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cocoaii與boydlu兩位板友都提到 不認為高達美在替理解尋求先驗可能的條件 我終於拿到Truth and Method一書了>_< 如果兩位版友看到Foreword to the Second Edition, xxx 第四行 高達美說 It asks (to put it in Kantian terms): how is understanding possible. It指的就是他詮釋學上的探究 這是在問 理解如何可能 另, boydlu提到了Emilio Betti的評論 但我之前說b版友 大部份都說對了 只是漏了高達美自己的回應 在xxxi第二段 高達美說 At any rate,the purpose of my investigation is not to offer a general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and a differential account of its methods (which Emilio Betti has done so well) but to discover what is common to all modes of understanding... 意思是說 他的詮釋學探究根本無意去提出詮釋方法論(方法論Betti已經做得很好了) 他是要尋求所有理解模式的共通點 所以根本沒有像Betti所說的混淆法權問題與事實問題 Betti之所以認為高達美有所混淆 是因為Betti認為詮釋學任務在於提供方法 既然要提供方法 詮釋學不是要告訴我們事實上 我們是如何理解的(事實問題) 而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法權問題) 但從高達美的角度而言 Betti是曲解了他的詮釋學任務 才會認為他有此混淆 事實上 高達美的詮釋學任務 從來不在於提出方法論 而是在提出一套本體論上的詮釋學 闡明理解的本性 (或說理解如何可能). boydlu板友或許是被一些二手資料誤導?不妨有空可以回到以上原典的段落去看 anyway...以上是我的回應..hope it helps!:) ※ 引述《boydlu (boydlu)》之銘言: : ※ 引述《COCOAII (yaya)》之銘言: : : Gadamer不強調方法,也不認為有既定的方法可以詮釋或理解文本, : : 但不表示沒有方法(這也是他常被攻擊是相對主義者的緣由)。 : : 真理不是得到,人不可能獲得「完整的」真理,人是有限的,如何奪取無限? : : 也不是你所說的得到真理,才發現有一套通向真理的方法, : : 即使人最終得到某文本的真理,也無法說以往的路子是套方法(固定的), : : 也無法否認沒有其他的路子可以通往真理。 : : 理解總是暫時性的,暫時性意味沒有最終終點, : : 因為理解關聯於人的存有,這就不是真理符應論所認為有外在於人的客觀真理, : : 有客觀真理,或許可以說有終點可言。 : : 最後,我不認為Gadamer是在替理解尋求先驗條件。 : : 正如Kant認為,哲學的醜聞到如今仍無法證明事物的存在, : : 而Heidegger則給出,哲學的醜聞是到現在還企圖尋求證明事物存在的方式。 : 我也認為高達美並不是在替理解尋求其可能性條件(如同康德為當時的自然 : 科學所做的一般)而是敘述一件事情:亦即當我們說我們理解了某事 : 那到底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在理解著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當然循著高達美一貫的看法 上述問題是在人是有限的歷史存有者及處境 : 存有者的前提下來說明的 所以不純然是先驗的 所以Emilio Betti才會說高達美 : 在真理與方法中搞混了法權問題(先驗哲學)和事實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0.203.242.72
COCOAII:我手邊沒有書,那是否有你所說的「找理解的先驗條件」? 12/18 13:41
