堂、彩繪玻璃窗、「ㄇ字型」的教室安排,令人聯想到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 在「淡江中學」拍攝的場景。 神學院建於一八七六年,由第一任校長巴克禮牧師(Rev. Dr. Thomas Barclay) 創辦「 台南大學(神學校)」,日據時期曾因戰火多次停辦,當時基督教長老教會以東門城周邊 做為據點,向外傳教,因此在東區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教堂。由於巴克禮牧師對台南在地的 貢獻良多,為感念他的付出,除了東門路上的巴克禮紀念教會外,文化中心對面的巴克禮 公園也因此得名。 穿過教室,一直往北走,過條小馬路,會到神學院的另一個校區,據說此地曾是台南三大 郊商之一「蘇萬利」的庭園,院內因此保有不少老樹。(圖為約莫三百年的緬梔樹) 在這裡發現了一處殘蹟,原以為是涼亭,在查閱李乾朗老師的著作之後(下圖),發現原 為校史資料館,光看殘蹟實在很難想像原建築的樣貌,據書中說道,此建築原有三面拱廊 與拱窗,對比現況,感嘆美麗的建築要維護很困難,拆除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讓人無限 唏噓啊。 教會史料館 遺跡正面 – 原臺南縣知事官邸 這棟建築過去是日治時期臺南縣的知事所住的官邸,後來臺南縣改為臺南州後,繼續延用 為州知事官邸。而當有日本皇族來臺時,偶爾也會將該建築做為「御泊所」供皇族居住。 原本在戰後周圍有許多違建,現已拆除,並於近年完成整修,開放參觀。整修之後,該建 築一度閒置,在2011年正式設立音樂會館於此,2012年時又增設了餐廳「官邸西菜館」。 知事官邸的建築特色,是日據時期盛行的半日半洋風格,目前日式的木造部分已拆除,在 右方及右後方增建了現代化的設施如廚房、廁所以供使用,並在官邸後方增設電梯,古今 相映,竟無違和,反而使官邸本身更添了一分現代感。 (咖啡廳與官邸後方的透明電梯) 透過姊姊的關係,請目前經營官邸西菜館的主人之一「城先生」幫我和朋友介紹官邸的建 築與文化歷史,並為我們示範使用知事官邸的窗。(與總統府、台灣文學館的窗戶一樣暗 藏玄機。) 當初在建造時,日人即在牆壁內埋有秤錘,除了開窗的時候能夠較為省力,且窗開到哪裡 就停在哪裡,不會突然掉落壓傷手。 當時有人問說「那壞掉怎麼辦?」城先生幽默答道「日本人當初在設計的時候就有自信不 會壞!」一語道出當初建造者的用心,而這個小驚喜,也讓來知事官邸遊玩的朋友,增加 了更多的樂趣! 在知事官邸後方望出去,可見小小的彩繪老宅、防空洞與這棟美麗的洋房,配色大膽,且 不同層的窗戶樣式變化也不同,小小的房子,卻在立面上有了別出心裁的安排,讓人以為 置身國外,很推薦順道來晃一晃。 – 最後再整理一下這次介紹的漫遊路線, 沿途有些咖啡店可以順便坐一下(例如之前提過的黑早就在附近喲), 快來台南走走吧! 《漫遊路線》 123 從長榮誠品步行到光華街巽方砲台,走巷子到舊東門美術館,沿著東門路走到東門城,再 走到東門陸橋旁的彌陀寺與神學院,神學院內有路可通到青年路,再走到衛民街知事官邸 。 ─路程約2.3公里,步行時間約半小時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49.169
js104:用心推一個 08/23 02:05
kkzm:厲害,謝謝板大用心 08/23 03:09
taidy:很棒的遊記,謝謝版大分享.. 08/23 09:51
yahoo5422:推~原來東門路巷裡的那間古厝的來歷是這樣 08/23 10:42
yago:推~ 08/23 10:55
aia:神學院現在不是不給拍照嗎? 08/23 14:09
gn02250761:太厲害...沒想到平常熟悉的東門路竟然藏著這麼多古蹟! 08/23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