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康德說:「美沒有任何外加目地,只是單純地被它的美的形式與內在所吸引。」 我想請問:「什麼是美的『形式』與『內在』?」能舉一個實際的來解釋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98.207
julians:"form" and "content" 61.224.53.252 01/04
BOBOBOBOTOW:其實美的事物在形式上有一種 61.228.29.246 01/06
BOBOBOBOTOW:本身意義自足的現象 61.228.29.246 01/06
> -------------------------------------------------------------------------- < 作者: ssnoww (being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Wed Jan 19 15:06:15 2005 ※ 引述《hgmgyutvi (haung)》之銘言: : 康德說:「美沒有任何外加目地,只是單純地被它的美的形式與內在所吸引。」 : 我想請問:「什麼是美的『形式』與『內在』?」能舉一個實際的來解釋嗎? : 謝謝。 就我所理解的康德以及哲學範圍來說,美的「內在」可能是指先驗理性這個原點, 而「形式」就是哲學理論,及先驗理性融合任何可能經驗的結果。 這種思維與直覺的綜合觀念,會加諸個人的情感投入,得以美化。 而充分呈現美的境界的,是尼采。它不僅是思維與直覺,還融入了至高的情感昇華。 從發展上來看,現象學的胡賽爾、一直到解構主義的德希達,都在闡述一種思維 之美的遊戲。當然,這些哲學家們的「文本」都屬於形式。內在是源頭也是目的, 它是無限可能性的象徵,是不可言喻且隨著個人的理解深度而變化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91.132 > -------------------------------------------------------------------------- < 作者: 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Wed Jan 19 17:19:06 2005 眾所周知,他的《判斷力批判》是為了聯繫補足他之前的《純粹理性批判》 與《實踐理性批判》,在人的理性邏輯或與意志、欲求能力之外,還有一種 一種涉及愉悅、感性的能力並沒有被探討到,也就是與審美、鑑賞有關的能 力。 而什麼是「美的形式」呢?隨意從書中舉一個例子,他在區分出「自由美」 與「依附美」談到: 「在對一種自由的美(按照單純的形式)作評判時,那鑑賞判斷是純粹的。」 由上可知,康德所說的形式,指的就是物體對人所呈現的樣貌,然而這個形 式取決於人的感性能力,在《判斷力批判》的第一編第一卷的「美的分析論」 裡,他說「鑑賞判斷並不是認識判斷,因而不是邏輯上的,而是感性的(審美 的)」。 康德認為,判斷力是一種天賦的能力,只能鍛鍊沒法教授,又分為「決定判斷 力」與「反思判斷力」,「決定判斷力」是由「普遍」到「個別」,「反思判 斷力」則是由「個別」到「普遍」,也就是由對特殊事物的批判,進而引導出 普遍概念,而「反思判斷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審美判斷」,康德從質、量、 關係、方式等四方面對審美判斷進行分析: 質 :美是主觀的、無利害的快感 量 :審美判斷是無概念(非邏輯、客觀的)而又有普遍性(同理心) 關係:審美判斷是無目的(無主客觀目的,無利害的目的)又合目的性 (有所期待,形式喚起主觀情感的愉快) 方式:審美判斷不但是可能性、現實性且要求必然性。 康德要探討的是一種純粹的審美判斷,以康德最常舉的「花」來說吧! 花朵(自然美)-整個你能用感官看到的部份就是所謂的「形式」,我們不能 用其他任何目的或概念來評判這朵花美不美,這些鑑賞方式都不是純粹的審 美,要能單純去感受到花的形式引發出內心的自由想像力的愉悅快感,這樣 才是純粹的審美。 美的內在也就是人的內心不受任何概念與目的所惑,純粹由花的形式引發想 像力的自由(無利害目的,卻又符合某種目的,達到愉悅快感)。 康德認為通過任何客觀鑑賞規則來規定什麼是美的,是不可能的。美是人的鑑 賞問題,以康德的話來說,「鑑賞是評判美的能力」,而要把一個對象稱之為 美,則需要透過對「鑑賞判斷的分析」來揭示。 