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Philosoph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世界首富的財佈施 為何一定要選比爾蓋茲 因為他事實上是地球上最有錢的人, 我們的的確確不如他,而且他真真正正比一些做表面功夫的美國人好很多, 以下是他慈善基金會的簡介,仔細看他的基金會也可以發現他真的是不求什麼回饋的 名列世界首富的美國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茲, 25日捐款七億五千萬美元協助貧國兒童疫苗 普及計畫。 這項大手筆捐款使蓋茲歷年慈善捐款總數累積到八十億美元, 使他成為世上捐款最多慈善家。 據傳蓋茲有意未來將自己四百六十億美元財產的至少九成五 捐出。 蓋茲在25日透過「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捐款七億五千萬美元給「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 協助此一非營利組織推動貧國兒童普遍接種基本疫苗 計畫。 根據估計,全球的發展中國家每年有二千七百萬兒童得不到白喉、麻疹、百日咳 等基本疫苗接種,每年有超過兩百萬名貧國兒童因此死亡。 蓋茲表示,疫苗普 及計畫是絕對值得的童年投資: 「我們基本上是以不到一千美元救一條命的代價拯救生命」。 蓋茲的這筆捐款,使「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歷來的捐款總數接近 八十億美元。 不過蓋茲曾經表示,他打算將自己財富的「絕大多數」捐出, 其額度多次被外界解讀為其四百六十億美元財產的至少九十五%。 如果蓋茲真的這麼做,他將延續前輩富豪洛克斐勒和卡內基的範例。 洛克斐勒生前捐款總數超過五億美元, 但他在一九三七年過世時仍留下十四億美元遺產。 如果換算成今日價值,他當年的捐款總數超過六百億美元。 不過洛克斐勒生前富可敵國,他在一九一九年事業巔峰時的財產總值, 相當於當時美國國內生產毛額的四十四分之一,等於今日的一千八百四十二億美元。 這個金額是科技產業處於泡沫天價時蓋茲資產價值的兩倍。 比爾蓋茲夫婦創辦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 這個基金會擁有290億美金,合台幣9600億的基金, 而他們運用基金投入 公益事業的速度,無人能及; 時代雜誌也稱讚波諾能夠善用自己的魅力,讓一般大眾,甚至是政治人物, 能自動自發為公益事業盡一份力,在扶助窮人,消滅饑荒, 與對抗愛滋病上,都相當用心; 此外,時代雜誌也認為美國前總統「老布希」與「克林頓」, 在南亞大海嘯與卡崔娜風災的復原工作上,合作無間,不遺餘力, 堪稱 為今年的年度最佳搭檔。 大紀元1月31日訊】   根 據 《 時 代 》 雜 志 專 題 報 導 ( Time, July 24, 2000 ) , 作 為 世 界 上 最 富 強 國 家 , 美 國 民 眾 比 其 他 國 家 人 民 更 熱 衷 慷 慨 捐 款 , 並 支 持 和 參 與 慈 善 事 業 。 一 項 調 查 顯 示 , 百 分 之 七 十 三 的 美 國 人 有 參 與 慈 善 捐 款 , 而 去 年 美 國 民 眾 支 持 慈 善 的 總 捐 款 接 近 二 千 億 元 , 等 於 聯 邦 預 算 的 三 分 之 一 , 全 國 歲 入 的 百 分 之 二 。 全 球 首 富 比 爾 蓋 茲 ( Bill Gates ) 將 其 財 產 撥 出 二 百 二 十 億 元 成 立 慈 善 基 金 , 而 一 般 美 國 民 眾 也 慷 慨 支 持 慈 善 事 業 。 一 位 靠 每 月 一 千 七 百 元 退 休 金 為 生 的 老 翁 , 每 年 捐 出 四 千 二 百 元 。 另 一 位 提 早 退 休 的 富 翁 則 支 持 無 力 升 學 的 青 少 年 學 得 一 技 之 長 。 這 些 人 的 共 同 體 驗 是 ︰ 回 饋 社 會 , 助 人 為 樂 。    曾 聽 人 說 , 上 帝 使 美 國 人 富 足 並 非 無 因 。 因 為 美 國 人 比 其 他 國 家 民 眾 樂 捐 樂 助 。 主 耶 穌 說 , 「 你 們 要 給 人 , 就 必 有 給 你 們 的 」 , 並 且 給 的 更 多 ( 路 加 福 音 六 3 8 ) 。 回 饋 社 會 , 是 美 國 人 承 襲 其 清 教 徒 先 祖 的 傳 統 生 活 方 式 。 「 為 富 必 仁 」 幾 乎 已 被 視 為 天 經 地 義 的 事 。 早 幾 年 比 爾 蓋 茲 還 未 籌 組 慈 善 基 金 , 傳 媒 便 急 不 及 待 大 做 文 章 , 曆 數 美 國 各 大 富 豪 家 財 若 幹 和 捐 獻 若 幹 , 然 後 指 出 蓋 茲 身 為 世 界 首 富 , 竟 一 毛 不 拔 。 吵 了 幾 年 , 終 於 迫 使 蓋 茲 承 擔 起 這 個 作 為 富 豪 的 傳 統 責 任 , 於 是 突 然 來 個 一 鳴 驚 人 , 搖 身 一 變 , 成 為 世 界 史 上 捐 獻 金 額 最 大 的 慈 善 家 。 比爾蓋茲捐五千萬美元義助全球愛滋基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紀元7月16日訊】(法新社曼谷十五日電) 美國億萬大亨比爾.蓋茲,昨晚在曼谷第十五屆全球愛滋病大會上捐贈五千萬美金, 做為支持全球對抗愛滋病的基金,同時藉此敦促各國政府提高貢獻, 共同對抗這個致命傳染病。 比爾.蓋茲主導的慈善基金會, 在昨晚的大會上捐出這筆錢時, 致力愛滋病防治運動的非洲前總統曼德拉也在場。 據比爾蓋茲慈善基金會主管愛滋病毒事務代表凱勒表示, 這筆捐款使得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在協助「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炎與瘧疾基金會」 的款項,增加到一億五千萬美元。 不過,凱勒也指出,如果說對抗這種當前最嚴重的疾病所費不貲, 則仍然需要各方大力捐贈不可。 凱勒說:「我們呼籲各國政府、民間企業以及其他捐贈者,踴躍捐輸, 你們的慷慨可以救助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http://www.dajiyuan.com) 7/16/2004 8:16:58 PM 慈善企業家 利人又利己 工商時報 林秀津 十九世紀最知名的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相信慷慨解囊是有錢人不可回避的「義務」, 而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新一代的慈善家一步步實踐了卡內基期待的大愛精神。 包括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英代爾創辦人摩爾 等企業家每年捐給慈善機構的金額高得令人咋舌。 