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一篇是對於之前引起爭議的討論串的一個總結,我個人的看法。 要先說明的是,在版上討論,總歸要達成的是資訊的交相傳遞、 意見的相互交流,促進翻譯的正確性。而不是要凸顯某特定譯者 本身多麼厲害、見解多麼優秀、多麼不可挑戰,也不是要滿足某 些版友想看「戰文」的需求。因而影響到工作情緒的話,那就失 去來此交流的目的了。 而且,由於用文字表述的方法上的限制,也許發言時無惡意,但 從文字上看起來似乎在惡意批評。如果這一點現象也發生在我的 回應裡,那麼必須要事先澄清,也要事先道歉。尤其是認真回應 我的文章的 l 版友。 之前因為討論已經失焦了所以暫時停止回覆。現在我想把回答說 得再清楚一點。底下分成兩個部分。 ※ 引述《egghead (egghead)》之銘言: : 大名 =?= 諸侯 《第一個部分》 這是數個月之前我私底下回覆 l 版友的信。 現在我重新把它貼出來。這裡面的一些論點希望可以有參考價值。 ============================= 先謝謝您費心給予建議以及跟小弟討論。其實翻譯本來就是要琢磨 很多的一項工作。所以您花時間、精力與小弟交相辯論,真的很感 謝您。只是也許您有些地方誤會,所以請讓我再次說明。 您的部分看法沒有錯,不過為什麼我會說在這個時候,大名可以翻 成諸侯呢?因為在江戶時代,大名確實就是諸侯。您可以翻查我之 前的發言,我都有把諸侯可以拿來用的時間點限定在「江戶時代」。 而且,原po要問的時間點就是江戶時代,我之前有跟他確認過。但 是這一點您從頭到尾似乎都沒有確認過。我想這可能是造成誤會的 最大原因。 第二點,由於翻譯這一門工作,常常需要專業知識。尤其在面對一 些名詞需要瞭解其背後的體系與制度時,就真的不可以只是依照字 面翻譯。這一點,您與H 版友說得都沒錯。若只是什麼都不說明, 隨便亂翻譯,那麼確實有問題。背景知識什麼也不懂,看到大名就 亂翻為諸侯,那麼確實是以日文解釋日文罷了。如果是這樣,那麼 您說的才有道理。 不過,日本人借用漢字時,是已經知悉這個詞在中國是什麼意思, 然後才拿來用的,並不是盲目地借用,這是其一。江戶時代的大名, 由「挾天子以令天下」的江戶幕府將軍任命,難道與春秋戰國時的 諸侯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古代史裡,天子無實權而由具有實力的 武人掌權,被任命掌理地方統制之職,這種人是諸侯;何以江戶時 代由具有實力的江戶幕府掌權所任命之地方統治者,卻不是諸侯? 此其二。 江戶幕府任用大名之原則,「親藩、譜代、外樣」,與中國諸侯策 封原則之「王族、貴族、功臣」,有什麼不一樣?此其三。日本人 決定要用「諸侯」二字來翻譯江戶時代的大名時,他們已經做過考 證,不僅是字義,歷史制度之比較也已經研究透徹。不宜認為日本 人因為是外國人,所以對於中國的「諸侯」不解其義。事實上他們 的中文程度不輸我們。此其三。 我之前在東京大學唸書時,針對這個問題,曾與專攻法制史的助教 授(助教授是老師,不是助教)請教過這個問題。他親口用中文告 訴我,「江戶時代的大名,也就是我們日本的諸侯。你可以從中國 諸侯的意義去理解它。」您也可以去東京的皇居附近看,都有標示, 附近都是大名的舊居。 在日本唸書的經驗以及日本教授的身教讓我知道: 遇到問題,第一步應是先去翻查資料。若仍有疑義不能解,則應就 有道而正。 對於何謂「大名」,遇到疑義不翻查字典,也不翻找歷史資料,而 以自己的記憶與印象或抱著賺P 幣的心情來po文,那麼恕小弟我是 萬萬不能苟同這樣的方法與態度。同時那樣說出來的話,可信度也 是要打折扣的。H 版友在我告知広辞苑的解釋之後,並無法以其他 字典或書籍等學術上的有力根據來反駁,僅能流於形式上說說,「 你翻過XX字典了嗎?你翻過YY字典了嗎?..」非但沒有說服力,更 暴露出未先查資料就貿然發言的窘態。 第三點、H 版友擔心,一般人望文生義,以為此諸侯為中國之諸侯。 但不要忘了,讀者不是智障者。他在讀這本書時,就知道這是在日 本發生的故事。無論如何,他對於大名是「日本的諸侯」這一點, 已經有最基礎的認知。而且翻譯為諸侯,對於讀者瞭解日本江戶時 期的「大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具有促進瞭解的效果。 第四點、不過,我贊成您提的註釋方法,也就是為了慎重,應該另 外說明。江戶「大名」翻譯為日本江戶時期的諸侯後,可以說明一 下,這是什麼樣的職位。然後在該書中都這樣翻下去。這樣或許是 一個比較萬全而可以避免誤導的方法。 以上簡單回覆您的寶貴意見。真的感謝您私下寫信給我討論這個問 題提出質疑。也欣賞您對問題執著與認真的一面。譯者所需要的特 質就是如此。祝愉快。 