所以康德談的是怎樣才是「審美」的,一旦落入了某種現實目的性、概念、或 功能取向、道德判斷所得來的愉悅感,那就不是「審美」(或鑑賞判斷)了,因 此他嚴格區分的是什麼是「審美」,什麼不是「審美」的。 官能感受應該是經驗的,但假如說在未經驗過就先從概念得到某種「美」的概 念,例如花越紅越美,或花的色彩要夠鮮艷才算美,從此概念去評判客體對象 美或不美,於是造成花假如不夠鮮艷就不美,那麼對康德而言,這種審美鑑賞 是不純粹的。 康德的論點,事實上大半是從前的學者即已提出過的,如美不涉及欲念與概念 的說法,中世紀的聖托瑪斯即已提過。美只涉及形式的問題,希臘的畢德哥拉 斯學派到文藝復興已來,一直有這樣的觀點存在。 -- ╭──┬──┬──╮【Edit】站 telnet://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美學板 ──────╮ 當代文化 美學探索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87.244 > -------------------------------------------------------------------------- < 作者: ssnoww (being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Thu Jan 20 11:33:29 2005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康德的思想就像原石,蘊涵許多探勘空間,本人願就個人角度往下深入,延異康 德所指的美的觀念。 : 眾所周知,他的《判斷力批判》是為了聯繫補足他之前的《純粹理性批判》 : 與《實踐理性批判》,在人的理性邏輯或與意志、欲求能力之外,還有一種 : 一種涉及愉悅、感性的能力並沒有被探討到,也就是與審美、鑑賞有關的能 : 力。 : 而什麼是「美的形式」呢?隨意從書中舉一個例子,他在區分出「自由美」 : 與「依附美」談到: : 「在對一種自由的美(按照單純的形式)作評判時,那鑑賞判斷是純粹的。」 : 由上可知,康德所說的形式,指的就是物體對人所呈現的樣貌,然而這個形 : 式取決於人的感性能力,在《判斷力批判》的第一編第一卷的「美的分析論」 : 裡,他說「鑑賞判斷並不是認識判斷,因而不是邏輯上的,而是感性的(審美 : 的)」。 心理學角度看(榮格心理類型),非理性範疇分為感覺與直覺。我個人從康德理性 批判的立場來判斷他所說的感性主要是指直覺能力。直覺的特點就是不喜歡受任 何心理功能約束(包括理性),卻可能包涵理性。屬於直觀而非演繹的性質。 斯賓諾莎說「最高的知識型態就是直覺的知識。」既然是知識,便表示它屬於理 性與直覺的結合。而知識型態抽離了經驗範疇。 : 康德認為,判斷力是一種天賦的能力,只能鍛鍊沒法教授,又分為「決定判斷 : 力」與「反思判斷力」,「決定判斷力」是由「普遍」到「個別」,「反思判 : 斷力」則是由「個別」到「普遍」,也就是由對特殊事物的批判,進而引導出 : 普遍概念,而「反思判斷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審美判斷」,康德從質、量、 : 關係、方式等四方面對審美判斷進行分析: : 質 :美是主觀的、無利害的快感 : 量 :審美判斷是無概念(非邏輯、客觀的)而又有普遍性(同理心) : 關係:審美判斷是無目的(無主客觀目的,無利害的目的)又合目的性 : (有所期待,形式喚起主觀情感的愉快) : 方式:審美判斷不但是可能性、現實性且要求必然性。 可能性是直覺的範疇,而必然性、現實性乃是理性與經驗的範疇。 : 康德要探討的是一種純粹的審美判斷,以康德最常舉的「花」來說吧! : 花朵(自然美)-整個你能用感官看到的部份就是所謂的「形式」,我們不能 : 用其他任何目的或概念來評判這朵花美不美,這些鑑賞方式都不是純粹的審 : 美,要能單純去感受到花的形式引發出內心的自由想像力的愉悅快感,這樣 : 才是純粹的審美。 : 美的內在也就是人的內心不受任何概念與目的所惑,純粹由花的形式引發想 : 像力的自由(無利害目的,卻又符合某種目的,達到愉悅快感)。 : 康德認為通過任何客觀鑑賞規則來規定什麼是美的,是不可能的。美是人的鑑 : 賞問題,以康德的話來說,「鑑賞是評判美的能力」,而要把一個對象稱之為 : 美,則需要透過對「鑑賞判斷的分析」來揭示。 : 所以康德談的是怎樣才是「審美」的,一旦落入了某種現實目的性、概念、或 : 功能取向、道德判斷所得來的愉悅感,那就不是「審美」(或鑑賞判斷)了,因 : 此他嚴格區分的是什麼是「審美」,什麼不是「審美」的。 : 官能感受應該是經驗的,但假如說在未經驗過就先從概念得到某種「美」的概 : 念,例如花越紅越美,或花的色彩要夠鮮艷才算美,從此概念去評判客體對象 : 美或不美,於是造成花假如不夠鮮艷就不美,那麼對康德而言,這種審美鑑賞 : 是不純粹的。 花的色彩只是以感性事物來舉例,但若拿從經驗中被理性直覺所意識到的觀念為例 呢?如果在延異(differance)中不同的時間都以同一物呈現,不斷內化結合理性與 直覺之「可反覆的」相同性觀念(非經驗性質),在不排除現象學追求永恆本體的直 觀的信仰之下,經驗在審美中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正確來說,經驗在「反思判 斷力」從個別到普遍的審美判斷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康德認為「判斷力是一種天賦的能力,只能鍛鍊沒法教授」,其內在運作由此而來。 : 康德的論點,事實上大半是從前的學者即已提出過的,如美不涉及欲念與概念 : 的說法,中世紀的聖托瑪斯即已提過。美只涉及形式的問題,希臘的畢德哥拉 : 斯學派到文藝復興已來,一直有這樣的觀點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91.197 > -------------------------------------------------------------------------- < 作者: cplinn (Solari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Fri Jan 21 06:46:26 2005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所以康德談的是怎樣才是「審美」的,一旦落入了某種現實目的性、概念、或 : 功能取向、道德判斷所得來的愉悅感,那就不是「審美」(或鑑賞判斷)了,因 : 此他嚴格區分的是什麼是「審美」,什麼不是「審美」的。 這似乎只談到了純粹美, 而沒有提及依存美. 事實上, 雖然純粹美最符合康德 對審美的描述, 但康德心目中理想的美可能是依存美. : 官能感受應該是經驗的,但假如說在未經驗過就先從概念得到某種「美」的概 : 念,例如花越紅越美,或花的色彩要夠鮮艷才算美,從此概念去評判客體對象 : 美或不美,於是造成花假如不夠鮮艷就不美,那麼對康德而言,這種審美鑑賞 : 是不純粹的。 : 康德的論點,事實上大半是從前的學者即已提出過的,如美不涉及欲念與概念 : 的說法,中世紀的聖托瑪斯即已提過。美只涉及形式的問題,希臘的畢德哥拉 : 斯學派到文藝復興已來,一直有這樣的觀點存在。 康德純粹美和依存美的二分直接影響了形式主義和表現主義兩個互相對立的支 派, 兩派都各有藝術作品支持, 這個現象不是什麼 "美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能夠解釋的. 因此我認為康德美學超越前人之處在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0.219.235.253 > -------------------------------------------------------------------------- < 作者: 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Fri Jan 21 17:43:38 2005 ※ 引述《cplinn (Solaris)》之銘言: :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 此他嚴格區分的是什麼是「審美」,什麼不是「審美」的。 : 這似乎只談到了純粹美, 而沒有提及依存美. 事實上, 雖然純粹美最符合康德 : 對審美的描述, 但康德心目中理想的美可能是依存美. 這...從那裡可以找到相關論證? : 康德純粹美和依存美的二分直接影響了形式主義和表現主義兩個互相對立的支 : 派, 兩派都各有藝術作品支持, 這個現象不是什麼 "美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 能夠解釋的. 因此我認為康德美學超越前人之處在此. 在康德的用法是自由美與依附美的區分(流動之美與固著之美), 自由美指的是自然美,然而依附美指的是以一目的概念為前提,規定著此物 應當是什麼。依附美在康德的例證中,指的是一個人的美、一匹馬的美、 一座建築的美,是一種應用的鑑賞判斷。 康德大部份的篇幅都在談論自由美,以及目的概念對自由美的純粹審美判斷的 損害,因此康德是崇尚自由美而貶抑依附美的。 