和卡內基時代不同的是,這些二十一世紀新一代慈善家對於慈善事業 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們關懷的領域相當廣泛,而且也會以經營企業的方式有策略地進行「投資」, 然後要求具體成果。 雖然有人批評這些慈善捐獻是這些有錢人避稅或增進企業形象的手段,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巨額捐獻為全球慈善活動注入了活水, 而他們的慷慨解囊的確也達成了許多國家政府做不到的事。 微 軟總裁比爾蓋茲是全球最富有的人, 但他同時也是全球最慷慨的慈善家。 一九九九年蓋茲捐出一百六十五億美元給以他和妻子為名的「蓋茲梅琳達基金會」, 贊助一 項改善世界上貧窮地區人民的醫療照顧, 開啟了他個人輝煌的慈善捐款紀錄。 到去年為止,蓋茲慈善捐款的金額就占了他個人資產的六成。 但早在蓋茲之前, CNN創辦人泰德透納於一九九七年就曾大手筆地捐出十億美元給聯合國, 並且還呼籲那些「一毛不拔」的有錢人效法他的精神。 另外,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索羅斯在金融市場上常被視為冷酷無情「狙擊手」, 但他對全球自由化、社會解放運動的長期贊助 卻曾幫助了許多共產、集權國家人民脫離殘酷的威權統治。 英代爾共同創辦人摩爾不僅以「摩爾定律」廣受科技界推崇, 他個人近年來對保育活動的積極參與和捐獻又為他贏得慈善家的美名。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慈善捐獻也是全美富豪中數一數二的。 不過,如果以個人財富論之, 這位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捐獻僅是九牛一毛, 其捐款金額僅占他個人三百六十多億財富的○‧六%。 雖然這些企業家的名字不見得會像卡內基一樣銘刻在各大紀念建築上流傳千古, 但至少他們的慈善行徑已為自己或企業贏得許多掌聲。 證嚴法師,比爾蓋茲 , 你和我 約 五年前當筆者聽到微輀公司的比爾蓋茲先生成立「蓋茲家族基金會」的時候,? 心曾有過一陣難以形容的興奮和快慰, 因為這位世界首富將以巨款捐助社會的弱勢 者。 有了這位樂意回饋的實業家來關注弱勢人群, 對改善社會的現狀一定會產生顯著的效果。 根據兩年前的一節電視報導,這個基金會平均每星期發放兩千萬美元, 也就是說每一個工作天發放四百萬美元, 全年共發放五十億美元(5 Billions)。又因為該基金會的本金每年還繼續在增加, 因此可以使用的年利息也跟?在增加, 所以這兩年來每年發放的金額必定是超過這個數目了。 在這裏讓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做個比較吧。 兩年多前北美洲臺灣人為了援助阿扁和阿蓮的大選,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募集到三百萬美元。 相對之下,此款還不到蓋茲基金會一天發放的金額, 足見這個基金會的資金是何等的雄厚! 雖 然慈濟功德會已經存在三十多年了, 而且 這 幾年來媒體也常在報導其善舉, 但筆者在一年前才有機會拜讀到證嚴法師發動慈善志業的感人故事。 記得在讀到該故事的那一舜間, 在筆者內心也掀起了一陣欣喜和 敬仰。 話說在一九六六年當初,證嚴法師由四名弟子, 兩位老人家和三十位信徒為基本會員而組織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那時的「慈濟」方法是由這四位弟子 和兩位老人 「每人每天加工多做一雙四元的嬰兒鞋,一天增加二十四元, 一個月平均多七百二十元; 而三十位信徒則是在不影響生活的情形下, 每天節省五毛的菜錢,以作為急難的救助金」。 從這個微不足道但持之有恆的開始, 今天的慈濟功德會已經成為一種遍佈 全球各角落的群眾運動, 而每次的賑災捐款都能獲得一筆非常可觀的金額。 對臺灣的921天災和美國的911人禍的樂捐便是其中的兩個好例子。 當 我們把這兩位不平凡的人士並排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很容易看出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證嚴法師是以草根大眾的參與, 把普通老百姓很有限的財力凝聚起來成為一筆雄 厚的捐款。 比爾蓋茲則是以雄厚的資金去做獨家的奉獻。 事實證明,兩者的貢獻都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帶動了不少類似的善舉。 從 時間的過程來看, 在慈濟功德會與蓋茲基金會還沒有成立之前, 社會上已經存在不少慈善機構在運作 ,在企圖改善社會。不過,這兩個新機構的加入, 在這方面確 實已經產生了加碼的作用。 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既使有了這兩個新機構的參與, 人間樂土的願景仍然和現實有一大段差距。 君不見在世界第一富強的美國 至今還有很多無殼蝸牛以公共場所為臥房, 同時也有很多無健保者不敢去看醫生, 更何況在第三世界還有成千成萬正在挨餓的老百姓和愛滋病的患者極待大家伸出援 手。 很顯明的,這個世界需要再多幾個比爾蓋茲基金會和慈濟功德會。 但是,除了比爾 蓋茲和證嚴法師之外,至少還有你和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雖然你和我這一輩子大概都當不了比爾蓋茲第二了, 至少 我們可以加入慈濟功德會或是其他慈善機構, 按自己的能力經常去做一點善事。這樣子做也能夠產生參與感,也會增加生活的意義。 又,說不定當比爾蓋茲看到我們 這些小市民在掏腰包行善事的時候, 會受感動而拿出更多的捐款呢! 同樣的道理,臺灣錢雖然淹腳目, 南長北元海外後援會奉獻的捐款也會激發島的有錢人拿出更多的助選費用的! 你說是不是? 讀者看官,如果你已經私下在做好事了,請你繼續去做; 如果你還沒有做過,敬請你考慮開始去做。 當你提出行動的時候,你必定會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好滋味的。謝謝你! (原載 自由時報 10/10/2002 版 17; 太平洋時報10/17/2002 版8) 世界第一慈善家 5年共捐2300億 (2005/11/21) 記者:曾意雯 報導 誰是全世界最有愛心的企業家? 根據美國商業週刊的排名, 英代爾(Intel) 創辦人「摩爾」擠下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成為世界捐款最多的慈善家,他5年內一共捐了2300億台幣!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向來穩坐世界首富的寶座, 他也是相當知名的慈善家,不過今年他的慈善冠軍寶座已經拱手讓人。 根據美國最新一期的商業週刊,英代爾創辦人之一的高登摩爾,已經擠 下常勝軍比爾蓋茲,榮登慈善家第一名, 成為全世界捐錢捐最多的人。 