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今天去陽明大學參加一個心靈哲學的讀書會 今天是第一天 所以讀書會成員就先自我介紹 那間研究室還有準備茶點 氣氛很溫馨 我們要讀的書是Jaegwon Kim寫的Philosophy of Mind 陽明大學的洪裕宏教授(之前的中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有來做個小演講 演講的內容給我很大的震撼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 哲學研究應該與現代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作銜接! 簡單的說 哲學處理下面五個大問題: 1世界有什麼?存在什麼?(本體論 ontology) 2世界之結構與運作之原理原則(形上學 metaphysics) 3我們如何認識世界?我們能認識世界嗎?(知識論 epistemology) 4我們應該如何互相對待?什麼是理想社會?(倫理學 ethics) 5美感經驗(藝術)的本質是什麼?(美學) 科學也有對這5個領域進行研究 譬如1 2→物理學 化學 天文學 3→心理學 認知科學 4→社會科學 5→藝術理論 電影.... 如果哲學研究祇是在專研幾本哲學家的名著 只在他的著作中做研究 這樣的哲學言就是沒有前途的! 哲學的本意是"愛智" 現代的很多科學研究已經給我們很多的工具去解決問題(那些從古至今 人類總是想去 解答的問題) 哲學研究關注的應該是具體的問題 我們可以藉由很多前人的思考結晶 以及最近的科學研究 藉由這兩者去解答問題(如前面所說5個領域的問題) (to be continued ps.我去吃個飯) -- 單純的喜歡一個人 也許就是一種幸福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1.61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3 19:12)
kinnard:這應該是普通常識吧?不是嗎? 推 61.230.195.80 01/13
kinnard:"哲學史研究"和"哲學研究"本來就有區別 推 61.230.195.80 01/13
> -------------------------------------------------------------------------- < 作者: kinddog (痛快)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Tue Jan 13 20:12:14 2004 :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3 19:12) : → kinnard:這應該是普通常識吧?不是嗎? 推 61.230.195.80 01/13 : → kinnard:"哲學史研究"和"哲學研究"本來就有區別 推 61.230.195.80 01/13 哲學史研究/哲學研究 我想你的意思是 研究之前哲學家(康德 黑格爾 羅素 維根斯坦...)的著作 以及他們彼此之間思想的傳承(或不同)是屬於前者 哲學研究是指"研究哲學領域的中心問題" 譬如知識論 倫理學 形上學 邏輯 美學 ------------------------------------------------------------- 我想我以前念哲學的心態有問題吧 我把"哲學史"當成了哲學的全部 所以覺得念得很無力 覺得哲學無法解決問題 覺得哲學的想法雖然很特別 但卻不能認真 譬如說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很不錯 但你會當真嗎? 要不然就是覺得 哲學講的不夠詳細 譬如說笛卡兒的身心二元論 心跟身互動的細節是什麼呢? 如何把身心二元論跟現代心裡學研究的成果調和 使他們不會矛盾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1.61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3 20:12)
lidance:台大做跨領域的有少到會造成這種認知嗎? 推 218.184.93.85 01/14
> -------------------------------------------------------------------------- < 作者: aletheia (HERESY)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Tue Jan 13 22:11:22 2004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標題: 讀書會有感 : 時間: Tue Jan 13 19:12:07 2004 : : 今天去陽明大學參加一個心靈哲學的讀書會 : : 今天是第一天 所以讀書會成員就先自我介紹 : : 那間研究室還有準備茶點 氣氛很溫馨 : : 我們要讀的書是Jaegwon Kim寫的Philosophy of Mind : : 陽明大學的洪裕宏教授(之前的中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有來做個小演講 : : 演講的內容給我很大的震撼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 : ---------------------------------------------------------------------- : : : 哲學研究應該與現代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作銜接! : : : : 簡單的說 哲學處理下面五個大問題: : : 1世界有什麼?存在什麼?(本體論 ontology) : 2世界之結構與運作之原理原則(形上學 metaphysics) : 3我們如何認識世界?