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專題報導】 2009.08.17 演而優則導是不少演員的「進階之道」,最近一波受矚目的台灣導演也都有演員背景,但 卻一路「導、演雙修」,相輔相成。早在獲金鐘、金馬獎演技獎前,戴立忍大學即主修導 演;因「一年之初」、「陽陽」成為台灣新銳導演的鄭有傑,學生時代就有明星夢;9歲 開始演戲的鈕承澤,18歲就夢想自製自編自導。儘管他們在導演與演員之路上始終並進, 一樣體會到導演的壓力更大,但都在演員的功課中找到成就感、也更敢於在導演的位置上 擁抱觀眾。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業的戴立忍大一時因接拍一部30秒的廣告,讓過去從沒想要 演戲的他發現,原來當演員賺錢這麼快。因為這支廣告約4、5萬元的酬勞,足夠支付他半 年的生活費。當年本想專攻導演的戴立忍,無心插柳當演員後,也把演員視為自己的謀生 工具,「只當導演,你根本撐不了這麼久。」 出道20多年,戴立忍與台灣新電影以來不同世代的導演,除了侯孝賢與蔡明亮,他幾乎都 合作過,在張艾嘉、柯一正、萬仁、陳國富、林正盛、鄭文堂、章蕙蘭到鍾孟宏等的作品 都可以看到他。演員身分是他觀察與學習當導演的最佳角度。從柯一正身上,他看到導演 把人放在第一位的態度;因為陳國富,他預見台灣電影跨國合作與更寬廣的視野。 不過執導第一部短片「兩個夏天」起,戴立忍就體會到當導演面臨的經濟困境,陷入拍片 借錢、演戲還錢的循環。他坦承,因輔導金電影「射距2300」籌資受挫負債170萬,才接 演電視劇「白色巨塔」還債;為籌拍「不能沒有你」,所以接連演出「鈕釦人」、「兇魅 」與「停車」。 儘管接二連三因當導演背債,但戴立忍也從中摸索出與觀眾溝通的方法,選擇拍片題材不 只要感動自己、也要市場能接受。這也是為什麼「兩個夏天」敢於在形式內容大膽實驗, 「不能沒有你」卻回歸社會寫實基調,刻劃人類共通的親情。 ------------------------------------------------------------------------------ 台大經濟系畢業的鄭有傑19歲就在他的第一部短片「私顏」中當男主角,他承認,自己很 愛演戲,只是演戲邀約不多,所以過去只能在周美玲的「刺青」、陳芯宜的「流浪神狗人 」、林書宇的「九降風」等片客串,直到王小棣執導電視劇「波麗士大人」看中他斯文靦 腆的外型,才有機會當「專業」演員。父親是日本華僑的鄭有傑,出生在充滿日本氣息的 家庭,能說一口流利日語,小時候常被媽媽打扮成日本小男孩模樣,這些日本背景卻讓他 引人側目,甚至產生認同問題,也因此他的電影「一年之初」、「陽陽」都從outsider的 邊緣角度出發,一心想打破固定的框架。不過執導的兩部電影之間,因「波麗士大人」的 演出經驗及進入結婚、生子的人生新階段,讓鄭有傑對導與演兩樣工作有不同的體會。 鄭有傑說,因為演「波麗士大人」了解自己可以變成另一個人,也知道演員表演的情緒節 奏,所以「陽陽」中以大量一鏡到底的方式捕捉演員一氣呵成的詮釋。因當了爸爸經濟負 擔更重,所以開始接演偶像劇「下一站幸福」,想先賺錢。 當導演讓鄭有傑得以創造自我的小宇宙;當演員則讓鄭有傑走出自我,發現心靈潛伏的多 樣面向,但對他而言,兩者都是創作,沒有主業與副業的差別,只是當演員像在過另一種 生命,導演則像記錄自己的生命。 ----------------------------------------------------------------------------- 鈕承澤小時候演戲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不必上學、還可以有媽媽陪伴,一直到拍了「苦戀 」與「小畢的故事」才知道演員是什麼。不過以「小畢的故事」走紅後,因台灣新電影沒 幾年好光景,加上青春叛逆,一度讓鈕承澤在不甘演電視劇、又沒電影可演之間兩頭落空 ,倒是偶爾上門的幕後工作,使他與影視圈一直有聯繫。