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ech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CHEERS 專欄 追逐當紅產業,職場風險升高 文/盧智芳 2004年6月 Cheers雜誌 景氣好轉,科技業的工作人開始蠢蠢欲動。 許多人拿著履歷在龍頭企業的面談中遊走,希望自己能進入當紅產業, 並且能談到最優厚的薪資、分紅、福利。 景氣復甦,科技產業又吹起搶人的號角。這次「獵人」的戰況有多激烈 ?在第一線,如半導體與光電,一個搶手人才,可以同時拿到好幾個工 作機會,儼然是各大企業聯手「競標」的商品。 幾個網路上較大的科技人職涯討論區,因此處處充斥這樣的比較:「我 該去台積還是友達?」甚至標題直接就是:「台積V.S廣輝VS鴻海?」 「比價」風盛行 對於「比價」風盛行,友達光電人力資源處處長林瑞娟也同意,確實有 個族群,在台積電、友達、聯發科這些龍頭企業的面談中遊走。她最近 面談的許多求職者,都直接拿幾家公司的條件做比較。甚至有人「坦白 」到回答她,「假如」得到另外一家公司錄取,不見得會來友達。 友達人資部門統計求職者不來報到的原因,最多的是「留任原公司」。 林瑞娟指出,還有人拿了友達提供的職務條件,回頭跟老東家談判,讓 人啼笑皆非。 景氣漲潮,大家都想更上層樓。然而你是站在浪頭上,還是被浪淹沒? 事實是,今天的熱門,很快就變成明天的冷門。而且,這種潮起潮落的 速度,恐怕比想像中更快。 翻開天下雜誌1994年的「1000大企業調查」,排行榜上最賺錢的25家公 司,到5年前(1999年),一半經過洗牌,只剩下12家還維持在前25名; 再過5年,今年更只剩下9家。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獲利曲線的高峰,可能很難連續維持5年以上。此 刻進入熱門公司想要「同甘」,現實恐怕是,馬上要有準備得與之「共 苦」。 「如果沒有安身立命的根據,很容易隨波逐流,」展茂光電人資長李瑋 指出。 如同股票市場上的「追高殺低」行為,李瑋觀察,許多人掉進永遠吊上 「最後一班列車」的循環裡,她看到的,又以中階主管最多。跟著熱潮 追逐鎂光燈下的產業,等跨進去才知道已經是「強弩之末」,又急著想 退出。從人資主管的角度,這些人帶著密集進出的紀錄,「反而會讓人 不敢用他們,」李瑋表示。 當然,能夠站在浪頭上,躬逢其盛,總是使人艷羨。也不免讓人好奇, 為什麼有些人似乎總有「先見之明?」 經營企業,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有項著名的「六選」哲學。他認為: 「企業經營者要有選擇、判斷、決策。我有六選:選客戶、選產品、選 人才、選技術、選股東及選策略夥伴。」 類似的邏輯應用在職涯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人對工作考慮的層次 ,多半是產業、公司、領導人、職務、薪水、同事,正好也是「六選」。 高明VS.精明 有趣的是,在很多成功者身上卻看到:今天覺得「高明」的決策,往往 在當初都不是「精明」的選擇。 譬如,大多數人都會被公司招牌、起薪、頭銜這些有形的條件左右當下 意向,然而能超越現況,見人所不能見,常常才是預約更大成功的秘訣。 全球最大UPS(不斷電系統)供應商飛瑞公司創辦人、公信電子董事長 葉宏清年輕時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 30多年前,葉宏清剛從交大電信工程系畢業。當時他手上有8個工作機 會,其中薪水最高的,是生產音響設備的凱普電子,月薪台幣8,500元 ,這也是葉宏清所知,當年全系4班畢業生中的最高薪;最低的則是一 家大電公司,做整流器,月薪只有4,500元,其中的500元還是伙食費。 與凱普面談完當天,葉宏清滿面春風,在竹圍車站正準備等客運回家。 當時有另一位老士官長也在等車,兩人就順道聊起天來。葉宏清毫不隱 瞞心中喜悅,聽到老士官長的祝賀,更覺得志得意滿。 一陣對話後,葉宏清反問對方:「在哪裡高就?」 老士官指指不遠的山頭:「在那裡開推土機。」