摩爾和妻子在這五年之內,一共捐了70億3600萬美金,相當於2300億台幣, 不過蓋茲也捐了不少,5年內捐出54億5800萬美金, 但還是比不過摩爾,被迫讓出慈善王寶座。 不過這次排行榜上最引人注目的,則是紐約市長彭博,身價至少60億美元的彭博, 一共捐了5億2800萬美金給慈善機構,排名第十三名,成為最有愛心的市長。 新聞來源:TVBS 微軟讓比爾蓋茲(Bill Gates)成為世界首富,身價430億美元, 這個事實常讓微軟和比爾蓋茲本人頗受批評。 但是他同時也是世界上捐最多錢的慈善家, 過去4年間捐出的金額已 經累積到235億美元, 相當於他現有淨資產的60%。 在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剛公佈的全球慈善家TOP50裏, 比爾蓋茲高居首位,捐款金額幾乎是第二名, 英代爾創辦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捐款的四倍。 有錢人並不見得都是大慈善家, 過去最著名的慈善家是1880年代的工業家、 著名富翁卡內基(Andrew Carngie),他幾乎奉獻了一生所創造的財富, 相當於現在的30億美元。 他在100年前曾經說過,有錢人應該要感謝社會大眾給予他們的財富、地位, 所 以他願意捐獻財富回饋社會。 1997年,CNN創辦人泰德透納(Ted Turner)捐給國際聯合國組織10億美元, 被認為是新一代大慈善家風潮的引領者。 當然,隨後在1999年, 捐出17億美元(還比當年美國政府多3億美 元)的比爾蓋茲是更受眾所矚目的焦點。 更雄心壯志、更有策略、更全球化、更要求效果 除了比爾蓋茲,在大慈善家排行榜上的前10名還有幾位元資訊界的大亨、 資產管理和投資的名人、百貨?子、媒體大老,捐的錢雖然有多有少 (第10名還有4億美 元), 但他們捐助的領域卻幾乎都和教育、醫療、兒童議題相關。 美國《商業週刊》分析,新一代的大慈善家, 是更有雄心壯志、更有策略、更全球化、更要求成 果,所以他們關注的議題大, 包含區域廣,也建立自己的慈善基金會組織, 讓捐款運用更有效率、發揮作用。 幾年前,杜俊元(前矽統董事長)曾捐給慈濟功德會總值約30億元的土地、股票, 被輿論譽為臺灣大善人的杜氏夫婦卻十分低調, 不願多談捐地、捐錢,只講要努 力回饋社會。 杜俊元夫婦的善心和謙沖令人敬佩, 但比爾蓋茲要求基金會善用他捐款的專業慈善、積極投入的態度, 也值得有心、有能力的慈善家多學習。 比爾蓋茲夫婦基金會的捐助,不是金錢數目上的壯觀, 它的意義是已經讓成千上萬的貧窮兒童, 能免于因為付不起25美分的麻疹疫苗費用, 而導致死亡的不幸發 生。 生前行善、全球性的關懷、更具策略的運作慈善機構, 這些新慈善家的觀念,讓有錢人能幫助的人更多、也更有效率。(撰文=陳延升) 轉載自《數位時代雙周》第47期 且看東西方慈善家之異同 作者﹕適鳴編著 美國的億萬富豪為數甚眾,真正慷慨助人的其實仍有限。 排名前五十的美國慈善家在過去幾年的慈善捐獻估計已超過六百五十億美元。 根據商業週刊的統計, 美國的 財富有五分之二是掌握在所得最高的百分之一的人口手中, 而這些富豪每年的捐獻僅占他們年收入的百分之二; 收入最低的百分之一的人口平均每年的慈善捐獻占他 們年收入的百分之六。 有百分之二十最富有的人遺產全數交親屬繼承, 對慈善事業卻是一毛不拔。 美國慈善家們的捐獻方式,有的是成立基金會,也有的是直接捐給學校、 研究機構、環保、生態保育、社區服務及文化藝術團體。 許多慈善家為善不願人知, 所以資料通常是根據媒體報導和基金會及慈善團體的報告。 壯年科技的富豪慈善家給予慈善一個新的定義—— 不吝付出之外,還要立即起而行。 他們認為,行善要即時,對社會的捐輸應該在有生之年實現,無需等到死後的遺 贈。 慈善家目睹社會貧富差距的擴大、全球安定及和平因為貧窮問題而受到威脅, 希望他們的慈善捐獻都發揮正面的作用, 也希望能看到自己的捐輸對社會發揮的影 響。 全美前五十名的慈善家仍以企業界人士占絕大多數。 而房地產業卻是中國產生慈善家最多的一個行業。 這裏面隱藏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非常值得關注和探討。 中國 傳統上有個說法─有土斯有財,這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改革開放大興土木建設、建廠、蓋房子的天時地利又是一個因素; 還有最關鍵的因素可能就是 搞背景勾結貪官 汙吏,沆瀣一氣,侵佔、假公濟私、炒作,才搞成暴發戶的 恐怕也大有人在。 據統計,中國大陸與美國的每人平均慈善捐款額相差了七千三百多倍, 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大陸企業曾捐過善款。 一項最新的調查也顯示,大陸的工商註冊企業超過一千萬家, 但是有捐贈紀錄的不超過十萬家。 另據二OO二年的一項研究顯示, 中國人均捐款只有零點九二元人民幣(約新臺幣三元八角), 共計人民幣十多億元,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萬分之一; 美國的人均捐款是八百二十八點七美元, 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點一九。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楊團指出,目前在大陸對慈善捐款的監管存在著漏洞、 不斷爆出挪用善款醜聞,導致捐贈者失去信心。 政府鼓勵企業捐贈應從三方面入手,包括稅收鼓勵、捐贈者自主決定資金使用、 建立個人基金等。 英代爾(Intel) 「高登摩爾」 世界慈善家之首 根據美國商業週刊的世界慈善家最新排名, 英代爾(Intel) 創辦人「高登摩爾」掄元擠下世界首富「比爾蓋茲」, 成為2005年度世界慈善家之首。 高登摩爾和妻子在近五年內,一共捐了70億3600萬美金( 相當於2300億台幣 )。 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向來穩坐世界首富的寶座, 而且蟬聯慈善冠軍寶座多屆,今年卻以54億5800萬美金而屈居第二。 美國紐約市長彭博,近五年內捐了5 億2800萬美金,排名第十三名, 可是卻是最有愛心的政治人物。 商業週刊在每年年終都會根據調查統計列出慈善捐獻金額最高的前五十名美國慈善家。 據瞭解,《商業週刊》“最慷慨慈善家”評選活動始於2002年﹐ 此次已是第四屆。 他們的慈善基金投注最多的是在教育及社區重建及健康保健方面, 環保運動及文化藝術也是贊助的重點。 高科技跨國企業的創辦人,包括 比爾蓋茲、英代爾的高登摩爾、Dell戴爾電腦的麥可戴爾、 e-Bay 的前總裁傑佛瑞史柯爾, 以及現任紐約市長的媒體大亨彭博和CNN創辦人透納都是長年捐獻的慈善家。 傳播及娛樂界也有多位慷慨捐獻的慈善家。 