自由美與依附美的區分篇章出自於審美判斷力的第三契機,第16章節- ﹝使一個對象在某個確定概念的條件下被宣稱為美的那個鑑賞判斷是不純粹的﹞ 這可以在聯經出的《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的第68~77頁找到。 康德美學影響到形式主義,理由在於形式的純粹性,為何形式的純粹性會影響 形式主義呢?因為康德認為純粹的形式可以帶給人自由的想像力,不受任何 目的概念的限制。 然而康德所謂純粹的形式指的是自由美,也就是自然美,對康德來說,自然美 要高於藝術美。 康德對藝術的認知並不脫當時的古典寫實的藝術作品,所以他才會在談到自然美 與藝術美的比較時說道,藝術美要嘛是對自然的模仿,直到騙人的地步,於是被 認為(或裝作)自然美而起作用;再不然藝術美就是故意地明顯針對我們的愉悅所 作的藝術...藝術只能通過其目的,而不能在它自己本身引起興趣。 因此我們才可以很肯定的說,對康德而言,他重視自然美高於藝術美,重視自由 美亦高於依附美。 這可以在第42章節-﹝對美的智性的興趣﹞(p.153~159)找到答案。 18~19世紀初的藝術風格正由洛可可轉到新古典主義,藝術表現仍以模仿自然的 風景畫與歷史畫為大宗。在學院裡,線條與色彩的論爭也越演越烈。但基本上 仍不脫離picturesque與sublime的基調。而最被看重的尤其是sublime的表現, 如普桑與羅南的作品從對大自然的描繪中體現sublime的意境。 sublime-崇高、昇華、壯美、雄渾-一直是個古典而重要的議題,也被李歐塔、 葛林柏格用來作為現代主義的藝術策略,康德也針對崇高做過詳細的分析,而他 就是以大自然為證來分析崇高概念的。崇高被拿出來談,因為康德認為它有別於 純粹形式的審美,因為對象強大的力,造成人的理性與概念與之相抗,而能將人 引領到一道德性靈的提升。 另外他對於藝術的分析就不多作介紹了,要注意的是他亦將藝術分為自由的藝術 與雇傭的藝術,自由的藝術後來也就發展為現今所認知的「純藝術」,不過也蠻 多人將對於純藝術的認知作為整個藝術世界的認知就是了。 另外康德也統整分析了天才概念,這裡就不多說了,崇高與天才所帶有的非理性 色彩,為浪漫主義思潮(或藝術的表現主義)奠下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康德對 於審美純粹性的探索,建立了藝術場域的自主性開端,推動往後的「為藝術而藝 術」的口號,兩大支流-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越出古典範 疇,最重要的就在於純粹性所引發的自由概念,而崇高、天才則帶來對非理性的 關注與超越的價值。 康德的思想迷人之處,則在於他雖然嘗試將所有概念統一在理性之下,但在思辨 的過程中,卻承認天才、自由、主觀創造、人性尊嚴等非理性概念,所以《判斷 力批判》雖從理性為始,最後卻以人本為終,強調人的意志、自由、尊嚴,將審 美活動提高到人道精神的層面,回歸到他對人世的關懷,在啟蒙思想的理性氛圍 下,他代表了一個轉折,浪漫主義運動於焉興起,最後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新 時代的來臨。 最後一段為節取以前寫的文章,大家就將就點看吧 ^^; -- ╭──┬──┬──╮【Edit】站 telnet://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美學板 ──────╮ 當代文化 美學探索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86.190 ※ 編輯: RAYBO 來自: 61.62.247.157 (01/21 22:19) > -------------------------------------------------------------------------- < 作者: cplinn (Solari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Sun Jan 23 22:48:36 2005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 引述《cplinn (Solaris)》之銘言: : 康德美學影響到形式主義,理由在於形式的純粹性,為何形式的純粹性會影響 : 形式主義呢?因為康德認為純粹的形式可以帶給人自由的想像力,不受任何 : 目的概念的限制。 : 然而康德所謂純粹的形式指的是自由美,也就是自然美,對康德來說,自然美 : 要高於藝術美。 