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formers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yola ()》之銘言: : 它可真是個大傢伙啊...= = : 詳情我都寫在網誌中了 : 話不多說~看圖吧 : http://0rz.tw/f53Bh 我也來推一下 L 柯的變形機制。 貨車型態時的表面積, 幾乎有一半在變成人形之後是完全看不到,或是在很不明顯的地方。 看的到的部份也都在很自然的位置上。 從人形變成貨車形時也是這個情況。 人形的頭手腳,身體胸部以下,腰,大腿正面,小腿正、背面, 全是變成貨車之後看不到的。 看不到的地方要做成什麼形狀都可以, 所以 L 柯才能兼顧人形和車形。 機器人變形時把手折到身體後面,已經不是新的設計了。 但 L 柯正好用 Peterbilt 貨車的排氣管作為關節, 變成車形時就不會有一個明顯的關節在車上,很突兀。 為了讓上半身呈倒三角形, 將連接身體和手的那片板子做成梯形而非完全扁平。 變成人形時,擋風玻璃分開成兩半, 多出來的面積正好遮住梯形板, 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到,很自然的藏住了這個刻意的設計。 六個車輪都配置在腳上,正好解決頭重腳輕的問題。 竟然將車形表面中形狀最彆扭最難藏的車頭(燈及排氣孔等), 變成腳底板,而且整個比例,形狀也都非常自然。 我買之前光看照片真的沒發現腳底板就是車頭, 相較之下 V 柯的這部份就沒辦法藏了。 在這麼複雜的變形機制下,還能兼顧可動性, 例如車形後面連續兩輪之間就加了關節,才不會影響到膝蓋彎曲。 在完美的車形、人形、比例,可動性的要求之下, 還能留下空間做聲光效果,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了。 而 L 柯就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剛剛數了一下,L 柯全身上下有將近一百的關節, 如完全拆解可分成一百多塊。 不論工廠是用機器或是人工來完成組裝,都是相當耗成本。 以這個角度來看,賣個一千幾百真的不算貴。 常被人詬病的部份,太壯,這不是倒三角形的上半身所致。 電影中的柯博文上半身本來就是倒三角形。 主要原因還是不夠修長。根據 wiki 的圖來看,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a/ac/Optimusfitsintruck.png
電影中柯博文腳能那麼長可能是因為, 他的腳變形之後在車頭是斜著擺, 而做出來的玩具是平著擺。 然之前就有人說過,玩具本來就不可能完全按照電影的 3D 物件來做。 真要做到一模一樣,柯博文全身上下可能要做幾百個關節,千餘個零件。 不但徒增不必要的成本,玩的人每次變形可能也要花好幾小時。 因此玩具必需要在這複雜的程度上取一個平衡。 要做出電影中變形的結構,又不能太複雜。 關於這點我覺得 L 柯做得恰到好處。 總結來說,作為一個變形玩具, L 柯在各方面都做到無可挑剔了。 如果以 100 為滿分,要給變形玩具打個分數, 我要給 L 柯 120 分。 -- 一直想寫的勸敗文,可惜小弟沒相簿,不能做到圖文並茂。 圖看看哪位大大如果願意補上,這些文字請隨意轉貼沒關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90.201
GENETIC2:太精闢了,推一個!!! 02/01 17:13
CHTinG:L柯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挑 就是肩盔甲跟車頂有縫 其他滿分 02/01 17:53
CHTinG:特別是變車形時還能豎中指............. 02/01 17:54
batistas623:推一個^^ 02/01 19:11
shadowomega:我後來也有買V的,還是推L的,太讚了 02/01 21:42
nokiatftz:說的真好!!!!大推!不過我覺的如果去掉聲光效果的話 02/01 21:50
nokiatftz:變形機制、體形就可以再修飾完美一點了XD 02/01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