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DPP 看板] 作者: mylovegen (獅子心態) 看板: DPP 標題: [心得] 讀「台灣文學十講」一書心得(1) 時間: Wed Jul 23 02:40:06 2008 對於版上有人認為既然要為未來做準備 就應該連經濟等問題一併討論 的確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不是單單只有某幾項達成理想、抱負就可以達成的, 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去研究所有的範圍, 就好比版友所提出的,未來高能源價格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做? 我所想的、所認為的一定有很多人反對 即使版上有人提到林濁水先生的見解,也並非真的適用於台灣。 我認為未來,所謂的全球化是不可能真的實現。 只有小而完整的經濟體系可以存活下來 要利用高運量、高流動性的想法去想未來的變動是不可行的。 不過這樣的見解大概又有人要罵了 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討論是相當無意義的 除非有一天版上朋友願意真的面對面開個幾天會,這樣的討論才會有個結果。 所以我認為單單透過網路大概只能說說一些好書、人物、地理、歷史等東西了。 當然最後還是希望能夠更全方位的為台灣做更好的規劃 可是那並非能透過ptt能完成的事。 所以就請有意見的版友多多包函。 --------------------------------分隔線------------------------------------- 要替鍾肇政先生這樣的文學家寫心得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 雖然這本書他只是紀錄下他在武陵高中談話的內容 卻也很難再加以修改(越修改就越褻瀆了這本書) 所以雖然下面的論述雖說是心得,倒不如說介紹書中內容... 在這本書的第一章 標題為台灣文學十講之一---文學下鄉 主要有三個主題 一、帶一顆台灣文學的種籽下鄉播種 二、台灣文學教育 三、坎坷命運的台灣文學 一、帶一顆台灣文學的種籽下鄉播種: 這個主題之中,主要是簡略的說明自己的使命感,也說出為什麼鍾肇政先生為什麼 拖著老邁的身軀,也希望能為台灣的文學盡一份心力。 鍾先生認為文學的教育應該是從小就要開始的,而且他也認為文學應該是跟所有的 民眾沒有隔閡的,因為文學就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就是因為這樣的一份心,他願意做所 謂的"文學下鄉"的運動。當他年輕的時候因為戒嚴的問題導致他一直是一位問題作家, 年輕時後他也曾經試著將文學下鄉做好,可是因為時代的背景不但導致他的名聲不佳, 也牽連過新竹師專的一個文學社團。 這一個主題其實相當簡短,不過在書中的文字相當的幽默,也說出了無奈。不像是我上 面的簡介如此的無趣,所以希望想要知道更多的朋友能拿書來看。 而我要特別提出這一段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吳濁流。 吳濁流先生可以說是台灣文學中最關鍵性、影響最深遠的作家。 而有一本重要的著作就是---「台灣連翹」 在永和的台灣圖書館這本書是不得外借的館藏書目 就可以知道這本書的價值。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圖書館花上一天在館內看。 而我介紹的「台灣文學十講」一書到後來也會一再的提到吳濁流先生 等未來我有時間打到後面的部分再慢慢介紹吳濁流先生。 二、台灣文學教育 這個主題中,他花了一點時間點出他認為大學以下的文學教育問題、大學中文系問 題、以及他的心願。 在大學以下的教育問題,他認為文學教育應該是從小開始的,而且應該要夠廣,而 並非現在教育中只有朱自清、徐志摩這樣的文章。他提及了兩個例子,一個是他的外孫 在美國接受美國教育,而美國教育在小學高年級就會要求小孩子做一些文學討論,甚 至提一些作家的作品要求小朋友看、討論。