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TurtleSou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因為覺得女版那篇 #1RI1lQJA (WomenTalk) 還是有些不盡人意之處, 很多問題自己之前也沒想透澈, 導致留言時一片混亂, 所以想來總結一下這幾天的心得. 如果有哪裡說得不對或不好也歡迎指證、討論~ 1. 如果只允許一定可分辨真偽的邏輯句子, 那本題無解. 2. 只能問一樣的問題這條件其實是個幌子. 假設你想問 T 問題 Q1, 問 F 問題 Q2, 問 R 問題 Q3. (沿用阿軒的記號) 那你只要說出這個複合問題即可: Q*: (假設你是 T, 則 Q1) or (假設你是 F, 則 Q2) or (假設你是 R, 則 Q3) 但這個方法會正確的前提是採用 1. 3. 如果解釋成只能問多輪一樣的問題, 就會衍伸出機率解. 機率解在現實中當然是有效的, 但是理論上還是有可能問幾次都問不出來. 有人可能會說那就問到有結果為止, 或者說問無限輪還問不出來的機率是 0. 然而機率是 0 的事件不代表就不會發生. (很像打錯, 但事實上沒有打錯) 一般謎題都會想求萬無一失的解. ----- 以下就統一解釋成只能問一輪一樣的問題. 如果能問多輪不一樣的問題, (這句話有歧義, 但...沒差了) 那題目裡的只能問一樣的問題就變成不知所云了. 也能很容易地造出兩輪的解. 比如 #1RIpXKwL (TurtleSoup). ----- 4. 另外, 阿軒的 #1RIIvxx8 (TurtleSoup) 有點出: 一輪其實還能更細分成問了幾次問題. 5. 基本上這題要有解, 就必須使用某些非正規的陳述. 但要容許怎麼的陳述、容許到什麼程度因人而異. 6. 關於 R 到底會如何評估問題, 有許多不同的模型, 比如: R1) R 會誠實地評估一個句子, 並且任意地修正最後答案; R2) R 會任意地評估原子句子(atomic sentence). wiki: https://bit.ly/2Jpa28D 其中「任意」有隨機可自行決定之分. 但如同 3. 所述, 其實當成可自行決定較佳. 在 1. 的情形下這些都是等價的; 在 5. 的情形下則有差. 提出解答前需要仔細思考這個解到底採用哪個模型. 7. 關於如何評估一項複合句子, 也可以有很多套模型. 比如 (True or 沒有答案) 以及 (沒有答案 or True)是什麼? 這部分其實有學過程式會了解, 有些「運算元」的結果依序會是 沒有答案/沒有答案, 另一些的結果依序是 True/沒有答案. 參考 wiki: https://bit.ly/1ZHWxoL 好像沒看過都是 True 的?@@ 因為實用性的確不高. 但要造出這樣的運算元也不是問題, 只是這裡的「沒有答案」要限縮在編譯器能理解的範圍. 類似地, 在 1. 的情形下這些都是等價的; 在 5. 的情形下有差. 8. 如何把問題中的概念翻譯成邏輯句子? ----- A. 最後為自己提供的解答做個解釋: Q': 你是 R and (你的答案是"是" xor 你的答案是真). 或者是飄的翻譯:
ckchi: 你是不是「真假話都能說」而且「現在這個問題只會從是與真 07/13 21:35
ckchi: 話之中恰好選一個回答」?07/13 21:35
採取的設定是: ‧ 5. 使用自身指涉這種不合法的句子. wiki: https://bit.ly/2zGmGR1 https://bit.ly/2LdKXlO ‧ 6. R1) R 會誠實地評估一個句子, 並且任意地修正最後答案. ‧ 7. 在這個設定下不用管 7. 的問題, 因為在評估過程不會出現「無法回答」的情況. ‧ 8. 把「現在這個問題」當成一個主體, 但是會破壞評估一個句子的傳統方式. 更精確地說, 這個設定就是有名的說謊者悖論, 用它來當無法回答的問題至少有歷史與前人撐腰. 而 6. ~ 8. 只是個人一廂情願的選擇. 可以參考 wiki: https://bit.ly/1TSaVpr 裡面有一些前人試圖解決的方式. 自身指涉在數理邏輯上是有很長的歷史淵源的, 理髮師悖論之類的很多人應該也聽過. 後人其實做了很多努力在集合論的層面來處理這個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4.218.25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urtleSoup/M.1531670933.A.026.html
windswith68: 我頭好痛 07/16 20:34
寫著寫著頭也痛起來了 >_<
rekku: 謝謝皮皮的專業分析~ 07/16 21:11
比較專業的其實是在最後一句之後的事 :P 這篇只是列出一堆自己硬加的設定來自圓其說XD ※ 編輯: arthurduh1 (111.254.218.180), 10/25/2018 18: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