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IsaacStein (My Name)》之銘言: : 所以你很容易替水溫找到客觀的標準我從未否認,但水溫的客觀標準對於解釋我 : 們感覺到的冷熱也沒什麼幫助(這也是A1Yoshi 強調過的)。 我補充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並不認為主觀的事物,不管是內在的某個念頭 、想法、感官經驗、泛感官經驗(美感經驗、情緒經驗、好惡經驗等),就一 定不能透過客觀的標準、方法來探及其本質或特性或背後運作的原理原則。 說不能或無關,這主張很強,強到當前所有的認知科學研究都是沒有意義的胡 扯。 只是,我同意Isaac,並不是非要有客觀標準或方法,我們才能探究其本質或 特性或背後的原理原則。我不認為沒有客觀工具,我們就只能把主觀經驗放在 黑盒子裡,不可碰不能碰、談不得。 事實上,當代對伴隨質感的意識經驗研究,兩種方法是並行的,甚至互相輔佐。 以下將處理兩個問題:一個是客觀的標準或方法如何幫助我們解釋主觀感受經 驗,一個則是反駁,針對質感顛倒的思想實驗。 拉回到Isaac的這句話「水溫的客觀標準對於解釋我們感覺到的冷熱也沒什麼 幫助」,我並不這麼想。就像Blind之前提的,針對水溫的知覺來說,有著跨 受試者恆真,刺激強度與反應強度相關的特性。 這特性本身沒什麼,或許可說只是經驗歸納的結果而已。有趣的是這特性又反 映了什麼?這特性至少反映了,就主觀面來說,我們對水溫的感覺反應了外在 世界(預設實在論)的真實情況。 而其實這特性不只如此,它是一個好例子,讓我們可以想像怎樣的客觀標準、 方法,有助於瞭解主觀意識經驗的本質、特性或背後運作的原理原則。 我用一個比喻來說: 一頭是主觀經驗,它是一棟華美的機械傳動大廈,非常精緻,內部有許多次結構 ,彼此緊聯、互相協調。我稱這棟叫S。 另一頭是兩棟客觀世界,也一樣,是另外兩棟華美的機械傳動大廈。我稱這兩棟 叫R與B。(R:被知覺或認知的周遭世界,不必要是整個宇宙;B:大腦。)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基本上的作法如下(註一): 先確定R內某零件與S內某特定經驗的相關。然後,找B內某零件(或機制)與 S該特定經驗的相關。如果都建立了、找到了,那麼,我們便有理由相信B的該 零件是S的基礎,或根本就是同一個東西(註二)。 用溫度做例子的話,就是長這樣: R是客觀世界裡,水的平均動能(溫度);S是我們主觀上擁有的熱或冷的感覺 ;B則是大腦某部位的活動。 這樣看來,不敢說窮盡地使我們瞭解S,但,似乎這些客觀事實與相關的理論也 的確告訴我們些關於S的事。 再來,我要回應的是Isaac之前談過的,好像來自維根斯坦,溫度版本的質感顛倒 思想實驗。我的看法是,如果我們今天只看溫度,然後依此只看大腦某部位的相應 活動,同樣也還是發現或建立了相關,的確,每一個人的S可能還是不一樣。 因為,可能兩個人的S彼此系統性顛倒。 但真的可能嗎?或許關鍵還是在到底S,不只是做為單一特定的溫度經驗,而是 做為我一開始說的,整棟大廈;這時,真的還可能找到另一個系統上顛倒的S'嗎? 別忘了,和R與B的相關還是要守住喔。(除非妳根本是反實在論或者是二元論) 也就是說,R、B、S三者之間得還是維持同構關係。可能找到另一個S',一樣 與R、B同構,並且與S系統上顛倒嗎? 我覺得在這樣的限制下,顛倒將難以設想。而關鍵在於無數特定經驗之間的不對 稱性。這樣的不對稱性使得我們,在守住和R、B的同構關係的前提下,設想出 另一個滿足此前提的S'(註三)。 註一:這篇是極其簡化的版本,我僅提到相關所需的概念。認知神經科學實際上 在進行時當然不可能如此簡單。這只是一個再粗糙不過的圖景概述而已。 註二:其實B與S的同構才是最重要的。R不一定要與S簡單地同構,否則怎麼 空間容許犯錯,如幻覺錯覺等情況?我這樣說只是為了方便理解與想像而 已。 註三:一樣,這也是極其簡單的版本。這整篇文預設表徵論,且預設大腦是表徵 的物理載體。但這些通通都可以吵。像我個人就認為B可能根本不只大腦。 而且,針對知覺,直接實在論(根本沒有表徵)也不是一個毫無競爭力的 選項。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73.179
IsaacStein:關於註三啊,如果採取直接實在論(沒有表徵),那麼色 11/25 02:26
IsaacStein:盲的現象應該如何理解呢? 11/25 02:27
A1Yoshi:沒有表徵又不表示接收訊息的能力都一樣嘛。 11/25 06:49
IsaacStein:也是。 11/25 18:08
