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ranslatio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llygagger (chivalry's alive)》之銘言: : 不過有一點不可不知。中文發展了好幾千年,從清通到高妙,自有千錘百 : 鍊的一套常態。誰要是不知常態為何物而貿然自詡為求變,其結果也許只 : 是獻拙,而非生巧。變化之妙,要有常態襯托才顯得出來。一旦常態不存 : ,餘下的只是亂,不是變了。 這篇應該算是老文了,版上應該大部分人都讀過。 大致上余老的主張是非常政治正確的, 但是我覺得並沒有考慮到很多不同場合下的應用 而我認為中文方塊的一個魅力,就是中文應該是可以很自由的(或者說是亂) 例如, 我們要離開時會講「我先走」, 可是我遇到一堆新加坡人,喜歡講「我走先」 這或許是受到周星星的影響,或許是英文直譯, 也或許最早只是一些人講著講著故意講錯好玩, 但是後來就變成常用的口語而不自知了 (例如「你很機車」也是 ) 對於同一句話同一種意思, 如果只能有一種正統文字的組合來表達,那末中文未免太無趣了。 像是「○○性」、「作一個xx的動作」 可能 最早就是文界/媒體想刻意趕西化流行所選擇的講法, 但是當這種用法融入文化的一部分後, 則除了像余老等等經歷過上世代用語的文人, 還會三不五十出來強調前一世代白話文多符合他那個世代的美感外, 其實整個社會的語言習慣都已經轉變了。 對於中文習慣用法的爭執,與其說正統與否, 不如說是對「美感」的個人觀感不合罷了, 不影響語言的正確性。 不然,為什麼「主動句」一定比「被動句」好呢?理由是什麼? 所以余老雖然是講 「你們的中文變差」 但本質上,他表達的是 「你們的中文跟我習慣的不一樣」 像是 「警察展開搜查」 「警察展開了一連串的搜查動作」 或者余老舉的例子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 「作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 雖然好像是表達同一件事,但是兩個句子給人感受的語感是不同的, (不然余老怎會厭惡後者?為什麼要批評人迂迴作態、貌若高雅或是酸腐可笑?) 不同文字的選擇,也能夠因此透露了發文/發語者的個性或意圖, 這才是口語受影響的主因吧。 不只是西化,任何新式講法會被大量應用都是正常的, 這也不是只發生在20世紀,而是從有語言以來就天天再發生。 什麼時候中文本身一定要「不迂迴作態」、「不貌若高雅」,不「酸腐可笑」呢? 語言本來就要表達各種情境的不是嗎? 以劉伶的例句為例, 前者的語句重心在「劉伶」,後者卻帶有略微強調他身為「竹林七賢之一」的身份, 兩個起句可以應用在不同的場合, 除了個人好惡外,有什麼絕對的「好不好」之分呢? 所以余老其實只是想批評今人講話習慣跟他比起來越來越累贅粗俗, 但是卻把矛頭誤指向現代中文本身了。 除了完全講錯,表達不出原意的用句之外, 我不認為應該用「中文變差」或「中文變爛」來形容各類中文的使用、變用或亂用。 長輩不喜歡,不代表這樣用是錯或者是不好。 回到本版主旨 在翻譯時,對於文字的選擇, 雖然我們大部分在版上討論單句時, 也是多以個人美感為基準(「這句這樣譯聽起來比較好聽」「那句這樣兜比較順」)。 但譯文的文字選擇其實也影響了讀者(透過譯者)對文學作者的認識, 也影響了讀者是否能精確理解工具書作者的原義。 例如「作一個○○的動作」在敘述規則,或實驗說明時,都比較精確或正確地多。 小時候常看到一些英譯小說裏,每個人不管貧富貴賤,講話都一樣優美正確, 現在想想真是個問題。 雖然可能是作者本來才能有限,但譯者多半能夠造成的影響更大, 畢竟中文語感的表達,是只有譯者才能決定的不是嗎?。 以前作翻譯時,遇到口語還常常一直唸出來作角色扮演, 來找出怎麼樣講才會比較像原角色。 口語和文學優美的堅持,雖然政治正確,但真實社會上卻不可一體適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2.89
xup6m4fu6:推最後英譯小說的部分^^我覺得這個觀念非常重要 05/29 13:47
※ 編輯: luciferii 來自: 59.121.2.89 (05/29 14:09)
HCLE:推找出小說中各角色的口語特色,要能傳神且合宜情境! 05/29 23:34
buddhanature:作一個OO的動作,除了OO內容,其它都沒意義。 05/29 23:50
buddhanature:英譯中小說,講話口氣與正確是兩回事,在馬來西亞, 05/29 23:53
buddhanature:華人也不會選擇看英譯中小說,也沒這種市場。直接看 05/29 23:54
buddhanature:英文小說。因為譯文的中文不少都有英文語法的影子。 05/29 23:57
buddhanature:即使馬國華人中文也夾雜很多種影子。但至少有sense 05/29 23:58
buddhanature:用英語法來字譯或照譯英文成為中文,對譯者方便很多 05/30 00:00
buddhanature:但對中文有一定造詣的讀者,卻是痛苦的折磨。政治正 05/30 00:01
buddhanature:確,不是中文,社會上也沒人使用。遇口語唸出來作角 05/30 00:03
buddhanature:色扮演,也不像中文。也不一定就政治正確或翻譯正確 05/30 00:03
buddhanature:推薦魯迅對英譯中翻譯的看法和思果的翻譯研究和翻譯 05/30 00:06