因為危險與技術難度高 ,每個月的薪水是台幣25,000元。 「我到現在都還很清楚那種感覺,25,000和8,500和4,000,」回憶當時 感到的震撼,葉宏清大笑著說。他頓時領悟:薪水根本沒那麼重要。如 果要比錢多,最該做的,不是跟著老士官學開推土機? 於是葉宏清後來選擇了薪水最低的大電公司。因為那裡有當時台幣40萬 一台的惠普電腦、最新型的記憶型示波器,先進的研究設備很吸引他。 雖然最後也只工作了短短3個月,但葉宏清非常肯定這段過程,當時接 觸各種電子零組件,對培養他後來創辦飛瑞公司的嗅覺幫助很大。 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葉宏清認為,年輕人初出社會,根本不必要執著於 眼下的工作待遇。「前幾份工作,對未來人生的總所得影響真的很小, 」他從一個人一生至少要工作40年的角度分析。 台積電人力資源處處長商大曄也抱持同樣的看法。對她而言,公司大小 無所謂,「只要給我工作,我就能把它做大,」商大曄說。 台大社會系畢業後,商大曄在大同公司當過秘書,然後到美國攻讀社會 工作碩士,在德州做了一年社會工作。然而她在企業界的工作生涯,卻 是從一家小軟體公司的電腦室管理員做起,而且各種打雜的瑣事都做。 後來隨公司拓展,她開始學習軟體品管,由品管員晉升到品管處長,再 轉作人資。經歷公司併購,最後掌理公司的亞太區人資業務,在4年半 前被延攬進台積電。 就算現在服務的是領導品牌,面談過太多人因慕盛名而來,商大曄仍然 認為:「不儘然要進大公司才一輩子偉大。」「小公司都是學習的機會 ,不是因為去過小公司,台積電怎會需要我?」她直率地笑著指出。 「眼光要放遠,」葉宏清認為,現在人都看得太近了。 不過,即使能撇開功利因素不受影響,面對科技產業變化萬端,一個景 氣循環就是一場淘汰賽,前途該投注何方?考驗的是能否有掌握先機的 眼光。 過來人的建議是:要忠於自己,不要盲目跟著眾人的腳步走。 展茂光電總經理周國輝,畢業於中央大學材料研究所,在聯華電子做到 廠長,然後外派到聯友光電。聯友與達碁合併成友達後,周國輝離開友 達,去年接掌生產TFT-LCD面板關鍵零組件之一——彩色濾光片的展茂 光電。 今年展茂在《天下雜誌》1000大企業調查「成長最快50家」中排名第19 ,營收43.8億,較去年成長144%。 忠於自己的判斷 從半導體到TFT-LCD、再到彩色濾光片,每一次,周國輝都是搶在產業 大紅大紫前,就投身進去。 回頭去看這些過程,周國輝說,他所憑藉的,無他,都是自己對於專業 的判斷。 1984年12月,正忙著找工作的周國輝手上有三個機會:竹北飛利浦公司 (生產映像管)、工研院電子所與聯電。比起前兩個,聯電提供的待遇 最低,而且也不急著用人,明明已經錄取,卻要他到隔年3月才去報到。 因為相信「半導體是新興行業,有前景,」周國輝後來選了聯電。他的 父親為此還特地找他懇談了很久,「但我也很堅持,」周國輝回想。 後來幾個重要的轉換,周國輝都基於同樣的理由。「我喜歡當先頭部隊 ,做起來有榮耀,」他說。 不了解的人,也許會好奇,為什麼周國輝如此有自信?膽敢把生涯置於 未知的風險? 不同於許多工程師只知埋頭苦幹,周國輝的這種「直覺」,其實是長期 培養自己對外界敏感度的結果。 當他在聯電只是基層工程師時,有一次進入當時研發副理吳宏仁(現任 聯電總經理)的辦公室,看見吳宏仁低頭讀的書:「如何閱讀財務報表 」,與日常工作毫不相關。周國輝印象非常深刻:「他正在準備未來」 。從此他也時時提醒自己:「我要更注意除了技術以外的東西。」 那天以後,只要公司內有研討會,周國輝一定參加,而且強迫自己第一 個舉手發問。他同時也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周國輝指出,光看專業雜誌 裡的廣告,都有可以解讀的訊息。從哪些產品廣告最多,可以猜測它所 處的生命週期。甚至還可以看出它的產業結構是否完整、哪些部分在國 內,哪些在國外? 今天的熱門 明天的冷門 換言之,要培養「遠見」,除了專心手邊的事務,更要時時拉高吸收外 界資訊的天線,才有可能比別人更早一步,挖到冰山下的寶藏。 友達光電人資處處長林瑞娟,也有類似的經歷。她歷經德碁、美商應用 材料到友達幾項工作轉換,原本有一套看待機會的架構。