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iwanlit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文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writerou/9877566 題目:社會性與藝術性的統合──談葉石濤的小說觀 內文: 台灣文學理論大師葉石濤(1925-2008)的小說論述,固然重視寫實主義,但並不忽視藝 術技巧的表現。 他在接受彭瑞金和洪毅訪談台灣文學的歷史時表示:「一個作家需要不斷地吸取新的技巧 、嘗試新的創作方法才可能進步,才能拓展他的視野。」也於論鍾肇政時指出:「文學是 藝術的一個領域,它所要描寫的是人性,指向於真、善、美的人性,假若忽略了美感,過 分偏於真或善,它的藝術價值便淡薄了。」其對一九八二年台灣小說界的觀察報告中特別 提到,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小說採用「為人生而藝術」的路線,使用寫實主義的手法,建 造了富有民族風格的許多優越的作品,卻始終被摒棄於世界文學主潮流之外徘徊,不得其 門而入,這恐怕是起因於小說中藝術性的淡薄。 葉石濤認為,只一味的強調社會意識,以僵直而單調的寫實主義去強調社會性,顯然缺乏 了「生命」,難免流於淺薄,並且進一步以中南美作家之所以能夠躋進世界文壇或獲頒諾 貝爾文學獎為例加以說明,強調小說社會性和藝術性的統合才是關鍵所在,說:「並不單 單是他們的作品忠實地反映了第三世界的社會現實,也不是作家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去描寫 廣大受苦受難的人民生活的現實……決定性的因素大約在於他們在小說藝術上刷新了技巧 ,開拓了更廣更深的性靈領域。……在注重小說的社會性之外,他們也提高了小說的藝術 性品質,把神秘的印地安民族的傳統思想,怪誕的行為模式和風俗習慣都揉入小說技法裏 去,開闢寫實主義的嶄新風格。」葉石濤心目中的寫實主義,「應該有更豐富的生命內涵 ,它必須統合明與暗,理想與現實,虛構和真實,像繪畫般明亮多彩,像音樂一樣,有美 妙的旋律和節奏」。他還不忘強調,所謂的反映現實,在表現的方法上並不限定是寫實主 義的技巧,其實它可以是浪漫的、古典的,當然也可以是社會寫實主義的。 當然,葉石濤將上述理念落實於文學批評之中,論鍾肇政小說集《中元的構圖》,葉石濤 對於作者的藝術表達技巧,給予極高評價:「鍾肇政在這集子運用的技巧,儘管乍看和海 明威的手法沒有什麼兩樣,但他在這技巧裏注入了生命,把它造成頗富於民族風格和鄉土 色彩的表現方式,去蕪存菁,賦予嶄新的面貌。」但葉石濤也提出嚴正的批評,諸如評台 灣戰後第一代作家張彥勳的短篇小說〈鑼鼓陣〉,赤裸裸的批判性破壞了整篇小說的自然 性和純真性。談到黃娟的小說,葉石濤不客氣地指出:「假若在寫作的技巧中只注重呆板 、機械的寫實,那麼這作家只不過是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亡靈罷了。而且這種寫實的手法 實在也不足以描畫現代人的心靈和生活。」認為王世勛入圍自立晚報百萬元長篇小說徵文 決選的《森林》,「過於枯乾(dry),缺少了小說必須具有的某種香氣」。以上莫不在 在顯示葉石濤對於小說藝術技巧的重視。 雖然每一個時代的小說多少都以嶄新、出奇的面貌出現,其實小說在其形式和內容上,本 質並無改變。不過,葉石濤還是鼓勵台灣作家,需要超越現代,繼續嘗試下去,不停地求 新求變,唯其如此,一個作家才能逐漸臻近更完美的境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9.43.70 > -------------------------------------------------------------------------- < 作者: oylq2000 () 看板: Taiwanlit 標題: 葉石濤先生之嘆 時間: Fri Dec 12 11:05:09 2008 原文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writerou/9858971 題目:葉石濤先生之嘆 內文: 於一九八七年獨力完成《台灣文學史綱》,為台灣文學史奠定重要基礎的葉石濤先生,早 年接受日本教育,光復後曾在小學任教三十餘年。