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歐普拉是排名第四十的慈善家, 她捐助美國及海外教育推廣的善款高達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 歐普 拉是第一位列名前五十名慈善家的非洲裔美國人, 她的善行對於觀眾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許多觀眾也透過她的節目捐獻。 知名的製片家兼導演史帝芬史匹柏也是捐獻 近億的慈善家, 他的捐獻多半是針對猶太人基金會及團體; 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的安吉莉納裘莉將所得的三分之一捐慈善機構, 還捐了一百萬美元給聯合國援助阿富 汗難民。本身罹患帕金森症的影星麥可傑福克斯 捐給醫學研究機構的研究基金超過五千萬美元。 電視影集「天才老爹」的主角比爾寇斯比對於學術界的捐獻估計也超 過兩千萬美元。 回顧2004年度美國50大慈善家排行榜 據瞭解,去年(2004)年度美國50大慈善家排行榜,美 國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再度成為商業週刊慈善家排名的榜首。 比爾蓋茲夫婦將二00四年他們由微軟獲得 的大約三十億美元紅利 全數捐給他們名下的基金會, 這也是歷史上由在世的捐款者支付的金額最大的一筆捐贈, 這是美國最富有家庭——沃爾瑪家族的創立者山姆‧ 沃爾頓—— 整個一生中捐贈金額的三倍多。 排在第二名的是英代爾公司的合夥創建者高登摩爾和他的夫人貝蒂, 他們今年為海洋研究和世界級的護士培訓計畫捐贈了 27.5億美元。 排在第三位是沃倫‧巴菲特及其夫人蘇茜,她在2004年七月病逝後, 她25億美元的遺產捐贈給夫婦倆共同擁有的基金會。 中華慈善獎11月20日在北京頒獎 1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新中國成立以來 第一次由政府部門與民間慈善組織共同舉辦的慈善大會, 對包括成龍、李嘉誠在內的100多位為中國慈善事業做 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進行表彰。此次獎項共授予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地區個人獎75個、 組織機構獎31個、慈善專案獎12個。 富力地產集團董事長李思廉為廣東省慈善會推薦唯一代表獲得該項殊榮。據 介紹,富力地產集團熱心投身于公益慈善事業, 十幾年來捐贈金額累計超過8000萬元人民幣。 2005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 『2005中國大陸慈善家排行榜暨十大慈善家』4 月26日同時出爐。 世紀金源集團董事局主席黃如論先生以9571.5萬元的捐助額蟬聯慈善家排行榜榜首, 緊追其後的是深圳彭年集團董事長余彭年先生和 香江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總裁翟美卿女士,捐贈額分別為7500萬元和6460萬元。 黃如論等135位慈善家榜上有名, 黃如論、余彭年、翟美卿、范曾、許家印、李金元、陳玉松、李春平、錢月寶、代小龍 被授予“年度十大慈善家”榮譽稱號。 “年度慈善特別獎”錢其琛等13人分獲榮譽稱號, 其中,錢其琛被授予“最佳示範獎”、劉曉光被授予“最具號召力獎”、 林東被授予“最無私奉獻獎”。 天獅集團李金元、青島偉東置業有限公司王端瑞、 祁福集團彭磷基、今典集團王秋揚、上海湘江實業公司馬國湘、 廣州恒大集團有限公司許家印、山西聞喜縣殘聯海 鑫活性鈣廠李春元 等人進入慈善家排行榜前十名,他們在2004年的捐款總額均超過1700萬元。 所有入榜的135位慈善家在2004年度共計捐贈了 9.85億元的善款, 平均每人捐贈了730萬元。 浙江慈善家入榜人數位居全國第一, 達26人,佔據榜單的19.3%,廣東、北京分列二、三名, 上榜人數分別為22人和14人。此次進入榜單的慈善家中, 有 41位主要從事房地產和建築行業,占(可知行業)上榜總人數的30.4%。 而在排名最前的10位慈善家中,有7位主要從事房地產業, 房地產業是今天中國產 生慈善家最多的一個行業。 對慈善事業的熱中成癮的美國富豪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美國富豪阿爾伯托.維拉爾在落網前, 已幾乎能與豪門慈善家洛克斐勒、卡內基、比爾.蓋茲以及高登摩爾等人並駕齊驅。 根據財富雜誌的估 計,樂善好施的維拉爾身價高達九億五千萬美元, 包括倫敦皇家歌劇院等舉世知名機構,都高懸鏤刻其大名的感謝饋贈的匾額。 阿爾伯托.維拉爾在2005年6月底以詐欺與洗錢罪名被逮捕。 這名千金散盡的理財專家“怪異的樂善好施自大狂”, 被控四項詐欺與四項洗錢罪名, 一千萬美元的保釋金讓他僅存的兩個銀行帳戶只剩下不到一百美元。 維拉爾之 所以會面臨牢獄之災,並非企業貪婪或股市詐騙等傳統惡行; 他本人也未利慾薰心或揮霍無度,而是的確付出的太多了。 維拉爾被喻為歌劇界的英雄,他曾承諾捐款 給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兩千萬美元, 給聖彼德堡基洛夫歌劇院一千四百萬美元 以及給倫敦皇家歌劇院一千七百萬美元。他為了獲得大眾的認同, 整整花掉兩億兩千五百 萬美元。 維拉爾被捕前接受訪問時強調,他提供巨額慈善捐款的原因, 絕非受到貧瘠男性自尊的驅使, “我為人們樹立典範,為有錢人樹立典範”。 比爾蓋茲的千億美元 文/王建宣 我一直很想對有錢的人佈道,並不是因為有錢人生命比較珍貴, 而是想讓富有的人瞭解,他們富有的機會及賺錢的能力,都是上天所賜予的; 正如有人有美好的聲帶,較有機會成為聲樂家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要感恩,感恩的方法就是回饋。 同時我也希望富有的人能夠仔細地思想: 生命的價值究竟在哪里?地上的財富是一定帶不走的, 只是累積財富而不妥善使用財富,那種生命是貧乏的。 正如溝通專家卡內基所著 《財富的福音》一書中描寫的:「身懷巨富離世的人,其實走得最不光彩。」 世界首富,美國軟體王國微軟總裁比爾.蓋茲,計畫捐出一千億美元從事慈善事業, 對他的兩個孩子,則只打算各留給一千萬美元。 現年四十三歲的比爾.蓋茲,由一文不名建立軟體王國, 到如今成為世界首富,他當然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如今捐出千億美元從事慈善事業,更可見人家快速發跡,不是沒有道理的。 據蓋茲的父親說:「比爾.蓋茲一九九五年與妻子赴南非及印度訪問後, 對開發中國家的疾病及貧窮問題之嚴重感到震驚, 這應該是蓋茲傾全力支持慈善事業的主要原因。」 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世界上有十五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之下, 所謂貧窮線是指每天生活費不及一美元者。 世界上每天有四萬人餓死,有五億兒童因為營養不良無法正常發育。 這些苦命的人,他們也是人,我們能視若無睹嗎? 