林瑞娟習慣由 「人才」、「技術」、「資金」、「市場」4個層面著手,分析企業的 優劣勢,並由此評估工作機會的品質。 然而3 年多前,真正影響林瑞娟,離開當時如日中天的應用材料,轉任 到聯友光電的關鍵,卻是她有一次到矽谷辦理召募工作時,遇見工研院 光電所所長劉容生,注意到劉容生談的題目正是:光電產業將成為台灣 下一個產業奇蹟。 不只如此,科技人還應該擺脫「冷/熱門」產業之間的迷思。 華鴻創投總經理陳仕信因為慧眼獨具,發掘出股王大立光電而名噪創投 界。他尋找投資標的的看法就是:「未來3到5年內最有爆發力的產業, 但這絕對不會是現在最hot的產業。」 目前來說,那些產業具有這些特質呢?陳仕信認為,LED、生物科技、 奈米科技是未來10到15年內會興起的產業。也就是說,相關的材料科學 是值得現在年輕人投入的領域。 他也建議,考慮產業時,應該從技術難度與附加價值兩項指標著手。像 他在大立光電還默默無名時,就大膽獨力投資,理由除了欣賞董事長林 耀英的管理風格,更在於大立光電的光學鏡頭「技術完全自主,而且不 輸日本人」。 不過,即使竭盡所能向前看,人的視野終究有限。事實上,當科技產品 的週期愈來愈快,也同時意味著,產業從萌芽、成熟到衰退的生命週期 愈來愈短。 在劇烈的產業起伏中,科技人應該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涯發展? 浩鑫科技系統研發處副總經理黃崇厚非常喜歡最近網路上流傳的「譚頓 與黑人琴手」的故事。在故事中,譚頓的老友黑人琴手,以為一直在街 頭「最賺錢的地盤」賣藝而沾沾自喜,卻不知道離開街頭去拜師學藝的 譚頓,早成為在藝術殿堂裡表演的音樂家。 這個故事的涵意是:「你是不是死守著最賺錢的地盤,而把自己的才華 白白葬送掉?」黃崇厚指出,衡量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對你的潛力能 發揮多少?」 也就是說,科技人應該有超越產業、超越景氣循環的生涯規劃,要做到 「以不變應萬變」。 超越景氣與產業的生涯規劃 陞技電腦總經理林文忠,在陞技從小工程師做上總經理。「很多人都說 主機板不行了,」林文忠毫不避諱地說。但是去年陞技營收成長81%, 達到台幣116億,在1000大企業的排名從第186快速竄升到第124。這樣 的成績跟其他明星公司比也毫不遜色。 主機板需要技術、產品變化快,很多人把主機板產業當成跳板,來來去 去。林文忠也不反對:「進來做3年,出去絕對搶手。」 但是他自己能夠一直待在主機界的原因板,在於林文忠有一套思考生涯 的主軸。在技術上,他從儲存裝置跨入主機板,再逐步走向各種高度整 合的產品。一路上,每次改變,林文忠的目標都很清楚:「培養自己不 同構面的技術。」 也是因為這樣的歷練,使他能帶領陞技發展多樣產品線,在走向成熟期 的產業照樣衝出高成長。「每個領域都有空間,但是只有表現最好的, 才能存活,」林文忠相信,不論對企業、對個人,都是如此。 神達新視訊媒體事業體總經理王聖愍,同樣有一套清晰的自我培養策略 。他很早就立下志願,要從研發做起,還規定自己一定要做滿5年。 王聖愍其實知道自己並不適合作長期研發,但他更清楚,不管走行銷、 業務那個方向,不了解技術都會碰到瓶頸,因此他積極參與機構、軟體 、電磁干擾等每個研發領域。在過程中,「不是沒有其他機會,但這是 我對自己的期待,」王聖愍說。最後他在研發工作的投入超過10年,早 就達到自己當初設定的目標。 專長是生涯規劃諮商,光寶科技人力資源處處長陳若玲看多了茫茫然的 年輕人,進入科技產業,只為了收入較好,可以「enjoy life」。但是 對專業/興趣/工作之間的磨合,完全沒有概念。 她建議,年輕的科技人應該朝「T」字型發展,先往下紮根,再朝平行 的方向跳動。 李瑋進一步譬喻:「一隻眼睛向外(環境)看之外,還要有一隻眼睛向 內(自我)看。」兩隻眼睛一起聚焦,目標才會明確。 這也才是能不隨環境浮沉,真正能長佇浪頭的關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88.199
adrit:推~~~ 140.135.100.110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