他一生買書、讀書、教書、評書、寫書 ,但他於《口述歷史──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張守真訪問,臧紫 騏記錄,二○○五年十二月二版)中,對臺灣讀書風氣之始終提振不起來,不免感歎、無 奈。 居住高雄左營的葉老說,左營最糟糕的事,就是迷信,三天兩頭在迎神、舉行廟會,這對 左營地區的整體文化沒有絲毫幫助,而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如何提升文化境界,養成閱 讀、追求新知的良好習慣,乃是當前政府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其實,左營不是個案,臺灣 許多地方都一樣,大家的休閒活動就是「吃、喝、玩、樂」,偏偏不愛讀書,連社區大學 或長青學苑之類的終身學習教育,只要是學術性質的,往往乏人問津,每每因報名人數不 足而開不成班。就算在家裡,大人、小孩也是一起守在電視機前,打發時間。當然,去書 店和圖書館的,大有人在,只不過光鮮的連鎖書店內,看書者多,買書者少;各地圖書館 裡面,準備考試者多,從事研究者少。整體而言,臺灣人普遍不愛讀書,應該沒有人會反 對這樣的說法。 也難怪葉石濤先生嘆息不已,出身地主家庭的他,小時候只要手上有錢就買自己喜歡的書 來看,才讀小學便大手筆地一次買下岩波文庫一套八冊的《約翰‧克利斯多夫》。到了五 、六年級,開始接觸日本文學,之後,他透過日本踏實的翻譯作品,廣泛地涉獵外國文學 ,包括法國、挪威、瑞典、德國、波蘭、俄國等作家作品。中學時代,他甚至閱讀馬克斯 的《資本論》,儘管只讀兩頁就因看不懂而放棄了。無論如何,葉石濤先生之喜好閱讀, 由此可見一斑。一九七○年代,葉石濤先生跟鍾肇政先生一樣,替出版社翻譯不少日文書 ,從股票到服裝設計,從心理學到通俗科學等,使他意外獲得不少新知識。葉老說得好, 固然讀很多書未必對文學寫作有幫助,畢竟寫作多少需要些天份;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讀 書則絕對無法寫出好作品來。 其實閱讀風氣之扎根,最好從校園做起,特別是學生可塑性最強的中小學階段。然葉石濤 先生指出,目前小學老師雖然已有很多都擁有高學歷,只是對社會的認識和關懷似乎不夠 ,也不重視閱讀。所以說,要提升閱讀風氣和文化水準,應先認真培養中小學教師與學生 良好的閱讀習慣,多認識自己的歷史、文化,如此也將有助於我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當然,要全面提升閱讀風氣,還可以採取一些更具體有效的作為,比如鼓勵成立讀書會之 外,也不妨將「購書」列入免稅項目,或者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加強報導公眾人物,包括 總統、政要、企業領袖、偶像明星……等,正在讀什麼書?請他們定期推薦好書、發表讀 書心得,像這樣上行下效,自然而然形成風氣,大家見面第一句話,由「食飽未」變成「 最近看了什麼好書」,便不再是天方夜譚,至於葉石濤先生,相信也不會因「臺灣人不愛 讀書」而感嘆不已了。※ > -------------------------------------------------------------------------- < 作者: oylq2000 () 看板: Taiwanlit 標題: 葉石濤先生二三事 時間: Fri Dec 12 11:14:56 2008 原文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writerou/9858973 題目:葉石濤先生二三事 內文: 葉石濤先生(1925-2008)曾於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在《文星》雜誌第九十七期發表〈台灣 的鄉土文學〉一文,可以說是戰後替台灣鄉土文學建立理論基礎的第一人,他在這篇台灣 文學史上重要的文獻中說:「我渴望著蒼天賜我這麼一個能力,能夠把本省籍作家的生平 、作品,有系統的加以整理,寫成一部鄉土文學史。」