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ech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比K書更重要的事 作者:化工系呂宗昕教授 許多人認為我是「K書高手」。在畢業自台大之前,這句話應該算是正確的,因為我曾經 得過局長獎、市長獎、品學兼優獎、書卷獎等無數獎勵。甚至,服兵役當預官時,也屢獲 記功嘉獎。等到我由台大畢業、前往日本東京留學後,才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比K 書更重要的事,是自己從未經歷過、也從未認真思考過的。二十四歲那一年,我搭上飛往 東京的班機,那是這輩子第一次坐飛機。從機艙的 小窗戶,我看見了夕陽。我知道,明晨的天空仍會升起朝陽;但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人 生的朝陽卻一直不見蹤影,我走入了人生的黑暗期,而這段黑暗期竟然長達數年之久。我 也時常在想:如果我沒有經歷這長達兩千日的黑暗期,就不會如此珍惜自己所學過的事物 ,也不會成為真正的「K書高手」。大學裡學過的學科對自己最大的幫助是:讓我以高分 通過日本研究所的入學考試。考試結束後,教授當面誇獎了我幾句,但那幾乎是留日最初 的兩年中,教授對我唯一一次的讚美,因為我除了K書之外,對其他事物的瞭解實在乏善 可陳。~) 留學需要說的日文,我不會。 研究需要做的實驗,我不熟。 實驗需要看的論文,我也不懂。 我會的都是課本上有寫的及老師課堂中有教的。考試不會考的及作業中沒出現過的,我都 不會。大學時曾選修了兩個學期的日文。由於教授的慷慨給分,我上學期得了一百分,下 學期則得了九十九分。我懷著日文得高分的錯覺到了東京,才驚覺自己的日文程度完全不 足以應付日常會話及生活所需。當年的「營養學分」帶給自己一種虛榮的滿足。等到真正 赴日留學後,我的蹩腳日文,卻在生活上、學業上、人際關係上,構成了沉重的負擔和無 形的障礙。有時想想:自己是該感謝當年「送」我一百分的日文教授,還是該埋怨他對我 過份仁慈、要求不嚴呢? 我在日本瞭解了「有用學習」的真正意義。對工學院的學生來說,做實驗是必修課程,但 我在大學時期卻很少真正動手做,大多時候都是在「寫」實驗。同組的同學多半手腳俐落 ,可快速做完實驗,我則精於計算,可快速得到答案。在「天衣無縫」的配合下,我們往 往是最早完成實驗的一組。我以這種模式「做 」了四年的實驗。原本以為這是最聰明的 方法,沒想到這其實是最糟糕的方法, 因為我根本不知如何動手做實驗,更遑論要親自設計實驗。 我在日本學的第一項實驗技巧並非什麼高深的研究,而是洗燒杯。我在日本學長的面前被 徹底的打敗,終於領悟到「號稱」高材生的自己真的不會洗燒杯。~) 如何將一只沾滿黏 稠物質的燒杯徹底洗乾淨,不僅需要技巧,也需要耐心。能將燒杯洗得晶瑩剔透、沒有絲 毫花紋,這不僅是從事實驗的第一步,更是成功研究的基本功。我在日本學會了「動手實 作」的精神。 在研究所中,我選擇了材料科學做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對我而言,這是全然陌生的領域。 我苦苦等待教授指點迷津,告訴我該做什麼研究;教授卻什麼都不說,足足讓我等了兩年 。 教授只告訴我:「你自己去找題目!」 為了找尋自己的研究題目、為了畢業、為了拿到學位,我充當起自己的老師,從最根本的 學科開始自修,充實基礎知識,開始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和報章雜誌,積極搜尋工業資訊, 嘗試瞭解產業動態,並且分析電子業界成長報告。另外,又整天在圖書館裡查閱相關期刊 論文,以尋找電子產業的明日之星。經過兩年的自修與資料收集,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論 文題目,教授也欣然同意了我的選擇。 我在日本也學會了「獨立研究」的精神。 經過六年的時間,我從一個不能開口的日語「啞巴」,變成一個可在台上用流利日語報告 的能手;從一個對陶瓷材料一竅不通的低手,變成一個電子材料領域的研究高手。我很想 告訴台灣未來的年輕生力軍:在吃日本拉麵、讀日本漫畫、看日本偶像劇之外,也不要忘 了學習日本的達人精神。希望莘莘學子在認真讀書之餘,也要記得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讀書 更重要的事。我們應該在「讀書」與「不讀書」的兩極之間求取平衡,也希望學生在計較 考試分數的高低時,應當瞭解世界上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無形分數,等著自己去努力追求。 許多「課本上沒有寫的」及「考試不會考的」的事,都是人生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這是 我在遠赴東京留學兩千日所得到的一個最珍貴的教訓及體驗。 --------------------------------------------------------------------------- 突然聯想到這篇文章 希望沒有op ※ 引述《Myberry (噹噹噹噹噹)》之銘言: : 雖然李姥姥平常嘴砲在pt不是很受歡迎 : 但這邊的見解我很推 : 電機領域我不是很懂,不知道放大器是什麼 : 但在我的材料化學領域,這類基本功不肯下功夫的狀況就很明顯了 : 上游材料這塊利潤大,又是台灣製造業用的很兇的 : 所以很多廠商都試圖用上下游整合的方式把這塊自己吃下來 : 這樣就可以自己做給自己用 : 但這幾年下來除了少數不關鍵材料,台灣本土公司幾乎是連個屁都放不出來 : 我自己在公司裡面接觸一些機密文件,其實知道上游材料門檻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困難 : 但裡面很多眉眉角角都是歐洲人日本人美國人幾十年的基本功 : 沒有在基本上下功夫,RD學歷在高技術在強都沒用 : 以特用化學品來說,台灣公司都把心力放在破解成分是什麼,官能基是什麼 : 需要哪些添加劑,不同應用情況要用什麼配方 : 但每次都是80%對了...