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歷史與文學的對話 【陳芳明(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中文系教授)】 中國歷史的研究,尤其是宋代中國,是我年少時期學術追求的主要關切。我在台大歷史研 究所接受的訓練,全然沒有脫離清代乾嘉學派的思維模式。那樣的訓練是屬於考據學的, 這門學問的信念是:凡屬史料,都等於歷史事實。作為一個歷史學徒,我對這樣的信念, 可以說全心擁抱。由於相信史料等於事實,傳統史家在保持並選擇史料時,往往側重在大 人格、大事件的議題上。 在整個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我熟悉的人格無非是帝王、英雄、烈士,反覆背誦的也無非是 戰爭、盛世與中衰。而對於歷史解釋,往往只是強調時間流變中的「轉捩點」、「導火線 」、「分水嶺」之類的概念。朝代、年號、條約、開國、覆亡的字眼,成為我歷史知識的 關鍵詞。所謂歷史故事,其實都是不折不扣的大敘述。只要把朝代與朝代銜接起來,史家 就可宣稱歷史是連綿不斷的。我從來沒有質疑過,在帝王史觀之外到底有沒有存在著其他 的歷史記憶?歷史的發展,到底有沒有斷層或斷裂? 直到投入文學知識的探索時,我才開始追問歷史上的小人物與小事件為什麼會輕易被遺忘 ,並且也開始懷疑所有的文字紀錄是否可以等同歷史事實。這些問題不斷提出時,我當初 對歷史所持的信念也漸漸發生動搖。歷史知識已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值得信賴,我反而比較 傾向於相信文學所表達的情感、情緒、情慾。至少,對我而言,文學比歷史還更能描寫真 實的人性。 我在一九九○年代從海外回到台灣時,發現社會內部已經湧現許多從前未曾聽過的聲音。 女性的,原住民的,眷村的,同志的,客家族群的,不同的聲音都在同一個時空相互對話 。這種繁複的現象,竟然在我的歷史記憶裡不曾出現過。我終於領悟到,歷史原來是這樣 寫出來的。依照當權者的意志與偏見所寫出來的歷史,都編纂成教科書來建構每個學子的 記憶。未曾發生過,或者受到編造的記憶,竟然也可以成為歷史教育的主軸。在歷史上從 來沒有發言權的女性,同志,原住民,被迫消失無蹤,全然都是拜賜於當權者的支配。文 學能夠容許這些弱勢族群發出聲音時,為什麼歷史教科書還繼續粗暴地維持壓抑的結構? 文學知識協助我去理解歷史知識的缺陷與斷層。我慢慢體會到,過去所謂的歷史,其實都 屬於大歷史(grand history),而文學所重視的都是小歷史(petite history)。帝王 與英雄的人格,距離我這樣遙遠。反而是女性、同志、原住民與我在這個時代呼吸同樣的 空氣,共擁同樣的山河。文學訓練告訴我,歷史已經到達需要改寫的階段。我越來越相信 ,文學能夠書寫的,歷史也一定能夠容納。帝王史觀式的歷史記憶,就允許它隱退成為歷 史名詞。 主講人:陳芳明 講 題:歷史與文學的對話 時 間:3月29日下午四時 地 點:彰化師大國文系系館4F視聽教室 【2006/03/28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4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