正如教宗在去年四月復活節文告中所說: 「當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沉浸在哀愁與淚水中時,其他的人便無法快樂起來。」 比爾.蓋茲的慈善壯舉,希望對富有的人,能產生一些思考的空間, 思考一下,究竟以何種方式使用自己的財富,才是最有意義的?而生命的價值又在哪里呢? 心靈探索:地上的財富是一定帶不走的,只是累積財富而不妥善使用財富, 那種生命是貧乏的。身懷巨富離世的人,其實走得最不光彩。 比爾蓋茨去年慈善捐款達3億美元全球第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比爾蓋茨去~慈善捐款高達十四億四千萬美元,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個人捐款者。 蓋茨去年在改善全球的捐款金額不但超過美國政府的捐款金額, 他的捐款也超過全球工業化國家對開發中國家捐款的廿五%。 蓋茨對貧窮國家與CNN老闆透納對聯合國的捐款在在顯示, 企業富豪將在國際事務上扮演日 益重要的角色。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為了解決貧窮國家的傳染病危機, 蓋茨與妻子梅琳達的「比爾暨梅琳達 蓋茨基金會」針對愛滋病、瘧疾與肺結核 等 威脅全球多國民眾的重大疾病,一次就捐出數千萬美元。 這個基金會自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至今,已捐出六十筆款項。 捐款總額高達十四億四千萬美元(約合台幣 四百七十七億六千萬元), 約合西方工業國在這方面支出五十億美元(約合台幣一千六百五十八億元)的四分之一。 蓋茨在西雅圖的住所接受訪問時表示,全球在健康方面的資源分配並不平均, 富有國家應給予貧窮國家更多的援助。 四十五歲的蓋茨表示,他 在廿幾歲到外國旅行時, 便因看到巴西富有都市邊的貧民窟而決心幫助赤貧的人。 蓋茨指出,無論是在他生前或死後,基金會每年都會撥出十億美元, 作為對抗疾病 的經費。 蓋茨表示,基金會剛成立時, 他還以為全球各國都在致力以研究或捐款方式解決健康問題, 後來他才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從此他成為全球健 康議題的「狂熱信徒」, 隨時隨地聲在吸收相關資訊。除了蓋茨慷慨解囊之外, 有線電視臺CNN的創辦人透納上周 亦決定對聯合國捐款三千四百萬美元(約合台幣 三百三十一億七千萬元), 以彌補美國積欠聯合國的費用。 《聯合早報電子版》 蓋茲捐款千億全球防疫 綜合外電報導 根 據 英 國 星 期 泰 晤 士 報 報 導 , 全 球 首 富 微 軟 電 腦 公 司 總 裁 比 爾 ‧ 蓋 茲 打 算 捐 出 一 千 億 美 元 的 慈 善 捐 款 , 以 協 助 打 擊 包 括 瘧 疾 及 愛 滋 病 等 肆 虐 世 界 各 地 的 疾 病 。 捐 款 金 額 之 大 史 無 前 例 , 此 舉 將 使 比 爾 ‧ 蓋 茲 成 為 最 大 的 慈 善 家 。 比 爾 ‧ 蓋 茲 的 父 親 告 訴 該 報 , 他 身 為 億 萬 富 豪 的 兒 子 計 畫 將 捐 出 一 千 億 美 元 給 他 所 主 持 的 同 名 基 金 會 , 這 筆 金 額 大 部 分 將 用 來 資 助 瘧 疾 及 愛 滋 病 疫 苗 的 研 究 。 他 說 : 「 被 廣 泛 使 用 的 疫 苗 能 夠 幫 助 『 世 界 無 愛 滋 』 的 目 標 成 真 」 。 而 該 基 金 會 將 在 未 來 三 個 月 內 , 公 布 一 系 列 慈 善 捐 款 的 計 畫 。 現 年 七 十 三 歲 的 老 蓋 茲 指 出 , 蓋 茲 夫 婦 是 到 開 發 中 國 家 中 旅 行 時 , 見 識 到 各 地 人 民 所 遭 遇 的 貧 病 之 苦 , 而 感 到 震 驚 。 蓋 茲 夫 婦 將 逐 漸 捐 出 其 名 下 財 產 , 只 留 給 膝 下 兩 名 子 女 各 一 千 萬 美 元 。 不 過 , 批 評 者 認 為 這 項 捐 款 將 可 讓 微 軟 免 除 高 額 的 稅 賦 。 而 基 金 會 發 言 人 已 聲 明 該 捐 款 與 美 國 政 府 控 告 其 非 法 壟 斷 軟 體 業 的 爭 議 無 關 。 根 據 富 比 世 雜 志 今 年 的 億 萬 富 豪 排 行 榜 資 料 , 比 爾 蓋 茲 目 前 的 資 產 估 計 九 百 億 美 元 。 【世界視角】在美國致富及富翁遺產 美國充滿了機會,無數來到美國的移民,包括偷渡來美的非法移民, 很快都可以成家立業,有自己的房子、車子,甚至自己的店鋪、公司。 運氣好的人,只要找對 了一家好公司工作,就可以憑空成為百萬富翁。 例如不久之前上市的網路搜尋引擎公司Google,該公司上市之後的統計顯示, 在整個公司的2,300名員工 中,大約900名員工已經是百萬富翁, 其中500到600 位員工身價超過200萬。 這還是因為該公司上市的股票,比原先預計的上市價壓低了許多, 否則百萬富翁的人數大約還會增加300人。而在該公司工作4至5年 的員工,平均將獲得高達1,000萬美金的股票收益。 他們所以有這樣好的運氣,就是美國新成立的公司, 尤其是高科技公司,為了鼓勵員工安心和努力工作,會 根據工作的年限和表現, 分送給他們一些公司的股票,公司如果發展得好成功上市, 這些員工們轉眼便成富翁。   這種發展的空間和發展的機 遇,使美國不僅有世界上最多的億萬富翁, 而且絕大多數億萬富翁並非繼承遺產,是自己抓住機遇憑著本事白手起家的。 所以在美國有許多年輕人已是億萬富翁, 財 星雜誌每年都會公佈不到40歲的億萬富翁。 例如今年就公佈了40歲以下年輕富翁名單, 高居榜首的就是白手起家創辦戴爾電腦公司的總裁戴爾, 他年僅39歲已 經擁有179.5億美金。 長期高居世界首富的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 也是白手起家通過努力登上世界富翁之巔的。 事實上在今年財星雜誌公佈的美國年輕富 翁中, 沒有一人不是自己努力成功創造財富的。   為什麼美國年輕的富翁幾乎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難道美國眾多的億萬富翁在去世前,已經將 自己的巨大財富揮霍一空, 沒有遺產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嗎? 其實美國人不同于中國人的福蔭子孫的財產觀念, 美國的大富豪也包括西方的大富豪,可以乾脆地把遺 產捐贈出來。 因為這些個富翁們都認為,要享受就得靠自己, 不勞而獲的財富,最後必然害了他們。   舉世聞名的巴菲特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有 美國股神之稱, 可是他卻把305億美元的遺產悉數交給巴菲特家族基金會, 用以作為貧困學生的獎學金及為計劃生育的醫學研究資金。 他的義舉贏得了世人一致的 肯定,也扭轉了社會大眾對富家子弟的刻板印象; 因為他的三個孩子不能從父母那兒分得一分一毫,所以個個都得自食其力, 老大是攝影師、老二是音樂家、老三則 是平凡的家庭主婦。 