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igerBlu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元朝末年,各路反元勢力興起, 最後終由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建立明朝, 然而朱元璋之所以能擊敗對手開創霸業, 除了依靠手下的兵將謀士之外, 其實亦受到不少江湖奇人的幫助, 其中「張餐風」便是其中之一; 張餐風之名為化名,真名已不可考, 相傳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工匠, 並且身負極為高強的武藝, 弱冠時他感於自身懷才不遇, 取其一事無成、每餐吃風之意, 遂改名號自稱為餐風。 張餐風於三十歲時終於遇上了伯樂, 其人便是有神機妙算之稱的劉伯溫, 劉基看中張餐風的工匠技藝,並說服他加入朱元璋麾下, 起初朱元璋並未看重此人,認為天下之勢尚非器械之利可以左右, 而張餐風也明白憑一般武器確實無法左右戰場局勢, 於是他開始著手進行火器的改良, 當時的火銃不論射程、精度、耐用性皆不甚良好, 這是礙於鑄造及機械加工技術的限制, 但他卻認為各地結構不一、粗製濫造的手法, 才是造成火銃功效不彰的主因, 於是他參酌各家火銃的製作過程,另訂出一套火銃的統一製造手法, 使得火銃在原本的技術限制下獲得品質的顯著提升, 朱元璋見到這等進步,知此人確有可為, 於是責成張餐風專職提升火器應用, 並且命名這批新的火銃為「雷神機」, 據信這便是日後明朝成立神機營的起源, 而明朝中期戚繼光發明五雷神機,想必也是由此命名。 但張餐風創造了規格化的雷神機後並未因此而滿足, 為了彌補攻擊與準度上的缺點,他從連弩上得到啟發, 他將數隻雷神機排設在一起,令單點的攻擊增加為排狀攻擊, 並在外部加上特殊的往復機構, 使得六支雷神機能夠半自動的裝填火藥, 這樣的新裝置能發揮強大的火力, 於是便被稱為「六神合體‧雷霆王」, 只是它雖然攻擊力不俗,但因重量的增加減損了機動性, 使得雷霆王只適合用於固守陣地,並不適於主動攻擊。 張餐風的工藝並不止於六神合體, 其兵器作品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項攻城器械, 在朱元璋攻伐張士誠時,遇到久攻不下的局面, 當時張士誠固守於以堅故著稱的平江城內, 雖然朱元璋以二十萬大軍圍城, 又配合火銃和襄陽炮猛攻, 但歷經半年仍是無法攻克, 打破僵局的卻是隻紙鳶 - 張餐風的紙鳶, 他將特製的多節風箏裝上火藥,並使用了十七條線作控制, 其中十六條是負責控制方向的引線, 分別控制紙鳶的十六個部份, 透過引線操控,在一定風勢下可以使紙鳶停留於空中的定點, 中央的一條則是使火藥下落的火線, 一旦紙鳶飛到定位,火線一經點燃便可使火藥墜落, 於是在朱元璋令下,大批紙鳶乘著風勢往城牆逼近, 平江城的城牆上空遂佈滿令人窒息的紙鳶, 張士誠等雖知道對方的目的,但無論城牆如何堅固, 對於天空降下的襲擊卻仍無可奈何, 藉著定點投下的火藥,城牆旁補充兵員的通道逐漸被遮斷, 在難以補充城兵的狀態下,張士誠無從抵擋潮水般湧上的大軍, 亦只能任由城牆遭佔、城門被破,眼睜睜看著平江城陷落了, 而軍民見識到紙鳶威能, 之後從老鷹抓小雞、見兔放鷹等用語延伸, 取其猛禽撲殺獵物之意, 便稱呼此紙鳶為「逼兔」或是「轟炸雞」等名稱, 後來朱元璋因對紙鳶一舉攻下城門的功績印象深刻, 乃賜名張餐風「巧手神匠」之封號, 並將紙鳶命名為「攻城冥鷲」,喻其有攻城掠地、降死奪生之能。 