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amShu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樂在樂山園系列2:飲樂山園 發想藝術創意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 http://n.yam.com/lihpao/garden/201105/20110509692608.html 北藝大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的藝術社會介入課程,與樂山療養院合作,促成樂山療養院創作 計畫。在院內人員的協助下,研究生透過體會院民及樂山園區生活,發想藝術創意,介紹 樂山美麗的風景與人文,挖掘樂山之樂,也重省內在生命與自然環境。 樂山療養院創作計畫展覽至今已一年,前半段時間主要是進入園內環境,大家慢慢討論可 以怎麼做,一開始就像上課,老師帶著去樂山散步,樂山志工跟院長帶學生了解環境。 研究生黃郁齡說,展覽取作「一帖樂山良藥」,藝術做為一種介入社會的方法,讓醫療機 構不只是生理疾病的治療,可以運用藝術、音樂、舞蹈的多元方式去抒發。 剛開始黃郁齡對於環境非常的陌生,無法融入;後來走動較頻繁時,院民會主動打招呼, 也想更認識同學們。黃郁齡直接感受到院民純真的互動方式及生活,以及珍貴的自然環境 跟孩子們的笑容。每次在過程中黃郁齡都有新的發現跟驚奇,加上八里樂山療養院較遙遠 ,引發她製作「走樂山地圖」。 黃郁齡使用網路媒介,用地圖概念標示出院舍分佈,她用手工細膩地畫出場景,點選房舍 可以連結到樂山的照片,可以認識院民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也配上自己的文字解說。之 後她想再配上Google地圖,也加上一些樂山生活影片。 一般人對樂山不會特別注意,加上隱密,黃郁齡試圖透過網路的訊息,直接對樂山生活有 一些了解,讓更多人發現、接近樂山。由於院生家長不希望曝光,為了小朋友的權益,有 些人物照片不能使用,主要是生活的場景。樂山後山擁有豐富的自然環境,院區房子中間 種滿樹,跟自然融洽相處,黃郁齡希望有更多人去接觸樂山。 充滿生機植物的樂山 研究生曾韻潔認為,樂山是有歷史故事的地方,有多元的生態環境 ,過去院民雖跟外界隔離,但自給自足,種植果樹、蔬菜,用在地的食材去供給。 曾韻潔「樂山飲」創作理念來自於食物里程(Food Miles)的概念。曾韻潔說,吃在地的 食材,會較跟自然生態結合,減少很多車程的運輸,也減少當中成本的污染。她在樂山看 到大棵的樹叢茂密生長,結的果實很旺盛,滿地遍是柚子等,可以再被利用。曾韻潔跟園 藝老師,也是魯凱族的周芳珠合作,沿著樂山園的路上採集各種的野菜、野草,她也曾提 著好幾袋野菜回家。平日小朋友喝一葉草、雷公飲、薑黃、車前草等飲料,對於身體很有 助益。 曾韻潔說,樂生飲的主角是這些野草,她希望藉著平台讓更多人知道,樂山生態、物種相 當的豐富,也讓人回頭思考對於環境的尊重。 來自香港的李萬鏗的「樂山機動隊」主要跟音樂治療課程合作,他撿一些東西做樂器,讓 上課時多一些體驗,也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 在音樂治療師楊婷婷的協助下,李萬鏗試圖透過音樂的提示跟轉換,為生活帶來刺激、認 知。他將樂器搭配6首歌曲,歌曲從基本的生活面去發想,如起床、刷牙、上課、睡覺等 ,也填上一些歌詞,一句句解釋歌詞,慢慢引導孩子們。 李萬鏗認為,院區生活的快樂是一般社會很難感受到的,孩子們樂在其中,完成主動性的 表演跟活動,不只是一種音樂治療,而是輕鬆的生活轉接。 展覽中也販賣一些院民種得山蘇以及手工製作的艾草香皂,還有非常有藝術天分的自閉症 學生,所創作的作品T恤。 樂山療養院創作計畫展覽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5/29每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地點:竹圍工作室,新北市淡水區251中正東路二段88巷39號 網址:http://www.happymount.org.tw/ 主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跨領域研究所、財團法人台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 協辦:竹圍工作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3.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