您引的很多「舊文」和我們在討論的主題並不太有關,請恕我略去。 在我說康德的理想可能在於依存美時,我並不是就「美的分析」那一部份說的,而 是就整本《判斷力批判》的結構而言。的確,「美的分析」的「大部分」都在談自 由美,但是別忘了還有之後的「崇高的分析」、辯證論中的二律背反(鑑賞基不基 於概念)、以及最後半本的目的論。為什麼要說《判斷力批判》是認識論到倫理學 的過渡?全書從美論及崇高,從崇高引入了理性,最後引入道德和目的論。這些複 雜的過渡表示康德本人的意圖並不止停留在「美的分析」那一小部分。 在「論美的理想」中有很有意思的一段話:「只有人,他本身就具有他的生存目的 ,他憑藉理性規定著自己的目的......所以只有『人』才能獨能有美的理想。」「 ....理性觀念,它把人類的不能感性地表象出來的諸目的作為判定人類的形象的原 則,諸目的通過這形象作為它們的現象而被啟示出來」(我用的是宗白華譯本)。 從美的分析希望過渡到目的論的蹤跡宛然。目的論中著名的那句「善的意志是人的 生存所能唯一藉以有其絕對的價值,而且與之有著關係,世界的存在才能有一個最 後目的。」正說明了,在康德本人的思想中,《判斷力批判》的最終歸宿還是在倫 理學(人是自然的最後目的,這個人當然是道德的人)。對康德來說,倫理學高於 認識論(這是康德本人的想法,當然對後世影響更大的是認識論),自然也高於作 為過渡的「第三批判」。 這是我說依存美更接近康德的理想的緣故,因為從脈絡來看,從純粹美(不憑藉概 念)→依存美(憑藉概念)→崇高(「理性概念的表現」)→善的推移是十分明顯 的。 : 康德對藝術的認知並不脫當時的古典寫實的藝術作品,所以他才會在談到自然美 : 與藝術美的比較時說道,藝術美要嘛是對自然的模仿,直到騙人的地步,於是被 : 認為(或裝作)自然美而起作用;再不然藝術美就是故意地明顯針對我們的愉悅所 : 作的藝術...藝術只能通過其目的,而不能在它自己本身引起興趣。 康德本人對藝術的鑑賞品味不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比方說他似乎完全忽略歌德 的存在,黑格爾的品味實在要好得多了),但這並不足以證明什麼。康德對藝術的 認知十分狹隘。但是儘管他舉了這些例子,問題還是很清楚:為什麼藝術就不能是 「純粹美」呢?看一幅畫和看一朵花的差異到底在哪裡呢? 康德本人對藝術的理解可能是一個問題,但是我認為他更注重自然美,是為了要直 接引入崇高的分析去。 : 另外康德也統整分析了天才概念,這裡就不多說了,崇高與天才所帶有的非理性 : 色彩,為浪漫主義思潮(或藝術的表現主義)奠下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康德對 : 於審美純粹性的探索,建立了藝術場域的自主性開端,推動往後的「為藝術而藝 : 術」的口號,兩大支流-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越出古典範 : 疇,最重要的就在於純粹性所引發的自由概念,而崇高、天才則帶來對非理性的 : 關注與超越的價值。 這裡我認為和我說的並沒有太大區別。您說表現主義是來自「崇高、天才帶來對非理 性的關注與超越的價值」,不正暗示了表現主義是沒辦法從康德的「純粹美」推導出 來的嗎?第一,表現主義往往扭曲形式,並沒有太多「形式的合目的性」;第二,康 德說純粹鑑賞判斷不依存於刺激和感動,但看看表現主義的作品,它們顯然是非常依 存於刺激和感動;第三,表現主義作品更多地帶有「崇高」的性質,因而反而較接近 依存美;第四,假如從一個結論可以引出兩個互相對立的支派,那也實在奇怪得很.. ..:P 假如我們不管康德舉的例子。說美依不依附於概念,答案當然是唯唯否否。不說別的 ,讀文學作品時當然是需要概念的,光是這一點就不符合「純粹美」的定義。但是其 他的藝術,如繪畫和音樂,卻是相當符合純粹美的定義的。但是繪畫中有康丁斯基的 抽象畫,音樂中有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之爭,也就讓這個結論不「純粹」得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85.209.234 > -------------------------------------------------------------------------- < 作者: 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Mon Jan 24 00:44:25 2005 ※ 引述《cplinn (Solaris)》之銘言: :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在我說康德的理想可能在於依存美時,我並不是就「美的分析」那一部份說的,而 : 是就整本《判斷力批判》的結構而言。