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Prajna 看板] 作者: KoQoo (果汁) 看板: Prajna 標題: [閒聊] 蔡 戴 男人私密對話 part.3 時間: Thu Sep 3 18:12:28 2009 台灣還在鴕鳥思考 ︰觀念真的決定很多事,例如香港環境造成電影工作者像過客,只想快速找出利潤,撈 一筆就走;台灣一直缺乏遠見,看不遠,影響各行業的長期規畫。所幸當年有李國鼎 與蔣經國,三十年長程計畫成為台灣經濟實力,但其他行業就沒這麼幸運,其實影視 產業能成為台灣未來希望,讓台灣走出去,而且成果可以很明顯,但台灣上層為何一 直漠視?其實很簡單,第一就是四年選舉,大家只想炒短線;第二是儒家科舉制度觀 念影響,文官體制輕視戲子,覺得戲子不入流,做不了官才會去寫劇本,觀念古今皆 然,資優生才不削影劇。在西方,演員跟詩人一樣崇高,而東方,詩人地位很高,但 戲子卻是九流,當然不認為影劇娛樂重要。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安,已經拿到奧斯卡 ,但李安爸爸卻還是要他「找份正當職業做。」這種觀念不重新思考,依然不會有未 來。如果影視娛樂都在提供平台販賣別人的價值觀,就成為別人的影視產業;台灣還 在當鴕鳥思考把它當成「文化產業」,這樣反而把它做小,其實我們要勇於支持戲子 才對,這樣才能回歸影視的本質。 台灣地方小能量大 ︰台灣真的是很適合做影視的地方,地方小,卻有很大能量。其實影視是文化入侵與文 化散播的最好媒介,韓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像大家都以為韓國出產俊男美女,每個超 市都賣韓國食品,連韓國情色片都有專區;當初韓國影視會起來就是電視劇﹤藍色生 死戀﹥起頭,當時韓國總統傾全力支持振興影視,把影視當成商業產業來推,五到八 年時間開闊國際市場、吸收亞洲人才,每年官方資金都是台灣三十倍以上,而且都是 有法令制度支持。 ︰當時韓片是﹤魚﹥開始,想成是李國鼎規畫影視產業市場一樣。 ︰台灣也曾有過影視輝煌時代,但其實很多地方現在連技術面都還超過台灣。我們這群 人算是著急的,但是擁有權利與資源的那群人,對這大生態的變化都沒有感覺,他們 看得不夠遠,只想有錢賺就好,所以只想要求成本低,無法做優質東西,最後競爭力 就自然弱了。就像中國發展速度最快,隨便國產片票房都有四千到六千人民幣,但好 萊屋﹤變形金剛﹥續集賣到五億多人民幣,這要怎麼去比?所以為何我們做得這麼辛 苦?拼成這樣,就是想以亞洲市場作為基礎,包括日、韓、新、馬、菲、印尼、香港 、台灣組成環狀線;因為國際市場講求製作水準,否則人家根本不理你,而海外市場 聯合絕對遠大於台灣市場,所以上面的人應該要規劃整體市場作戰策略,我們個人力 量只能造就「諾亞方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58.8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3.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