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he-fight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onmo (落實戰你娘親)》之銘言: : 再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 : 首先... 這篇文章是不是轉貼的呀~? : 烏龍派出所進入台灣已經行之有年 : 印象中已經出了幾十集 : 這是我對這篇文章時間點的懷疑 筆者是從百頁小開本開始看的。授權本由於並非從"原點"開始,一直沒把他看完。 這篇文章倒也是轉貼,不過是轉貼在下自己有一段時間的文字。(露出歲月痕跡 真是不好意思。) : 另外 我印象中烏龍派出所雖然不夠驚人 : 但並非如您說 是個平凡的作品唷 在下說他是"一作",絕非平凡唷﹗﹗(下回要說的更清楚) (m大的原文恕刪) : 80-90年代漫畫黃金時期作家的日後發展 : 恕我冒昧 我認為您的說法太過武斷與主觀了 : 不該僅僅以被編輯惡搞跟因此創作力貧乏而帶過 : 我有幾個個看法 : 當80-90年代的作者 創作出經典的作品之後 : 再與同樣的標準來看待他是否還有"創作力" : 會不會太過嚴苛~??? 一個"偉大"的漫畫家,如果喪失了繼續畫出"偉大"作品的能力, 就只是曾經偉大。 以手塚治虫來說,為什麼他能列在"傳奇"之列, 就在於他受到齋藤隆夫"劇畫"觀念刺激以後,依然能畫出好作品。 當時手塚也曾經被批評為過氣和不會營造線條。 在近三十年的今天,或許會很難想像,筆觸如此粗糙的"劇畫" 會引起這麼多創作上的爭論, 手塚在後期畫風的劇烈轉換以後,(有興趣的人去比較一下新寶島和桐人傳奇的差別) 仍沒有失去他創作的源頭。 這些陪我們這些20-30歲的80年代漫畫家,不可否認的, 已經距離"傳奇"越來越遠,但.................他們依舊是傑出而卓越的漫畫工作者 : 七龍珠在漫畫史上的地位 應該是無庸置疑 : 個人甚至認為他是影響現今漫畫家最多的一本著作 : 日後許多漫畫家在武功 招式 力量 世界設定觀以及畫風上 : 都受到七龍珠的影響甚多...... : 在背負著如此大成名作 大抵畫技也已成熟的情況下 : 創作更超越 更突破的作品~~~ 真有那麼容易~? : 但不該就此論斷他失去了創作力 : 尤其是像北條司..... : 他日後的艷陽少女 變奏家族 : 或許在商業的刺激跟評估上 沒有城市獵人跟貓眼來的引人注目 : 但給予更高評價的人不是沒有 確實是有,但這種創作心態的轉變,事實上是作者想要跳脫的一種"自我否定" 案:這種自我否定並非是純粹的棄絕過往的,而是開發另一種潛藏創作的可能。 但在沒有適度沉潛的情況下。(以這個標準衡量周刊漫畫家當然過於嚴苛。) "轉向"有時候會變成另一種的"表演執迷"。 過度想要挖掘什麼,有時候卻會變成一種近乎偏執的低語和獨白。 在某些方面會有突破,但卻會間接的吞噬掉整篇作品的完整性。 筆者對北條作品的評價最高是貓眼,原因是"這是在那個當下 最適合北條的創作類型"。 現在也邁入中年的北條,如果倒回去再重畫,我們恐怕只能認定他心態沒有進步。 : 在內涵的深度上 我認為他更超越前作 : (譬如魔界學園作者後來曾經跑去畫成人漫畫了 喔﹗細馬信一(漫畫)和菊地秀行(小說)這對秋田書店的王牌搭檔, 自從拆夥以後,那位畫漫畫不用表尺(細馬信一)的傢伙改行作那件事啦? 前者其實也可以作一種"無法突破"的註腳。 菊地秀行當年的"魔界都市新宿"曾經讓他成為優異的新銳恐怖小說家, 但之後的作品,就筆者所見(國內曾經有皇冠引進的諸多早期翻譯本) 也沒有那種張力和新鮮感。多的是不同的恐怖場景置換而已。 案:細馬信一由於筆者看過他的漫畫只有魔界都市新宿和魔界學園, 不敢妄斷作者的發展。 : 鳥山明老師的作品 後來的確沒有大紅大紫的了 : 不過 我並不認為他後期的作品真的都沒有新意 沒有創意 : 那只不過是用商業成果的角度來判斷而已 : 但當漫畫有時候賦予太過超越的奇想跟角度... : 有時候就的確代表他失去了部分商業價值 : 很多漫畫家都是這樣... 當商業的世界他已經碰觸太多 : 隨著年齡增長 他要的可能是更為深度的東西 在下贊同.................. 但鳥山的情況似乎無法如此樂觀..... 因為他另外開出的領域,幾乎是"商業"的副產品。 他真正想畫的是什麼? 距離他的"長篇連載期"(5年以上)已經過了很長時間, 但..........鳥山明的創作已經被定型,各位可以想一想, 他接下來畫什麼是各位猜不出來的呢? 一位曾經把丁小雨(在下還是不喜歡用澤卷阿拉蕾這一個原名) 和七龍珠(早期和中期)深植於人心的人,為什麼會這樣? 除了創作枯竭以外,恐怕只能問鳥山本人。 : 作者本身的進步 有時候是跟商業市場要求的分歧的 : 我只認為 好不好不能單就銷售量跟熱潮來看 : 要用讀者自己的眼睛來判斷 : 舉個例子 就想我由衷的喜歡"櫻鐵奇想" : 我覺得想到更且趕這麼寫的作者 實在太屌太天才了 : 但是... 比起"封神演義" 他的評價大低... 更沒多久就被砍了 : 可是不代表他沒有創意 筆者其實是比較喜歡另類創作的,尤其是顛覆人性的作品。 商業創作在筆者的評價中,一向不佔太高的地位。 就以藤子.F.不二雄(藤本弘)來說,他的最佳作品,筆者以為是他的SF異色短篇 但............為什麼他得以傳世的作品,卻不盡然是如此呢? 因為一個"漫畫家",和所謂的"私小說"還是有區隔的, 手塚後期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畫來表達心境轉換, 論者或以為是突破(在下也這樣認為),但卻隱藏著把作品"私密化"的隱憂, 因為這種表現方式事實上是作者心態透過圖像的轉折而作成的, 讀者容易掉入作者的思慮氛圍,而陷入一種閱讀的障礙。(抑或是一種無法理解 的失焦) 漫畫家想表達什麼是可以,但方式的選擇卻是很多樣的。(ㄟ.....我們不是在 討論森川老師的拳擊漫畫嗎?在下有些離題了) : 另外..... 我覺得現在蔚為風氣的80-90黃金時期畫家的復辟現象 : 也不能僅僅用不長進來作評斷..... : 或許有更多是因為商業上的考量 : 不得不承認 近幾年漫畫的熱潮跟亮眼作品 : 的確沒有像80-90年代黃金時期那麼經典..... : 復古風盛行 出版社趁勢邀請重出江湖 : 並沒有什麼不對 : 而現階段來批評他的復辟是個不長進的行為 這一點我願意收回,但這些原作者當時有沒有"意圖",要把他的經典巨製 變成一個長河性的作品,卻可以再商榷, 手塚的"火鳥"從黎明篇畫到太陽篇,事實上歷經了他作畫生涯的許多階段, 但一以貫之的意念卻是一樣的。 案: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在未來篇當中已經明說火鳥是一個宇宙創生的靈體, 卻在大和篇當中還有流血事件。(因為喝了就不會死。)--這是手塚的矛盾或幽默 就不得而知。 : 我覺得也是不夠厚道跟客觀的比較 : 可能要需要看久一點 才知道究竟有沒有新意 : 畢竟 有許多的作者是因為與前作歷經許久之後 : 當社會變遷跟許多價值觀改變 : 才會興起透過舊作的新延續... 述說自己的一些理念 : (當然 這也有可能是商業的藉口跟美化 說穿了也很可能真的只是想撈前作效應的錢) m大的論點補足了我過於偏執的一面, 提供了另一個視野的論點。 但...........m大也發現了吧?這些伴我們(我們都在寫學位論文,我想年齡不會 差太多。)走過青少年到青年歲月的漫畫家,他們這次的集體復出, 事實上是集體出走+另起爐灶,另起爐灶需要話題............. 所以............