二十二年後,葉石濤以一位缺乏學 術力量奧援,也沒有經費支援的民間作家,終於獨力完成《台灣文學史綱》,此乃葉石濤 最具規模的文學工程,雖然它有許多地方通不過學術規矩的檢驗,卻是台灣文學史最珍貴 的一頁,不但為台灣文學史奠定重要的基礎,同時也確立了葉石濤台灣文學理論大師的地 位。日前讀《口述歷史──葉石濤先生訪問紀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張守真訪問,臧 紫騏記錄,二○○五年十二月二版),發現關於葉石濤先生的幾件不為大家熟知的事情, 值得提出來跟愛好臺灣文學的讀者分享。 日據時代,葉石濤先生作品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如小說〈媽祖祭〉即是,他剛去《文藝台 灣》工作時,曾於《興南新聞》發表過〈糞寫實主義〉一文,批判寫實主義,引發極大的 爭議。事實上,與楊逵、張文環等前輩作家來往後,他逐漸明瞭:台灣人所書寫的文學如 果不是寫實的,就不足以反映台灣人的悲慘生活狀況,台灣人的精力不應該耗費在浪漫主 義上。至於〈糞寫實主義〉一文,是當時極力擁護浪漫主義的《文藝台灣》主編西川滿, 因為對《台灣文學》陣營標榜的寫實主義不以為然所寫,自知此文內容敏感,不方便以自 己的名字發表,於是借用了該雜誌助理編輯葉石濤的名字,葉石濤年輕不懂此事之嚴重性 ,結果此文一發表,果然引來猛烈圍剿。葉石濤就這樣被罵成台奸、漢奸,一直蒙受「不 白之冤」。此一歷史公案,直到西川滿去世之後,葉石濤距事件發生五十多年,才在《文 學台灣》座談會上講清楚來龍去脈。據葉石濤表示,之所以這麼多年後才說明此一如今仍 有日本作家常常提起的歷史公案,原因是:「西川滿活著的時候,我不好意思說,他借用 我的名字,這會侮辱到我的老師,所以不敢說。」儘管葉老寫了不少內容涉及情色的小說 ,然由〈糞寫實主義〉事件,不難得知其倫理觀念之深也。 再者,葉石濤先生曾接觸社會主義思想人士和書籍,於一九五一年以「知匪不報」的罪名 ,被判刑五年。關三年後,因「表現良好」,獲得減刑,於一九五四年釋放。關於牢獄生 活,葉老提到,被關三、五個月,就得了腳氣病,每日一早放封,出來散步,只有十五分 鐘,同時還要唱國歌,每個人嘴巴張開得很大,卻一點歌聲也沒有,只有他一個人在唱, 和教官一樣大聲。原來,他把唱歌當作運動。教官聽他唱得大聲,認為他「思想正確」, 這使得他符合「減刑條例」,可以提早出獄。葉老入獄是白色恐怖時代的悲哀,但他轉化 心情予以調適的作法,可以看出他的積極樂觀,讓人聯想起文天祥〈正氣歌〉所謂的「鼎 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此外,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不久國民政府下令禁止學校使用日文,隨 即報紙也廢除「日文文藝欄」,日文作家成了新時代的文盲,許多日據時代意氣非凡的前 輩作家一時無法克服語言的障礙,作品因而銳減,甚至完全退出文壇。接受日本教育而最 早轉換書寫工具的作家,且發表成績最佳者,當非台灣文學的推手鍾肇政先生莫屬。至於 葉石濤先生是如何跨越前述障礙的呢?原來他為了學中文白話文,抄了《紅樓夢》一百二 十回,一面抄,一面寫評論,就完全懂了。甚至於他還唸了很多有關《紅樓夢》的評論和 大部分的著作,幾乎變成紅學權威。他表示,這很簡單。其實,此一過程所展現的驚人毅 力在在顯示,這一點也不簡單。由此可見,葉老在文學志業上的成功,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