另一個例子是他本身的例子,他在日本時代 就讀淡水中學(現淡江中學),一年級的時候,一位日本歷史老師就會在課堂上提一些文 學的東西。那時那位歷史老師拿出的是「岩波文庫」,其中不但有日本文學也包括了許 多世界名著。(這本書中有提到的有:「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戰爭與和平』、夏目 漱石的「少爺」) 大學中文系的問題,他認為中文系太過保守封閉,而他也在這方面提出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他參加師範大學辦的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所聽到的贊同他意見的論文。這 篇論文,是靜宜大學鄭邦鎮老師所提出的,〝建立台灣文學系所的制式迷思〞。其中他列 舉了一段出來,大意大概是政府規範下的中文系,是沒有田野調查價值的系所,而卻又壟 斷所謂的本國文學。(這一段我強烈建議大家拿書來看一看,在書中的第10頁) 另一個例子是他原本看好的小說家---張良澤,後來卻因為讀了中文系反而抹煞了他 的天份,不過現在張良澤先生轉而到日本大學教書,並且收集了大量的台灣文學、文化資 料、文獻。所以雖然小說文學看來是痛失英才,確也使的他致力於台灣文學收集成為私人 收藏最豐富的收藏家。 至於鍾先生的心願就是設立台灣文學館,他希望能把張良澤抓回台灣,讓台灣文學 真的回歸故鄉---台灣。 三、坎坷命運的台灣文學 在這一部分他首先講述他認為的台灣文學是什麼。他認為台灣文學就是台灣人的文 學,是產生於這塊土地、這個人民、這個文化背景下的文學作品,跟中國文學是無關的。 而他也認為台灣文學目前有所謂的意識形態問題,這與台灣被殖民或是所謂光復後的'類 殖民'有相當的關聯。 進而他討論到一些歷史的背景,包括日本時代、戰後台灣文學的一些發展。比較特 別的是,他提出早期日本時代的報紙或是文學性、綜合性雜誌上的文學作品,往往是日 文、華文(中文)、台文並列,你高興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直到中日戰爭,才被規 定台灣人要講日本語、看日本書、寫日文,這時華文、台文在台灣才被消滅。 戰後,台灣文學在所謂的自由中國文壇裡是沒有地位的,及時像鍾肇政這樣的文學 家也常常被監視。特別的是後來他莫名其妙的得了一個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而在得獎 人介紹評語中,還出現了一段關鍵性的話:「雖然他的思想有不合時宜之處,不過文學 著作...」而且這個評論還是在解嚴之後,由此可以看出台灣文學被受歧視。 最後他談到了一些現實面的問題,也點出之前他說的。台灣人的文學教育不夠完整 使得台灣本土雜誌很難在市面上生存下去,因為很少人願意停下來讀一些文學性的東西, 這是台灣文學的悲哀。然而他還是很樂觀的認為,有部分的大學已經開始舉辦台灣文學 研討會,讓台灣文學漸漸變成真正主流應該是有機會的。 ps.第二篇的心得應該在兩天後或三天後po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89.15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5.181.217 > -------------------------------------------------------------------------- < 作者: yesjackie (yesjackie) 看板: Taiwanlit 標題: [轉錄][心得] 讀「台灣文學十講」一書心得(2) 時間: Fri Aug 1 10:31:03 2008 ※ [本文轉錄自 DPP 看板] 作者: mylovegen (獅子心態) 看板: DPP 標題: [心得] 讀「台灣文學十講」一書心得(2) 時間: Mon Jul 28 00:20:00 2008 這本書的第二章---一個台灣作家的成長(上) 主要分成兩個重點 一、台灣文學研究狀況:主要延續前一章、補充前一章的不足 二、一個台灣作家的成長:主要利用自己的例子來表述台灣歷史背景的延革 一、台灣文學研究狀況(1996年前,因為本書講述於1996年) 1.