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eaClu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也是不知來源的蒐藏。若有冒犯請告知,謝謝。 茶道精神 『和、敬、清、寂』四規是日本茶道精神,幾百年來指導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生活。 受日本茶道的啟迪,近幾年來,中韓兩國也都試圖從文化根源中,尋繹出自己的茶 藝精神,成果斐然。當代中國茶思想或由於立場不同,或由於訴求對象互異。或由 於理念差別,故旨趣相差甚遠,茲枚舉四家略作說明: 中華茶藝業聯誼會:『靜、美』。 中華民國茶藝協會:『清、敬、怡、真』。 陸羽茶藝中心:『美津、健康、養性、明倫』。 高雄市茶藝協會:『中庸、儉德、養氣、品味』。 ------------------------------------------------------------------------   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為茶藝推廣先鋒,分則各據據點,推廣茶藝文化;合則統籌 規劃,匯辦全國活動,發展茶藝,其功甚偉。惜該會至今尚未新擬統一之精神 ,故仍以草創期精神為探討依據,中華茶藝業聯誼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手冊言 明以『靜』、『美』為營構理念,以社會眾生為訴求對象,引導民眾進入清淨 桃花源,人茶室的營構理念退居次要地位,屬創始期茶藝文化,不似近年,各 出心裁,特色明顯。 ------------------------------------------------------------------------ 『清、敬、怡、真』是中華民國茶藝協會的精神,發表於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會 員大會,據該會理事長吳振鐸釋義如下: (1)『清』 即『清潔』、『清廉』、『清靜』及『清寂』之清。『茶藝』的真諦,不僅 求事物外表之清潔,更須求心境之清寂、寧靜、明廉、知恥在靜寂的境界中 ,飲水清見底之純潔茶湯,方能體味『飲茶』之奧妙。英文似purity與 Tranquility表之為宜。 (2)『敬』 敬者萬物之本,無敵之道也。敬乃對人尊敬,對己謹慎,朱子說:『主一無 適』,即言敬之態度應專誠一意,其顯現於形表者為誠懇之儀態,無輕藐虛 偽之意,敬與和相輔,勿論賓主,一舉一動,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 不流凡俗,一切煩思雜慮,由之盡滌,茶味所生,賓主之心歸於一體,英文 可用respect表之。 (3)『怡』 據說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悅也、槳也。』可見『怡』字含意廣博。調和之 意味,在於形式與方法,悅槳之意味,在於精神與情感,飲茶啜苦咽甘,啟 發生活情趣,培養寬闊胸襟與遠大眼光。使人我之間的紛爭,消弭於形,怡 悅的精神,在於不矯飾自負,處身於溫和之中,養成謙恭之行為,英語可譯 為harmony。 (4)『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與真知結合的總體。至善的境界,是存 天性,去物慾,不為利害所誘,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換言之,用科學方法 ,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誠,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使人人在日常 生活中澹泊明志,儉德行事,臻於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 陸羽茶藝中心茶思想是林荊南制定的,文中要旨如下: (1)『美律』 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 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潔身的要求及於衣履,正心的要求見諸儀容 器度。所謂物,是茶之所屬,諸如品茶的環境,所用的器具,都必須美觀, 而且調和,從潔身、正心,至於環境、器具,務必合於秩序,治茶時必須從 容中矩,連而貫之,充分顥示幽雅的律美,造成至佳的品茗氣氛。須知品茗 有層次,從層次而見其昇華,否則茶功敗矣,遑論茶德。 (2)『健康』 茶為健康飲料,其有益於人身健康是毫無疑意的。推廣飲料,應該從家庭式 開始,拜茶之賜,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見到全體人類健康,茶就有『 修、齊、治、平』的同等奧義。 (3)『養性』 茶人必須順茶性,從清趣中培養靈源,滌除積垢,還其本來性善。 (4)『明倫』 茶之功用,是敦睦人際關係的津梁。今舉茶為天倫飲,合乎五倫十義(父慈、 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友信、朋宜、君敬、臣忠)。 -------------------------------------------------------------------------- 高雄市茶藝協會七十四年元月十九日,理事長葉榮裕的大會頌文,該會精神如下: (1)『茶道中庸化』 思想的一貫,動作的適中,致中和,允執厥中,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也就 是如何在遲速之間把握中庸之道。 (2)『茶道主性儉』 陸羽在茶經上說:『茶之性儉。』又說:『茶,行優而有儉德者飲之甚宜。』 易經卦文:『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以祿榮之。』…。我茶道中人率先戒絕奢 侈,揚棄華服美飾,自力更生,勤儉建國。則儉能養廉,儉能建國,其理自明 矣。 (3)『茶道貴養氣』 際茲文明行將被人慾淹沒之時,吾輩心智更應受茶之滌清,而振奮正剛正大的 浩然氣,以中華民族禮義廉恥的道統,來作中流砥柱,則中興有望,復國可期。 (4)『茶道善品味』 茶之味至甘,其性至和,善飲之餘,當能啜苦咽甘,轉移風氣,振奮人心,勵 志報國。 -- 在高處立,向平處看,往闊處行; 存上等心,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16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