在鈕承澤從演員到導演的過程中 ,導演陳國富、王小棣與演員李立群都扮演過重要角色。當陳國富「只要為你活一天」副 導,從籌備到拍攝4個月期間,他學到最扎實的拍片經驗。後來他結束陳國富電影「我的 美麗與哀愁」製片工作後,他又懷疑是不是該專心當演員,前輩李立群一句「當演員是要 立志的」,點醒生活頹靡的他決心改變自己,開始健身、過有紀律的生活、改變好高鶩遠 的心態,機會跟著來。 為了演王小棣電影「飛天」裡精瘦的陜北盜匪,他天天跑步8公里、找營養師控制飲食、 減重10公斤。這些當演員的努力,竟促成他得到當導演的機會,先是為中視拍金鐘劇,接 著蔡岳勳「流星花園」的成功促成台灣偶像劇風潮,鈕承澤執導的「吐司男之吻」也頗受 歡迎,讓他從朋友口中的「豆子」變成「豆導」。 鈕承澤導演的電視劇或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都有他下海演出,但他說,這往往是 因為機緣,不是他真的愛演,而且自導自演的結果,往往會把心力偏向導演,這也是為何 在他即將開拍的新片「艋舺」中,他決定專心當導演。鈕承澤說,演員的背景讓他更懂得 與演員溝通,也會結合導演與演員的角度出現大量主觀鏡頭,儘管他戲稱「如果我有梁朝 偉的魅力丰采,可能就不會當導演」,也嚴肅地強調,會當一輩子的演員,但他說:「演 員只演一個角色,但每個角色都是導演的分身。」 ------------------------------------------------------------------------------ 馬志翔連續兩年,執導的作品先後拿下金鐘獎最佳編劇與最佳導演,戰績輝煌。而特別的 是,兩部作品都以原住民為題材,他也是第一個為了讓自己在原住民身分上自我覺醒,而 選擇轉當導演的演員。 馬志翔2000年出道,第一部戲是「大醫院小醫師」,潛力可期,沒想到他2003年拍完「赴 宴」,就消失幕前,等到再出擊,頭銜已換成導演,作品是「十歲笛娜的願望」。對於自 己為何想當導演,馬志翔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我曾抗拒我的血統,但因為演戲再接觸到 原住民後,體會到民族覺醒的喜悅,我想要重新認識自己,也希望透過戲劇這個平台,反 映原住民的問題。」 馬志翔在花蓮念小學,周遭都是原住民,但當他到台北念國中、高中時,被叫「山地人」 ,感受到歧視,他說:「歧視來自不了解,因此而恐懼、抗拒。」他覺得他自己來執導原 住民題材,描述上會更精確。馬志翔強調,他不是為族人發聲,「我沒有那個地位與資格 。」他只是想藉戲呈現問題。在轉當導演的過程中,王小棣導演與李烈惠他良多,他說, 不懂的就請教老師,然後多看書,拚命找答案,畢竟你想用什麼方式說故事?說什麼故事 ?沒有人可以教你。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20.128.63.106 (08/17 14:19)
lupins:推一下四位導演...特別說一下:蠻欣賞馬志翔的 08/17 14:23
tlpil:大寶哥那個廣告是咖啡嗎? 有看過的可能會暴年紀了XD 08/17 14:57
tlpil:我偷偷補充說明 有看過小鳳在談話節目講到她跟大寶不一樣 他 08/17 14:58
tlpil:是編劇料滿腦子才華的藝術家 而她的舞台是當演員才能表現的 08/17 14:59
integrand:鄭有傑有翻譯橫山家之味的小說 08/17 15:11
integrand:原來他的日文能力是這麼來的 08/17 15:12
ROCAF:原來他在波麗士裡面翻譯賺外快不是唬爛的XD 08/17 16:01
mindy201:導演的作品真的常反映出他們各自的生命議題耶,覺得感動~ 08/17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