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推這位朋友所寫的文章 ※ 引述《cycchang (cycchang)》之銘言: : 倒不如先參加短期的口譯訓練班 : 看自己適不適合走這條路 「看自己適不適合走這條路」非常重要 尤其如果你要念翻譯所 這可是三年左右的投資 除了時間以外,學費也不少 翻譯所的學分數都是一般碩士班的兩倍以上 (師大的口譯組畢業學分是六十幾) 所以一個學期下來也是四萬左右 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與其撐在那邊 不如趕緊轉換跑到 語文能力很好是一項利器 並不一定通通都要來當翻譯 媒體往往把「口譯」美化了 什麼中國大陸日薪兩萬人民幣找不到人 (或許真有其事,可是就算有又怎樣? 台灣的口譯員,如果已經有穩定的客源,也不會因此就過去吧) 或者什麼「光鮮亮麗」 (我認識的口譯員怎麼每個都超低調,能不曝光就不曝光 每次做會,如果主辦單位大剌剌的感謝,還會很不好意思, 不知道要不要把讚美的話翻譯出來) 但實際上,「口譯員」的生活與工作型態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樣 永遠這麼「豐富有趣」 (言不及義的會議可多著咧) 口譯員的工作的確充滿挑戰 我總覺得,每一次工作就是一場考試 而且我們永遠在面對自己的無知 因為我們往往是整個會場裡最不懂的人 所以我覺得個性上,我們似乎都很謙虛 講謙虛太噁心 應該說,我們往往都很清楚自己的能耐在哪裡 面對艱澀難懂、邏輯複雜的題材 我們只能盡全力,靠語言能力與翻譯技巧 盡量讓聽眾獲得最多的訊息 而面對自己嫻熟的題材 卻也不能自以為是,喧賓奪主 讓聽眾搞不清楚究竟是誰在當主講人 不要以為躲在同步翻譯廂裡 聽眾就感受不到你的傲氣 所以 有時候,誠惶誠恐,聲音卻要自信穩定 有時候,胸有成竹,態度更要進退得宜 我覺得口譯員的生活就是這樣 一直在面對某種矛盾 對於自我的認識、對於自我的評價 面對客戶與聽眾的意見、面對浩瀚的知識、面對偌大的世界 如果你很想當口譯員 有了語言能力,學會翻譯技巧,探索知識領域 通過資格考、專業考、拿到文憑 真正的挑戰才開始 這個挑戰往往不是客戶的要求、聽眾的評價 而是自我的期許 以及反覆思辨、內省的過程 以上或許講得很抽象 而且也只是我個人的心得 但是我覺得每一個行業 應該都有「工作本身(所謂 the job per se)以外」的深層內涵 所以所謂「適不適合做翻譯」 並不僅止於你的閱讀習慣、文字敏感度等等 而是你會不會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 : 台灣有很多資源 : 除了師大 文大 中國生產力中心也有開課 要特別留意師資 真正在市場上活躍的口譯員 才能提供最真實的學習情境 : 我們班上表現最好的不是托福成績最高的 : 也不是在國外住過最久的 : 更不是 ABC 或 CBC : 相信翻譯所的同學會同意我這麼說 同意 : 除了語文能力要夠好 : 知識面也要廣 : 談到政治 談到經濟 談到法律 : 你都能侃侃而談 : 不是你會說兩種語言 就能從事口譯工作 我很同意 像我這個外文系出身的人 真的是沒有任何專長 講政治,只能抒發自己的衝動 講經濟,只知道供需平衡 講法律,只知道有民法刑法 但是慢慢的,因為好奇,因為喜歡吸收新知 (當然還有工作壓力) 所以就開始接觸不同的領域 要成為專家,很難 但是就像研究所老師說的,「你至少要聽過那個名詞吧」 不過我覺得這方面也不用急 也不要因為什麼都不懂而怯懦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學習的慾望 (還有,講現實一點,夠不夠聰明,學習的速度夠不夠快) 可不可以保持一顆「鮮活」的心 願意不斷精進 不排斥任何領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5.66
Jinchan:推:) 09/06 13:49
marrins:口譯員辛苦的程度 可不是一句"累的像什麼一樣"可以形容的 09/06 14:42
lakerbuster:很少看到有關口譯的討論串這麼熱的 口譯員似乎真的很 09/06 21:05
lakerbuster:低調 不太喜歡跟外人談口譯的事 09/06 21:07
lomband:推 真的是超認真的口譯員 09/15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