湯尼狗 敬上 ============================= 《第二個部分》 接下來是我對於版主的回應。 : 接下來,幾造爭論於"身分"以及"經歷"等等問題 : 老實說,這已經有點涉及人身攻擊,也跟討論重點無關 : 住國外=/=翻譯得好 有優勢歸有優勢,我想要說絕對好像還不太夠耶 這一點我想版主似乎有所誤會。 並不是「住不住國外」的問題,也不是「住國外」就等於翻譯得好。 討論的焦點也一直並不在於「身份」或「住國外」的問題上。 問題在於: 如果我從來沒有去過日本,僅憑我在台灣看書、看電視、聽老師教導 之後,所學到的知識,就要批評別人「不懂日本的文化」,是不是說 服力稍嫌不足? 如果我沒有到日本留學過,卻批評別人「不讀專書」,這樣是否似乎 略嫌武斷? 如果我不是曾經學習該領域的譯者,遇到問題也不請教專家,對於他 人請教專家的行為,逕自認為「我對於你想提背後有多少偉大人物背 書一點都不感興趣」的時候,也難怪會把「法制史」誤為「法制學」, 也當然就不知道「法制史」與歷史有什麼關係,更不可能知道研究法 制史的學者對於「大名」是否瞭解。 這樣的態度下,我所翻譯出來的內容又有多少的正確性? : 還有,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出國居住的人所在多有,實在沒有必要罵得這麼generalized : 住國外,很好.沒有必要說 不住國外就怎樣怎樣...提升自己不等於要用貶損別人的 : 方式達成這也是種人身攻擊 經過上面的說明,應該版主可以理解我的意思。 重點不是在「罵」別人「沒有出國居住」,而是在面對版友批評「不 懂日本文化」、「不讀專書」甚至是對於語言的掌握能力的時候,說 明譯者自己的經歷。譯者能不能翻譯出趨近正確的作品,口說當然無 憑。能展現出來的外在成績當然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 尤其,在從事翻譯工作時,不論對於業主來說,或對於專業上的要求 來說,日語能力鑑定的是否通過、有無考取交流協會獎學金的經歷、 曾否到日本的大學留學過、對各該專業有無研究過,等等條件並不是 不重要的。 反過來說,有這些經歷雖然不代表什麼;但是沒這些經歷的人,是否 有足夠的說服力來批評有這些經歷的人是「不懂日本的文化」的呢? : 後來 有針對"態度"的爭論我們討論事情 可以以陳述一個理想 一個概念的方式為之 : 不必說 某某某,你這種方式態度怎麼樣啦... 你可以說 : 我認為 A方法會有以下優缺點 B方法會有些優缺點 : 大家都是有至少一些經驗的譯者 假定能力足夠, : 這是每個人比較ideological的東西 請多給人一些尊重 : 還有,別以為母語就怎麼樣 美國人也是需要英英字典的 以上這一段我贊同版主的說法。 最後,底下提一個小小的建議,希望版主參考。 其實在版上討論問題時,希望版主可以把版友之間的討論多花些時 間看仔細一點。誰說了什麼,誰又沒說了什麼,誰怎麼說。尤其是 當版主決定要介入發言討論串裡頭的時候,這一點功夫可能必須要 再多加強一點。否則可能也會沒抓住議題、也搞錯了誰說了什麼, 或是誤會了版友發言的動機或態度,甚至是沒有達到維持版面秩序 的效果。 在下在版上討論問題常常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要憑感覺、不要憑直 覺論斷。勤查字典、找專書、詢問專家,這是翻譯不出錯的基本。 我在日本遇到的老師,每次我請教他們,他們總是說「懂得不多」, 「對這個問題沒什麼研究」。但是給我的回應卻常常精彩又豐富。 這一點點心得希望可以與版友分享。 也謝謝版友及版主的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234.73.133
egghead:聲明一點 版主時間並非無限多可以真的非常認真詳盡地看. 08/22 20:17
egghead:我只知道,你們的討論已經有一點上火,但是裡面卻也不是無物 08/22 20:18
egghead:我很想保留你們的討論,也歡迎你們討論,於是沒有選擇最省事 08/22 20:19
egghead:的做法 例如,通通砍光,禁止回覆. 08/22 20:20
egghead:還有 我(當時)很清楚誰說了什麼. 所希望制止的討論方式,꘠ 08/22 20:20
egghead:不見得是指稱特定人. 指的是討論串. 並無意追究是誰講的. 08/22 20:21
egghead:至於有些內容,我或許做了些反應而你想解釋. 08/22 20:23
egghead:卻也別忘了 網路上的人(就是我)確實從你的發言看到那些. 08/22 20:24
egghead:或許你是無意的,但是,別人眼裡可能就是那個意思. 請留意 08/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