再下來的事蹟, 可知張餐風除了器械上之成就,武術上亦確實有驚人之藝業, 在朱元璋一統反元勢力以前, 元軍並不把朱元璋放在眼內, 只視他為一顆討伐其他軍閥的棋子, 甚至多次派使者會見朱元璋,欲以金錢地位招安之, 朱元璋胸懷天下,自不為其所動, 但元軍中並非全為迂腐之士,亦有少數眼光長遠之人, 當其時元末名將王保保便早已對朱元璋動了殺機, 一次元朝又派出使者來安撫朱元璋, 當時張餐風為了商議軍機也設座於帳下, 而當使者步入帳中後,張餐風已感覺有異, 來使共三人,個個步伐沉穩、氣息悠長,顯見是身懷絕藝的好手, 果然三位使者雖然嘴上言語奉承,下一個瞬間卻已驟然出手, 帳中諸多將士無人來得及反應, 只有張餐風早已暗自堤防, 三使者的拳、掌、爪方才遞出兩尺,已遭張餐風手上布巾卸開, 若要護全朱元璋,張餐風本應出辣手將三人立斃於掌下, 但唯恐影響與元朝的和平態勢, 他不敢擅殺來使,遂才取下頭巾當作軟兵器,以之應付三人, 而三使者殺機既露,下手更不容情, 只見三人拳影如風、出爪若電、掌勢淒厲, 但張餐風手中布巾,只是偶爾揮灑、拖曳、纏結、鞭抽, 彷彿對方指掌不存在般地,一一化解了來勁, 無論三人攻勢如何綿密迅捷, 卻始終穿不過那變換自若的布巾, 再過了二十招,三人甚至已是身不由已, 身形只能跟隨那縷布巾的擺盪而移動,無法自由使力, 突然間張餐風手中布巾一震, 三人立時不由自主的翻了個跟斗,跌坐在地, 至此三人已知刺殺無望,只驚問:「這是什麼武功!?」 張餐風道:「白雲飛飄,疾風知勁草; 巾紗揮曳,巧勁剋巨力。 若你想學我教你?」 三人心中歎服,乃愴惶退走, 朱元璋知道此時尚不能與元朝決絕,故也不攔阻, 只當眾誇讚張餐風武功高強,輕描淡寫間擊退強敵, 從此張餐風「巾紗巧剋力」之名不脛而走, 而朱元璋知道張餐風身負絕藝後,每當要與敵方近距離接觸, 便會委請他擔任護法,並對其更加禮遇, 到後來關係日深,即使是重臣間的軍議亦要請他參與, 只因朱元璋麾下將官多出於草莽,個性剛烈火爆, 即便軍議之上也常因言語不合而大打出手, 於是朱元璋便賜與張餐風維持議事秩序之權, 一旦有人動手,不論親貴皆可逕行制止, 使得議事上只能作口舌之爭, 而不能訴諸拳腳,秩序大為安寧, 但當中亦有些人對於朱元璋授權張餐風感到不滿, 曾發牢騷道「恩沐巧剋力!只容你口,不容你手!」, 當然張餐風既然技壓全場,這話便也只能私下抱怨, 張餐風聽聞僅一笑置之。 張餐風在江湖中留下的最後事蹟, 是在朱元璋一統江山、大業已成之後, 朱元璋有意宴請文武朝臣,共賀此萬世之功, 遂起始興建慶功樓,並由張餐風負責監督工程, 當時天下新定、民心踴躍, 高有五層、作工繁複的慶功樓,竟只用了十一個月便告竣工, 其內雕飾華美壯闊,卻不失古樸雅緻之風, 其外飛簷參天,仿若穿空霹靂,令人神為之奪, 但屏除這些,張餐風卻決定要給朱元璋呈上一個真正的寶物, 那便是設立於頂樓中的七星續命陣, 相傳古時諸葛孔明用之以續命, 但此時張餐風要守護的卻不只是個人性命,而是整個大明天下, 是以陣法中的燭火已非燭火, 取而代之的是夜能生輝、大逾人首的夜明珠, 燈臺亦非燈臺,而是精巧至極的雕龍玉柱, 這雕龍玉柱,內為紫水晶所刻成的龍形, 龍口朝上宛若飛天之勢, 外以質若凝脂的透明翠玉包覆為柱, 而這七對水晶龍和夜明珠按著北斗七星之型, 分別安立於七星方位,最後只要在天權星位, 將真龍天子朱元璋自身的龍氣注入於陣中, 那麼明朝的國祚便得以永保昌隆; 聽聞此陣建成,連劉伯溫亦大感驚愕, 他親赴慶功樓頂向張餐風詢問此陣: 「明珠、翠玉、水晶龍, 龍氣由水晶吸引,翠玉封存,復由明珠獻瑞於世, 三者皆屬難得,但最難者尤其為覆蓋龍形外的雲身 - 翠玉之體, 我本也欲施行此陣,但在水晶雕成龍形後,必須使翠玉完全包覆水晶, 只要其內外有一絲一毫間隙,龍氣便會潰散,陣法不得成功, 而你竟能完成翠玉雲身?」 張餐風答: 「玉質堅硬本難加工,其中內嵌龍形,實為難上加難, 而要求接合無縫,則更非凡人之所能, 但古法有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況乎玉成其事?」 原來張餐風不愧為一代巧匠, 在琢磨技藝的路程上,他發現只要灌注全身心神去雕琢玉器, 玉器的周圍便彷彿有一股靈氣包圍, 張餐風稱此為「念」, 而這使得玉器能一塵不染,甚至滴水不沾, 若在此狀態下把玉器的接面互相貼合, 久之玉器便會自然結合,融為一體, 於是張餐風在完成水晶雕龍後, 便將收集來的大大小小翠玉,先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玉磚, 並在玉磚內側反相雕刻水晶龍的部份形體, 待全數完成後,再一一拼貼到應屬的位置上, 玉磚與龍、玉磚與玉磚,其間的縫隙甚至不許一絲毫髮穿越, 張餐風續道: 「……如此一來, 受表面的念力所激,玉磚在一段時日後便會合而為一, 並與水晶雕龍融合成完美無缺的玉柱, 再將夜明珠安置於龍口的上方,七星續命陣的準備便告完成…… 這即是我鑽研多年的設陣秘訣『磚柱 完美,盡乎 顆球』。」 