巴菲特曾接受妻子的建議為兒子買了農場,但兒子可是要按月交租金的, 他曾說過“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 損害了我 心中公平的觀念”。   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比爾‧蓋茲, 這個全世界最有錢的富翁對世界的貢獻很大, 這可不是單指他在微軟上的成就。 擁 有400億身價的蓋茲,已經捐出超過250億美元的財富在慈善事業上, 而且他已經宣佈將捐出98%的遺產,成立「比爾和梅林基金會」, 協助研究艾滋及瘧疾 的疫苗,以造福貧窮國家。 「比爾和梅林基金會」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慈善基金會, 基金高達240億美元之譜,比爾打算死後只留幾百萬給孩子, 相對于他的 財產總數,真的只算得上是九牛一毛。 比爾自己總是謙虛地說,自己熱心公益的精神是得自于父母的遺傳, 當然他的行為也更得到世人的肯定。 在美國,像巴菲特和 比爾‧蓋茲這樣的父母大有人在。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上,美國長期佔據世界強國的首位, 美國人對財產的觀念,美國社會存在的機會和空間, 無疑是促成美國世界地位的一個原因。 蓋茲1975年建立微軟,去年他的財富估計280億英鎊。 比爾與梅林達‧蓋茲基金會現在用於發展中國家的全球健康項目。 他們在慈善事業上已很著名,他們還投資數百萬美元於研究愛滋病疫苗。 他們的基金會也已經建立了獎學金計畫,將使最聰明的學生能夠到劍橋大學。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重誓:要把95%的家產獻給慈善事業 主題發表人: 感動 Buddhanet奇文共賞版--來自貼於 2005/4/15 下午 08:51:53 世界首富、頭號慈善家、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又出大手筆:當地時間1月25日,他和妻子捐出7.5億美金幫助非洲兒童!是什麼驅使比爾-蓋茨夫婦一次次地捐出如此大的手筆?是什麼讓他決定最終要把95%的家產回報給社會?比爾-蓋茨這樣大做善事到底又圖什麼呢?夫婦倆的慷慨又能給世界什麼樣的啟示?英國《衛報》的招牌記者莎拉-博斯莉對比爾-蓋茨進行了獨家採訪,試圖解讀這個超級富豪的內心世界。 ★溯根:他們為什麼總在捐? 當地時間1月25日晚19時,夕陽西下ꄊA五彩斑斕的燈光映射在西雅圖雷蒙德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車輛川流不息。 窗外喧囂的世界與室內寂宓的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間辦公室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寬敞明亮,高雅卻不奢華浮躁, 讓人覺得非常舒適。 潔白無瑕的牆壁上掛著一幅灰色調的浮雕,地上鋪著一塊棕色的大地毯, 踩上去軟綿綿的,這就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的辦公室。 這對世界上最富有的夫婦坐在一張碩大的山毛櫸辦公桌後, 神情愉快講述兩人與慈善事業的不解之緣。 一臉幸福的梅琳達依偎在比爾-蓋茨的身邊,側身傾聽丈夫侃侃而談。 “電腦狂才”比爾-蓋茨給人的感覺一向是精明強勢, 但是現在坐在妻子面前的他,目光中少了幾分淩厲,多了幾分愛意。 健談的比爾-蓋茨的開場白就很精彩: “如果認為我是為了給‘發達國家的人都很吝嗇’ 這句話平反才捐這麼多錢,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沒有任何政治目的,只是想讓非洲的那些兒童能過得好一些!” ★重誓:要把95%的家產獻給慈善事業 記者連誇比爾-蓋茨做法與眾不同, 在眾富豪們在股價狂跌的時候紛紛攥緊自己腰的時候,他卻捐出更大數額的金錢。 對記者的誇獎,比爾-蓋茨不以為然地說: “在慈善事業上沒有什麼眼光獨特還是平庸這樣的說法。 經濟越蕭條,需要幫助的人就越多。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口袋中的錢少了,就不幫助別人了!” 據世界《財富》雜誌統計, 蓋茨夫婦現在的總資產已經高達460億美金, 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富的寶座。 憑藉自己的睿智而發家的比爾-;蓋茨其實也把錢看得很重, 他不像一些有錢人那樣揮金如土,更沒有花天酒地, 他曾經說過:“我要把我所賺得的每一筆錢都花地有價值,不會浪費一分錢!” 蓋茨正在實現自己的諾言:在一次公共場合, 比爾-蓋茨曾信誓旦旦的表示: “我要將我和妻子的95% 的資產捐獻給世界的慈善事業! ”記者再次提及此事,對此,比爾-蓋茨的回答仍然是: “是的,這是一個雷打不動的決定!我不知道這些錢夠不夠多, 但是我知道這些錢是遠遠不夠的!我要做的是盡我最大的努力做我該做的事!” ★善源:父親開啟了他的善心 記者最想知道的是比爾-蓋茨的“善源”:是什麼驅動了他慈善的念頭? 比爾-蓋茨的回答非常簡明: “是我的父親!是他給我的一張圖表促使我對慈善事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雖然已經記不起具體的日子, 但是比爾-蓋茨仍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那天下午,我正在辦公室裏研究一個新軟體, 我的父親突然來到辦公室,手裏還拿著張紙。 紙上畫了個圖表,內容是每年死於輪狀病毒的非洲兒童的人數, 有好幾百萬!我很震驚,因為這種病在美國早已經消失了。 剎那間,我突然間意識到,慈善家們做得還遠遠不夠!” 如今的老比爾蓋茨很為兒子的慈善作為感到驕傲。 這位老人表示,他對退休後的生活感到很幸福。 這位73歲的前律師現在將大部分時間 花在把兒子的錢花到世界各國的健康和教育善款機構的活動中。 ★感動:母愛沒有貧富差別 相比於侃侃而談的比爾-蓋茨,妻子梅琳達就顯得恬靜了許多, 她說:“每個人都清楚,我們取自社會的東西終究還是要還給世界的, 只是方式和方法不同! 我和丈夫的哲學是:我們要把世界首富的身份和作用發揮到極致, 要採取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把我們的錢財花到最恰當的地方, 這就是我們眼中的慈善事業!” 和丈夫不同,梅琳達結緣慈善事業是因一次非洲之行, 當時她還只是比爾-蓋茨的女友。