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eaClu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茶的文化                   吳智和       我國是最早懂得飲茶的民族,迄今已有二千年的歷史,長期間來結合   國人的智慧,開發了飲茶的意境,提升了精神的領域與品質,使〔茶藝〕   成為中國傳統優美文化中的一環。     在先人瞭解飲茶此事之後,經歷漫長的涵泳而逐漸轉為深沉。由藥用   的功能,而演變為日常飲料,由奴視輕蔑,而轉變為珍惜敬重;由品飲層   次,而提升為精神內涵。凡此都是唐, 宋以來,關心茶藝人士的不斷提升   與推廣的結果。尤其是唐人陸羽〔茶經〕傳世後,這本全世界最早的茶藝   著述提升了茶的地位,至後〔茶藝〕雖無其名而有了其實。     到了宋代,飲茶之風尤為流行,風尚所及,連皇室也沾染此嗜好,於   是名茶產地,每屆春天,進貢的茶品,飛馳入京,而皇帝賜茶也成為朝廷   中無比的榮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命為儒雅蘊藉的文人,莫不嗜此   〔清零山味〕。此風一搧,茶書, 茶畫, 茶詩也大為風行,無形間將茶藝   又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歷經元代以迄於明, 清,又因品茶方法不斷地創新,不但因此盡茶之   真味,而且飲茶方式日趨簡易;大江南北茶棧林立,名山寺院茶穴黽〔前 兩字為一字,因為倉頡,注音都沒有,讀為ㄗㄠ\〕, 茶寮所在都是,名   流多藉之為講學, 讀書, 論道, 遊憩的場所,於是因飲茶而形成一股蓬勃   的茶藝風尚。     唐, 宋之際,茶風東渡,自後〔茶道〕在日本風行不衰。國人對茶藝   的態度,是尚自然, 崇幽趣, 養內涵;不類彼邦的茶道,拘形式, 尚禮節 , 疲軀體,將飲茶僵化為一種沉悶的宗教儀式。國人向來不輕言〔道〕,   認為那是一種至為崇高的義理,茶是飯後餘事,是生活的一部分,若說它   是〔道〕,就太離譜了。也因為國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對於世間萬事處   理的態度比較近乎中庸,從茶藝尤其可以看出國人這種胸襟。     明人李日華曾說過;〔潔一室橫榻陳几其中,爐香茗甌,蕭然不雜他   物,但獨坐凝想,自然有清靈之氣來集我身。〕李氏藉茶的清淡高雅,驅   除煩雜之念,取得心境的寧靜,全然是一種人生藝術化的造境,自然而不   做作。同時代人羅廩也認為:〔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戰,聽松濤   傾瀉入杯,雲光瀲灩,此時幽趣,未易與俗人言。〕更將茶藝提升至更高   的意境,凡茶藝中人都具備有如此襟懷。也由此可以看出國人擅於將物質   生活轉換為精神生活的一個例子。     此一雅致的風尚,自唐代一脈相傳而下,至西方咖啡引進之後,在商   儈大事推展宣傳與生活現代化,以及國人自信心喪失之餘,大有後來居上   之勢。環見本省各縣市,咖啡廳林立,傳統茶館日漸衰微,雖然臺茶產製   質量上一直在提升,無奈〔國飲〕猶不能普及。     直到最近幾年,經有心人士呼籲,各地〔茶藝協會〕以至〔中華民國   茶藝協會〕組織的成立,坊間茶書的出版,報章論茶的文章,也都贊襄此   舉,而革新式的茶藝館,也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出現於各地。凡此都是可喜   可賀的轉機,同時也證明傳統茶藝能經得起時代考驗,相信爾後國飲的風   尚很快會回復往昔的盛況。     至於國人談茶藝,歷來通常將茶種, 製茶, 烹茶, 飲茶,甚至於茶具 , 水質等有關茶事都已包括在內。但在目前提倡茶藝文化,似宜將專業性   的知識分開,僅就飲茶藝術中選購茶, 茶具以及正確的泡茶知識普及化,   並予以發揚光大,如此來談茶藝,才能切合現實。切忌將茶藝過度神秘化   ,或將茶藝精神標懸得太高,如此反而使一般人望而卻步,達不到茶藝普   及化的預期效果。    -- 做一個有愛的人, 過有愛的生活, 過一個有愛的人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140.112.2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