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U2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U2是一支在1976年時成立於都柏林的愛爾蘭四人制搖滾樂樂團,自1980年代竄起走紅之後 ,一直到進入21世紀的今日,仍然非常活躍於全球流行音樂樂壇。音樂風格上,除了傳統 的流行硬式搖滾之外,在1990年代U2也曾嘗試過一陣子較為實驗性的電子音樂作品。在內 容方向上U2的創作內容非常廣泛,尤其是對於政治性的話題並不避諱,例如人權問題的探 討就是他們常常著墨的一種主題。由於其知名度與良好的形象,今日的U2已經成為愛爾蘭 重要的國家象徵之一。 組成團員 目前的U2有四位成員,分別是: 波諾(Bono): 原名保羅·大衛·休森(Paul David Hewson),是U2的主唱兼旋律吉他手,他的綽號源 自於都柏林當地一家助聽器賣店「Bono Vox」(在拉丁文中意指「好嗓音」)。除了以U2 樂團的團長而知名之外,Bono本身也具有非常高的個人知名度,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並 曾多次被諾貝爾和平獎提名。1960年5月1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 The Edge: 原名大衛·荷威·伊凡斯(David Howell Evans),是U2的主吉他手、鋼琴手與合音。 The Edge的綽號是Bono取的,當初是Bono用來形容他的頭部線條所用的辭彙。曾有人說: 「走紅以後The Edge一直留著光頭,似乎也有呼應強調這個綽號的用意。」但是事實情況 ——就像很多歌迷猜想的一樣--Edge確實有脫髮的問題,所以為了掩飾稀少的頭髮,他 一直帶著一頂帽子。可是在參加Bono父親葬禮的時候,Edge將帽子脫去以表示對Bono父親 的尊重,此時他稀少的頭髮清晰可見。Bono曾在演唱會上說:「Edge,他的大腦實在太發 達了,所以不得不帶一頂帽子。」1961年8月8日出生於英格蘭東倫敦。 亞當·克雷頓(Adam Clayton): U2的貝斯手兼副吉他手。1960年3月13日出生於英格蘭牛津郡(Oxfordshire)。 小賴瑞·慕蘭(Larry Mullen, Jr.): U2的鼓手,他其實也是當初發起創立這樂團的提議人。1961年10月31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 林。 其實在U2創立初期(當時該樂團的團名還叫「The Hype」),原本還有第五個團員的存在 ,擔任吉他手的狄克·伊凡斯(Dik Evans,他其實與吉他手The Edge是兄弟),但他在 1978年時離開另組自己的樂團——處女梅(Virgin Prunes)。 U2是一個基督教樂團 創團與團名 BonoU2的創團起源於1976年10月時,當時14歲、就讀於都柏林教堂山高中(Mount Temple High School)的小賴瑞·慕蘭在學校的告示板上張貼了一張新樂團成立招募團員 的告示。這張告示招來了其他四個團員的回應(包括伊凡斯兄弟),他們合組了一個叫「 回授」的樂團(Feedback,回授這個字在音樂上有它特別的意義,意指吉他之類的拾音樂 器與音箱間的共鳴現象)。 這個在賴瑞家廚房裡組成的樂團在經過18個月的練習之後,以「興奮」(The Hype)的團 名參加了一個在1978年3月17日於愛爾蘭利麥立克(Limerick)舉辦的藝人選秀活動,並 且順利拿到決賽的參加權。當時貝斯手亞當·克雷頓曾拜訪愛爾蘭著名的龐克搖滾樂大師 史提夫·艾佛利爾(Steve Averill)討論樂團命名的問題,史提夫認為「興奮」這個團 名聽起來很糟,他們應該換一個響亮一點的團名。根據史提夫多年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的 回憶,由於1970年代時的音樂界通常都流行採用有意義的名詞來作為團名,因此他們反其 道而行,想要尋找一個簡潔有力,可能可以牽扯出點道理,但實際上又沒什麼緣由的字詞 來當名字。當時亞當曾提議過他們想要像是「XTC」之類聽起來很有力但無明確意義的稱 呼,因此在史提夫給亞當的建議名單裡,總共有十個名字,包括排在最末尾的「U2」這個 團名,都是類似這類風格的名稱。後來,「U2」這團名雀屏中選,樂團也在決賽中獲勝贏 得500英鎊的獎金,從此以後他們就以U2的團名闖蕩音樂界,一直使用到今日。 由於「U2」這個團名打從一開始就蓄意地不想明確意指某種特定事物,但又好像跟很多事 物有所牽扯,因此關於該樂團的名稱,長久以來一直是樂迷們非常愛討論爭議的話題。有 說法認為,U2這名字應該是源自美國空軍在冷戰時代所使用的U-2超高空偵察機,或者第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潛艇代號(德文:U-Boot),兩者都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但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U2這團名象徵了該樂團的表演哲學,意指他們不單只是在臺上表演 給臺下群眾觀賞,而是希望能與聽眾互動的「你也一起來」(You too)哲學。總之,這 種種解釋可說是同時都對也同時都不對,各方解釋不同。 作品 U2從創團起,在西方流行音樂界屹立了數十年,期間創作持續並無明顯間斷,是總作品量 非常驚人的團體。 專輯作品 18 Singles(2006年11月) 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2004年11月) The Best Of 1990-2000 (2002年11月)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2000年10月) The Best Of 1980-1990 (1998年11月) Pop (1997年3月) Zooropa (1993年7月) Achtung Baby (1991年11月) Rattle and Hum (1988年10月) The Joshua Tree (1987年3月) The Unforgettable Fire (1984年10月) Under a Blood Red Sky (1983年10月) War (1983年3月) October (1981年10月) Boy (198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