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談到意識科學的研究,我只有讀過有關克里克的「驚人的假說」 方面的研究,暫時先不詳細討論這位先生的說法,我要從哲學的 方向來討論意識科學科學化研究的可能。 何謂科學化研究?即是使用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是進行科學研究,描述科學調查,根據證據獲 得新知識的模式或過程。 -GOOGLE網站網路定義- 簡單又沒什麼嚴重錯誤的定義。大致來說科學化的學科,能夠依 靠建立模型而對於其研究對象提出解釋、分析、預測,在諸多學 科當中我認為最理想的即是化學,接下來都以化學為案例。 而我所要討論的是:意識科學研究的科學化還缺少什麼? 我們現在有的是正在急遽發展中的腦神經科學,有伴隨現象論, 在意識的發生可以用內在的螢幕來解釋,但是有許多問題沒辦法 解決,即使腦神經科學發展到把所有腦神經狀態與心靈狀態都列 好一張連結的清單,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回答Hard Problem。光是 從外在世界來觀察描述意識的世界似乎不足夠,這之間是否需要 加入什麼來使得意識科學可能成為化學一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74.35
urbf:現可能腦造影方法是最看好的吧但我還是覺得數學模擬能真無侵ꐠ 11/26 23:12
※ 編輯: royalroylo 來自: 218.184.74.35 (11/27 00:48) > -------------------------------------------------------------------------- < 作者: A1Yoshi (好想做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討論] 意識科學研究之科學化可能 時間: Mon Nov 27 06:12:46 2006 ※ 引述《royalroylo (hugging,pass,stop shot.)》之銘言: : 好一張連結的清單,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回答Hard Problem。光是 : 從外在世界來觀察描述意識的世界似乎不足夠,這之間是否需要 : 加入什麼來使得意識科學可能成為化學一般? 科學呢?科學本來都怎麼做的?其實也是一樣找相關,不是嗎? 很強很強的相關,就會升級變成因果關係。而很強很強的雙向條件句成立, 就會升級變成等同關係。(簡單講) 所以,科學就得拼命找相關與找到為真的雙向條件句囉。 找到了,意識科學的工作也幾乎完成了。 而那時後,反過來問the hard problem,或許我們的直覺就會改觀,因為 有太多的已經(在那時後已經,未來完成式)建立的因果律,使得我們要 設想人沒有經驗或經驗顛倒,是不大可能的事。 這樣簡單看來,雖然可以預期還要很久,不過值得我們樂觀期待。 我自己的看法是,當代主流犯的錯誤在於只看大腦。但Mind有可能根本就 superveviene on 大腦以外,比方說身體甚至周圍環境上。 只看大腦,遲早會發現很多問題無法處理。因為能夠用的解釋資源不夠。 這一點在知覺上特別顯著。美感經驗顯然還不,痛感也顯然還不(arguable)。 但情緒也有許多人往身體的方向開始談,不只談大腦而已。 我舉一個例子,一個設想: 想像一個人根本沒有心臟,只有某種功能上的替代品,他真的可能還有情 緒經驗嗎?若我們仔細往內檢視我們的情緒經驗,似乎他總是不可缺地, 有著臟器感。如果缺了那藏器感,情緒經驗還是我們原本說的情緒經驗嗎 ? 可以肯定,大腦很重要。但只有大腦,就夠了嗎? 沒有什麼論證啦。純粹看法分享,直跳結論。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73.179 > -------------------------------------------------------------------------- < 作者: royalroylo (hugging,pass,stop shot.)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討論] 意識科學研究之科學化可能 時間: Mon Nov 27 22:54:12 2006 : 科學呢?科學本來都怎麼做的?其實也是一樣找相關,不是嗎? : 很強很強的相關,就會升級變成因果關係。