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根據上述定義,我們在來看看有哪些理論試著要站在前面所謂心身二元論, 或心物二元論的立場,將直覺式的思考嚴謹地表述,或者以嚴謹的論證反對這類 的立場。 心身二元論(dualism)認為,人是由物理對象及心靈對象組成,人參與心 靈事件與物質事件,人擁有心靈狀態與物質狀態。二元互動論(dual interactionism) 主張更多,除了囊括心物二元論的主張,並且認為,物理事件不只能導致下一個物 理事件,也能導致心靈事件發生,同樣地,心靈事件不只能導致下一個心靈事件, 也能導致物質事件發生。有其他的心身二元理論,不認為身心能互相影響的嗎?有的 。同樣是一種心身二元論,平行論(parallelism)認為,心身互不影響,心靈事件 與身體的物質事件只是平行發展。這樣的話,相較於元互動論者,平行論者不承認 認心身之間互相影響,心身有因果關係,他們如何解釋身之間非常協調的規律性? 不同的平行論者提出不同主張回應。依附現象論(epiphenomenalism)也認為,身 心不能互相影響。根據依附現象論,就因果關係而言,只有物質事件能引發心靈事 件與下一個物質事件,心靈事件不能回過來引發物質事件與下一個心靈事件。因此 ,對依附現象論者而言,心靈事件只是身體的物質事件的副產品。 相對於二元論,消除唯物論(eliminating materialism)主張,人只由物質構 成,根本沒有心靈那部份。還原唯物論者(reductive materialism)則和緩些,他 們承認,人的確有心靈現象(mental phenomenon),也就是說,人的確會感覺到 悲傷、難過、高興、生氣。但是還原唯物論者認為,這些現象都可以還原成身體 的物質現象,嚴格地說,都可以用物理的,以至於所有科學的定律說明清楚。唯 心論者(idealism)則認為,人只由心靈構成,沒有性質迥異的身體那部份。 簡單說來,針對人除了身體有沒有心靈這個問題,心身二元論認為有。唯心 論認為人只有心靈。有的唯物論認為人只有身體沒有心靈,有的唯物論承認人有 心靈現象,但是可以還原成物質現象,用物理定律說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 < 作者: popandy (pop)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形上學筆記04.1]Is the definition reasonable? 時間: Fri Oct 15 15:22:16 2004 身體與心靈的性質真的可以定義成之前那樣嗎?我認為可以按照以下論證證實, 1A. 物體有擴延、大小、速度、質量、空間位置、時間位置這些基本性質。 1B. 心靈沒有有擴延、大小、速度、質量、空間位置這些性質, 1C. 但是有時間位置。 1A. 首先,我們可以證實擴延性同時是(imply)大小、速度、質量、空間位置、時 間位置這些性質的充要條件。嚴格地說,物體具有擴延性,若且惟若(if and only if)物體具有大小,而且具有速度,而且具有質量,而且具有空間位置,而且具有時 間位置。何以見得?因為物體的擴延性是共通的(universal),我們同時從大小、速 度、質量、空間位置、時間位置這些性質當中抽象出擴延性。擴延性同時包含大小、 速度、質量、空間位置、時間位置這些性質,甚至任何物體可能具有的基本性質。從 語言的現象中可以觀察到,有的物體可以被形容成同時龐大與移動的很快速,例如我 們說:飛機雖然龐大卻可以飛得很快;相反地,有的物體可以同時被形容成體積微小 與移動的很緩慢,例如我們說:小小隻的蝸牛移動地很慢。如果我們承認兩者都是物 體,具有相同的性質,也就是說,以他們共同具有的性質,將他們歸成物體一類,但 是如前所述,他們又似乎沒有相同的性質,只有相反的性質,那麼我們如何將蝸牛與 飛機同樣理解為物體?由此看來,大小與速度背後有更共通的性質:擴延性。 再來,我們可以證實大小、速度、質量、空間位置這四種性質是共存的,也就是 說,任何物體若有大小就一定具有其他三種性質。