的確,「美的分析」的「大部分」都在談自 我想我們所理解的差異應該就在這裡吧~ 我所理解康德的依存美,並不等於「自由的藝術」,而是「應用、實用」的藝術, 而在你的用法中,則是將「依存美」等同於人所創造出來的「藝術美」。 康德的理想最終在人本關懷,卻不代表他較重視依存美的價值,我認為恰恰相反, 對康德而言,自然美/自由美比起依存美更能提升人本價值。 即使表現主義的作品比起形式主義作品符合康德的崇高思想,或表現主義的藝術家 所實踐的藝術行為符合崇高思想,或藝術美比起自然美更符合康德的人本關懷,然 而這是兩回事,並不能將依存美等同於就是具有人本思想的作品,因為康德所謂的 依存美其實並不意指純藝術作品,而是工藝品、設計類的「物品」或人的美等等... 因為康德並不將依存美用來指稱「純藝術」或「自由的藝術」。 我會認為在你詮釋中產生的問題在於: 1.將表現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對立化約為「康德的自由美與依存美的二分」 你說這個二分法"直接"影響表現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對立,我認為這個對立並不只 是因為康德思想,甚至藝術場域本身的背景脈絡、鬥爭,都比哲學思想的影響來 得大。 2.如果是美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表現主義論爭,他們所依據的也不是依存美,而是崇 高、天才等等,若將含有目的與概念的作品都當作依存美來看,然而這樣的問題 就等於將康德思想裡最重要的「目的性」與「無目的而合目的性」混為一談了。 其實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康德的審美鑑賞四契機只用來分析自然美,而不涉及 藝術美,所以不能用藝術表現來映證康德的審美理論,雖然康德的審美理論對藝 術場域有所影響。 我們可以說依存美更符合人本思想,這是我們的詮釋,但假如我們要說「康德的理 想在於依存美」,並以後來的表現主義為證來反推,我想這是邏輯上的技術問題。 我們不能說康德因為最後的想望歸結於倫理價值,所以反過來說他談到自由美與依 存美的區分時,是依存美高於自由美,或將後來的藝術表現都歸結於康德美學的影 響,這樣整個意義都不同了,不過我僅將這視為語言拿捏是否細緻的問題,還是稍 微點一下。 或許是BBS介面之故-開BBS寫文章與用WORD寫報告還是有差別的,在沉思上不夠仔 細,語誤的情形也會顯得較為頻繁...差幾個字思想表達也會差很多...我的文章中 也有類似的毛病。我可以贊同「康德的理想在後來的依存美中被實踐」,但對於康 德的理想在於依存美,我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 -- ╭──┬──┬──╮【Edit】站 telnet://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美學板 ──────╮ 當代文化 美學探索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RAYBO 來自: 61.62.245.102 (01/25 10:06) > -------------------------------------------------------------------------- < 作者: cplinn (Solari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01/25/2005 09:58:39 Tue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 引述《cplinn (Solaris)》之銘言: : 或許是BBS介面之故-開BBS寫文章與用WORD寫報告還是有差別的,在沉思上不夠仔 : 細,語誤的情形也會顯得較為頻繁...差幾個字思想表達也會差很多...我的文章中 : 也有類似的毛病。我可以贊同「康德的理想在後來的依存美中被實踐」,但對於康 : 德的理想在於依存美,我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 這樣的修正我是可以接受的,可能是我表達不當。 