> -------------------------------------------------------------------------- < 作者: blindmelon (democrazy)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Sat Nov 25 09:58:52 2006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也就是說,R、B、S三者之間得還是維持同構關係。可能找到另一個S',一樣 : 與R、B同構,並且與S系統上顛倒嗎? : 我覺得在這樣的限制下,顛倒將難以設想。而關鍵在於無數特定經驗之間的不對 : 稱性。這樣的不對稱性使得我們,在守住和R、B的同構關係的前提下,設想出 : 另一個滿足此前提的S'(註三)。 這整篇我都同意 可是最後這幾句就比較難令人信服一點. 你說「顛倒將難以設想」 但我怎麼覺得不難設想... 不過這樣的討論可能不會有交集 因為我們這樣一個喊可以設想 另一個喊不能設想 顯然都只是訴諸直覺 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論證或證據 大概不會有結論吧 PS. 你最後一句是筆誤嗎? 你要寫的是「設想不出」吧? -- Truth is the cry of all, but the game of few. -- George Berkeley (1685-1753) My blog: http://cryofall.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9.170.79.193 ※ 編輯: blindmelon 來自: 129.170.79.193 (11/25 09:59)
realove:我的看法跟b差不多 並不難設想壓.不過A講的可能是physical 11/25 11:04
realove:necessity..b講的可能是metaphysical或logical necessity. 11/25 11:06
> -------------------------------------------------------------------------- < 作者: IsaacStein (My Name)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Sat Nov 25 18:36:35 2006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一頭是主觀經驗,它是一棟華美的機械傳動大廈,非常精緻,內部有許多次結構 : ,彼此緊聯、互相協調。我稱這棟叫S。 : 另一頭是兩棟客觀世界,也一樣,是另外兩棟華美的機械傳動大廈。我稱這兩棟 : 叫R與B。(R:被知覺或認知的周遭世界,不必要是整個宇宙;B:大腦。) :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基本上的作法如下(註一): : 先確定R內某零件與S內某特定經驗的相關。然後,找B內某零件(或機制)與 : S該特定經驗的相關。如果都建立了、找到了,那麼,我們便有理由相信B的該 : 零件是S的基礎,或根本就是同一個東西(註二)。 : 用溫度做例子的話,就是長這樣: : R是客觀世界裡,水的平均動能(溫度);S是我們主觀上擁有的熱或冷的感覺 : ;B則是大腦某部位的活動。 : 這樣看來,不敢說窮盡地使我們瞭解S,但,似乎這些客觀事實與相關的理論也 : 的確告訴我們些關於S的事。 : 再來,我要回應的是Isaac之前談過的,好像來自維根斯坦,溫度版本的質感顛倒 : 思想實驗。我的看法是,如果我們今天只看溫度,然後依此只看大腦某部位的相應 : 活動,同樣也還是發現或建立了相關,的確,每一個人的S可能還是不一樣。 : 因為,可能兩個人的S彼此系統性顛倒。 : 但真的可能嗎?或許關鍵還是在到底S,不只是做為單一特定的溫度經驗,而是 : 做為我一開始說的,整棟大廈;這時,真的還可能找到另一個系統上顛倒的S'嗎? : 別忘了,和R與B的相關還是要守住喔。(除非妳根本是反實在論或者是二元論) : 也就是說,R、B、S三者之間得還是維持同構關係。可能找到另一個S',一樣 : 與R、B同構,並且與S系統上顛倒嗎? : 我覺得在這樣的限制下,顛倒將難以設想。而關鍵在於無數特定經驗之間的不對 : 稱性。這樣的不對稱性使得我們,在守住和R、B的同構關係的前提下,設想出 : 另一個滿足此前提的S'(註三)。 我對認知科學方面的知識嚴重匱乏,所以可能會從一些其實已經被常識誤導 了的前提進行推論。 