> -------------------------------------------------------------------------- < 作者: realove (realove)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回覆cocoaii與boydlu 時間: Mon Dec 18 17:07:25 2006 ※ 引述《realove (realove)》之銘言: : cocoaii與boydlu兩位板友都提到 不認為高達美在替理解尋求先驗可能的條件 : 我終於拿到Truth and Method一書了>_< : 如果兩位版友看到Foreword to the Second Edition, xxx 第四行 : 高達美說 It asks (to put it in Kantian terms): how is understanding possible. : It指的就是他詮釋學上的探究 這是在問 理解如何可能 : : 另, boydlu提到了Emilio Betti的評論 : 但我之前說b版友 大部份都說對了 只是漏了高達美自己的回應 : 在xxxi第二段 高達美說 : At any rate,the purpose of my investigation is not to offer : a general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and a differential account of : its methods (which Emilio Betti has done so well) but to discover : what is common to all modes of understanding... : : 推 COCOAII:我手邊沒有書,那是否有你所說的「找理解的先驗條件」? 12/18 13:41 如果你有書的話 或許可以看一下以上 我指出的兩個段落 尤其是第一個段落前後 高達美將他的詮釋學探究與康德如何解釋自然科學如何可能的 探究 做了一個相對照 目的是要說明他的詮釋學探究 並沒有混淆法權問題與事實問題 就如同 當康德在進行他的探究之際 也沒有混淆這兩個問題一樣 另外 高達美有提到他的工作是先驗性的 這還要去翻書去找了 我有點懶了 畢竟是很 厚的一本書壓 多見諒@@ 不過 尋求理解的先驗性條件 並不難理解..如果高達美所做的只是經驗性的工作 ㄟ 他去研究心理學或認知科學會比較快ㄋㄟ... 用一個歸謬法來說明的話 如果高達美是要問理解在經驗上而非先驗上如何可能 ㄟ 那我們會得到一個很蠢的答案 沒有大腦 理解就不可能 所以有大腦 是理解 要有可能的一個必要的經驗條件....但ㄟ 這顯然不是高達美詮釋學要做滴.. 另外再從來一個側面來瞭解 康德的任務也是在尋求自然科學如可能的先驗性的條件 高達美將其詮釋學任務 與康德的任務相類比 兩者就先驗上的探究應該是相同的 anyway,目前想到的回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0.203.242.72
COCOAII:最近比較忙,加上手邊沒有書,要晚點才能回應你。 12/27 19:53
> -------------------------------------------------------------------------- < 作者: COCOAII (yaya)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回覆cocoaii與boydlu 時間: Wed Dec 27 21:42:25 2006 終於找到了: 「借用康德的話說,我們是在探究:理解如何可能?這是一個先於主體性的一切理解 行為的問題,也是一個先於理解科學的、先於此科學之規範與規則的方法論行 為的問題。」 問題出在「理解」的歧義, Gadamer的確是在找理解的先驗基礎, 而這邊的理解是一般已經發生的理解活動, 而我一直將理解當作存有論上的面向。 不過我可以說,存有論的理解具有有限的歷史性,這正是使得理解活動成為可能的條件。 ※ 引述《realove (realove)》之銘言: : cocoaii與boydlu兩位板友都提到 不認為高達美在替理解尋求先驗可能的條件 : 我終於拿到Truth and Method一書了>_< : 如果兩位版友看到Foreword to the Second Edition, xxx 第四行 : 高達美說 It asks (to put it in Kantian terms): how is understanding possible. : It指的就是他詮釋學上的探究 這是在問 理解如何可能 : 另, boydlu提到了Emilio Betti的評論 : 但我之前說b版友 大部份都說對了 只是漏了高達美自己的回應 : 在xxxi第二段 高達美說 : At any rate,the purpose of my investigation is not to offer : a general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and a differential account of : its methods (which Emilio Betti has done so well) but to discover : what is common to all modes of understanding... : 意思是說 