我們能認識世界嗎?(知識論 epistemology) : 4我們應該如何互相對待?什麼是理想社會?(倫理學 ethics) : 5美感經驗(藝術)的本質是什麼?(美學) : : 科學也有對這5個領域進行研究 : 譬如1 2→物理學 化學 天文學 : 3→心理學 認知科學 : 4→社會科學 : 5→藝術理論 電影.... : : : 如果哲學研究祇是在專研幾本哲學家的名著 只在他的著作中做研究 : 這樣的哲學言就是沒有前途的! : : : : 哲學的本意是"愛智" : 現代的很多科學研究已經給我們很多的工具去解決問題(那些從古至今 人類總是想去 : 解答的問題) : 哲學研究關注的應該是具體的問題 我們可以藉由很多前人的思考結晶 : 以及最近的科學研究 藉由這兩者去解答問題(如前面所說5個領域的問題) : : : : (to be continued ps.我去吃個飯) : : : : : -- : : : 單純的喜歡一個人 : : 也許就是一種幸福吧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218.34.21.61 :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3 19:12) : → kinnard:這應該是普通常識吧?不是嗎? 推 61.230.195.80 01/13 這位學長你好.... 我很喜歡林正弘老師說過的一番話 雖然他上課我常打瞌睡... 他常說哲學家常常講出一般人兩三歲就已經知道的東西 這看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 而真正重要的是那推論的過程 以及那種 「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從來就沒人點明過的洞見」 雖然強調哲學和哲學史的區分不算什麼獨創又偉大的洞見 不過我想 有時候作學問也沒有體悟到這樣的道理 而疏忽掉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6.135 > -------------------------------------------------------------------------- < 作者: maximilian (涉事)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Tue Jan 13 22:19:22 2004 : 我很喜歡林正弘老師說過的一番話 雖然他上課我常打瞌睡... : 他常說哲學家常常講出一般人兩三歲就已經知道的東西 這看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 : 而真正重要的是那推論的過程 以及那種 : 「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從來就沒人點明過的洞見」 : 雖然強調哲學和哲學史的區分不算什麼獨創又偉大的洞見 : 不過我想 有時候作學問也沒有體悟到這樣的道理 而疏忽掉了...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0.141 > -------------------------------------------------------------------------- < 作者: kinddog (痛快)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Tue Jan 13 23:55:11 2004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銘言: : : 我很喜歡林正弘老師說過的一番話 雖然他上課我常打瞌睡... : : 他常說哲學家常常講出一般人兩三歲就已經知道的東西 這看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 : : 而真正重要的是那推論的過程 以及那種 : : 「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從來就沒人點明過的洞見」 上林正弘老師的科哲時 老師也說過 他沒上過一天理學院的課(但是跟理學院的教授有往來) 但他還是會去自修大學物理的教科書 我旁聽老師在東吳開的經驗主義 老師也會講到一些現代心理學的實驗 而且我記得有次在總圖晃的時候 看到徐佐銘老師的博士(或碩士?)輪文 徐佐銘也提到自己當研究生時 林正弘老師就鼓勵他多去聽一些理學院的課 徐佐銘後來寫的論文好像是跟演化論還是基因有關的 我是覺得念哲學是不能故步自封的 念認識論或心靈哲學 多少有懂一點現代的心理學 念形上學 物理 化學多少也要懂一點 念倫理學的 一些社會學 經濟學的東西也要有一點common sense 念邏輯的 也要具備一些數學的知識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我想現在哲學如果想再對社會大眾發言 必須要用大眾所能理解的語言 對於很多現象譬如物理 天文 化學 基因 社會 電腦 心理 都要有一定的認識 講出來的話 才不至於鬧笑話或老是講一些古老的例子 我想降子才能賦予哲學現代的意義吧 : : 雖然強調哲學和哲學史的區分不算什麼獨創又偉大的洞見 : : 不過我想 有時候作學問也沒有體悟到這樣的道理 而疏忽掉了... :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學弟 大三的課很重 還有時間回文阿 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1.61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3 23:57)
aletheia:喔喔 我知道徐老師修生化被當很慘 推 210.85.6.135 01/14
LoCoCo:應該是96年的"達爾文演化論中的目的論"吧 推 218.34.49.3 01/15
