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Birch (老婦人)》之銘言: : 就專職譯者,翻譯過數十本書的角度來看 : 翻的不好不順的書,多半是作者的問題 : 垃圾進垃圾出 首先,我不否認某些人的作品真的需要名為「靈感」的解碼器才能懂, 特別是非專職作家的文章。 然而,姑且不論架構、鋪陳之類先天不良問題, 如果將文字不好、不順的缺失大半歸咎於作者,未免失之武斷。 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文法、特性、韻味…… 倘若只是原封不動地將之轉換成中文的話,讀起來必然讓人一頭霧水, 不過,這種情況難道是作者的錯嗎? 應該是譯者失職吧。 作者的文字風格、文筆特徵固然有必要保留, 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容忍機器式逐字逐句照本宣科的翻譯。 「盡可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作者的風格」,對我而言,這是相當有趣的挑戰。 即使原作就是支離破碎、難以理解的東西, 但是,身為再創作者,如果翻出來的結果還是無法讓讀者理解, 那跟丟給機器翻譯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是出自熱情而投入的義務翻譯,或許無可厚非,譯者自己覺得滿意就好。 不過,如果是收錢辦事的譯者,交出一份明顯未經消化的稿件, 未免有點對不起案主、讀者與自己的職業道德吧。 就算是充斥著大量專攻範疇外名詞的文章, 只要譯者能夠判斷哪些是名詞,可以不被它們牽著走, 總還是會有辦法解讀的啊。 由於拆不開句子、搞不清楚片語涵義等因素而造成誤解、誤譯、直譯時, 怎麼看都是譯者不夠用心吧。 覺得原作文句不順、詞藻不夠優美/貼切/華麗,大可適度變更順序、進行修飾, 讓譯作看來像是中文,不需要特地為讀者保留抱怨的空間。 我認為,就算作品的文筆實在只能給40分,譯者也有責任拉到60分。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譯者也算是作者的夥伴,適度幫助夥伴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吧。 因為要尊重寫得不好的原作,所以不該隨意修飾、變動句順? 如果作者的文筆確實不佳,譯者也沒必要拉低自己的格調,陪對方打放水球啊。 原作就低於40分的情況? 那明顯是作者、原作編輯和出版社有問題 XD 萬一不幸接到這種東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把字擠出來吧。 「對於超出自己實力的作品,設法跟上原作等級;  碰到低於本身標準的文章,盡量維持應有水準」 我是這樣想的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95.54
cloud7515:正常文章還好 接過電波系作品的案子會吐血... 11/20 11:40
sr0:原作本來就支離破碎的話 難道你可以幫它加料便順嗎? 11/20 11:55
sr0:我不認為幫作者加料修飾這樣叫做譯者的責任 11/20 11:56
RookieRun:我跟你的做法一樣,但我稱之為理想,不稱之為"責任":) 11/20 12:10
zenkix:同意,我的目的是讓讀者好讀好懂 11/20 12:59
zerd:呃、本文以「作者想正常表現但看來像電波」的文章為主 11/20 13:07
zerd:本來就是電波的東西自然該保留那種電波XD 11/20 13:07
zerd:我知道這很難判斷,只能說看譯者大爺當下的心情了吧 11/20 13:08
推文太麻煩,乾脆直接寫。 舉例來說,如果故事中某個人物是電波系(精神背離常識範疇), 這時當然不需要刻意把原作中該角色亂七八糟的發言弄得很通順。 不過,像是訪談之類,即使譯者確實能夠理解提問者、受訪者雙方發言的意圖, 但直接轉換成其他語言時明顯會因為語言隔閡而產生語意缺漏, 甚至前言不對後語的情況時,難道不該適度加以添補增刪嗎? 即使只是加個連接詞,有時就可以讓整句話讀起來通順很多啊。 當然,何謂「適度」就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在此姑且按下不提 XD 我以前也覺得必須按照原作逐句逐句翻(還沒無聊到逐字逐句的地步啦), 現在可能是翻的東西多了,臉皮日漸增厚,貓膽也越養越大, 開始覺得「適度」增刪是可以接受的了。 老實說,有些文章不稍做變化真的很無聊……。 有作者一頁裡面可以用到四、五次「一邊…一邊…(ながら)」, 只要前後是同一個人的動作,十次中有七次會用這個詞來接。 不改當然無可厚非,但基於譯者我的精神健康起見, 我通常會「適度」換成其他方式表現。 (ながら的逆接含意?在該作者的文章中頗為罕見) 假設作者只寫「A抬頭看天」,譯者翻成「A仰望湛藍天空」, 只要前後文沒有提到當時是個颱風天,其實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啊。 「A靜靜佇立在路旁一角,神情憂鬱地仰起頭注視著晴朗無雲,宛如寶石般湛藍的天空」, 這樣就太過份了 XD 添補增刪是為了以目標語言更貼切地表現出原作的感覺,絕對不是要褻瀆原作。 至於實在寫得很爛的作者就算了吧,修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就好了。 ※ 編輯: zerd 來自: 59.112.195.54 (11/20 13:59)
sr0:「A抬頭看天」,譯者翻成「A仰望湛藍天空」 加料太過 11/20 14:46
sr0:四五次ながら這種是作者的口頭禪 你換掉它也一樣是失去原味 11/20 14:48
sr0:就算他用了多次礙眼囉唆的字句 對不起 你還是得照樣呈現 11/20 14:50
shuen1217:我覺得這樣譯書好奇怪 譯者憑什麼做這麼多變動? 11/20 16:17
shuen1217:如果是商業類的文案 也許加料變聳動OK 可是原作很平實 11/20 16:18
shuen1217:譯文很華麗 豈非悖離原作太多? 11/20 16:18
luciferii:我是覺得太超過,而且這個應該不叫"譯者是作者的夥伴" 11/20 23:09
luciferii:而是"譯者是出版商的夥伴"吧 11/20 23:09
zerd:文中提過,我也曾經是原汁原味派,不過現在是適度調味派門下 11/21 09:02
zerd:由於實際翻譯時幾乎不可能完全不改動原文,所以我改投調味派 11/21 09:04
zerd:等哪天我達到垃圾進垃圾出的境界時,或許又會回歸原味派吧 11/21 09:07
zerd:修正:「垃圾進垃圾出卻還能無動於衷」的境界時 11/21 09:09
luciferii:這又回到長久的老爭執,譯者也會希望自己"也是個角色" 11/21 13:21
luciferii:而不單純只是語言的轉換機器 11/21 13:21
luciferii:這可厚非,但是我覺得應該靠其他協銷的方式達成 11/21 13:22
luciferii:直接美化原文,即使是經過作者同意,我都覺得是一種造假 11/21 13:23
luciferii:^無可厚非 (更正) 11/21 13:23
luciferii:像文末的例子就不像"更貼切地表現出原作的感覺", 11/21 13:25
luciferii:而像是「譯者希望讀者感受到的感覺」 11/21 13:25
shuen1217:最後抬頭看天 怎麼能譯成湛藍的天空 搞不好作者覺得是陰 11/21 14:55
shuen1217:天 讀者豈不是變成在讀譯者的詮釋了嗎? 11/21 14:55
lambda:翻出「抬頭看天」不算垃圾進垃圾出啊 11/21 17:40
lambda:文法正確 句意也完整 只是不夠「精彩」 11/21 17:40
lambda:我覺得你可能需要換個例子來說明你的想法 11/21 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