他的詮釋學探究根本無意去提出詮釋方法論(方法論Betti已經做得很好了) : 他是要尋求所有理解模式的共通點 : 所以根本沒有像Betti所說的混淆法權問題與事實問題 : Betti之所以認為高達美有所混淆 是因為Betti認為詮釋學任務在於提供方法 : 既然要提供方法 詮釋學不是要告訴我們事實上 我們是如何理解的(事實問題) : 而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法權問題) : 但從高達美的角度而言 Betti是曲解了他的詮釋學任務 才會認為他有此混淆 : 事實上 高達美的詮釋學任務 從來不在於提出方法論 : 而是在提出一套本體論上的詮釋學 闡明理解的本性 (或說理解如何可能). : boydlu板友或許是被一些二手資料誤導?不妨有空可以回到以上原典的段落去看 : anyway...以上是我的回應..hope it helps!:) : ※ 引述《boydlu (boydlu)》之銘言: : : 我也認為高達美並不是在替理解尋求其可能性條件(如同康德為當時的自然 : : 科學所做的一般)而是敘述一件事情:亦即當我們說我們理解了某事 : : 那到底意味著什麼? 當我們在理解著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 當然循著高達美一貫的看法 上述問題是在人是有限的歷史存有者及處境 : : 存有者的前提下來說明的 所以不純然是先驗的 所以Emilio Betti才會說高達美 : : 在真理與方法中搞混了法權問題(先驗哲學)和事實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34.38 > -------------------------------------------------------------------------- < 作者: COCOAII (yaya)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回覆cocoaii與boydlu 時間: Thu Dec 28 23:42:25 2006 在你引的話後面一兩句可以讀到Gadamer說: 「我認為Heidegger對Dasein的時間性分析以提出令人信服的表明: 理解不屬於主體的行為方式,而是Dasein本有的存在方式。」 的確,他有提到如同Kant的方式,理解是已然發生的事實, 但這件事如何可能? Kant在問出「如何可能?」之後替數學、替自然科學找尋先驗基礎, 但這表示「如何可能?」等於是在找先驗基礎嗎? 你提到不是找先驗基礎,就是找經驗基礎, 而找經驗基礎是件很奇怪的事,因而Gadamer不可能找經驗基礎,所以是找先驗基礎。 但是這邊可以發現Gadamer並沒有說他在找先驗條件或基礎, 那這是怎麼一回事?該如何來解讀? 你所引的這段話是他為了反駁Betti而說的, 他只說如同Kant的問法,他也找尋背後的根本為何, 所以他問:理解如何可能? Kant不是在替數學、自然科學提出「應當如何」的方法, 而是這些背後的可能性為何, Betti混淆了「應當」和「可能」兩者。 也許在這裡,要如何理解「先驗」成為重要的問題。 若將先驗理解為如Kant先天空洞(缺乏經驗)的直觀形式, 那麼我可以說Gadamer不是在找這樣的基礎,而是理解的可能性。 可以說,理解的可能性不等同於理解的先驗基礎, 雖然康德將可能性問題看作為找先驗基礎的問題, 卻不表示同樣形式、擁有某種共同性的問法,只有一種限定的意涵。 而後者正關連著Dasein本有的存在方式,而這絕不是Kant哲學意涵下先驗的基礎。 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共通點是都在找背後造成某現象的根本之處。 ※ 引述《realove (realove)》之銘言: : cocoaii與boydlu兩位板友都提到 不認為高達美在替理解尋求先驗可能的條件 : 我終於拿到Truth and Method一書了>_< : 如果兩位版友看到Foreword to the Second Edition, xxx 第四行 : 高達美說 It asks (to put it in Kantian terms): how is understanding possible. : It指的就是他詮釋學上的探究 這是在問 理解如何可能 : 另, boydlu提到了Emilio Betti的評論 : 但我之前說b版友 大部份都說對了 只是漏了高達美自己的回應 : 在xxxi第二段 高達美說 : At any rate,the purpose of my investigation is not to offer : a general theory of interpretation and a differential account of : its methods (which Emilio Betti has done so well) but