台灣國內研究: 作者認為台灣文學研究在台灣國內只能說是剛剛起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 上的問題,雖然沒有條文式的正式公文去禁止台灣文學的研究,不過作者提到過去 很長的一段歲月裡,台灣文學的研究應該是不允許的或是過於敏感的。他也提出了 一個例子:民國40年代,《台灣文物》(文史哲的綜合性雜誌)有一個台灣文學的專 輯,主要是日本時代就在台灣文壇活躍的一些老文化人的一些回憶性、整理性、研 就性的文章,共分上下兩期刊出,就被查禁了。而作者認為台灣本身最早所提出由 統獨角度探討台灣文學的第一本書,是游勝冠先生的《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 展》,而這本書特別的是有兩位指導老師做序,分別是呂正惠、陳萬益老師。而游 本身是本土派,而呂正惠教授自稱是統派,所以光是序就相當值得一看。 2.日本的研究(以下我只舉出研究中心跟目的,沒有摘錄) 第一個國外由外國人所成立的台灣文學團體---塚本照和先生主持 其中包括第一章所提到的張良澤先生。 3.中國的研究 為了統戰而研究、出版台灣作家的書、在大學設立台灣文學研究所等等。 4.德國的研究 以魯爾大學為中心,甚至會大量將台灣文學作品翻成英文,其中包括之前所提到的 吳濁流先生。 二、一個台灣作家的成長(上)(由作者小時後到戰後初期) 從小作者本身就是一個小書迷、小音樂迷。可是在日本時代下所有的音樂課都被 取消(依文章看來應該是跟現在一樣都是因為升學問題而取消像音樂課這樣的課程), 而作者提到他當初要考中學時的一些回憶,那時他讀的是龍潭公學校(基本上,公學 校是給台灣人讀的,而另一種叫小學校是給日本人讀的),基本上沒有補習的台灣子 弟幾乎考不上中學,那時他們學校有一位熱心的日本老師,晚上在教室點燈教他們, 而他們之中有一位是校長的兒子,是他們那一群(大約十人)的八、九名,可是後來 唯一考上中學的(新竹中學現在的新竹省中)就是那位校長的兒子,這件是讓還是小孩 的作者被受衝擊。 落榜後,作者只好去報考私立中學,順利的考進淡水中學,後來又進入彰化青年 師範,這兩段時期作者大量的閱讀許多不同的文學作品,比如中學時期他就看了那時 剛剛得到諾貝爾獎的賽珍珠的《大地》。而在彰化師範的時期作者大量的閱讀西方文 學,即使在美軍空襲的情況下作者依舊會把握機會看西洋名著。一年後畢業,當兵的 時期,他利用所做的筆記打發當兵的時間,不久之後日本就投降了。 戰後的一年,台灣的歷史又重演了,這一年之內所有的報導上都出現了日文、中 文並列的狀況,終戰一年後陳儀政府下令禁止出版日文部分,那時不會寫中文的作家 只好寫完之後請專人翻譯在發表出來。 戰後初期有很大批的一群人對中國,或是「祖國」抱有很大的期望。雖然大部分 的人很快的發覺中國確實很落後,不過對於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和天然資源,再加上 日本人在台灣建立的工業化基礎,就可以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深信不已。甚至作者許 朋友更希望將台灣建立成三民主義模範省。這樣的理想、願望是那時許多人對於「祖 國」的純潔熱愛。 基於那樣的熱情作者拼命的用心去學祖國的語文,也重新的讀許多漢文作品,可 是那時教語文的人都不是專才專教,有很多字甚至連教語文的老師都不會唸,對於那 時一心熱愛祖國的作者來說真是非常的辛苦。 按:這篇心得(或是節錄)最重要應該就屬於倒數第二段了,在下一篇的心得了就會突顯這 一段的轉折,不過因為我是按照這本書的安排來寫心得,所以請個為看倌等待一下吧 !另外在書中祖國這兩個字並沒有被特別標註,這一部分是我刻意加上的。 ps.這一篇拖了幾天才po出深感抱歉,下一篇我希望在星期三之前能po出。