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想問問版主一個非常弱的問題: 關于形而上的東西應該怎麼讀呢? 我兩年前買了一本小邏輯,讀了2年了,開頭看了至少十幾遍,讀到中間就讀不下去了 每次都半途而廢,想請教一下。 ※ 引述《popandy (pop)》之銘言: : 亞里斯多德當初寫關於「Metaphysics」(形上學)的作品時,用的是「First : Philosophy」(第一哲學)這個字。從古希臘文的字義來看,「First」是最基礎、 : 最根本的意思,「Philosophy」是學問的意思,所以「First Philosophy」指的是最 : 基礎的學問。後來編纂亞里斯多德作品的人,將所有論「First Philosophy」的作 : 品集成書,取名為「Metaphysics」,可能因為「First Philosophy」在「Physics」 : 的作品「之後」(字根Meta-的一種意思)寫成,也可能因為「First Philosophy」 : 比「Physics」更基礎,「超越」了「Physics」(字根Meta-的另一種意思)。 : 粗略地說,黑格爾以前的形上學家,企圖找出大自然中最基礎的原則,比 : 物理學的定律更基礎,並且支持著各種自然科學所找到的規律。在亞里斯多德那 : 個時候,「物理學」是廣義地指涉,探究自然世界中各種變化的現象背後不變的 : 規律的學問。那時候己經有物種的概念,而且知道種子會長成樹,不會長成動物 : 這類的規律。但是為何有這類的規律呢?或者問,這類規律背後有沒有更基礎, : 更終極的形上原則,支持著一切?亞里斯多德的「第一哲學」當中便指出,這種 : 規律背後更基礎的規律是:每個東西都有本性(essence),並且具有潛能 : (potentiality),使自己發展成實際(reality)。由上可粗略地見到,黑格爾 : 以前的形上學家如何發展形上學的理論。 : 相較於亞里斯多德,黑格爾基於相近的目的,開展出一套體系之龐大前所未 : 有的哲學理論,形上學當然更是這整個龐大體系的核心部份。不過黑格爾以後, : 哲學家不再如此,而是針對特定問題提出詳盡的論證,通過正反的辯駁,釐清問 : 題的內涵。形上學當然也不例外,當代形上學關注的問題有:人是否有「自由意 : 志」(Free Will)?「實際」(reality)與「表象」(appearence)的關係為 : 何?如果「表象」是隨著時間在變化,我們如何判斷經過變化的一物仍然是原來 : 那一物?也就是如何判斷其同一性(identity)?例如,醫學上說人經過八年後 : 全身細胞都換新了,那我如何說八年前的我就是現在的我?嚴格地說,我根據什 : 麼判準決定,八年前的我就是現在的我?人會感到悲傷、難過,機器卻不會,這 : 是否代表著人有「心靈」(mi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151.89.114
msblaster:小邏輯看起來就不像是入門者念的東西 = = 140.112.241.146 09/25
popandy:歡迎收看形上學筆記,一起學形上學^^" 140.112.7.59 09/27
verconda:個人覺得,小邏輯,寫得比大邏輯好! 218.167.222.242 09/27
> -------------------------------------------------------------------------- < 作者: popandy (pop)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形上學筆記]What is there besides Body? 時間: Mon Sep 27 12:15:08 2004 我的身體看起來就跟一般的物質沒什麼兩樣,佔有空間,具有質量,可以被我觀察 到,而且符合各種力學定律,是機械性的。的確,以主流的科學觀而言,我的身體跟一 般的物質一樣,都是由原子構成,當然具有以上性質。 除此以外,身體還有什麼性質呢?每個人都有難過的經驗,考試考不好,女朋友落 跑,更糟的是期末考有一科將決定我是否被二一的命運!也就是說,我有情緒,我會悲 傷、難過、焦慮。廣義地說,我具有「情緒性」。每個人也都有絞盡腦汁思考數學問題 的經驗,也就是說,我會思考。廣義地說,我具有「思考性」。那麼,我可以說我的身 體具有「情緒性」及「思考性」嗎?這顯然說不通!假如我路上遇到你,還跟你說我的 手在思考要不要跟你打招呼。你一定覺得我瘋了,盡講些沒道理的話。可見身體不具「 情緒性」及「思考性」,而是我有另一部份具有這些性質。 