yyla:知識學院化 不是哲學獨有現象 是時代產物 推 61.62.90.74 01/15
> -------------------------------------------------------------------------- < 作者: kinddog (痛快)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Wed Jan 14 00:22:30 2004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銘言: : 上林正弘老師的科哲時 : 老師也說過 他沒上過一天理學院的課(但是跟理學院的教授有往來) : 但他還是會去自修大學物理的教科書 : 我旁聽老師在東吳開的經驗主義 : 老師也會講到一些現代心理學的實驗 : 而且我記得有次在總圖晃的時候 看到徐佐銘老師的博士(或碩士?)輪文 : 徐佐銘也提到自己當研究生時 : 林正弘老師就鼓勵他多去聽一些理學院的課 : 徐佐銘後來寫的論文好像是跟演化論還是基因有關的 : 我是覺得念哲學是不能故步自封的 : 念認識論或心靈哲學 多少有懂一點現代的心理學 : 念形上學 物理 化學多少也要懂一點 : 念倫理學的 一些社會學 經濟學的東西也要有一點common sense : 念邏輯的 也要具備一些數學的知識 :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 我想現在哲學如果想再對社會大眾發言 : 必須要用大眾所能理解的語言 : 對於很多現象譬如物理 天文 化學 基因 社會 電腦 心理 都要有一定的認識 : 講出來的話 才不至於鬧笑話或老是講一些古老的例子 : 我想降子才能賦予哲學現代的意義吧 ps.再補充一點 如上面所說 念哲學 除了瞭解哲學思想外 又要兼顧其他的知識 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怎麼辦呢? 洪裕宏老師昨天就說念哲學是要走出去 去交朋友 不同學科的朋友 而不是自己一 個人苦思冥想 某個領域(ex.社會學)不懂時 就可以問該領域的朋友 跟不同領域的朋友聚會時 也可以交換彼此最近研究的心得(當然條件是自己對別人研 究的領域有一定的基礎啦) 現代的資訊量已經太多了 不可能有人可以閱讀所有重要的資料 所以交了某個領域的朋友 等於在那個領域就有個人可以問(活的百科全書) : :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 :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 學弟 : 大三的課很重 : 還有時間回文阿 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21.61 ※ 編輯: kinddog 來自: 218.34.21.61 (01/14 00:25) > -------------------------------------------------------------------------- < 作者: chunghan (如匪澣衣) 站內: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Wed Jan 14 01:30:04 2004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銘言: : 上林正弘老師的科哲時 : 老師也說過 他沒上過一天理學院的課(但是跟理學院的教授有往來) : 但他還是會去自修大學物理的教科書 : 我旁聽老師在東吳開的經驗主義 : 老師也會講到一些現代心理學的實驗 : 而且我記得有次在總圖晃的時候 看到徐佐銘老師的博士(或碩士?)輪文 : 徐佐銘也提到自己當研究生時 : 林正弘老師就鼓勵他多去聽一些理學院的課 : 徐佐銘後來寫的論文好像是跟演化論還是基因有關的 : 我是覺得念哲學是不能故步自封的 : 念認識論或心靈哲學 多少有懂一點現代的心理學 : 念形上學 物理 化學多少也要懂一點 : 念倫理學的 一些社會學 經濟學的東西也要有一點common sense : 念邏輯的 也要具備一些數學的知識 :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會造成這種情形 一方面是學科數千年來不斷分工/分化的結果 另一方面其實是,如果一門學門作為發展成熟的知識體系, 當他被建構出來時,就可能因為體系之內的自我指涉與對系統外他者指涉同時進行, 這套體系救注定在自我論述/自我生產知識的同時建立起封閉性, 無可避免就將知識體系外之物排除,自說自話或曲高和寡反而難免...... 當然各個學科之間需要對話,不過這樣的對話必須建立在給予對方刺激的程度上, 讓各個知識體系(說窄一點可以是各學門)有所自我反省/改正的機會而已 只是知識體系的封閉性仍舊存在,而且也難以改變. : 我想現在哲學如果想再對社會大眾發言 : 必須要用大眾所能理解的語言 : 對於很多現象譬如物理 天文 化學 基因 社會 電腦 心理 都要有一定的認識 : 講出來的話 才不至於鬧笑話或老是講一些古老的例子 : 我想降子才能賦予哲學現代的意義吧 : :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 :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 學弟 : 大三的課很重 : 還有時間回文阿 哈 -- Wenn die Philosophie ihr Grau in Grau malt, dann ist eine Gestalt des Lebens alt geworden, und mit Grau ist Grau laesst sie sich nicht verjuengen, sondern nur erkennen; die Eule der Mineva beginnt erst mit der einbrechenden Daemmerung ihres Flu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34.179 > -------------------------------------------------------------------------- < 作者: qtaro (哲思的流浪)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Wed Jan 14 04:48:41 2004 ※ 引述《kinddog (痛快)》之銘言: : 以前的哲學家(還是以笛卡兒為例)是對社會大眾闡述其哲學思想的 : 之後哲學越來越走向學術 變成少數人在玩的東西 並不十分同意這種說法。