buddhanature:譯新究,這些問題都講過,絕大部分與余老看法一致。 05/30 00:07
luciferii:沒意義,不代表不可以用:) 三位前輩都是同一個年代的 05/30 02:03
luciferii:當然看法一致。 05/30 02:03
luciferii:白話文首重我手寫我口,如果唸出來的口語都不能叫白話中 05/30 02:04
luciferii:文,那就未免矯枉過正了。 05/30 02:04
luciferii:抱歉更正一下,我看到你舉的是魯迅,他應該不是你要舉的 05/30 02:11
luciferii:例子:) 05/30 02:11
luciferii:在余老那個年代被打為「不是中文」的很多句子,在今天已 05/30 02:18
luciferii:經是口語中文了。思果仍然是聖經,但是舉的案例通通照搬 05/30 02:19
luciferii:就不太合時宜。畢竟思果和余光中習慣的口語中文,對現代 05/30 02:20
luciferii:讀者來說,已經有點坳口了。 05/30 02:20
luciferii:但如果堅持有中文潔癖,那也建議多看思果而不是余光中 05/30 02:25
luciferii:例如思果講的是翻被動句盡量少用「被」,但是余老卻是連 05/30 02:25
luciferii:「被動句」的存在都容不下... 05/30 02:26
luciferii:簡單講,余老對於優美中文的定義是,越簡潔越好,如果你 05/30 02:41
luciferii:認同這個定義,那看了這些對西化中文的批判就會點頭同意 05/30 02:42
luciferii:但是,我不認為中文不可以繁瑣,那是文言文的本質,不是 05/30 02:43
luciferii:白話運動的目的,也不是口語文的宿命。特別是在翻譯時, 05/30 02:44
luciferii:所面對的原文常常就很繁瑣,而讀者也已經是一般大眾而非 05/30 02:45
luciferii:傳統詩人(例如新聞、社論、論文、書評)。因此,若一直都 05/30 02:46
luciferii:堅持偉大的中文美學,就已經不是翻譯了。 05/30 02:47
The2ndRock:我倒覺得個人可以有個人的堅持。若要說堅持中文美學就 05/30 10:32
The2ndRock:不是「翻譯」,我覺得這結論下太快了。畢竟,中文美學 05/30 10:35
The2ndRock:這個概念也是不斷變動的。翻譯腔不要太重,英式中文少 05/30 10:37
The2ndRock:點,應該算是合理期望吧?翻譯腔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 05/30 10:40
The2ndRock:該要避免的,但你最後一段推文,卻似乎有為了讓人覺得 05/30 10:42
The2ndRock:在翻譯,所以要接受翻譯腔的意思... 有點怪怪的。= ="a 05/30 10:43
luciferii:不,我想說的是,他們所謂的「翻譯腔」,很多在現在已經 05/30 11:09
luciferii:是正常口語了,而不是「生硬」的翻譯腔。 05/30 11:09
luciferii:對余老那個年紀的人可能感覺生硬,但是很多用法已經是 05/30 11:10
luciferii:現代語文的一部分。這篇文裏的例子大部分都是。 05/30 11:10
luciferii:思果書內當時的很多實例,到現在也已經變了(畢竟是40年 05/30 11:12
luciferii:前的書了 05/30 11:12
luciferii:基本上翻譯要避免逐字照譯而「生硬」當然是不論何時都對 05/30 11:17
luciferii:但「生硬」的基準是每個年代不同的。 05/30 11:18
luciferii:我認為我們這個年代已經沒什麼資格去談反對歐化中文,因 05/30 11:19
luciferii:為清末之後加上胡適、魯迅的推行,我們的日常用語本來就 05/30 11:19
luciferii:已經是大量的歐式中文和傳統中文內化成現代中文了。 05/30 11:20
luciferii:所以對「生硬」與否,我想譯者應該可以自己判斷,而不是 05/30 11:21
luciferii:拿本文中的基準來檢視,我們跟他的生長年代不一樣,不要 05/30 11:22
luciferii:因為他是大師,他說這句生硬,也就點頭稱是說這句生硬。 05/30 11:22
ziva:搜查動作 -> 搜查 05/30 11:46
sssn1:不同意余先生的看法 中文已經有很大改變 只要無損讀者閱讀 05/30 19:06
sssn1:順暢度及理解的話 有變化出奇的部分就是譯者的功力 不然最後 05/30 19:07
sssn1:每個人翻得不都一樣了嗎 然後到時候又要搞反動 豈不走回頭路 05/30 19:08
Marcato:樓上的原文,照余老的寫法,應該是: 05/30 20:36
Marcato:「我不認同余先生。中文今非昔比,只要寫得通順, 05/30 20:39
Marcato:讀者又能理解,雖有變化,也是譯者別出心裁。 05/30 20:41
Marcato:否則一切譯作風格皆同,豈不無趣? 05/30 20:42
Marcato:到了這時候,再搞反動,不啻又走回頭路。」 05/30 20:44
Marcato:...遊戲筆墨,還請樓上見諒 XD 05/30 20:46
shuen1217:樓上好妙XD 05/30 21:28
showtow:樓樓上很強大XDDD 05/31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