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就目前翻譯的經驗來說 倒覺得 翻譯的重點 並不是特意去幫發育不良的做原文修飾 而是如何要在不通順的原文中 去了解作者原本想說的意思 再用另外一種語言表達出來 這就是為何翻譯所總是要求學生必須要把雙邊語言了解透徹 並靈活運用 這是做為一個譯者該有的能力 這突然讓我想起 以前在翻譯公司 幾乎很少有譯者能雙邊翻譯 比如說 有位同事譯者 中翻英OK 英翻中就很糟 反之亦然 原以為他是英文特別強 只是不習慣翻譯中文 所以也都不會特別在意 過了好幾年 突然被一位外商公司的客戶說 "妳們這位譯者 我看除了會英文 什麼都不會" 這才深刻了解到這點 偏食哪種語言 對譯者來講都不行 抱歉扯遠 淺見淺見...... ※ 引述《zerd (貓)》之銘言: : ※ 引述《Birch (老婦人)》之銘言: : : 就專職譯者,翻譯過數十本書的角度來看 : : 翻的不好不順的書,多半是作者的問題 : : 垃圾進垃圾出 : 首先,我不否認某些人的作品真的需要名為「靈感」的解碼器才能懂, : 特別是非專職作家的文章。 : 然而,姑且不論架構、鋪陳之類先天不良問題, : 如果將文字不好、不順的缺失大半歸咎於作者,未免失之武斷。 : 一種語言有一種語言的文法、特性、韻味…… : 倘若只是原封不動地將之轉換成中文的話,讀起來必然讓人一頭霧水, : 不過,這種情況難道是作者的錯嗎? : 應該是譯者失職吧。 : 作者的文字風格、文筆特徵固然有必要保留, : 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必須容忍機器式逐字逐句照本宣科的翻譯。 : 「盡可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作者的風格」,對我而言,這是相當有趣的挑戰。 : 即使原作就是支離破碎、難以理解的東西, : 但是,身為再創作者,如果翻出來的結果還是無法讓讀者理解, : 那跟丟給機器翻譯有什麼差別呢? : 如果是出自熱情而投入的義務翻譯,或許無可厚非,譯者自己覺得滿意就好。 : 不過,如果是收錢辦事的譯者,交出一份明顯未經消化的稿件, : 未免有點對不起案主、讀者與自己的職業道德吧。 : 就算是充斥著大量專攻範疇外名詞的文章, : 只要譯者能夠判斷哪些是名詞,可以不被它們牽著走, : 總還是會有辦法解讀的啊。 : 由於拆不開句子、搞不清楚片語涵義等因素而造成誤解、誤譯、直譯時, : 怎麼看都是譯者不夠用心吧。 : 覺得原作文句不順、詞藻不夠優美/貼切/華麗,大可適度變更順序、進行修飾, : 讓譯作看來像是中文,不需要特地為讀者保留抱怨的空間。 : 我認為,就算作品的文筆實在只能給40分,譯者也有責任拉到60分。 :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譯者也算是作者的夥伴,適度幫助夥伴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吧。 : 因為要尊重寫得不好的原作,所以不該隨意修飾、變動句順? : 如果作者的文筆確實不佳,譯者也沒必要拉低自己的格調,陪對方打放水球啊。 : 原作就低於40分的情況? : 那明顯是作者、原作編輯和出版社有問題 XD : 萬一不幸接到這種東西,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把字擠出來吧。 : 「對於超出自己實力的作品,設法跟上原作等級; :  碰到低於本身標準的文章,盡量維持應有水準」 : 我是這樣想的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9.115.218
zenkix:同意第一段 11/20 13:02
zerd:同上,文章首要是讓讀者能夠看懂,其他再說 11/20 13:13
katasei:個人認為讓讀者看懂其實還遙遠的,最迫切的還是讓"譯者"看 11/20 14:41
katasei:懂.很多書的原作的文筆當然有問題,但是有更多翻譯書是根本 11/20 14:43
katasei:譯者沒看懂原作就出版來騙錢,每次到書店去翻一些人文類的 11/20 14:44
katasei:學術翻譯書時,就會覺得出版社實在沒有盡到把關的良心責任 11/20 14:45
sr0:推整篇 兩段都寫的很讚 11/20 14:52
katasei:之前還看過一篇某報的副總編輯翻得一塌糊塗的論文.... 11/20 14:53
katasei:居然還被文化研究月報採用. 11/20 14:54
cloud7515:讓我想起中文系精通外語的人翻譯通常比較通順 11/20 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