例如一架飛機,無庸置疑,具有大 小。除此以外,物理學上,大小是由質量與密度決定的,因為我們可單純以物體的質 量與密度比較其大小。所以有大小就代表有質量,反之亦然。物體有大小,人的視覺 就可以觀察到物體距離自己較近與較遠的區塊,如此人可以描述出物體的空間位置, 所以有大小就代表有空間位置,反之亦然。物體有空間位置這項事實,涵蘊物體可以 從某一個空間位置移動到另一個空間位置,所以有空間位置涵蘊物體具有速度,反之亦 然。不過我們可以發現最後一項互相涵蘊的關係相當可疑,因為我們並未討論物體是 靜止的情況。不過這不是本文所能討論,我們在此暫且假設沒有絕對靜止的觀念。 通過上述討論可知,若我們能證實物體具有大小,就可證實物體具有速度、質量 、空間位置這三種性質,並且同時得到物體的擴延性。那麼物體真的有大小這種性質 嗎?我認為,在經驗上我們不得不承認物體有大小。就我們現有的感官經驗而言,除 了極少數的人沒有視覺,大多數具有視覺的人,都可以從對於物體的視覺經驗當中, 產生遠近的相對性,並從遠的區塊與近的區塊的對比中理解到大小的觀念。就算沒有 視覺,我們也找不到沒有觸覺的人,從對於物體的觸覺經驗當中,同樣可產生遠近的 相對性,並從因此理解到大小的觀念。所以物體的確具有大小。因此物體具有速度、 質量、空間位置,也因此具有擴延性。 1B. 首先,我們承認排中律適用於此。換言之,心靈具有質量這個命題非真即假,非 假即真。假設心靈具有質量,那麼我們可以考慮以下一個虛擬實境的情況:我帶上整 套虛擬實境的配備,從頭盔、外套、手套、鞋子等等,應有盡有,為得是模擬我在現 實生活中所有可能的感官經驗。現在我正在模擬駕駛滑翔機,我感覺到我飛得好高、 好快,一切都跟真實一樣,我的心靈,切切實實具有飛翔的心理狀態(mental state) ,十分興奮。那麼,以心靈具有質量為前提,我可以說我具有飛翔的心理狀態嗎?任何 具有質量的東西都受到物理定律的控制,想當然爾,我的身體此時是帶著整套虛擬實境 的配備,而不是滑翔機的配備。我的心靈,同樣的,不可能帶著整套滑翔機的配備,所 以不可能有飛翔的心理狀態。但是,這顯然說不通,因為,常識上,沒有人會否定心靈 此時具有飛翔的心理狀態。所以我認為,心靈不具有質量,因此,心靈不具有速度、大 小、空間位置,也因此不具有擴延性。 1C. 物體有空間位置這項事實,涵蘊物體可以從某一個空間位置移動到另一個空間位置 ,物體可以移動的事實又涵蘊這個事件歷經一段時間。又或者具有空間位置的物體靜止 不動,但我們仍可以由自己的移動得知:這個靜止在那裡的事件歷經一段時間。所以, 物體有空間位置這項事實,涵蘊物體有空間位置。 事實上,就物理學而言,速度是以空間位置與時間位置定義,意即,速度可以化約 成空間位置與時間位置。這意味著,我們不需透過速度,認知時間。但是本文沒有透過 這樣的進路論證物體具有空間位置。 從1B.的例子出發,可證實心靈也有空間位置。假設我的身體帶著整套虛擬實境 的配備是昨天的事,我感覺到我正在模擬駕駛滑翔機,飛得好高、好快,也是昨天的 事。換言之,無論我的身體狀態或心理狀態(mental state),都可以灌上時間的述 詞。所以,心靈就跟身體一樣具有空間位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 -------------------------------------------------------------------------- < 作者: popandy (pop)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形上學筆記06]M.B.P.---Dual Interactionism 時間: Fri Oct 15 21:26:12 2004 關於身心問題,哲學史上最具體的例子即是笛卡兒的二元互動論。笛卡兒的 理論核心,與我們上面所提的二元互動論相同,主張身心的性質迥異。笛卡兒自己提 出過這樣一個論證證明;身體屬於物質一類,可以被分割。....