to discover : what is common to all modes of understanding... : 意思是說 他的詮釋學探究根本無意去提出詮釋方法論(方法論Betti已經做得很好了) : 他是要尋求所有理解模式的共通點 : 所以根本沒有像Betti所說的混淆法權問題與事實問題 : Betti之所以認為高達美有所混淆 是因為Betti認為詮釋學任務在於提供方法 : 既然要提供方法 詮釋學不是要告訴我們事實上 我們是如何理解的(事實問題) : 而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法權問題) : 但從高達美的角度而言 Betti是曲解了他的詮釋學任務 才會認為他有此混淆 : 事實上 高達美的詮釋學任務 從來不在於提出方法論 : 而是在提出一套本體論上的詮釋學 闡明理解的本性 (或說理解如何可能). : boydlu板友或許是被一些二手資料誤導?不妨有空可以回到以上原典的段落去看 : anyway...以上是我的回應..hope it helps!:) ※ 編輯: COCOAII 來自: 59.105.92.216 (12/28 23:57) > -------------------------------------------------------------------------- < 作者: boydlu (boydlu)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回覆cocoaii與boydlu 時間: Thu Dec 28 23:43:34 2006 ※ 引述《COCOAII (yaya)》之銘言: : 在你引的話後面一兩句可以讀到Gadamer說: : 「我認為Heidegger對Dasein的時間性分析以提出令人信服的表明: : 理解不屬於主體的行為方式,而是Dasein本有的存在方式。」 : 的確,他有提到如同Kant的方式,理解是已然發生的事實, : 但這件事如何可能? : Kant在問出「如何可能?」之後替數學、替自然科學找尋先驗基礎, : 但這表示「如何可能?」等於是在找先驗基礎嗎? : 你提到不是找先驗基礎,就是找經驗基礎, : 而找經驗基礎是件很奇怪的事,因而Gadamer不可能找經驗基礎,所以是找先驗基礎。 : 即使我同意這樣的分析,要如何理解「先驗」在這邊是個重要的問題。 : 若將先驗理解為如Kant先天空洞(缺乏經驗)的直觀形式, : 那麼我可以說Gadamer不是在找這樣的基礎,而是理解的可能性。 : 而後者正關連著Dasein本有的存在方式,而這絕不是Kant哲學意涵下先驗的基礎。 COCOALL兄已經替我回答了realove兄的提問 謝謝 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康德的說法) 也可能包含經驗性之因素(例如時間,海德格存有論之說法) 我以為高達美的意思就好比海德格所說的 在世存有及共有是人存在 的存有學條件(也可說是先驗條件)一切的理解必須奠基此一基礎之上的意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234.194 > -------------------------------------------------------------------------- < 作者: IsaacStein (My Name)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回覆cocoaii與boydlu 時間: Sat Dec 30 00:55:57 2006 ※ 引述《boydlu (boydlu)》之銘言: : ※ 引述《COCOAII (yaya)》之銘言: : : 在你引的話後面一兩句可以讀到Gadamer說: : : 「我認為Heidegger對Dasein的時間性分析以提出令人信服的表明: : : 理解不屬於主體的行為方式,而是Dasein本有的存在方式。」 : : 的確,他有提到如同Kant的方式,理解是已然發生的事實, : : 但這件事如何可能? : : Kant在問出「如何可能?」之後替數學、替自然科學找尋先驗基礎, : : 但這表示「如何可能?」等於是在找先驗基礎嗎? : : 你提到不是找先驗基礎,就是找經驗基礎, : : 而找經驗基礎是件很奇怪的事,因而Gadamer不可能找經驗基礎,所以是找先驗基礎。 : : 即使我同意這樣的分析,要如何理解「先驗」在這邊是個重要的問題。 : : 若將先驗理解為如Kant先天空洞(缺乏經驗)的直觀形式, : : 那麼我可以說Gadamer不是在找這樣的基礎,而是理解的可能性。 : : 而後者正關連著Dasein本有的存在方式,而這絕不是Kant哲學意涵下先驗的基礎。 : COCOALL兄已經替我回答了realove兄的提問 謝謝 : 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康德的說法) : 也可能包含經驗性之因素(例如時間,海德格存有論之說法) : 我以為高達美的意思就好比海德格所說的 在世存有及共有是人存在 : 的存有學條件(也可說是先驗條件)一切的理解必須奠基此一基礎之上的意思 我有點好奇這邊的「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的意思, 能不能具體說明一下,何謂「先驗而有經驗內容」呢? 它是:「先於經驗但有經驗內容」的意思嗎? 還是:「非先於經驗也有經驗內容」的意思? 如果是前者,那麼在它「有經驗內容」的前提下, 如果仍要說它是「先於經驗」的,也就是說, 「經驗內容」不一定是「後於經驗」而產生的, 在「經驗發生之前」就能夠透過某種非經驗的方法來產生經驗內容嗎? 有辦法舉例嗎? 如果是後者,既然不是「先於經驗」,那又何以會是「先驗」? 這時候我應該如何來理解「先驗」的意思? == 另外,我覺得COCOAII好像還沒有確切地說到: 「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 照他的說法,我想最多能夠確切肯定的是: 同樣在問「理解的可能性」基礎這個問題, 不是只有康德那一種問法,也就是把「可能性基礎」視為「先驗基礎」的問法。 也就是說,COCOAII的立場固然不一定同意先驗就是沒有經驗內容的, 但其立場似乎也不等於否定「先驗必然沒有經驗內容」的問題, 反而是懸置這個問題暫不處理, 只談「可能性基礎」與「先驗基礎」是否共外延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9.170
COCOAII:我同意你的意見。另外,我的立場也的確如此。 12/30 20:03
> -------------------------------------------------------------------------- <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回覆cocoaii與boydlu 時間: Sat Dec 30 03:30:00 2006 ※ 引述《IsaacStein (My Name)》之銘言: : ※ 引述《boydlu (boydlu)》之銘言: : : COCOALL兄已經替我回答了realove兄的提問 謝謝 : : 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康德的說法) : : 也可能包含經驗性之因素(例如時間,海德格存有論之說法) : : 我以為高達美的意思就好比海德格所說的 在世存有及共有是人存在 : : 的存有學條件(也可說是先驗條件)一切的理解必須奠基此一基礎之上的意思 : 我有點好奇這邊的「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的意思, : 能不能具體說明一下,何謂「先驗而有經驗內容」呢? : 它是:「先於經驗但有經驗內容」的意思嗎? : 還是:「非先於經驗也有經驗內容」的意思? : 如果是前者,那麼在它「有經驗內容」的前提下, : 如果仍要說它是「先於經驗」的,也就是說, : 「經驗內容」不一定是「後於經驗」而產生的, : 在「經驗發生之前」就能夠透過某種非經驗的方法來產生經驗內容嗎? : 有辦法舉例嗎? : 如果是後者,既然不是「先於經驗」,那又何以會是「先驗」? : 這時候我應該如何來理解「先驗」的意思? : == : 另外,我覺得COCOAII好像還沒有確切地說到: : 「先驗並不表示就是先於經驗而無經驗內容」。 : 照他的說法,我想最多能夠確切肯定的是: : 同樣在問「理解的可能性」基礎這個問題, : 不是只有康德那一種問法,也就是把「可能性基礎」視為「先驗基礎」的問法。 : 也就是說,COCOAII的立場固然不一定同意先驗就是沒有經驗內容的, : 但其立場似乎也不等於否定「先驗必然沒有經驗內容」的問題, : 反而是懸置這個問題暫不處理, : 只談「可能性基礎」與「先驗基礎」是否共外延的問題。 先驗好像是在經驗之前並能夠促使經驗感官認知事物的東西 ?????? ============================================================================= 應該只是一種假設吧..... 我西哲史應該被當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52.94 ※ 編輯: kuopohung 來自: 60.248.52.94 (12/30 03:38)
kuopohung:康德最早教數學..... 12/30 03:48
kuopohung:後來才轉行教哲學吧......?????? 12/30 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