首先我不太明白的是「同構」的關係。在你的描述裡面,這個關係指的是如 下的關係嗎: R與B的互動是,R的某個動作必然地會導致B的某些反應;而B與S的互 動是,當B進行某種運作時,則必會導致S的某個相對應的反應。 如果以顏色為例的話,是否意思是,當一定頻率、波長的光線通過固定的路 線和材質的折射、反射等等刺激我的視覺器官,是否只要這些外在條件維持 不變,而我的視覺器官的狀態也維持不變,而神經路線等狀況也固定住,那 麼這一連串的連瑣反應就會產生唯一的一種大腦(或神經)反應? 而相應的,當某種大腦(或神經)反應產生的時候,就會相應產生出唯一的 一種經驗內容嗎? 如果「同構」是這個意思,那在不改變相關的因果關係的條件下,確實不可 能設想出一個顛倒的經驗系統。 所以回到我舉的兩盆水溫的例子,我確實無法宣稱當感覺主體的兩隻手都處 在完全相等的物理條件下,明明是左高右低的水溫,他卻能夠感覺成左低右 高。只是,如果我們所要求的「主觀性」必須嚴格細緻到這個程度,似乎美 感判斷(或體驗)其實也能夠找到一一對應的客觀條件? == 可是其實如果能替美感判斷找到客觀條件不是壞事,我只是覺得有點困難而 已,例如,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調和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是後話,在這裡 不需要談吧!(或許就算美感客觀化了,也不會遇到決定論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82.39 ※ 編輯: IsaacStein 來自: 218.160.182.39 (11/25 18:48) > -------------------------------------------------------------------------- < 作者: A1Yoshi (好想做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Sat Nov 25 22:59:10 2006 ※ 引述《blindmelon (democrazy)》之銘言: :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 另一個滿足此前提的S'(註三)。 : 這整篇我都同意 : 可是最後這幾句就比較難令人信服一點. : 你說「顛倒將難以設想」 : 但我怎麼覺得不難設想... : 不過這樣的討論可能不會有交集 : 因為我們這樣一個喊可以設想 : 另一個喊不能設想 : 顯然都只是訴諸直覺 : 如果沒有更進一步的論證或證據 : 大概不會有結論吧 我想,這問題不是只能停在各說各話的層次。如果真的要限縮設想的空間, 的確還需要些其它的東西: 想像我們的意識經驗是一個超維空間(向度到底是什麼先不論)。裡頭的點 對映了一種類別的質感原子(到底有沒有質感原子也先不論)。這些點與點 之間,存在著關係。比方說表徵紅色質感的點和表徵綠色質感的點與黃色質 感的點之間有著「紅 + 綠 = 黃」這樣的關係。 如果今天我們只看這主觀的超維空間,沒錯,要設想系統顛倒很容易:我們 只要在這個超維空間隨便找一個對稱面(比方說一面鏡子),就可以構築出 另一個超維空間和這個不同,但系統性對稱(也就是說各超維空間內的點和 點之間的相對關係保留著):紅' + 綠' = 黃',但紅≠紅',綠≠綠',黃≠黃'。 我同意,如果今天只看主觀經驗,的確可以設想,而且可以設想出無限多個 與原超維空間系統對稱的其它超維空間。 甚至我們納進外在世界也一樣沒問題,我用視覺做例子比較簡單:一邊是外 在世界有形狀有大小等結構,而每個東西都座落在某一個空間點或區塊上; 另一邊是視覺經驗世界。我們可以設想上頭的那些超維空間通通可以理想地 表徵外在世界。但當我們進行這樣的設想的時候,我們設想的是外在世界裡 的一個點對映到意識空間內的一個點。我們忽略了,其實意識世界(在此特 指視覺)和外在世界之間其實不是這種靜態的一對一關係,而是動態的互動 關係。 我不舉顏色為例,因為顏色太過棘手(但也並非不能處理,只是需要更多的 工具,或變數與函數關係)。我舉空間位置感為例: 給定在真實世界裡,A在B的左邊。我們可以簡單地設想兩個人,在S的視 覺經驗裡A在B的左邊,而另一個人W,B在A的左邊。兩個意識超維空間 ,至少在這特定類別的經驗下,彼此系統性對稱。如果把兩人的視覺經驗攤 在桌子上比較,我們會發現兩者其實是簡單的鏡相關係。看起來好像沒問題 。的確可能。可是,如果兩人各自動了,且都想伸手拿A呢?顯然,S會伸 左手而W會伸右手。這時候,W很有機會被發現抓錯東西,抓到B。 