西方哲學在早期就同時有這兩個面向 (社會大眾和少數人) 在隱隱衝突著了。而且在哲學高度學院 化的當下,仍可見「哲普書」滿街跑。 比如一則軼事。色雷沙的浣衣婦嗤笑跌進水井的泰勒斯說,你 連腳下的東西也看不清了,還想看清天上的東西?我的解釋是 ,「忙著看腳下東西」的就是社會大眾,而「看天上東西」的 就是少數那幾個有哲思衝動的人。這兩種人本性既然扞格難合 ,便注定要偶有齟齬。 或者兩則史實。柏拉圖寫對話錄給大眾看,另一方面,他又成 立了學院,搞他那現已失傳的院內教義。容我引申:院內教義 是不適合給大眾看的,只適合給愛智的一小撮人看。玩票的愛 智人,看看對話錄,讓腦袋打打結就好了。哲學家們很早就意 識到自己在玩的東西是只有少數人能玩的。 反觀斯賓諾莎。他拒絕人家給他的學術職位,他認為教學有損 於他的哲學研究。 (磨鏡片倒是對他研究自然科學大有幫助) 他在教授自己的學說給別人時也萬分小心,一旦認為某人並無 天資或心志,他就隨便教教笛卡兒的學說就算了。斯賓諾莎的 例子提醒我:哲學家傾向於搞小團體 (這不代表哲學家就不關 心其他學科的發展了) ,不過這個小團體不一定要以學術團體 的形式存在。 至於我們這個時代,為什麼哲學家的小團體幾乎都集中在學術 象牙塔裡頭,我覺得恐怕要怪到德國哲學頭上。大概是康德首 先把「哲學家作為勤勉的學者」這個 (無聊至極的) 生活理想 提出來的,之後的大哲學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有學術背景 (連恨 死學者的尼釆都曾經是學者) 。 -- 綿 偶然 (陳昇.南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38.201
paleomort:柏拉圖的院內教義是指哪些篇章? 推 210.68.207.246 01/14
iamchicken:哈 你跟柯普林斯敦還蠻熟的嘛...:) 推 210.208.149.5 01/14
qtaro:院內教義早失傳啦~ 推 61.224.38.201 01/16
qtaro:柯普林斯敦是誰啊?@_@ 推 61.224.38.201 01/16
kinnard:Frederick Copleston 推 61.230.199.158 01/16
qtaro:嘩啦啦~ 原來如此 感謝:) 推 61.216.33.24 01/16
> -------------------------------------------------------------------------- < 作者: DarthRaider (啟蒙的面具)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Thu Jan 15 23:26:32 2004 ※ 引述《qtaro (哲思的流浪)》之銘言: 怎樣算適合?怎樣算不適合? (如果有某些判斷準則,為什麼要用這個,而不是另一個? 權力在裡面佔多少份量?) 我本來覺得願意就可以了,人也不一定要在學院接受正規訓練才能進行哲思 現在又考慮到能不能夠-體質的問題 適不適合為註定的嗎? 哲人會怎麼看待頓悟? (結構隱含特定的限制,不過限制可轉化為機會 人又有多少超越結構的可能性?) --- 最近看Rorty《偶然、反諷與團結》.....可以算出處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119.149 ※ 編輯: DarthRaider 來自: 218.166.117.163 (01/16 11:40) > -------------------------------------------------------------------------- < 作者: niravaabhas (挨滴貨)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讀書會有感 時間: Sat Jan 17 16:39:02 2004 ※ 引述《maximilian (涉事)》之銘言: : : 我很喜歡林正弘老師說過的一番話 雖然他上課我常打瞌睡... : : 他常說哲學家常常講出一般人兩三歲就已經知道的東西 這看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 : : 而真正重要的是那推論的過程 以及那種 : : 「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從來就沒人點明過的洞見」 : : 雖然強調哲學和哲學史的區分不算什麼獨創又偉大的洞見 : : 不過我想 有時候作學問也沒有體悟到這樣的道理 而疏忽掉了... : 我也覺得重點不是在我們知道不知道一項道理,而是我們有沒有 :   在探索的過程裏得到它的體悟,那種感覺就是學哲學的收穫吧:) 我自己的想法... 如果只是腦袋推論出來 但是行動上卻無法實踐的話 那對我自己本身 還有整個人類社會 並沒有任何意義 一般人所謂的道理 有一點知識水平跟道德觀念的人 應該都會講 但是講出者本身 有沒有辦法去實行? 行動跟思想的距離常常非常大 一個理論 本身就應該是為了能實行才出現的 並不是一種聽起來很漂亮 卻沒有用處的文字遊戲 那樣子 誰都能扯 只是複雜度的問題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8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