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ech_Job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azy321 (321)》之銘言: : 富比士:低薪使得台灣高科技產業落後他人 : 台灣實質薪資十多年來沒有成長,彷彿不時都會出現的新聞,讓大眾麻木了,但是被中研 : 院院士謝長泰形容為溫水煮青蛙的經濟狀況,長期以來,恐怕讓產業的發展跟著遲滯。 : 長期關注台灣與亞洲的《富比士》特約撰稿 Ralph Jennings 評析,除了大家時常怪罪的 : 教育體系之外,低薪恐怕是另一個絆住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因素,他以「低薪促使台灣 : 高科技產業難以追上他人腳步」(Taiwan’s Once Mighty High-Tech Sector Is : Falling Behind Because Of Low Pay)為文,底下為其觀察與論點摘譯: : 台灣曾是全球高科技供應鏈不可或許的一環。如今,台灣已有五分之一的經濟源於個人電 : 腦、平板、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出口,但也不確定這樣的情況能持續多久。 目前台灣硬體製造/組裝/ic設計的大致狀況: 晶圓代工: 2016年台積獲利 3342 億 (EPS是創紀錄的 12.89元) 可能全吃下一代蘋果 A11 處理器的訂單, 也就是說, 來自三星和Intel的威脅對GG似乎看不到顯著的影響 EMS組裝 : 鴻海去年 EPS 稍為下降到 8.6 元, 但獲利 1486億是歷史新高. 去年可以說是鴻海大進擊的一年, 進行了併購 Sharp 這場重要部局. 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改善 Sharp 虧損的體質, 提列 Sharp 虧損之後 還能達到這樣的成績, 並沒有砸掉郭董招牌. 全球也看不到競爭者. 未來可能的變化可能在於是否由"中國製造" 轉變為"美國製造". 面板: 雙虎友達和群創都已經在去年 Q4 轉虧為盈. 去年三星收掉一些面板 產線(改投產OLED)後, 整體產業並沒有新的產能開出, 導致過去幾個月 面板業的好光景, 預計能見度一直到今年上半年都沒問題. 2017 Q1/Q2 兩家都有賺百億的實力. DRAM: 幾年前就GG了 手機/PC: HTC 在競爭中落敗, Asus穩定中求發展, 去年EPS 25.85 元, 算還不錯. IC 設計: MTK 在手機全球競爭中處於劣勢, 這當然導致整體薪酬不若以往. 但因果關係應該是競爭導致獲利不佳, 造成薪酬下降. 而不是薪酬不佳才導致競爭失利. 但去年 eps 仍有 15.16元 整體來看, 去年台灣在硬體方面表現依然不差, 其中今年比較讓人擔心的 可能是 MTK. : 最常被人點出的原因即為,台灣在行動應用程式、人工智慧(AI)等軟體領域跟不上其他 : 國家。台灣沒有騰訊、百度這樣的軟體巨人,也沒有南韓 Naver 這樣的企業。 : 產業研究者指出,軟體實力跟不上其他國家,部分原因即為薪資不夠高、難以吸引人才。 : 不要只怪學用落差 : 市場研究公司集邦科技的分析師林貞妤表示,媒體和民眾常怪罪教育系統,認為教育系統 : 沒有培養足夠的相關人才,但許多相關領域的教授指出,畢業生常得面對兩難,在薪資較 : 高的傳統硬體產業,與收入較低台灣軟體產業之間抉擇;他們相信,這樣的情況也間接導 : 致,台灣企業在軟體領域缺乏進展。 : 創業小聚引用台灣 AI 開發商沛星互動創辦人游直翰的說法指出,大學教授薪資過低,無 : 法吸引海外的世界級人才來台教書、傳授人工智慧等快速擴張領域所需的技能。 : 台灣科技企業的入門級薪資,比不上「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國家。低薪有助產業,但台灣 : 人在日益注重生活品質之際,也開始重新思考這種優勢;畢業生月薪可能會低到 2,630 : 美元(編按:約 7 萬 9 千台幣,如果依主計總處公布的數字,工程師平均經常性薪資, : 介於 5 萬 5 至 8 萬 6 不等,初任人員薪資遠低於此),限制了他們在台北能選擇的租 : 屋地點,亦使得部分人因為無力購屋而延後結婚。 : 硬體工程師的生活比較好,因為他們的公司夠大,有能力負擔等同數月薪資的年終獎金。 : 台灣的軟體企業通常比較小、比較年輕,擁有成長潛力和酷炫專案,但也沒有足夠收入、 : 無法送出巨額獎金。 我個人認為低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新創公司(不論軟硬)要給的出高薪只有兩個可能: 1. 公司本身很賺錢 2. 公司拿了創投(或自有)很多錢 回顧過去十幾二十年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發展歷程, 就一直是硬體強過軟體. 在過去, 台灣還有幾家還不錯的軟體公司 (友立資訊/趨勢科技/訊連..) 到了手機上網非常發達的近年, 有一些還不錯的"小型" App/網路公司.. 也有一些網路遊戲代理公司, 但與騰訊/百度相比, 確實是完全處於不同等級. 其實目前有能力與美國在軟體產業一搏的, 放眼全球, 恐怕也只有中國大陸. (即便南韓出了一個 Naver..可能也沒有人會認為軟體是韓國的強項). 在這樣的情況下, 台灣的軟體公司自然沒有能力提供好的薪資水準.  當然, 台灣還是有一些相當不錯的資工軟體人材, 但如果真的要發展軟體業, 不只要有"很多"軟體人材, 個人認為語言/強勢的文化(讓使用者 認為使用這個軟體很"潮"/市場, 這三者缺一不可. 美國市場沒有大陸廣大, 語言優勢(英文)可以讓產品很容易普及, 同時靠高薪 匯流全球軟體人才. 大陸則是市場非常廣大, 大到可以定義自己的玩法, 同時軟體人才也還算充沛. 即便是放眼未來當紅的 AI , 在研究所有深入瞭解過 Machine learning/deep learning 的資工人恐怕也是少數. 在這樣的狀況下, 這塊在台灣未來的發展 似乎不容太樂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0.11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493662791.A.7DD.html
Eos: 玩軟體除非你是優勢文化/語言,要不有很大的內需市場。 台灣 05/02 03:29
Eos: 哪個有? 05/02 03:29
danlove: 中肯好文推 05/02 06:41
Vibird: 老實說目前還能打的也只有那幾間,剩下的都慘慘慘~ 05/02 06:56
su27: 你講的那幾家除了面板外,都是高股價大家想要去的,你怎麼 05/02 07:06
su27: 不講講其他公司 05/02 07:06
su27: 台灣還能維持這樣是因為很多人不願意往國外跑,所以還能凹 05/02 07:15
su27: 那些人,但這些人也會往給的起的公司跑,如台GG,M剩下的就 05/02 07:15
su27: 只能發到雜魚,公司不會少一個人而倒掉,而只是減分,當你 05/02 07:15
su27: 長期下來都不進步的結果就是被其他公司輾壓過去,最後連別 05/02 07:15
su27: 人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05/02 07:15
blueme: 好文推 05/02 07:21
sendtony6: 實用文 05/02 08:07
vklo: 用股價來看,不太實在 05/02 08:10
zxcv4321: 老生常談 05/02 09:08
clock2103: 美國市場沒有大陸廣大是不是搞錯了? 05/02 10:14
ilovenynyny: 華為,貴為中國人的驕傲企業,2016年稅後淨利為1521 05/02 10:38
ilovenynyny: 億台幣,台gg,2016稅後淨利3342億台幣........整整 05/02 10:38
ilovenynyny: 是兩倍多啊!啪啪啪啪 05/02 10:38
ilovenynyny: 中國有能力的都跑去美國爽賺,環境又好,房價便宜, 05/02 10:41
ilovenynyny: 誰還會留在中國這種鬼地方,只有台灣某些人還想說中 05/02 10:41
ilovenynyny: 國好棒棒,笑死 05/02 10:41
scott0327: 懂軟體英文要很強啊,光語言就輸了 05/02 12:27
a9564208: 有辦法去美國的會說中國好棒棒? 05/02 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