(但願不是) (下面m大論點我同意,玆不贅舉) : 另外要談談編輯關係 : 我也不認為該全然否定編輯制度 : 您知道嗎~? 台灣漫畫家自己都說 台灣漫畫不能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 就是沒有一個可以協助的編輯人員幫忙討論 : 好的編輯人員不僅可以激盪創意 更可以幫作者分擔許多雜務 : 功能是相當相當大的 : 只用單一觀點兩極化分法來看待編輯與畫家之間的關係 是很不對的 : 更多的作品作者有提到 編輯的幫助 不是嗎~??? : 我是認為 兩者該是相輔相成 而非該對立看待的關係 在下說的是"講談社"的某些編輯惡行。並非全體。 所謂的敗給"編輯",應該說是敗給編輯的"某些"不良觀念。 在這裡特別把日本編輯演進的各種狀況說明一下: 早期日本的出版業界(手塚治虫這一類從以助手到周刊漫畫家的世代) 由於漫畫家能發表的地方,事實上只有各大出版社的周刊或月刊, 編輯有時候,就是決定你生死的人, 編輯要負責的工作,除了我們熟知的催稿和文案以外, 最重要的是各種企劃案的提出, 這些企劃案有可能是一個創作的主題,有可能是一部雜誌想要畫的類型, 提出之後,責任編輯就必須和漫畫家討論要如何進行。 簡單的例子就像:藤本弘的"從桌子出來的企劃"。(他在小叮噹的誕生有說) 接下來的工作呢?就是這一部漫畫的走向以及其他週邊的開發, 編輯要提示的是: 一.本期所需要的頁數。 二.別冊或增刊的頁數。(彩色刊頭就不說了) 三.編輯部對於該作家某些觀念的考量。(請特別注意這一點) 四.在印刷時版面的配置問題。(希望漫畫家能夠調整) 其中一.二.四屬於技術問題,重點在第三, 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編輯部和漫畫家的磋商。 漫畫家不是市場專家,更不是老練的行銷高手, 早期的編輯部最重視的一點就是"你這樣畫能不能被讀者接受,能不能賣錢?" 這並非純粹是惡,而是對一個初出茅廬的畫家的篩選和塑型, 為什麼呢?因為周刊需要注意市場的區隔和同質性, 如果同一本周刊有二個"甲子園類型"的故事(熱血運動+愛情型), 編輯就要把這類的想法告訴漫畫家, 漫畫家表現的方式如果超過了讀者能負載的範圍 (就是筆者前面提到的"私小說"型態) 編輯部就必須予以修正。 因為漫畫家畢竟是創作者,根本上還是創作為主,有時會沒有這些顧慮。 在雙方的磋商下,有了共同接受的基礎, 接下來就是創作的內容激盪問題。 以上的過程受的氣當然不會太少, 鳥山明常常把Torishima(鳥島)拿來玩弄出氣,或許也是一種幽默吧﹗ 案:把鳥島的四個音節倒過來念就是馬希利特。 這種情形在80年代末同人誌時代以後開始有了轉變ꄊ 為什麼呢,這一類的漫畫家多半是從同人誌大紅以後,直接轉戰商業誌, 尾崎南和高河弓這一類的都是。 很多都是一炮而紅。 沒有歷經從"小牌"到"大牌"創作初期也沒有經過"編輯"這一道關卡。 少了這一圈 ,直接成為當紅派, 好處是"敢畫敢言",壞處是"不負責任"。 其作品剝解和抽離人性的部分可以不必矯飾, 反過來說:作者的一切意念就會倒在讀者頭上, 有時作者的一些衝動的偏執和反射會行為會讓人沒辦法接受, 反映在圖像上有時會變成一種情緒和心理的傷害。 這可以說是作者"創作的勝利",但也是"編輯的撤守" 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卻是一種很危險的商品循環, 因為"你敢畫"而紅,我為什麼不敢? 編輯這時候如果沉默,就是某本商業誌的慢性自殺, 編輯的功用不大嗎?當然大, 但若把"賣錢"無限上綱...................... 就會變成一堆變態中年的少女集體堆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