耐不住性子的 看倌就請到書店或是圖書館找來看吧! > -------------------------------------------------------------------------- < 作者: yesjackie (yesjackie) 看板: Taiwanlit 標題: [轉錄][心得] 讀「台灣文學十講」一書心得(3) 時間: Fri Aug 1 10:31:47 2008 ※ [本文轉錄自 DPP 看板] 作者: mylovegen (獅子心態) 看板: DPP 標題: [心得] 讀「台灣文學十講」一書心得(3) 時間: Thu Jul 31 02:11:12 2008 這本書的第三章標題是:一個台灣作家的成長(下) 這篇演講大概分成四部份 第一部分:延續上一篇作者學習中文的過程 第二部分:外在政治氛圍,與內心的轉折(由文章看來作者心中的激動甚大,可是硬生生 的突然打斷,這可能是那時代所遺留記憶,而對那段歷史的避諱) 第三部分:學習用中文創作 第四部份:不合時宜的作家 最後我會附上這篇文章尾端,演講者回答問題的部分內容 這篇心得我會附加我的評語,不過與其說是評語到不如說是心得或是感觸。但為了文章 流暢度我會在文章內加個(評)代表我在本文最後會另加心得、我的感觸。 ------------------------------分隔線--------------------------------------- 第一部分: 作者在戰後有一段時間因為身體的疾病常常跑台北,而除了看醫生,作者的另一個目 的就是到台北買漢文書,而且主要都是以古典為主。但是對於從來沒有學過漢文的作者 “唸”是相當困難的,不過要讀或了解內容卻是相當容易。因為日本在一千年以前就發明 了種種符號來“唸”漢文(依舊是日文發音),而這種符號可以精確到連平仄都可以完全符 合漢文讀音的押韻(可是在日文發音平仄是不準的),所以對於日本人或是對於當時的作者 要讀漢詩、或創作漢詩都不構成問題,但是卻無法利用漢音發音(評1)。附帶一提作者在 中段有提到日本時代的教育,在比作者大十歲學生可以在日本人所開的公學校學習自己的 母語(比如當初作者的家鄉就是以客語教學為主)(評2)。 另外,作者買到一本白話文小說---《大地之春》,而這本書讓作者領略到現代文學 與古代文學的不同,而且這本小說不必靠日本人的方法來讀懂,對於作者最初學習漢文( 中文)有相當的益處。至於北京話,作者是一直到了戰後三、四年之後才學ㄅ、ㄆ、ㄇ、 ㄈ,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在故鄉教小學。戰後約五、六年作者就可以很自由地用北京話 教學、交談了。 第二部分(一開始的轉折是“當時發生了一件事,作者心有所感”,可以代表作者認為這 一段非說不可,但結尾卻又突然,可以代表作者內心的衝突)(評3) [這一部分我會說的比較細,分成兩節] 第一節:建設祖國的期望破滅 在當時的社會氣氛下,大部分的台灣人雖然知道中國是落後的,然而他們相信,「 祖國」的資源再加上台灣的工業基礎是可以將「祖國」建設成現代化的強國。這樣的願望 普遍到,當時的作者跟老同學碰面,都在談論「我們要把台灣建設成三民主義的模範省」 、認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大「祖國」應該是可以達到的目標。而且當時的年輕人不但有 這樣的想法,更認為自己有這樣的責任。 但是這樣的願望、這樣的責任感破滅了。因為當他們親眼目睹,從「祖國」過來的人 ,不管是接收的或是所謂的國軍,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發財,說什麼要建設根本是癡人說夢 (按)。作者在此舉了幾個例子,比如物價每天都在跳,可以一天兩跳、三跳,而那些做官 的就會利用物價波動賺錢,比如延遲發薪水、利用關係貸款買地轉賣、大量購買物資拖個 一個月轉賣,這些往往都讓那時的官員賺個兩、三倍以上(評4)。接收的人過來後更有許 多荒唐的賺黑錢的方法,比如作者當時住在靠山區的三和,上班是在龍潭國小,每天要爬 山的作者,可以由山頂遠眺到機場,一開始作者看到飛機閃閃發光,也覺得安慰。安慰是 因為日本這麼先進的飛機---零式戰鬥機,現在是我們的了,有了這樣好的飛機,可以說 是要建設一個強大國家的資本。可是過了一段日子,飛機不在閃閃發光了,因為生鏽了。 為什麼這麼快生鏽?因為那時所謂的國軍用鹽巴水潑在機身上讓飛機生鏽,生鏽就報廢了 ,報廢沒人管,就可以把機身上的鋁、防彈玻璃拆下來拿到民間賣。 --下一段照原文打 這些對我來講是很相當大的衝擊,明明是要建設一個強大的中國的軍方的東西,就這 樣被報銷了。