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讀了一本書 叫蘇格拉底咖啡館 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 尤其對所謂蘇格拉底探問法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讀過 自己本身對哲學才剛起步 所以有個問題想要問諸位 究竟什麼是意識 這個問題有人問過 但很可惜的是我看不懂 我說我的看法好了 當我清醒的時候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什麼是意識 但是當我睡覺的時候 我的意識在哪裡 這個問題在我失眠的時候格外的強烈 有時候我甚至在想為什麼沒有辦法關掉意識 當然這有個前提 那就是我有辦法再打開 期待諸位的意見 或是 可以提供一些書籍研讀 唉 我是大學生 對高中生的活動大概沒辦法了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42.232 > -------------------------------------------------------------------------- < 作者: 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什麼是意識 時間: 01/27/2005 10:32:08 Thu ※ 引述《cksheen (沒有你的夏天)》之銘言: : 我說我的看法好了 : 當我清醒的時候 : 我似乎可以感受到什麼是意識 : 但是當我睡覺的時候 : 我的意識在哪裡 : 這個問題在我失眠的時候格外的強烈 : 有時候我甚至在想為什麼沒有辦法關掉意識 : 當然這有個前提 : 那就是我有辦法再打開 你已經指出意識的大半意義了,意識指的就是「我思考著、覺知著」這回事, 當你感受到自我似乎擁有意識時,其實是覺知到自己正在思考,也就是清楚 的意識到「我思」的存在。 然而當你睡覺時,則是暫時停止了覺知與思考,我們也會說某個昏迷的人是 失去了意識。 事實上意識無時無刻都在作用著,即使你有時專注於作某件事情,而不去察 覺自己的意識。那是因為你的「意向性」並非朝向自我罷了。 意向性是現象學用語,指的就是「意識朝向某事物」,在現象學中,意識總 是關涉於某事物。這與笛卡兒的「我思」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意識是意識, 事物是事物,一者在內,一者在外,意識被作為一內在的心靈思考著,於是 他以懷疑一切的態度否定現實所有事物的存在,最後發現唯有自我意識是無 法否定掉的,也就是我無法否定我正在懷疑這件事,是故推論出「我思,故 我在」。 然而現象學肯定笛卡兒找出「我思」的創見,但不停止於他將意識與事物二 分的心物二元說,所以胡賽爾提出「意向性」來解決這個矛盾,也就是我們 所有的覺知都指向事物,我們的意識總是關涉對事物的覺知,因為意向性之 故,當我們意識到的事物不同時,意向也會改變,例如面對圖畫時產生對圖 畫的意向,面對課業時會產生對課業的意向。我們在經驗各事物甚至自我的 同時,也就必須不斷的轉喚我們的意向性。 關掉或打開來比喻自我的意識,其實就是受到心物二元說的影響,認為意識 像個盒子,可以封閉或開啟,但這種說法的問題就在於無法解釋:究竟「我」 又是因為什麼的作用,以至於「我」可以「思考」、「感知」到打開或關閉 「意識」?其實,那不就是「意識」本身嗎? -- ╭──┬──┬──╮【Edit】站 telnet://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美學板 ──────╮ 當代文化 美學探索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242.122 > -------------------------------------------------------------------------- < 作者: ssnoww (being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什麼是意識 時間: 01/27/2005 12:10:10 Thu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 引述《cksheen (沒有你的夏天)》之銘言: 以下不一定從遵照笛卡兒理解角度進行演繹推論,而是試圖從不同角度理解笛卡 兒所理解的更深意涵(會不自覺忽略心物二元說的框框)。 : 你已經指出意識的大半意義了,意識指的就是「我思考著、覺知著」這回事, : 當你感受到自我似乎擁有意識時,其實是覺知到自己正在思考,也就是清楚 : 的意識到「我思」的存在。 : 然而當你睡覺時,則是暫時停止了覺知與思考,我們也會說某個昏迷的人是 : 失去了意識。 : 事實上意識無時無刻都在作用著,即使你有時專注於作某件事情,而不去察 : 覺自己的意識。那是因為你的「意向性」並非朝向自我罷了。 : 意向性是現象學用語,指的就是「意識朝向某事物」,在現象學中,意識總 : 是關涉於某事物。這與笛卡兒的「我思」有很大的不同,他認為意識是意識, : 事物是事物,一者在內,一者在外,意識被作為一內在的心靈思考著,於是 : 他以懷疑一切的態度否定現實所有事物的存在,最後發現唯有自我意識是無 : 法否定掉的,也就是我無法否定我正在懷疑這件事,是故推論出「我思,故 : 我在」。 意向性不一定總是關涉於某事物,有時候也會指向各種事物之間的辨証關係,也 就是因為意識到(懷疑)意識與事物之間的差異,才會將我們意識產物稱之為「現 象」。 : 然而現象學肯定笛卡兒找出「我思」的創見,但不停止於他將意識與事物二 : 分的心物二元說,所以胡賽爾提出「意向性」來解決這個矛盾,也就是我們 : 所有的覺知都指向事物,我們的意識總是關涉對事物的覺知,因為意向性之 : 故,當我們意識到的事物不同時,意向也會改變,例如面對圖畫時產生對圖 : 畫的意向,面對課業時會產生對課業的意向。我們在經驗各事物甚至自我的 : 同時,也就必須不斷的轉喚我們的意向性。 從直觀的角度來看,意向性由差異所引導。這種差異往外可意識到事物之間,往 內可意識到我思的建構主體。從解構的角度來看,每本「書」的命運,就是扮演 引導意向性作用的形勢。 : 關掉或打開來比喻自我的意識,其實就是受到心物二元說的影響,認為意識 : 像個盒子,可以封閉或開啟,但這種說法的問題就在於無法解釋:究竟「我」 : 又是因為什麼的作用,以至於「我」可以「思考」、「感知」到打開或關閉 : 「意識」?其實,那不就是「意識」本身嗎? 若不被笛卡兒理解觀點中謬誤的部分所影響,我認為其實心物二元說的內涵不會 導致這種「用關掉或打開來比喻自我的意識」的感覺。 -- 我思故我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7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