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此版有試閱期,所以我請wineofheart兄po些文章, 他po了阿金老師跟陳映真的兩篇文章。 (選這兩篇是不是富含深意呢?呵~~) 而既然有提及七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的事情, 我也來貢獻上學期課堂作業裡的小小段落好了, 是我個人對七0年代台灣文學景況的一些認知, 實在見笑了,論述不嚴謹之處,請多指教>< PS:大家多po些文吧,PTT好不容易有台文版了呢^^ ----------------- 七○年代是台灣歷史上一段風起雲湧時代的開始,我覺得它是了不起的年代,所有社會底 層的能動性開始聚集並且蠢蠢欲動,也許它的能量、聲音不及後來的八○年代巨大及洪亮 ,但它總是一個禁錮解放的開始。很多文學史書寫都會提及七○年代初期的保釣運動,但 往往很簡略。此次回顧了關於保釣的一些資料,才發現它的影響其實蠻大的。很多人都會 說鄉土文學被扣上「工農兵文藝」的帽子,是國民黨政權「長期以來」恐左反共所造成的 ,這當然有部分的道理在,但其實也沒有那麼大的「長期以來」知因素吧,我想最直接的 影響還是在於保釣運動,它威脅、鬆動了國民黨政權代表中國的正統性。在台灣島內的保 釣運動尚屬於體制內的運作,而此時在北美的保釣運動卻具有「反叛」的威脅性。當時美 國留學生的保釣運動初期仍屬較純粹的保國護土行動,但是在左派留學生逐漸躍入運動後 ,這些放洋的知識份子開始期盼有一個強大的政府來替釣魚台歸屬,甚至中國的未來命運 作主持,因此掉入了政治、國家認同的漩渦當中,也就是有些人開始認同中共、攻擊國民 黨。這對於已經失去中國大陸而「困守」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來講,簡直是犯了大忌,是他 們最最不樂見的情形發生了,因此一方面透過在美國的關係機構阻擋禁止,一方面則在台 灣社會裡對北美保釣運動做出一些指控、批判、抹黑。但實際上北美的保釣人士與台灣的 保釣運動者還是有某程度的私下互動,因此台灣的保釣運動雖未形成一股強大的「革命」 風潮,但是卻可以說誕生了一群所謂的「新民族主義」者(如:陳鼓應、陳映真、王曉波 等等)。他們與日後的鄉土文學論戰以至於統獨議題的種種合作、分裂多有關係。 七○年代基本上還不是統獨議題正式浮上檯面的年代,因此今日我們如果想去探討那個年 代,則必須有些「先備」的認知:其實在國民黨掌控了近二、三十年的教育養成、媒體宣 傳、政治正確意識形態下,一些在八○年代以後最激進的台獨人士,在七○年代也多是用 中華民族的框架去表達言說的;而在八○年代以後最左傾的人士(雖然我不認為台灣現在 有真正的左派),在七○年代也多是用愛鄉愛土、寫實主義來包裝其思想言行的。因此我 們今日如果用「沒有始終如一」的理由去批判他們,實際上是有些不公平,他們有其時代 的侷限性。而且也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理解為何很多異質思考的人及主張,勉勉強強可 以在鄉土文學論戰時劃歸為同一陣線。葉石濤說:「論戰兩方是陳映真等新民族主義者對 決余光中、彭歌等舊民族主義者,台灣本土作家如鍾肇政等並未深入參與。」這樣的說法 有其真確性,但實際上葉老自己也是過謙了,他的《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正是明白提出 了以「台灣意識」作為台灣(鄉土)文學精神標竿的意義,而不僅僅是「新民族主義者對 決舊民族主義者」而已了。我們不如說七○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是「官方文學」VS「反官 方文學」的論戰,而在反官方文學陣營中則有在「現實主義」旗幟下合流,其實本質上有 所不同的主張。援用游勝冠的看法就是有「民族文學論」(如:王曉波、陳鼓應、陳映真 )、「現實主義文學論」(如:王拓、楊青矗)及「台灣文學本土論」(如:葉石濤)三 種不同主張。此部份如果想要再了解更清楚,可以參考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 發展》一書。 ~ㄚ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