若這種情況發生了,我們就會知道W的意識經驗與S顛倒,且是錯的。而這 例子至少告訴我們,在空間位置這向度上質感(感覺起來在左邊或右邊)顛 倒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不被發現。 顏色呢?不能否認顏色很棘手。不過是不是有可能,結合上述思維,顏色其 實也是類似的呢?根據Alva Noe的說法,顏色其實也一樣。而更進 一步的細節問題同時也是經驗科學可驗證的問題。 顏色和大小或位置不一樣,顏色是個三位關係:觀察者-物體-光源。 而且這關係是動態的,我們必須要在動態的考量下界定這關係。紅色之所以 不是綠色(質感),是因為紅色對映到的是某種不變的高階動態關係 (higher-order-relational property)。 也就是說,這樣的想法在解釋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是紅色而非綠色的同時,也 限制了我們設想那個人看到的不是紅色而是綠色的可能性。 而且,當我們這樣子看待時,當我們把外在世界和意識超維空間兩者之間的 關係納入動態的考量時,我們會發現,之前的可設想,其實很多根本不可設 想。尤其,很多可設想其實預設了某種靜態的前提。但我們明明就是活生生 地動態地與世界互動著。而這互動並非雜亂無章,肯定有規律可循。而利用 這些規律來fix我們到底經驗到什麼,我認為是很讚的一條進路。 Explanatory Gap,隨著哲學與科學的進展,我認為,會越縮越小。 總結:當然這種說法問題很多,而且簡單說起來,要限縮不可設想基本上就 是加限制,不管是加上腦科學發現的定律做為限制,或者加上某些規 範性的限制(比方說一個人伸右手拿右邊的B,且不覺得拿錯,我們 不能說他其實意識世界裡感覺起來B在左邊,這說不通,因為某種理 性的規範),或者是加上我們與世界動態互動時,發現的動態定律做 為限制。 但我個人是樂觀的。其實放眼科學史,當我們一無所有時,的確想像 空間相對大;但當我們知道的東西越來越多時,我們就知道很多事情 根本不那樣可能 -- 因為,千一髮動全身,要設想在功能結構上完全 對稱的另一種可能結構(在此只意識世界與外在世界加總起來的總空 間的結構),將更加困難。 而當然,如果你只是想做邏輯上的設想,連物理律都可以丟一邊,那 當然怎樣的情況都是可設想的了。 這樣的邏輯設想,不要說質感了,我也馬上可以設想一個有天使、惡 魔、丟東西往上不會落下的世界嘛。 除了矛盾,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 PS. 你最後一句是筆誤嗎? 你要寫的是「設想不出」吧? 對,是筆誤,感謝指正。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73.179
blindmelon:我知道Alva Noe和Susan Hurley有一些反感質顛倒的論證 11/27 03:14
blindmelon:這些論證可討論的空間仍很大 有機會再回應你 11/27 03:15
> -------------------------------------------------------------------------- < 作者: A1Yoshi (好想做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Sat Nov 25 23:36:51 2006 ※ 引述《IsaacStein (My Name)》之銘言: :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 另一個滿足此前提的S'(註三)。 : 我對認知科學方面的知識嚴重匱乏,所以可能會從一些其實已經被常識誤導 : 了的前提進行推論。 : 首先我不太明白的是「同構」的關係。在你的描述裡面,這個關係指的是如 : 下的關係嗎: : R與B的互動是,R的某個動作必然地會導致B的某些反應;而B與S的互 : 動是,當B進行某種運作時,則必會導致S的某個相對應的反應。 : 如果以顏色為例的話,是否意思是,當一定頻率、波長的光線通過固定的路 : 線和材質的折射、反射等等刺激我的視覺器官,是否只要這些外在條件維持 : 不變,而我的視覺器官的狀態也維持不變,而神經路線等狀況也固定住,那 : 麼這一連串的連瑣反應就會產生唯一的一種大腦(或神經)反應? 由於因果律,所以是啊。如果這種控制良好是可能的,沒錯,你只會得到某種 結果(量子物理先丟一邊)。 : 而相應的,當某種大腦(或神經)反應產生的時候,就會相應產生出唯一的 : 一種經驗內容嗎? 很多科學家的確如此相信,並設為working hypothesis。不過我不相信。 : 如果「同構」是這個意思,那在不改變相關的因果關係的條件下,確實不可 : 能設想出一個顛倒的經驗系統。 我的同構其實更抽象一些:若兩個系統內的單元之間的關連(的集合),呈現 出某種相同的結構,那麼這兩個同構。或許用幾何理解會更具體吧。 這些關連可以是因果(律)的,但或許也可以包含其它種關連性質。 一般來說,顛倒設想的關鍵在B與S。如果你認為B與S之間有因果律,那當 然物理上就不可設想了。但問題是,現在的確還沒有找到那樣的因果律。甚至 到底有或沒有那樣的因果律都是問題(有性質二元論、有伴隨現象論等)。 你說的前半都沒問題,關鍵在後半:很多人問,為什麼這樣那樣的神經活動就 會有這樣那樣的意識經驗? 除非你先驗地規定就是那樣,否則,這問題直覺上的確可以問。更進一步,你 甚至可以提質感顛倒論證。 而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把外在環境與大腦、身體的互動也考慮進來,建立更多 的(動態)因果律,那麼,質感顛倒將越來越難以設想,因為千一髮動全身, 要設想一個人看到的紅色等於另一個人看到的綠色,你得調整整個環境、大腦 、身體,你才可能得到與已建立的因果律不矛盾、一致的顛倒想像。 有點像這樣啦,其實說來也簡單:如果只是要設想今天我可能沒去上課,的確 ,可設想。但當我考慮進越來越多的因素時,包括外在也包括內在的,那麼, 我今天真的可能沒去上課嗎?<-這問題的答案就會越來越傾向否定。(先把自 由意志/ 決定的問題擺一邊) : 所以回到我舉的兩盆水溫的例子,我確實無法宣稱當感覺主體的兩隻手都處 : 在完全相等的物理條件下,明明是左高右低的水溫,他卻能夠感覺成左低右 : 高。只是,如果我們所要求的「主觀性」必須嚴格細緻到這個程度,似乎美 : 感判斷(或體驗)其實也能夠找到一一對應的客觀條件? 這是我傾向的看法,不過問題還很多。關鍵不只在於實徵上我們幾乎不可能讓 物理條件完全相等,重點還是:為什麼物理條件一樣,感覺就會一樣? 我們需要更強的,比方說定律,來排除不一樣的可能性。 我對此基本上樂觀,只是我不樂觀只看大腦就夠。我認為經驗基本上是埋在環 境裡的,是身體、大腦與環境動態互動的結果。美感也一樣。 然而,你說這種互動非得是物理的嗎?對此或許我不需要有那麼強的committment。 關鍵在,到底什麼是物理的? 定律,一定都可以化約到物理定律嗎? : == : 可是其實如果能替美感判斷找到客觀條件不是壞事,我只是覺得有點困難而 : 已,例如,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調和就是其中之一,不過這是後話,在這裡 : 不需要談吧!(或許就算美感客觀化了,也不會遇到決定論的問題?) 我的認知是,決定論的問題更根本。 不過嚴格說來可以先擺一邊沒關係。因為純論美感經驗,似乎不需要扯到自由 意志。但我並不是說美感的理論就不可以和自由意志沾上邊。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73.179 > -------------------------------------------------------------------------- < 作者: IsaacStein (My Name)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Sun Nov 26 04:04:09 2006 ※ 引述《A1Yoshi (好想做愛(♀))》之銘言: : 我不舉顏色為例,因為顏色太過棘手(但也並非不能處理,只是需要更多的 : 工具,或變數與函數關係)。我舉空間位置感為例: : 給定在真實世界裡,A在B的左邊。我們可以簡單地設想兩個人,在S的視 : 覺經驗裡A在B的左邊,而另一個人W,B在A的左邊。兩個意識超維空間 : ,至少在這特定類別的經驗下,彼此系統性對稱。如果把兩人的視覺經驗攤 : 在桌子上比較,我們會發現兩者其實是簡單的鏡相關係。看起來好像沒問題 : 。的確可能。可是,如果兩人各自動了,且都想伸手拿A呢?顯然,S會伸 : 左手而W會伸右手。這時候,W很有機會被發現抓錯東西,抓到B。 : 若這種情況發生了,我們就會知道W的意識經驗與S顛倒,且是錯的。而這 : 例子至少告訴我們,在空間位置這向度上質感(感覺起來在左邊或右邊)顛 : 倒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不被發現。 這下面關於顏色的部分我看不太懂,所以就刪掉不做回應。只是在這邊 的例子我有個疑問,為什麼W會伸出右手呢?或者這樣問,為什麼W會 伸出我們所認為是右手的手,而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左手的手?