台灣人被日本人管的時候很守法,現在管台灣的中國官員帶來一個不好的示 範,貪污、偷懶、偷工減料等等,台灣人馬上學會了。好的東西好不容易才學會,可是幾 乎是一夕之間馬上就變壞了。所以就覺得,憑什麼要來建設一個新中國、強大的祖國?根 本是作夢。這樣的想法在我的腦子裏很快地產生出來。 (這一段完全照抄原作,看倌應該可以發現作者相當激動,因為有些句子幾乎是日文的文 法講出來的,這應該是作者在激動處‘洩漏’了日文是作者的第一語言,然而也可以看 出作者在講述這一段有多麼的激動。) 第二節---二二八事件---從建設強大祖國的夢想轉而期望建設台灣成為一個可居的小而 美國家(激動突然的消失,本節照抄,讓看倌感受到這樣的轉折) 不久之後發生的二二八,大體上可以說是因為這樣社會的狀況所激起來的一種民變。 我們這些人心中對於祖國的嚮往、憧憬,以及對於建設新中國的想望,一下都破滅了。 二二八談起來需要花很多時間,不過大體上不難想像到那時普遍萌生在台灣人心胸中的 一種不平不滿,演變成一種痛恨,所以才激起這樣大規模的民變。造成的結果是,台灣 的菁英份子幾乎被屠殺盡淨。今天我們回顧這些歷史,還會覺得很傷心。當然今天我們 所要建設的目標,在我個人來講不再是強大的祖國,而改換成一個小的也好,像台灣這 麼一個小小的國家無所謂,只要人民過的安居樂業,沒有恐怖感,也沒有貧窮的人,沒 有人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沒有人會看不起別人---特別是族群的相處方面等等,那麼這 樣一個小的國家是不是更值得我們用心來建設呢?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大家來思考的(評5)。 第三部分: 其實這一段有一點像是大家在學英文的過程,不同的是作者是從日文過渡到漢文, 一樣作者歷經了先用日本打草稿在翻譯成漢文,偶而加上幾句日文沒有的口語,或是將 日文專有的話直接翻譯成漢文,不過隨著時間的磨練,作者慢慢的可以利用「譯腦」, 在腦中直接將日文翻成漢文,而且譯腦這樣的過程在二次大戰後被解放的殖民國家是很 少見的,因為大部分的殖民國家都直接沿用殖民母國的語言,然而那時的台灣需要由日 文過渡到漢文(評6)。直到了1951年,戰後六年,作者慢慢的從腦譯轉成正常寫作。這時 第一篇文章---〈婚後〉被刊登在《自由談》這份雜誌上。這讓作者開始覺得他可以寫文 章了,可以慢慢走向他的夢想---成為一個文學家。 然而接下來的文章確往往被退搞,一直又過了六、七年退稿的狀況才慢慢有了改善, 在這裡作者並沒有明說為什麼被退搞。到了1960年作者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 》寫成,這樣的情況整個改變了,而且常常有報紙、雜誌主動向作者要稿,從退稿專家 變成成名作家。為什麼一個退搞專家敢寫長篇小說呢?作者認為那時他有一群志同道合的 朋友,其中包括鍾理和、陳火泉先生等等。 第四部分: 這一部分作者回來講為什麼他是退稿專家,主要是作者是不合時宜的台灣作家。那個 年代是反共文學的年代、是戰鬥的文學、歌功頌德的歌德文學(當然是歌頌什麼民族救星 、反共導師的那個人囉)。然而對作者而言他從來沒有看過所謂的共匪,要作者如何寫呢 ?要歌頌,要作者歌頌一個殺人如麻、獨裁者他也歌頌不起來,所以那時的作者當然註定 是退稿專家。 那麼《魯冰花》是什麼呢?作者要表達的是對於社會的批判,《魯冰花》探討了一些 教育的問題,比如對於有錢子弟特別看待;美術教育要畫的很像才可以被承認等等。可是 你畫的不像,你表達你的個性,才是真的藝術作品,在這裡得不到評價非得要到國外才被 承認,這是教育的缺陷。也是《魯冰花》的批判性。 然而這樣批判性文學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所以自然而然作者只能當一個退稿專家, 而這個不合時宜的名稱一直到1993年,作者得到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還在得獎的文摘 中附註說作者的思想有不合時宜之處。這樣的文化歧視即使已經解嚴了依然存在,至少 1993年依舊存在。 因為本書是演講,在這篇尾端有人發問,作者給的回答有些重點我把它列出來。 