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tu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旅遊日期:103年6-8月 旅遊區域/景點名稱:鹿野、關山、池上 開放時間:無限制 交通工具:火車、汽車、機車、腳踏車 遊記內容: 圖文無音樂網誌版 http://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1157523 花東鐵路電氣化已於今年(103)6月28日通車,7月16日起啟用新的班表,普悠瑪號開進台 東、電聯車進駐玉里站、柴電機車轟隆隆隆巨響的聲音幾乎聽不到了;白鐵仔普快車也在 歷史洪流中功成身退。如此鉅變令人又期待又不習慣,我們還能緬懷曾經共同擁有過的回 憶。 台鐵鹿野溪橋,柴油自強號通過。 鹿野溪與鹿寮溪是卑南溪水系的主要支流之一;而卑南溪流域發源於中央山脈卑南主峰, 流域面積包括海端鄉、池上鄉、鹿野鄉、延平鄉、卑南鄉與台東市,最後在台東市注入太 平洋。 夕陽漸落,莒光號向台東駛離。 附近的巴拉雅拜部落(和平社區)是阿美族的原住民部落。這裡離台九線幹道很近,交通便 利,是早期各族群會在此交換物資;也是鹿野地區人口最早聚集的地方。因為人口數較少 ,社區內沒有公車繞道停靠,卻常看到火車在部落下方呼嘯而過的場景。 海端站與關山站間,觀光列車通過。 德高陸橋是許多同好常拍攝的景點之一,不僅遠處可以看到海端車站;亦可近距離欣賞火 車過彎的英姿。德高社區居民大多種植水稻,人口中有一半以上為客家人,東與池上鄉相 隔卑南大溪,西以昔日番界與海端鄉毗鄰。 海端站就在視野展望最遠處。電線桿密密麻麻架設在鐵道間,還真是不習慣這樣的花東風 景。 關山月美高架路段,莒光號。 關山路段最大的變化,莫過於月美路段的截彎曲直工程。月美小站不再營運、火車改走高 架路段。高架橋聳立在農田間,有點突兀,但也成了新的鐵路風景。甚至有一點類似高鐵 在西南部的風景。 端午時節,農田已結出累累稻穗,等待成熟低頭時。 從山上展望台九線與月美高架路段,柴油自強號。 台九線與鐵軌一上一下,形成兩個有趣的平行時空。 北上莒光號駛進關山站。 豐收後的開始,放水的季節。 柴電機車牽引客車的畫面,在花東縱谷越來越難看到了。 目送復興號區間車離去。 柴電在後山嘶吼的聲音大到在半山腰都聽得到。 陽光和煦的早晨,水藍色的復興號區間車迎接一天的開始。 富里農田,往返台北台東的復興號。 富里出產的米質特別軟、Q、香;如果時間允許,一定要來到富里農會展售中心的2樓品嘗 便當,它絕對是在花東縱谷美味便當排行榜裡的前三名。 富里站與東竹站間,長達12節的柴油自強號。 一根根的電線桿在這片畫布裡顯得畫蛇添足,卻已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 富里站北,柴油自強號通過。 成片的稻田散佈平原,一望無際的田野與山脈交錯縱谷間。 富里站與東竹站間,柴油自強號。 插秧的季節。 莒光號通過。 俯瞰富里地區,一片翠綠。 莒光號與台九線。 東里站,復興號區間車。 風起雲湧的縱谷平原,天氣總是說變就變。 DSC_4833 早晨的莒光號緩緩進站,結實纍纍的稻穗相迎。 典型花東記憶─柴電機車頭的身影,和你說再見了。 玉里站與東里站間,莒光號。 自玉里鎮沿台九線南下,會經過玉里大橋,玉里大橋橫跨的便是東部最大的河川─秀姑巒 溪。 秀姑巒溪發源於中央山脈馬博拉斯山,原本應向東流,因為受到海岸山脈阻擋轉而向北流 ,在瑞穗匯流後,再切入海岸山脈進入太平洋。 台鐵客城橋與舊鐵橋前後相對照,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玉里,普快車。 