回想起當時的情景, 梅琳達感慨成千地說: “我記得,當我走進一個又一個的村子時, 看見最多的就是赤裸著身子的婦女和光著腳跑來跑去骨瘦如柴的孩子, 我覺得我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 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雖然很多的非洲婦女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美國, 但是她們愛自己的孩子就像美國母親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看著孩子一個個的被餓死或者是病死,她們和我們哭得一樣傷心! 那時,我就下決心:我一定要幫助這些可憐的母親!” 在這位身為世界首富的妻子,卻很少拋投露面的女人的眼裏, 她和丈夫是出生在社會責任感極重的兩個家庭, 他們有義務讓那些可憐的孩子們生活的好一些。 梅琳達深情地說: “所有慈善人士要做的不僅僅要拿出錢,更重要的是, 要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知道我們真心想要他們幸福!” ★共識:他們要把所有的財產獻給窮孩子 不同的感受卻達成了共同的認識:比爾-蓋茨夫婦決定,他們要捐錢,捐大錢! 他們捐錢的平臺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這家基金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會, 現在是美國著名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的10倍、 “福特基金會”的3倍。 蓋茨表示,他打算把幾乎所有的財產全都將留給這個基金會。 以他目前466億美元的資產算,基金會未來的規模起碼是目前的兩倍。 西雅圖“比爾及梅琳達基金會”總部辦公室的設計讓比爾-蓋茨夫婦絞盡腦汁, 最後兩人決定選擇一種暖色調, 並在辦公室中最顯眼的的牆上掛上一幅幅照片。 這些照片都是兩人在出席慈善會或者是在非洲的留念, 其中一幅照片上比爾-;蓋茨的懷裏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非洲嬰兒, 他眼裏露出的真誠和關愛使就象一位天使。 遠在美國的蓋茨還定期的基金會的管理人員發郵件,瞭解一些近況。 比爾及梅琳達基金會目前已經累積捐款270多億美元, 占蓋茨所擁有財富的一半,其中大部分捐款都捐給了非洲貧困國家, 挽救了30多萬個兒童的生命。 ★感悟:掏錢不會比賺錢難的 有人說,讓人掏錢比掙錢困難, 但比爾和梅琳達卻不這麼認為, 夫婦倆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捐錢不比賺錢難,4百億美元要全捐!” 夫婦倆曾經表示,他們死後,只留幾百萬美元的遺產給自己的孩子, 剩下的都捐給慈善事業。 有記者好奇地問;“難道不擔心將來孩子們會因此而恨你們嗎?” 蓋茨夫人笑了笑回答道: “他們三人現在還小,最大的不過7歲,我現在只能和他們談談吃的、穿的東西。 將來,他們肯定會得到一些財產,不過我們會等他們長大些再跟他們談這個。 我們相信, 如果父母教育得法,孩子們對待財富的看法不會和父母不同。” 對此蓋茨夫婦的善舉,有人認為, 僅僅是為了改善近年來因打官司而被損毀的公司形象,才大筆捐錢的; 也有人認為,他們這樣做只不過為了逃避政府的高額財產稅。 其實不管其動機為何,人們不得不承認, “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在替第三世界弱勢族群、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 全球愛滋病防治方面確有很大貢獻。 所有有愛心的人士都希望發達的西方國家多出幾個像蓋茨夫婦這樣慷慨資本家, 這樣貧困國家的孩子就可以少受一些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2.77.250
principeiii:資本主義的標準下 捐款數目代表了愛心的多寡 05/13 08:10
weipoyen:所以愛心是有錢人的特權嗎ˊˋ 05/21 14:29
> -------------------------------------------------------------------------- < 作者: midas82539 (新人)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閒聊] 有錢人的哲學真奇特 時間: Sun May 14 02:28:02 2006 (原文恕刪) 很抱歉 我想提出有關原文反向思考 我們不能否認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力。 但諷刺的是:在現今社會下,我們發現資本主義可藉由這些組織發揮更大的的力量。 以你說的慈濟功德會所做的社會救助機制來說好了。 我們會發現:       資助   為維持基本生理需求進行消費   非營利組織──→ 弱勢團體──────────→ 社會     ↑                     │ ──── 營利組織 ←───────────       資助         獲取廉價的勞動 我們可以這麼說: 非營利組織"鼓勵""弱勢團體"消費,並藉由消費行為獲取廉價的勞動力。 (諷刺的就是"弱勢"也是讓他們被剝削宰制的最大原因之一) 無形中增加資本主義對其的宰制。(也許也可以說是異化吧..重點是是否有自由意志) 一切利益終點還是在資本主義的金字塔頂端呀...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非營利組織的修正 使資本主義的錯誤少了些 那大家便能更加接受。 當然吾人不能不看這樣的修正的確增加社會階層的流動。 但是,我們必須思考卡內基為何說慷慨解囊是有錢人不可回避的「義務」? 也許,卡內基就是深知上述灑麵包屑引魚上勾的道理吧。 我們也不能忽略,若弱勢團體的個體成功上升至中產階層,勞動與生產力也必定會提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236.177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61.224.236.177 (05/14 02:39)
principeiii:這觀點不錯喔 05/17 08:54
sol2ex:中產階級越多 有錢人睡的越安穩 05/20 01:48
angel850516:.但民生需求本來就有,不資助他們只會讓他們餓死而已 10/28 13:44
angel850516:且在"獲取廉價勞工"這一點邏輯錯誤,如果產品需求量變 10/28 13:47
angel850516:大,應該是相對需要人力而招募員工,而不是可獲取低價勞 10/28 13:49
angel850516:工...反而企業必需因此提供工作機會 10/28 13:52
