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ilo (Lolita)》之銘言: : ※ 引述《oogu (a Who)》之銘言: : :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lobal economy, labour is a resource, : : like land or oil. It would not normally benefit from the dwindling of : : China's reserves of labour any more than from the drying up of Saudi wells. : : (出處 The Economist, July 31st 2010, p.7) : : 第一句的意思我懂,但是第二句不懂,有than的句型要怎麼翻譯比較妥當呢? : 從全球經濟的觀點來說,勞動力是一種資源,就如同土地或石油一樣。 : 如果中國的人力資源像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一樣,都消耗得差不多了,那麼在正常 ^^^^^^^^ 我覺得在此用勞動力比較好,因為我著眼於製造業所需的中國廉價勞動力, 作為全球經濟命脈的重要性。 : 情況下,全球經濟也不會得到什麼益處。 : (好難翻orz,不知道有沒有想錯。 因吵架文被吸引進來。 我解讀原文的想法是這樣 特重第二句 it would not normally benefit from the dwinling of China's reserves of labour any more than from the drying up of Saudi wells. 這位作者的觀點認為,中國勞動力供給的下滑對全球經濟來說, 不若石油供應緊縮(在某種情況下)能使某些人得到益處(從能源市場中獲利)。 因此,我覺得需要文脈的資訊來瞭解作者何以抱持這種觀點。 我的猜測是,中國勞動力在現在的全球經濟情況下, 重要性已經高到一旦供給有任何波動,都會引起經由製造業衍生到其他產業的動盪。 因為在石油能源市場中,石油供給的波動是控制和炒作的結果,因而為常態(normally)。 中國勞動力則否。 至於怎麼翻,我覺得光要用兩句翻出其背後思維邏輯,也許有先天限制。 也許之前翻的不錯了,但還是讓人不懂意思,問題並不在譯文本身優劣與否, 而在於資訊是否充分。或是讀者、譯者是否具備此處牽涉的經濟學知識。 我是覺得在dwindling上詳究中國勞動力是否可能耗盡,有點奇怪。 因為勞動力的確會耗盡、轉型、申級之類的啊 作者已經預設將勞動力類比於石油蘊藏的觀點,讀者可以選擇要不要接受。 那譯者為了完成他的職責,又該採取什麼角度? 以上個人一點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2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