早晨的白鐵仔,暖暖金陽灑落在銀白色的車身上,列車緩緩駛入玉里站。 白鐵仔通過客城橋,頭尾都是黃色塗裝。 鄉間小路與柴油自強號。 來這裡拍照,只需要一台腳踏車就夠了。客城也有許多的角度可以拍出不同風味的相片。 客城橋,柴油自強號。 自強號鐵灰色的車身被太陽照得發亮,穿越鮮紅色的客城橋,色彩繽紛卻不撩亂。 柴油自強號通過客城一階又一階綿延不絕的農田, 莒光號準備停靠玉里站。 柴電機車的聲嘶力竭依舊在耳朵盤旋,緩慢地拖著客車進站。如今客運列車幾乎都改用電 力機車牽引,縱谷裡的聲響安靜了許多。 太陽還未升起,山邊的一縷輕煙雲霧緩緩飄過,白鐵仔早已展開他工作的一天。 玉里站與三民站間,復興號區間車。 大禹農田成片青綠,柴電機車頭牽引復興號車廂劃過了小村落的寂靜。 柴油自強號,有三節熱氣球彩繪車廂。 六月底時,農田紛紛收割,又是一季豐收的季節。 金黃稻浪隨風吹拂,火車依傍山勢遊走其中。 銀白色的車身乍看之下雖不明顯,在陽光照射下卻顯得十分耀眼。 稻浪、農田與綿延不斷的山勢、湛藍的天空及一絲絲的白雲。這裡的風景很純樸,就是這 種簡單的風景就令人留連忘返了。 復興號區間車從玉里開車開往花蓮。 陽光把車身照得更加明亮金黃,與隨風搖曳的稻浪呈一片和諧。 遠看玉里的農田與天空。 柴電機車拉著水藍色車廂,帶著金黃色彩開向目的地。 莒光號奔馳在玉里農田,畫面五彩繽紛。 那還是柴電機車牽引的時代。 橘白色系莒光號通過玉里農田,飽滿的稻穗迎接了盛夏的開端。 莒光號附掛兩鐵自行車廂。 河床、山脈與沒有電線桿的豐坪溪橋;如今已被電桿矗立的高架橋樑取代。 三民站,四節白鐵仔緩緩離站。 火車來得突然,在台九線上隨意取景,也造就了一番獨特的風味。 陰天,白鐵仔。 這一段沒有電線桿的鐵道,隨著改線後,不會再有火車行駛了。 自強隧道南口,觀光列車。 被工地包圍住的隧道口,無法近距離接觸火車的身影;不如站在樹叢旁聆聽他的巨大嘶吼 聲吧。 南平站與溪口站間,復興號區間車。 溪口隧道這一段路已經預留雙軌空間,但目前仍維持單線運轉,所以還是有列車在南平站 或豐田站交會或待避列車。 溪口站,莒光號。 這座溪口隧道北邊的小車站,隨著電氣化工程新建新的隧道後,已經被埋沒在土石堆裡, 由新的隧道取代,再也看不到有人在這裡等車的場景了。 七月盛夏,剛收割之時。 隨著電氣化通車,在7/16改點前,部分班次已由柴電機車牽引改成電力機車,往返台北台 東的復興號也改成電力機車頭牽引。以前在山上拍照,只要聽到轟隆隆的引擎聲響大概就 能推火車要來了,現在真的要靠敏銳的眼力來判斷,才不會錯過那幾秒鐘按下快門的機會 。 東竹站與東里站間,彩繪普悠瑪列車。 七月初,許多農家紛紛收割開始燒稻草,富里一帶成一片焦黃色,不過彩繪列車的五顏六 色在一片單調的風景裡依舊顯眼。 普悠瑪號開進台東,快速奔馳花東縱谷,成為後山備受矚目的新焦點。 俯瞰全列彩繪普悠瑪號,每一節列車象徵不同的意象,五顏六色的彩繪車身十分搶鏡。 普悠瑪號繼續往南行駛開到台東,象徵花東線的蛻變已經有一定的成果。我們再也看不到 白鐵仔的身影、轟隆隆的柴電機車聲響也很難再聽到;取而代之的是急速奔馳的鮮紅色普 悠瑪號與銀藍色系電車。帶來了方便,回憶卻也消失了。 花東縱谷的蛻變,仍在持續進行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66.91.6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aitung/M.1406623277.A.2C6.html
ppnow:文筆不錯,我非常肯定普悠瑪帶來的便利。舊火車就放博物館吧 07/31 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