不過假如只問康德對「美」的定義(如網友一開始問的),我覺得就不能只提 「無功利,不涉概念」的純粹美,儘管這是許多人對康德美學的第一個印象。 辯證論中的「鑑賞基不基於概念」的二律背反,指的對象就是純粹美和依存美 ,而不是純粹美和崇高。更何況,基於理性概念的崇高和依存美的關係顯然也 較和純粹美的關係接近。再加上和目的論的關聯,讓我覺得必須特別強調一下 這個或許比較為人忽視的「依存美」。 其實不論康德本人怎麼想,純粹美和依存美之分和之後的二律背反的確深刻地 點出了美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形式和內容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 的關係。拿音樂來說,漢斯里克的「音樂美」和蘇珊‧朗格的「音樂是情感的 符號」的對立是再好不過的例子了;即以文學論,毛澤東不也以極端二分的方 式說文學的評價方式有文藝標準(形式)和政治標準(內容)嗎?我之所以強 調依存美,是認為康德的分法可以精確點出這個問題,不論他在作這個分類時 想的對象是什麼。 最後,感謝你的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85.209.234
RAYBO:也感謝你的指教 讀得很深入唷~^^ 61.62.245.102 01/25
> -------------------------------------------------------------------------- < 作者: ssnoww (beings)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請益] 康德所說的關於「美」的一句話 時間: 01/25/2005 17:51:33 Tue ※ 引述《cplinn (Solaris)》之銘言: : ※ 引述《RAYBO (Edit站/美學板‧睿柏)》之銘言: : : 或許是BBS介面之故-開BBS寫文章與用WORD寫報告還是有差別的,在沉思上不夠仔 : : 細,語誤的情形也會顯得較為頻繁...差幾個字思想表達也會差很多...我的文章中 : : 也有類似的毛病。我可以贊同「康德的理想在後來的依存美中被實踐」,但對於康 : : 德的理想在於依存美,我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 : 這樣的修正我是可以接受的,可能是我表達不當。 : 不過假如只問康德對「美」的定義(如網友一開始問的),我覺得就不能只提 : 「無功利,不涉概念」的純粹美,儘管這是許多人對康德美學的第一個印象。 : 辯證論中的「鑑賞基不基於概念」的二律背反,指的對象就是純粹美和依存美 : ,而不是純粹美和崇高。更何況,基於理性概念的崇高和依存美的關係顯然也 : 較和純粹美的關係接近。再加上和目的論的關聯,讓我覺得必須特別強調一下 : 這個或許比較為人忽視的「依存美」。 : 其實不論康德本人怎麼想,純粹美和依存美之分和之後的二律背反的確深刻地 : 點出了美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形式和內容之間「並不總是那麼和諧」 : 的關係。拿音樂來說,漢斯里克的「音樂美」和蘇珊‧朗格的「音樂是情感的 : 符號」的對立是再好不過的例子了;即以文學論,毛澤東不也以極端二分的方 : 式說文學的評價方式有文藝標準(形式)和政治標準(內容)嗎?我之所以強 : 調依存美,是認為康德的分法可以精確點出這個問題,不論他在作這個分類時 : 想的對象是什麼。 康德的思想自經驗學派的立場轉而發現先驗理性,做下了理性與經驗統合為一體的 判斷,從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的脈絡就可以看出他對於美的 態度:判斷力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將「純粹美」與「依附美」融為一體,互為必要 條件,而且在判斷力的領域中,重心可以變化(不論是以純粹美為主或是依附美 為主),這種差異與轉寰的空間,才是美的精義。(二律背反可以在美之中取得和諧。) 他在實踐理性追求終極理想,「依附美」的地位無庸置疑(甚至可以說是純粹美的深 度)。而他對「純粹美」從黑格爾批判他「想游泳卻不肯下水」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的 個人執著。 -- 我思故我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