問:台灣文學作家本省裡面的分部......(我大略說一下發問的問題) 鍾:戰後第一代沒有固定在台灣哪裡。(戰後第一代指從日文很快過渡到中文的作家) 這邊作者有列舉一些知名作家,以及他們的活動範圍 鍾理和---高雄美濃 陳火泉---本籍鹿港,不過都在台北工作 施翠峰---本籍鹿港,台北工作(師大美術史) 李榮春---宜蘭 鍾肇政---桃園縣龍潭(本書作者) 廖清秀---北縣汐止 許炳成---筆名文心,嘉義 鍾隆 ---桃園 鄭煥 ---楊梅 另外戰後停筆的有:吳濁流、葉石濤、楊逵等 另外作者鍾肇政其他的著作還有--《怒濤》、《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 、《高山組曲》等書。 其中《高山組區》是要寫原住民或者山地為背景。 -----------------------------------分隔線------------------------------------ 評1:日本之所以是這麼強盛的國家就在於他們的學習力,以及堅持,想想日本人是由 隋唐將漢文引入,可是他們可以利用他們的方法把所有的漢文紀錄下來,而且維 持千年之久,台灣現在需要的正是這樣的能力,可以創造一個傳世的方法,並且 堅持,而不是現在的短視思維。 評2:雖然最後日本禁止台灣學自己的母語,不過想想日本是在戰爭的那幾年才這麼做的 ,相對於某個由中國逃來的政權真是不知道怎樣比。而且記得當初的客家人學客語 為母語,閩南人學閩南話,這可以看出日本人比某個政權更了解文化的可貴。 評3:看到作者的這樣轉折常常回憶起小時後我外公、我父母一樣表情,常常激動到一半 卻又急轉而止,但我永遠記得那樣的眼睛,忍著淚水卻又怕再次受傷的眼神。想到 此又有多少人仔細想過那個悲傷的眼神呢?又有多少人大言不慚的要別人忘懷過去 。 評4:看到這個些作者提的例子有沒有很像現在政府的作為,我記得我520之後曾在政治版 發表過劫貧濟富新政府的文章,而這些步驟在過去就曾經更慘烈的發生在台灣這片 土地上。 評5:看看現在,台灣人一樣沒有變,還是依舊認為我們要跟中國結合,變成比美國還強 盛的國家,不要笑很多人是這樣想的,就好比我表弟或他們一家人。但是這樣的歷 史已經發生過一次了,台灣的過去不是也有人這樣的夢想著嗎?換來的只是無情 的屠殺。我常常跟想要統一的人說,文化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統一換來的只是再 次的血淚斑斑,但是又有多少人聽的下去呢?又有多少人不相信已經發生過的歷史 呢? 而每每看這本書,我看到這一段配合著評3我總是忍淚往肚裡吞。別人不希望台灣 去挖掘出自己的歷史,就像我在看海賊王世界政府不願意歷史本文公諸於世,然而 部分的人卻又付出自己一代一代的子孫去守護歷史本文(如香多拉)。但是台灣呢? 有些人竟然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錢...一個偉大的民族沒有歷史就沒了根, 難道台灣人連一個日本漫畫家的腦袋都不如嗎?難道不知道歷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 性嗎? 只有鄙視台灣民族的人才會認為那一段歷史不重要。如果只有錢重要,那為何你要 去學那該死的中國5000年歷史呢?如果歷史不再重要,又為什麼對所謂的中國有 5000年歷史感到自豪呢?台灣的歷史沒有在我們這一輩建立好,再也找不回來了。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去尋找那失落的一百年歷史。 評6:我覺得如果那時所謂的國民政府可以有一點點文化腦袋,應該會順水推舟建立起兩 種語文交換下產生的新文學,這樣台灣的文學也許會比現在來的更多元,只不過那 時的政府就如豬腦袋一般。 按:在文中我有一個標記為按,主要是類比現在的馬政府。現在的馬政府都相信偉大的 「祖國」旅客、資金、人力都是我們值得依賴的...就跟當時台灣人的想法沒什麼兩 樣,然而歷史的結論告訴我們那時候是失敗的。現在呢? ps.下一篇我可能會拖久一點,因為我下星期有一個學校報告要做。大概下星期四我po 第四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