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68.4 > -------------------------------------------------------------------------- < 作者: A1Yoshi (寬廣 無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形上學筆記05]Mind and body problem(2) 時間: Sat Oct 16 01:19:33 2004 ※ 引述《popandy (pop)》之銘言: : 成,根本沒有心靈那部份。還原唯物論者(reductive materialism)則和緩些,他 : 們承認,人的確有心靈現象(mental phenomenon),也就是說,人的確會感覺到 : 悲傷、難過、高興、生氣。但是還原唯物論者認為,這些現象都可以還原成身體 : 的物質現象,嚴格地說,都可以用物理的,以至於所有科學的定律說明清楚。唯 : 心論者(idealism)則認為,人只由心靈構成,沒有性質迥異的身體那部份。 這裡我有一個小疑問,關於翻譯問題。reduction也有人翻做化約。我覺得化約比較 貼近其義。還原好像預設了一個"原本的狀態",但心靈哲學裡頭用redution這個字 感覺起來沒那個意思。在化學裡用reduction這個字就有還原到原本狀態的意思,比 方說一個原子(或離子)得到一個電子後回到原本的狀態,因此說這個原子被還原。 : 簡單說來,針對人除了身體有沒有心靈這個問題,心身二元論認為有。唯心 : 論認為人只有心靈。有的唯物論認為人只有身體沒有心靈,有的唯物論承認人有 : 心靈現象,但是可以還原成物質現象,用物理定律說明。 這和我的理解不大一樣。唯心論並不是認為只有心靈,唯心論並不必然要是一個反 實在論者。舉Berkeley為例,他會認為世界當然存在,只是世界存在仰賴(depend on) 一個具有心靈的主體。當我們閉上眼的時候世界還是存在,是因為有一隻眼睛始終是 張開的,那就是神。 唯心論或唯物論強調的是"基本存在只有一種實體",而其它的存在依賴這基本存在, 由基本存在衍生出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114.28 > -------------------------------------------------------------------------- < 作者: popandy (pop)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形上學筆記05]Mind and body problem(2) 時間: Sun Oct 17 12:44:25 2004 ※ 引述《A1Yoshi (寬廣 無際)》之銘言: : 這裡我有一個小疑問,關於翻譯問題。reduction也有人翻做化約。我覺得化約比較 : 貼近其義。還原好像預設了一個"原本的狀態",但心靈哲學裡頭用redution這個字 : 感覺起來沒那個意思。在化學裡用reduction這個字就有還原到原本狀態的意思,比 : 方說一個原子(或離子)得到一個電子後回到原本的狀態,因此說這個原子被還原。 我是跟著陳榮華老師的翻譯,我自己認為翻譯成還原也無不可, 因為我認為,唯物論者的確有預設一個原本的狀態。 對唯物論者而言,物質狀態才是心靈現象原本的狀態, 有所謂心靈狀態只是物質狀態的表象。 : : 簡單說來,針對人除了身體有沒有心靈這個問題,心身二元論認為有。唯心 : : 論認為人只有心靈。有的唯物論認為人只有身體沒有心靈,有的唯物論承認人有 : : 心靈現象,但是可以還原成物質現象,用物理定律說明。 : 這和我的理解不大一樣。唯心論並不是認為只有心靈,唯心論並不必然要是一個反 : 實在論者。 我認為,這裡所謂的唯心論,是針對身心問題的唯心論, 不是針對實體問題的唯心論。 因為老師教到這裡時,沒有用過實體一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