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在更深入的討論之前,課本作者先明確定義「物質的」(material)跟 「心靈的」(metal)兩個詞的用法。我認為,在這裡定義是必要。原因有二。第一 ,後面詳細討論「身心問題」(Mind-Body Problem)時,需要大量使用到這兩個關 鍵的詞。如果我跟你在討論身心問題,我認為心靈是看不到、摸不到,因此是不佔有 空間的,你卻偏偏堅持,心靈是看得到、摸得到,因此是佔有空間的,那我們的討論 想必不會有太大交集。因為我們的前提就不一樣了,又如何根據一樣的前提展開討論 呢?第二,明確的定義提醒討論者要確保用詞意義的一致性(consistency),免得 前面提到心靈跟後面提到的所指不同。 不過,定義的內容是否合理,有沒有理由支持著,都還尚待討論。作者的定 義如下: 物質對象(material object):有大小、形狀、質量、空間位置、 時間位置的對象,可以獨立於意識 的存有而存在。(例如眼前的物體, 身體) 心靈對象(mental object):有意識的存有,或者不可獨立於意識 存有(例如思想、感覺)之外的存有。 物質事件(material event):發生一段時間,並且只有物質對象參 與其中的事情。 心靈事件(mental event):發生一段時間,並且只有心靈對象參與 其中的事情。 物質狀態(material state):物質對象的狀況或處境(condition or situation)。 心靈狀態(mental state):心靈對象的狀況或處境(condition or situation)。 P.S. 本系列筆記是根據台大哲學系陳榮華老師的形上學授課教材,講課內容,以及PO文者 自己的心得集結而成,無論有無修課,歡迎有興趣的人參與討論。如果你需要教材的話, 可以跟我影印。或者你覺得我的筆記做得不好,歡迎你幫我修正!另外,如果有侵犯著作權 之處,請版友提醒,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94 ※ 編輯: popandy 來自: 140.112.25.194 (10/14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