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 序言 ◎陳映真   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和全中國一道,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會。1895年,中國戰敗,台灣在中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淪落的總過程中割 讓出去,成為日帝統治下的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台灣在日據時期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不能調和的民族矛盾與社會矛盾下,引發了20年 代以降台灣人民反對日帝統治的民族民主運動。台灣新文學在文學語言、文學理論和創作 範式上受到中國新文學深刻影響而誕生。進入30年代,受到中國和世界無產階級文學運動 風潮的影響,台灣新文學界也討論了文學為大眾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日常大眾生活語言並 以之創作的問題,並且在文學作品中廣泛表現了反帝、反封建的鮮明主題。 1937年,日帝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台灣禁止漢語,並以文學和思想的法西斯統治, 給台灣新文學造成窒息性傷害。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台灣從殖民地桎梏中解放,在政治經濟上復歸於當時中國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兩岸在隔斷50年之後,在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上重新形成一個民 族共同體中的公共領域。1946年初全國性民主運動,連帶其「反內戰」、「反獨裁」、「 和平建國」的響亮的口號,浸染到台灣。1947年到1949年一場以《新生報‧橋》副刊為論 壇的,關於重建台灣回歸祖國後的台灣新文學的論議,便在中國戰後民主運動的大背景下 ,克服國民黨的抑壓,省內外作家和評論家在力爭團結、力爭進步的決志下展開,重新呼 應了30年代日據下台灣左翼文學的召喚。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在美帝國主義默許之下,台灣統治當局掀起了延續到195 4年的白色恐怖政策。中國戰後民主運動在台灣的根苗被徹底摧折。在台灣進步的、民主 主義的、愛國主義的作家、組織、文藝理論、哲學與社會科學,都遭到致命的打擊,台灣 左翼文學傳統受到毀滅性的破壞。 也就在1950年,在白色恐怖劫後荒蕪的野地上,一時在權力的播種下,遍生了反共的 、法西斯主義的文學和戰鬥文藝。但權力、刺刀、重利引誘都不能阻止反共口號和宣傳文 學的萎頹。 也在50年代,台灣納入了美國冷戰戰略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意識形態網絡中。 「現代主義」作為美國反共反蘇、反戰後第三世界民族民主鬥爭的文學藝術理論,在戰後 從美國校園、中央情報局、駐在各國的美國新聞處向廣泛的美國影響下各扈從國家的文藝 界和學術界輻射出去。 終50年代和60年代,台灣的現代主義帶著與台灣當局的反共文藝既相成又相剋的複雜 關係,支配台灣文壇長達20年之久。40年代下半葉台灣的左翼文藝思潮至此而全面顛倒。   1970年,一方面是台灣進一步發展的資本主義所造成的社會矛盾叢生;一方面是台灣 在國際外交上的合法性受到新中國在國際生活中崛起的挑戰而陷於危機;再一方面是港台 在美留學的知識分子,在保釣愛國運動中左傾,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校園及學界左傾 化的影響,重新認識中國革命,重新認識中國30年代文學,重新思考民族和國家認同,改 造自已的人生觀的運動,波及於台灣知識界和文學界。1970年到1973年的現代詩批判提出 了詩以什麼語言寫、寫誰、寫什麼、為什麼寫和如何寫的問題;提出了語言的大眾性,提 出了民族風格與形式的問題。關傑明甚至批評現代詩淪為「文學的殖民地」問題。1977年 到1978年的鄉土文學論爭,此較深入地又提出大眾文學和民族文學的問題,提出了台灣社 會的「殖民經濟」性,提出了對文學史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論爭突破了自50年代以降文 學上的內戰和冷戰框架,有重要意義。而現代派在爭論中與鄉土派在政治上、文學思想上 尖銳對立,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台灣現代主義的反共保守特質。   以1979年,台灣戰後新興資產階級對於因喪失國際外交合法性而搖搖欲墜的國民黨進 攻的「美麗島事件」為界線,1980年以後,帶著反蔣、反共、親美的極限性的資產階級民 主運動,與先天上帶著強烈反蔣反華、反共和親美性質的、以海外為根據地的台灣民族分 裂主義匯合,逐漸形成氣候。由於80年代初尚不能公開倡言「台灣獨立」,「台獨派」選 擇了關於台灣史、台灣新文學的論壇,進行對於台灣史、台灣新文學的積極、廣泛、不擇 手段的篡改、湮滅、歪曲和變造的工程,以此為台灣分離運動的政治服務。二十年來,「 文學台獨」派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歪曲史實、刻意炮製了一套分離主義的台灣新文學〈 史〉論,積非成是,終至隨著1987年後「台獨」論述自由化,及2000年主張分離主義的政 權出台,而成為霸權論述,情況相當嚴重。而反對「文學台獨」論的一方,二十年來於茲 ,沒有放棄對「台獨」文論的揭露和批判,形成台灣新文學思想史上時間跨度最長、涉及 問題最廣泛的一次針鋒相對的理論意識形態鬥爭,至今而猶方興未艾。近來,由於少數「 台獨」文論家長期獨佔高校中的台灣新文學教育,妄言使中國文學系在台灣成為「外國文 學系」,妾言徹底斬斷台灣新文學與中國新文學問的歷史聯繫性。並且在現實上以政權的 力量在高教領域中廣設台灣文學系所,廣泛安置「台獨」派台灣新文學的教育陣地,「文 學台獨」的勢力正在頑固地挺進。   面對這一形勢,對台灣新文學史的嚴謹、科學性研究及研究成果的出版,是抵抗台灣 新文學陣地遭到「台獨」派排他性獨佔局面的一個重要陣仗。這次,海峽兩岸的台灣新文 學研究界,即台灣的呂正惠教授和曾健民先生與大陸的趙遐秋教授、普慶瑞教授、斯欽研 究員和樊洛平教授組成了研究和寫作團隊,初步完成了這本《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並在 兩岸出版,回應了我們民族文學史提出來的召喚。   回顧歷史,20年代台灣新文學發軔時期,30年代的左翼文學運動期間,40年代後半關 於重建戰後台灣新文學的論議,以及70年代〈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海峽兩岸和台灣內 部的省內外作家、理論家和思想家,莫不都為台灣新文學的健全發展、為建設台灣新文學 為中國新文學的結構部分而熱情團結,批判反民族和反民主傾向,克服權力和逆流的抑壓 而協同鬥爭,熱誠團結,取得了不同階段中的勝利。而秉承這一動人而深具意義的傳統, 一時分斷中的祖國兩岸學者,為了捍衛台灣新文學的中國屬性,以科學性的研究為基礎, 繼1947年迄1949年的建設台灣新文學論議,重新走到了一起,在共同勞動中,收穫了初熟 的果子。在包括台灣新文學在內的中國新文學史上,這是一項十分及時而有現實意義的貢 獻。   人間出版社為了能取得這本書在台灣出版發行之權,深感榮幸。我們也深深地感謝兩 岸學者辛勤的勞動。是敬以為序。 2001年5月18日 台北 -- ▅█◥██████◣ ◢██████████▉ ▃▁█▅▂ ▆▆▆▆▆▆▆▆██████████████▉ _▄██████▅▃▁▄▁▁▁▁▁▁▁▁███████████████▉ ██████▂▄▅▇ ◥█████████████◤ ▄▂▂▄▅▇ █████ by OOXXL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5.20 ※ 編輯: wineofheart 來自: 61.228.75.20 (02/15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