更深入地探討我的這兩種活動可以發現,我「內在的」情緒狀態及想法,是肉眼「 觀察不到的」,無論是別人或是自己。另外,我可以「自由地」想像自己身處世界的任 何一地,自由地吃,自由地睡。由此可見,我還有一部份是「內在的」、「觀察不到的 」、「自由的」。常識上我們稱這部分為「心靈」。「心靈」與「身體」相互對比的性 質可歸結如下: 身體 心靈 佔有空間的(spatial) 不佔有空間的() 機械性的(mechanical) 自由的(free) 物質性的(material) 非物質性的(immaterial) 可觀察的(observable) 不可觀察的(unobservable) 外在的(outer) 內在的(inner) 不能思考的(unthinking) 能思考的(think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編輯: popandy 來自: 140.112.25.194 (09/29 20:32) > -------------------------------------------------------------------------- < 作者: A1Yoshi (寬廣 無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形上學筆記]What is there besides Body? 時間: Mon Sep 27 13:00:37 2004 ※ 引述《popandy (pop)》之銘言: : 我的身體看起來就跟一般的物質沒什麼兩樣,佔有空間,具有質量,可以被我觀察 : 到,而且符合各種力學定律,是機械性的。的確,以主流的科學觀而言,我的身體跟一 : 般的物質一樣,都是由原子構成,當然具有以上性質。 : 除此以外,身體還有什麼性質呢?每個人都有難過的經驗,考試考不好,女朋友落 : 跑,更糟的是期末考有一科將決定我是否被二一的命運!也就是說,我有情緒,我會悲 : 傷、難過、焦慮。廣義地說,我具有「情緒性」。每個人也都有絞盡腦汁思考數學問題 : 的經驗,也就是說,我會思考。廣義地說,我具有「思考性」。那麼,我可以說我的身 : 體具有「情緒性」及「思考性」嗎?這顯然說不通!假如我路上遇到你,還跟你說我的 : 手在思考要不要跟你打招呼。你一定覺得我瘋了,盡講些沒道理的話。可見身體不具「 : 情緒性」及「思考性」,而是我有另一部份具有這些性質。 嗯,手也許真的沒有情緒性與思考性,可是這並不表示身體就不會有。手也只是身體的 一部份。比方說,車子能有一個性質是它能以時速一百公里的速度前進,但這它的一部 份,比方說:車門,就沒有那個性質。 所以從手沒有,推到身體沒有是有問題的。 : 更深入地探討我的這兩種活動可以發現,我「內在的」情緒狀態及想法,是肉眼「 : 觀察不到的」,無論是別人或是自己。另外,我可以「自由地」想像自己身處世界的任 : 何一地,自由地吃,自由地睡。由此可見,我還有一部份是「內在的」、「觀察不到的 : 」、「自由的」。常識上我們稱這部分為「心靈」。「心靈」與「身體」相互對比的性 : 質可歸結如下: 用是否可以肉眼觀察,來判斷內在外在可能也是不恰當的。我後腦的頭皮除非借重鏡子, 否則也無法以肉眼觀察。所以後腦的頭皮是內在的嗎? : 身體 心靈 : 佔有空間的(spatial) 不佔有空間的() : 機械性的(mechanical) 自由的(free) : 物質性的(material) 非物質性的(immaterial) : 可觀察的(observable) 不可觀察的(unobservable) : 外在的(outer) 內在的(inner) : 不能思考的(unthinking) 能思考的(thinking) 我想,這應該是笛卡爾的實體二元論吧?把「心」視為是一種存在的實體,和物理實體 具有不一樣的性質。但對於等同論者(Identity theorists)來說,就可能不是這樣囉 。對性質二元論者來說也不是這樣。對功能論者來說,也可能不是這樣。 所以我建議,這筆記最好強調一下,這是哪一類的主張,代表人物有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70.52 ※ 編輯: A1Yoshi 來自: 140.129.70.52 (09/27 14:17)
character:簡直像筆記補充一樣,讚~ 218.32.150.94 09/27
talkabout:這不是.....XDDDDDDDDDDDDDDD 210.66.91.161 09/27
yongkang:即使用了鏡子 但還是被肉眼所觀察了?? 211.74.78.122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