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tu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無音樂版 http://jay0909.pixnet.net/blog/post/29609888 ============================================== 以下文章轉自上方,建議直接閱讀上方連結 謝謝 [台東遊記] 二訪池上鄉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好山好水池上米 20110817 第二次宜花東行,看完富里六十石山的金針花海後,來到池上鄉,來到池上鄉當然不能錯 過池上米 而要去哪邊可以吃到好吃又正宗的池上米呢? 當然是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這個景點我一 個多月前有來過, 可以讀一下我之前的遊記,[台東遊記]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20110713 ,當然寫過的東 西就不會在這篇遊記繼續介紹,只介紹沒有寫過的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since1939 http://www.wu-tau.com/index.php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開放時間:星期一~星期天8:00-21:00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地址:958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電話: 0987382438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停車資訊:有免費停車場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門票費用:免費參觀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GPS位置:東經(E)121゜12’49.9”北緯(N)23゜7’14.5”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交通資訊: 火車 - 池上站 http://twtraffic.tra.gov.tw/twrail/index.aspx 開車 - 台九線321公里(池上外環道)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Google Maps: 從池上火車站到池上飯包故事館 檢視較大的地圖 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簡介 (轉自 上方網站): 池上飯包的歷史,要從1939年(民國28年) 開始在月台叫賣蕃薯餅(池上飯包的前身)開 始算起,池上飯已整整走過了七十年的光輝歲月。當年行駛的蒸汽火車,從花蓮到台東要 八個小時,因為身處中轉站的位置,火車到了池上時,就必須加水加煤,來往旅客也需自 備食物充飢。當時為了照顧出外人的辛苦,池上老店便開始製作飯包販賣,以體諒的心情 ,轉取微薄的利潤。 初期的飯包是用兩片竹葉包四個三角飯團,舖上卜肉、黃菜頭、烤肉乾、豬肝、瘦肉片、 一塊蛋餅及當地大坡池的小蝦和上麵粉油炸而成的蝦餅,再輔以梅子開胃。包裝後將其以 油麻繩繫牢,這就是第一代的池上飯包。頗受旅客青睞的池上飯包,經過第二代及第三代 的菜色演變,後來更使用鴨掌木台灣俗稱江某材所製作的木盒,作為飯包的包裝,讓飯更 加的香Q可口,使池上飯包有另一種風味。 西元1999年10月,集山機構正式購併正宗池上老店,將六十年老店池上飯包,導入新的經 營團隊,重新命名為「悟饕池上飯包」。以”悟饕”為品牌,用企業化的經營方式導入 ISO9001及GSP管理機制推動台灣傳統飯包文化。讓真正六十年老店池上飯包關懷出外人的 精神擴展傳承,永續經營。 池上飯包故事館到了,旁邊有停車場可以免費停車,別以為這是真的火車,只是車廂而已 ,讓遊客可以體驗在火車上用餐的感覺 火車車廂內的座位,很復古,別以為車廂內很熱,其實裡面都有冷氣供應,買了飯包當然 要在這邊用餐阿 以前的池上是花蓮台東中間的轉運站,池上的人們都會在這邊賣飯包,賺取微薄的利潤 雖然現在的工具是仿古的,但是以前人就是背這樣的東西去販售飯包 往主建築物旁邊有訪客留言的地方,有任何的消息都可以寫在黑板上喔 走進故事館裡面的右側是點餐區,想要吃好吃的飯包,來這邊就對了 故事館裡面除了販售飯包外,還有販售跟池上米相關的商品,想買包池上米回家自己煮嗎 ? 這邊也可以買到 發現櫃檯旁邊有在賣便當袋,一個100元,很復古的感覺,不像現在都是塑膠製品 看到這邊肚子餓了嗎? 來看看我們點了哪些東西,這是我點的招牌飯包 這是另外一種包裝的飯包外殼 最後我們選在室內用餐,離湯比較近 這個可愛的公仔是哪邊來的呢? 只要上池上飯包故事館打卡,並拍照片傳上去,買便當結 帳後,就可以送一支免費的公仔 吃完好吃的飯包,一樓牆壁上有解是池上飯包的沿革,當然來到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當 然不能只吃飯包,然後就離開, 這樣就錯過池上飯包的歷史,這樣跟去一般的便當店沒有差別,所以來到記得要看看 二樓是文化故事館,記得要上去看看喔 往二樓的樓梯,有塊布幔,飯包是給外出人吃的,一定要用心做喔,聽到這句話,應該會 很感動,其實每個人都是社會的螺絲釘,缺一不可 二樓有很多復古的器具,我想現在的小孩應該都不知道也很少看過 上糧山,取其諧音,當然真的不是要你上梁山,沒有三兩三,怎上梁山 二樓旁邊有一間教室,還真的回到小時候求學的樣子,我想對於五六年級的人們來說小時 候當是帶便當上學,不像現在都是營養午餐 二樓的重點文化故事館,裡面有很多以前的用具以及池上飯包的演進過程 以前的碾米用具,我想現在都機械化了,這類的東西就只能變成文物 這邊是池上飯包眼鏡的歷史,裡面有很多廚櫃,裡面的東西要慢慢看才知道歷史喔 隨手拍了幾個櫥窗,這是解釋池上飯包的肉,是用哪個部分以及有些改良過程 你看以前人就是挑扁擔。扛著米,這是以前的歲月也前的記憶,是爸爸媽媽小時候的記憶 一些照片就自行觀看,一樣是二樓文化故事館的東西,有些是文物,有些是過去使用的器 具 心得 二訪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我點的便當一樣好吃,也可以體會到社會上的各行各業的人都 在努力的打拼 在一邊吃便當的同時,你也可以問問同行的爸爸媽媽,小時候上課帶便當的經驗,也許爸 爸媽媽會告訴你一些趣事, 例如以前的小孩第三節下課就會拿出來偷吃之類的,還有記得一點 飯包是本土用語 便當 才是外來語 -- ╔════════════════════╗ 斯麥樂三號 @旅遊攝影趴趴走 http://jay0909.pixnet.net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75.60 FloatingBoat:轉錄至看板 travel 08/26 21:06 FloatingBoat:轉錄至看板 Tai-travel 08/26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