輸在最前面的20%... : 化學品最重要的製造再現性,QA/C,比例控制,純度控制,這些基本到不行的東西 : 反而是台灣公司的罩門 : 買了一堆昂貴儀器每天都在"反工程"國外公司的sample : 但每次結果都是配方對了...可是不能用就是不能用... : 這裡面很多成敗都無關智商,財力或是設備 : 而都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觀念跟經驗... : 不肯花時間去累積看似愚蠢的基本功夫 : 就算把美味蟹堡配方大剌剌的攤在陽光下 : 也做不出一樣的味道 : ※ 引述《tcbus (女友很像吉崎直緒^^)》之銘言: :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932311.shtml : : 【聯合報╱李家同】 2009.05.29 02:52 am : : 李家同 : : 對於所有電機系的同學而言,放大器都是入門的把戲,不是什麼非常特別的東西。 : : 大多數電機系三年級的同學,就已經學過放大器了。放大器的歷史也非常之長,恐怕已 : : 經有一百年歷史了。很多電子線路裡都有放大器,因此放大器是一種基本技術。我們多 : : 半不太喜歡研究老而基本的技術,總認為這些基本技術是很容易可以做出來的,只肯研 : : 究新的尖端技術。 : : 可是,如果我們去看那些歐美半導體大廠,如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和義法半導體公司, : : 他們都將放大器列為重要的產品,兩家公司現在仍然不斷地推出各種新型的放大器。 : : 普通性能的放大器當然誰都會設計,但如果要有一個頻寬很大的放大器,設計就極為困 : : 難了。這些歐美大廠之所以是大廠,是因為他們擁有優良的基本技術,遺憾的是:國人 : : 常常鄙視這種基本的技術,而不能欣賞推出有優良性能放大器的困難性。 : : 產品想精進 基本功夫要深厚 : : 放大器無所不在,很多線路內部都有放大器,如果我們不會設計有特別性能的放大器, : : 我們也就很難設計出有特殊性能的線路出來。放大器技術乃是基本技術,歐美大廠之所 : : 以能生產各種非常有價值的產品。就因為他們有深厚的基本功夫,有了深厚的基本功夫 : : ,這些大廠才能生產精彩的產品。 : : 反觀我國,可以說很不在意基本功夫的。無論在機械、電機和化工,我們都不願意將基 : : 本功夫練好。以機械為例,我們並沒有在機械設計上下苦功,這和我們國家的大官想法 : : 有關,他們很難想像機械設計的重要性。他們成天和有學問的海外學人來往,這些有學 : : 問的海外學人只對最新的研究有興趣,他們不知道我們國情和先進國家不同,我們的基 : : 本功夫不夠好。既使有極好的創意,我們也無法實現我們的創意的。 : : 扎根不容易 基本技術很重要 : : 我們的科技業者一定要知道,基本技術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成天注意非常高深的學問, : : 而不注意是否有很好的基本技術,我們的研究都是紙上談兵而已。大家都知道核心技術 : : 的重要性,但任何核心技術都是建築在基本技術之上。以製造汽車為例,必須懂得引擎 : : 、傳動、底盤、點火系統等等。這些技術都不是新的所謂尖端科技,在我們國家,也不 : : 是政府十分重視的技術。可是,如果不能擁有優良的基本技術,我們是不可能設計出性 : : 能優良的汽車的。 : : 我們大家都應該隨時隨地告訴自己:核心技術建築在基本技術之上,沒有基本技術,休 : : 想有核心技術;而基本技術絕非容易的技術,優良的基本技術往往難如登天,發展出高 : : 級的基本技術,不僅重要,也是十分值得驕傲的事。 : : (本文作者為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 : 【2009/05/29 聯合報】@ http://udn.com/ -- 珍惜生活中的細節 幸福 自然來 http://www.wretch.cc/blog/wand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6.230
OPENPCMANPTT:呂宗昕 好像在哪聽到 05/29 22:12
hsnu1137:推薦一本書......k書高手東京奮鬥記 05/29 22:19
hsnu1137:比那一系列(類似)的xx高手叢書實在有用太多 05/29 22:20
justben:在奮鬥之前已經是神了.. 05/29 22:42
gazelle74:不過在台灣最"短視近利"的就是這些大學教授~ 05/29 22:45
gazelle74:哪些paper好投~哪些國科會計畫好過~ 05/29 22:46
xyztimkimo:呂老師上課蠻認真的~是位好老師!只是頭髮...(j4) 05/29 22:46
gazelle74:根本不太在乎研究的東西~ 論文被引用數也低到不行 05/29 22:47
Myberry:真諷刺...這個高手教授正是炒短線的翹楚之一 05/29 23:14
flashj:越聰明的人 越會取巧 學習越偏食 要用到真才實料的時候 05/29 23:31
kt56:他出書的目的是 教授-->台大校長-->政府官員-->總統... 05/29 23:32
flashj:就踢到鐵板 台灣這樣很普遍吧 從學生到科技業 05/29 23:32
DoImUsT:很耳熟 原來是想到神射李忠熙@@ 05/30 12:51
MediaEason:感覺他只是在叫人讀更多書而已... 06/02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