或者再更 進一步問,為什麼W不會把他的右手視為是自己的左手,而把他的左手 視為是自己的右手? 如果W的視覺經驗是系統性地將我們所見到的左右邊看成相反,那麼他 似乎會把自己的右手看成在左邊,而左手在右邊,於是他把B看成在A 的左邊,於是自然地要伸出自己的左手,但他伸出去的手在我們看來其 實是右手。 這個假想的情況會有什麼差異嗎?例如,給一個人帶上有色眼鏡,讓他 所接受到的光源刺激都產生系統性的偏差值,這樣對他在生活上的互動 初期當然會有習慣上的問題,可是等他習慣了這個偏差值之後,他與他 人和環境的互動難道不會調整成一致嗎? 這樣說好了,假設我們真的能夠確定動物(如貓)與我們所經驗到的視 覺內容的qualia是不同的,我們事實上並不會察覺到這個差異,通常當 我們能夠察覺差異時,都是因為那個差異並沒有系統性地對應到我們的 經驗內容的qualia。例如色盲無法區別某兩種顏色,這種非系統性的差 異很容易被察覺,但若差異是完整的系統對應,要如何察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82.39
A1Yoshi:看不懂是對的,因為我根本沒寫什麼。 11/26 04:25
> -------------------------------------------------------------------------- < 作者: royalroylo (hugging,pass,stop shot.)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Sun Nov 26 11:02:09 2006 真不好意思看到這串討論就很想加入。希望不會扯遠。 在這方面我的立場是站在副現象論(Epiphenomenalism)。 副現象論主要是用在解釋Mental Causation的問題,心靈狀態僅 是物理事件的伴隨現象。心靈對物理沒有任何驅動力量。 由這為開始進入意識的部份,更明白的說其實我們的主觀意識只 是internal scanner,像是個螢幕一般的把我們的某些腦神經狀 態呈現出來。 所以我們的腦及意識是強烈的需要外在世界。 請設想有一個人發生意外使得全身的外感官都損壞無法作用,那 麼他的心靈能不能自行產出不是將原本概念重組而是單獨由心靈 力量創造出的新概念? 這裡我認為是沒有辦法,無法接收到外在世界的刺激,縱使心靈 能夠運作,也只能在原先的腦神經系統中運作,就像一種打轉。 一個很著名的美國僵屍(American Zombie)的例子,僵屍不會獲 得Qualia,儘管能夠像一般人一樣,但我們還是說他們沒有意識 ,只是類似機器人的單純刺激反應活動。 意識的組成是Qualia,Qualia的來源是外在世界,但為什麼我們 的Qualia能夠與外在世界的刺激系統地對應,這是Hard Problem 所要問的嘛,如果先不管這個問題,也先不管主觀意識是不是只 是螢幕所播放出來的畫面的問題,我想要先提出一個看法: 意識世界的所有結構是從於現實世界的所有結構的。 理由是意識世界是腦神經狀態的伴隨產生,而腦神經狀態的生長 除了或許有基因的理由,還有由外在世界的刺激而來。我們從小 時候嬰兒時期開始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使得腦神經有某些發展 ,累積到某一天砰的一聲意識就冒出來了。(玩笑話)意識應當是 連續的,認定不是主觀經驗意識就沒有有所謂意識如何發展的問 題了。 腦神經的生長在現實世界的刺激下有顛倒的可能嗎? 除非是腦神經自己長自己的一套才有那可能,所以就邏輯結構來 講,我認為是不會產生顛倒的感官經驗,而色盲等特殊的感官異 常則是由於外感官的異常所造成的結果。 真抱歉寫得有點散亂,希望沒有犯很多謬誤,我不是研究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74.35
realove:不會散亂 還算蠻清楚滴壓 我個人覺得啦~ 11/26 20:57
IsaacStein:因為腦神經必須接收刺激才可能做出反應,因此就邏輯結 11/27 02:29
IsaacStein:構來看,只要刺激和腦的基礎結構相同,就不會有相反的 11/27 02:29
IsaacStein:意識內容。 11/27 02:30
IsaacStein:那麼這種強烈的因果決定論要如何解釋意識的主動性?還 11/27 02:30
IsaacStein:是說,所謂的「主動」只是「被動」的假象? 11/27 02:31