劉伯溫端詳玉柱、雕龍許久,自己無法完成此陣即是敗於此關, 而面前的玉柱雕龍渾然一體、宛若天成, 使得上方的夜明珠雖然尚未承受龍氣, 卻似已微微透出靈光, 「………好一個磚柱完美,盡乎顆球, 匠心獨具進而匯成靈氣,世間恐怕只有你具此能力了, 只可惜,只可惜如今設陣已然太遲……」 張餐風不能解其意, 劉伯溫卻未詳答,只道: 「慶功樓既成,慶功之宴也近了, 但無論陛下的命令要求,當日你絕對不可參加此宴! ……我只言盡於此。」 張餐風滿腹疑惑,但看劉伯溫面色凝重,便不再多問。 三日後,朱元璋廣邀群臣百人, 慶功樓上筵席大開,樓內歡聲不竭、熱鬧非凡, 眾人半生戎馬,終助太祖完成績業, 此刻得享清福,心中歡喜之餘也各自有萬千感概, 張餐風在樓外看著筵席展開, 雖然他終究沒受到邀請,但既然七星續命陣已備齊, 他便希望在筵席中獻呈皇上, 請皇上為陣法灌注龍氣,永保國運昌隆, 亦為此歡宴增添錦上之花, 然而開宴已久,當今天子朱元璋卻遲遲未到, 張餐風想起劉伯溫之言, 心忖:「國師之言是否與此有關?」 然而此疑問並未持續太久, 便立即出現了答案,一個天搖地動般的答案, 隨著一串悶雷般的聲響而起, 突然迸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 轟然聲中,慶功樓頂發生劇烈的爆炸, 令人刺目的漫長火光,之中夾雜飛散的石塊木屑衝出, 陣陣煙硝味傳來,正是張餐風素來熟悉的火藥之味, 原來朱元璋生性猜忌多疑, 天下平定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對多年相處的部屬反而益發不信任, 這慶功樓的筵席便是他用來清掃朝臣的手法, 他暗中命人在慶功樓內設置大量震天雷, 待得筵席中眾人齊至,接著火光一閃,一切便告消滅, 而樓頂的七星續命陣亦隨之煙消雲散, 看著濃濃灰煙下已被攔腰而斷的慶功樓,張餐風呆立當場。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自古皆然, 但如此一般的霹靂手段卻亦是曠古所未能見, 張餐風想起劉伯溫的叮嚀,必是早已算出此果, 原來朱元璋雖然慣於疑忌,卻並非無法勸諫, 但沙場多年征戰下,其受戾氣侵襲日深, 如今已無法再調節本身心性,是故一旦發作便出手無情六親不認, 即令再讓朱元璋將真龍之氣灌注於七星續命陣, 龍氣中隱含著的戾氣也會讓陣法騷亂,而失去守護之力, 正如劉伯溫所言,一切確已太遲, 「但如果我更早完成此陣,是否就能扭轉運勢?………」 張餐風如此自問,卻無人能答, 只因過去已不能重來, 他佇立了良久, 明白此刻的朱元璋已不可與之共福禍, 而大明國運亦非自己所能掌握, 遂長嘆道: 「縱使集齊七星玉柱、七顆龍珠,亦未必能盡如人意。 天地存續自有命數,順之?逆之? 或不如旁觀之…… 」 於是當夜張餐風離開京城,歸隱山林,從此不問世事。 之後聽說有人曾在長白山下見過貌似巧手神匠的人, 又有人說曾在金沙江畔見過巧手神匠, 也有人說在泰山之巔看到巧手神匠正與諸葛武侯對奕, 甚至有人活靈活現地說, 曾在京城市集裡聽到名為張餐風的人說道: 「………哎,一想到造玉柱,我就恨死他了啦!」 然而究竟巧手神匠是恨死他人,亦或埋怨無力回天的自己? 如今皆不可知矣, 只能從慶功樓遺址上的斷垣殘壁, 遙想當年磚柱完美時的鬼斧神工。 摘自 《 班門百傑蒐錄 》 民明書房出版 -- 孟德他祖母的勒不小心寫太長.....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9.223.4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