而很強很強的雙向條件句成立, : 就會升級變成等同關係。(簡單講) : 所以,科學就得拼命找相關與找到為真的雙向條件句囉。 : 找到了,意識科學的工作也幾乎完成了。 我簡單的說一下看法,就是即使現在的意識科學的工作完成了, 可能還是沒有辦法,出在意識科學的結構還不夠明確。 引發我這想法是從化學來的。 在化學的研究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原子與分子。 原子是物質組成的最基本單位。 分子是具有物質特性的最基本單位。 從德謨克利特開始就有關於原子的思想了,但是現代化學的原子 不具有物質特性,在原子上我們只能描述原子組成粒子(原子量) 和其他相關的性質(重量、體積等等)。 而化學的發展應用(以藥學、材料學為代表)則是有賴分子模型。 我們知道氫原子與氧原子的一切資訊,若沒有分子模型,可能就 無法研究水。 現在意識研究當中,有意識世界,有組成意識的最基本單位Qualia 但是似乎沒有一個中介的概念,能夠用來顯示具有意識特性的基 本單位,透過這個概念,往上往下延伸發展,便能夠建立靈活的 科學模型。 簡單的一些想法,目前還有很多需要確定: 1.是否在現行的學說中已經有介於意識與Qualia之間的概念? 2.與化學類比有些許不洽當,還有某些細節要調整。 : 而那時後,反過來問the hard problem,或許我們的直覺就會改觀,因為 : 有太多的已經(在那時後已經,未來完成式)建立的因果律,使得我們要 : 設想人沒有經驗或經驗顛倒,是不大可能的事。 : 這樣簡單看來,雖然可以預期還要很久,不過值得我們樂觀期待。 3.能否由科學哲學角度來討論現有意識研究的極限? 4.知識論上,顯然模型的實用性比起真實性來得容易達成而且也 還是很有用的。 : 我自己的看法是,當代主流犯的錯誤在於只看大腦。但Mind有可能根本就 : superveviene on 大腦以外,比方說身體甚至周圍環境上。 : 只看大腦,遲早會發現很多問題無法處理。因為能夠用的解釋資源不夠。 : 這一點在知覺上特別顯著。美感經驗顯然還不,痛感也顯然還不(arguable)。 : 但情緒也有許多人往身體的方向開始談,不只談大腦而已。 : 我舉一個例子,一個設想: : 想像一個人根本沒有心臟,只有某種功能上的替代品,他真的可能還有情 : 緒經驗嗎?若我們仔細往內檢視我們的情緒經驗,似乎他總是不可缺地, : 有著臟器感。如果缺了那藏器感,情緒經驗還是我們原本說的情緒經驗嗎 : ? : 可以肯定,大腦很重要。但只有大腦,就夠了嗎? : 沒有什麼論證啦。純粹看法分享,直跳結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29.64 > -------------------------------------------------------------------------- < 作者: A1Yoshi (好想做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討論] 意識科學研究之科學化可能 時間: Fri Dec 1 11:27:16 2006 ※ 引述《royalroylo (hugging,pass,stop shot.)》之銘言: : 現在意識研究當中,有意識世界,有組成意識的最基本單位Qualia : 但是似乎沒有一個中介的概念,能夠用來顯示具有意識特性的基 : 本單位,透過這個概念,往上往下延伸發展,便能夠建立靈活的 : 科學模型。 : 簡單的一些想法,目前還有很多需要確定: : 1.是否在現行的學說中已經有介於意識與Qualia之間的概念? : 2.與化學類比有些許不洽當,還有某些細節要調整。 看到這段話,我想先問你:到底什麼是qualia?你的理解是什麼? 尤其是「介於」意識與qualia之間這部分。 還有,你所認知的意識,又是什麼? : : 這樣簡單看來,雖然可以預期還要很久,不過值得我們樂觀期待。 : 3.能否由科學哲學角度來討論現有意識研究的極限? 一般來說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主客觀上頭。主觀科學的模樣目前還沒有人可以 清楚地說明白。不過,引進複雜科學我個人認為是從客觀方法上一個有力的 突破點。 或許hard problem還是無解,但解釋鴻溝可能可以縮小,甚至到沒有(?)。 順道一提,如果你對意識有興趣,可以到陽明找洪裕宏。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7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