> -------------------------------------------------------------------------- < 作者: A1Yoshi (好想做愛(♀))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Mon Nov 27 04:20:20 2006 ※ 引述《royalroylo (hugging,pass,stop shot.)》之銘言: : 真不好意思看到這串討論就很想加入。希望不會扯遠。 : 在這方面我的立場是站在副現象論(Epiphenomenalism)。 : 副現象論主要是用在解釋Mental Causation的問題,心靈狀態僅 : 是物理事件的伴隨現象。心靈對物理沒有任何驅動力量。 : 由這為開始進入意識的部份,更明白的說其實我們的主觀意識只 : 是internal scanner,像是個螢幕一般的把我們的某些腦神經狀 : 態呈現出來。 這裡跟我所知所想有些不同。前半部沒問題,問題在後半。伴隨現象論可以 不必主張主觀意識只是internal scanner。這種說法似乎會遇上經典的無限 後退小人問題,而伴隨現象論可以根本不必面對這問題。端看你怎麼formulate 原本的thesis。 你可以主張伴隨現象也主張意識經驗是internal scanner掃瞄腦狀態的結果 ,不過你可能得補上一個論證,或至少一個前提,告訴我們如何避免小人的 疑慮。 或者,放棄螢幕這種說法,因為這種說法實在很難不聯想到有人坐在螢幕前。 直接回到最初的thesis,意識經驗是直接地單向地被大腦cause出來就好。 : 所以我們的腦及意識是強烈的需要外在世界。 上頭接到這裡這個所以,好像有點怪怪的....上頭有談到任何關於外在世界 的事嗎? : 請設想有一個人發生意外使得全身的外感官都損壞無法作用,那 : 麼他的心靈能不能自行產出不是將原本概念重組而是單獨由心靈 : 力量創造出的新概念? : 這裡我認為是沒有辦法,無法接收到外在世界的刺激,縱使心靈 : 能夠運作,也只能在原先的腦神經系統中運作,就像一種打轉。 : 一個很著名的美國僵屍(American Zombie)的例子,僵屍不會獲 : 得Qualia,儘管能夠像一般人一樣,但我們還是說他們沒有意識 : ,只是類似機器人的單純刺激反應活動。 第一、「概念」與「意識經驗」基本上是兩種東西。我們可以對我們所擁有 的經驗形成概念(語言命題形式的概念),但經驗本身不是該概念。 但意識經驗本身是不是一種概念呢?或者說,它是否必然有著概念內 容(命題語言形式的內容)?這是大問題。當代的討論試圖針對各種 不同類型的先進行切割,分開討論:知覺經驗、情緒經驗、痛覺經驗 、體感經驗等。而針對知覺經驗的討論最多。有人認為知覺經驗是沒 有概念內容的,有人認為該分層次,有的層次有有的沒有,有的則認 為有。 看起來你並沒有想要談那麼多。不過我的疑惑也因此跑出來: 為什麼一個眼睛瞎掉、耳朵聾掉、舌頭麻掉、鼻子壞掉、皮膚爛掉的 人,沒辦法產生新概念(即使是不透過舊有概念組合的新概念)? 簡單說,五官沒了,又不表示因此沒有其它經驗產生的可能?而這些 經驗中要有任何是新的,從未有過的,有理由不可能嗎? 我馬上可以設想一種情況:有一個處男,他五官器官都壞掉。但他因 緣際會(可能是被神經科學家捉走)體驗到性高潮。 而他給這經驗一個符號對應之,也跟大家用「性高潮」這詞。那麼, 這時候他顯然有一個新概念了,不是嗎?在五官盡失的前提下。 第二、我打著打著,總覺得我很可能誤解你意思,因為你接著談Zombie。我 不清楚你怎麼連的:到底Zombie和取得新概念之間的關連為何? Zombie至少可分兩種:功能上的與物理上的。分別可以用來攻擊功能 論與物理論。前者在功能上滿足一切有心靈的系統所需的功能;後者 則是在物理上與有心靈的物體一樣,只是Zombie沒有質感意識。 Zombie本身不會擁有性高潮的那種經驗,但他跟一般人一樣,會跟你 說有。而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在這時候也會認為他得到新概念。 因此,或許可以這樣說:Zombie的新概念缺乏某種我們的新概念所有 的內容 -- 關於感覺經驗的內容。但其它的內容它都有,尤其是命題 式的內容。 第三、拉回到你原本想談的伴隨現象論。我沒有看到你這裡談新概念和伴隨 現象的關連到底在哪兒?如果說缺乏某種經驗(五官盡失,失去知覺 經驗)因此喪失習得某種新概念的能力,這聽起來反而像是拿來反對 伴隨現象論的論證,因為這可說是意識經驗的一種功能,沒有經驗就 沒有,故伴隨現象論錯。 Zombie的部分我到是可以理解。如果Zombie真的是可能的,那麼表示 意識經驗其實根本不扮演任何因果功能角色。故,若真的有,也是伴 隨現象。 : 意識的組成是Qualia,Qualia的來源是外在世界,但為什麼我們 : 的Qualia能夠與外在世界的刺激系統地對應,這是Hard Problem : 所要問的嘛,如果先不管這個問題,也先不管主觀意識是不是只 : 是螢幕所播放出來的畫面的問題,我想要先提出一個看法: : 意識世界的所有結構是從於現實世界的所有結構的。 : 理由是意識世界是腦神經狀態的伴隨產生,而腦神經狀態的生長 : 除了或許有基因的理由,還有由外在世界的刺激而來。我們從小 : 時候嬰兒時期開始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使得腦神經有某些發展 : ,累積到某一天砰的一聲意識就冒出來了。(玩笑話)意識應當是 : 連續的,認定不是主觀經驗意識就沒有有所謂意識如何發展的問 : 題了。 : 腦神經的生長在現實世界的刺激下有顛倒的可能嗎? : 除非是腦神經自己長自己的一套才有那可能,所以就邏輯結構來 : 講,我認為是不會產生顛倒的感官經驗,而色盲等特殊的感官異 : 常則是由於外感官的異常所造成的結果。 : 真抱歉寫得有點散亂,希望沒有犯很多謬誤,我不是研究生... 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原來大腦對你來說也是外在世界。似乎,你心中有很 強的二元論直覺。OK,這無妨。一樣,一條一條來: 一、其實The Hard Problem的真正核心,根本不需要管系統不系統對應。問 題很簡單:為什麼一個物理系統透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後,就會產生有質 感的經驗?為什麼石頭不會有感覺,但我們會有?(先假設石頭沒有) 二、意識世界的結構,如果我們進一步檢視,會發現其實並不那麼地從於 外在(大腦以外)現實世界的結構。比方說,錯覺與幻覺。 三、色盲有的情況是眼睛OK,但大腦壞掉。比方說V4。 四、如果你相信supervenience,那麼顛倒就是不可能的。不過副現象論可 做為一種性質二元論的版本,可以不必主張Mind-Brain Supervenience。 雖然該主張提出的脈絡是為了替物理論解套。 不過如果針對該理論,我想和可顛倒的主張相容。也就是說,不管妳 論證可以顛倒或不可以顛倒,基本上對副現象論沒有支持或反對的效 果。 所以我在想,妳並沒有想論證副現象論為真,而是預設其為真,並以 此出發試圖論證顛倒不可能。可是,我看到的是你用的是等同論或者 supervenience論證顛倒不可能。 五、顛倒的重點,Issac前頭有提到,不可以被察覺的。如果大腦自己長 自己的,它和世界的互動方式就有可能跟我們不一樣,而這不一樣 讓我們可以逆推,他的經驗本身跟我們正常人就不一樣。 六、我不解你這兒的邏輯結構是指什麼?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7.194.73.179 > -------------------------------------------------------------------------- < 作者: royalroylo (hugging,pass,stop shot.)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泛感官經驗的客觀化(淺談).... 時間: Mon Nov 27 22:34:25 2006 : 推 IsaacStein:因為腦神經必須接收刺激才可能做出反應,因此就邏輯結 11/27 02:29 : → IsaacStein:構來看,只要刺激和腦的基礎結構相同,就不會有相反的 11/27 02:29 : → IsaacStein:意識內容。 11/27 02:30 : → IsaacStein:那麼這種強烈的因果決定論要如何解釋意識的主動性?還 11/27 02:30 : → IsaacStein:是說,所謂的「主動」只是「被動」的假象? 11/27 02:31 的確,我認為那主動只是被動的假象,也就是我們「誤以為」意 識是具有主動的。當然這還沒有任何的科學證據。 反過來說,我們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意識具有主動性。 像是魔鬼的圈套一樣,也許我們的意識總是讓我們誤以為是能夠 主動的。 有時候仔細想想,我正在想著某件事情,突然跳脫思緒到另外一 件事物上,這種情形常常發生,可能會被稱為跳躍性思考。 但是也許可以試著回朔思考的脈絡,是否真的是意識內部自行跳 躍?還是因為碰巧在較沒注意下看到外界的某事物而引發聯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