> -------------------------------------------------------------------------- < 作者: tideecho (2+2=5)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閒聊] 有錢人的哲學真奇特 時間: Mon May 15 13:58:45 2006 ※ 引述《midas82539 (新人)》之銘言: (原文恕刪) : 很抱歉 我想提出有關原文反向思考 : 我們不能否認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力。 : 但諷刺的是:在現今社會下,我們發現資本主義可藉由這些組織發揮更大的的力量。 : 以你說的慈濟功德會所做的社會救助機制來說好了。 : 我們會發現: :       資助   為維持基本生理需求進行消費   : 非營利組織──→ 弱勢團體──────────→ 社會 :     ↑                     │ : ──── 營利組織 ←─────────── :       資助         獲取廉價的勞動 : 我們可以這麼說: : 非營利組織"鼓勵""弱勢團體"消費,並藉由消費行為獲取廉價的勞動力。 : (諷刺的就是"弱勢"也是讓他們被剝削宰制的最大原因之一) 首先"資助"必須定義成"資金的援助",才比較合原作者的論證 但其實非營利組織也可以藉由捐贈二手物品來達到幫助的效果 更甚者,還可以建立學校或成立醫院等方式來改善其整體環境 為什麼透過消費行為可以獲取廉價的勞動力? 勞動價值應該是跟一個地區的勞工素質或跟社會開發程度有關 要不要說一下這裡引用了誰的理論? : 無形中增加資本主義對其的宰制。(也許也可以說是異化吧..重點是是否有自由意志) : 一切利益終點還是在資本主義的金字塔頂端呀... 對誰的宰制? 弱勢團體跟廉價勞工是等價的嗎? 被資助的這些人因為拿了錢就掉入資本體系體制了嗎? 並不是故意找碴,只是希望能更清楚理解原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2.112
IsaacStein:勞工的消費行為是用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存,也就是說,在 05/15 14:04
IsaacStein:一天的勞動下來,疲累的身體獲得補充之後,隔天又能繼續 05/15 14:04
IsaacStein:工作。當然待遇優厚一點的就能透過消費來獲得"閒暇"的 05/15 14:04
IsaacStein:假象。 我不太記得那些專有名詞是什麼,但印象中這應該 05/15 14:05
IsaacStein:是馬克思的理論。 (以上為不負責任猜測,我對社會主義實 05/15 14:05
IsaacStein:在很不熟 Orz) 05/15 14:05
tideecho:原作者看起來不像馬克思主義者阿... 05/17 08:00
IsaacStein:不像是不像...但看起來確實就是社會主義啊 @@ 05/19 14:10
IsaacStein:一切大概只能等原作者自己說明了吧 :p 05/19 14:10
vicks:建議原PO先了解馬克思的理論 10/30 23:09
> -------------------------------------------------------------------------- < 作者: midas82539 (新人)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閒聊] 有錢人的哲學真奇特 時間: Fri May 19 23:19:36 2006 ※ 引述《tideecho (2+2=5)》之銘言: : ※ 引述《midas82539 (新人)》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 很抱歉 我想提出有關原文反向思考 : : 我們不能否認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力。 : : 但諷刺的是:在現今社會下,我們發現資本主義可藉由這些組織發揮更大的的力量。 : : 以你說的慈濟功德會所做的社會救助機制來說好了。 : : 我們會發現: : :       資助   為維持基本生理需求進行消費   : : 非營利組織──→ 弱勢團體──────────→ 社會 : :     ↑                     │ : : ──── 營利組織 ←─────────── : :       資助         獲取廉價的勞動 : : 我們可以這麼說: : : 非營利組織"鼓勵""弱勢團體"消費,並藉由消費行為獲取廉價的勞動力。 : : (諷刺的就是"弱勢"也是讓他們被剝削宰制的最大原因之一) : 首先"資助"必須定義成"資金的援助",才比較合原作者的論證 : 但其實非營利組織也可以藉由捐贈二手物品來達到幫助的效果 : 更甚者,還可以建立學校或成立醫院等方式來改善其整體環境 還有用資金、或提供教育服務來改善的行為。 (補充一下好了) 嗯,我當初想的時候好像刻意忽視了"服務"這個面象。 事實上以提供服務使整個地區的環境提升遠比用金錢資助好的多。 這是我的疏失....: ( (現在來看這個論證真的是破綻百出呀...= = 我應該好好把NPO的基本概念弄懂才對的...) : 為什麼透過消費行為可以獲取廉價的勞動力? ^^^^^^^^^^^^^^^^^^^^^^^^^^^^^^^^^^^^^^^               我定義的太爛了..不該沒頭沒腦就加廉價兩個字= = : 勞動價值應該是跟一個地區的勞工素質或跟社會開發程度有關 ^^^^^^^^^^^^^^^^^^^^^^^^^^^^^^^^^^^^^^^^^^^^^^^^^^^^^^ 當初的想法其實跟IsaacStein於註解中提到的差不多,也就是: 勞工的消費行為是用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存,在一天的勞動結束後 ,能利用消費行為使疲累的身體獲得補充。再度繼續工作,生產商品。 那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論點: 也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的架構下,他的運作模式可簡化為『生產』→『消費』 商品生產為起點,消費為終點。 而這中間環節又可以分為兩個變項, 也就是所謂的「分配」(如市場供需與產品配銷的結構), 和「交換」(如個人購買行為)的概念。 在馬克思主義的眼中:生產與消費是一體的兩面, 生產本身不僅創造了消費的對象(消費品),它也規範了相關的消費活動。 但作為消費過程主體的商品,它只有在被消費的過程當中才能證明自己是產品。 我們在做「消費」的動作是在把產品消滅的時候才算真正完成, 所以產品本身並不是重點,重點是環繞在消費過程的種種活動。 而我想問的就是:「消費者消費的對象究竟是什麼? 在全球化與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若生產者遭受過度激烈競爭的情況下, 那我們消費的是某些國家的勞工於極度惡劣的勞動環境下的血汗錢嗎? 而NPO或NGO會不會變相鼓勵該國政府甚至勞工繼續這樣的剝削行為呢?」 近年來最典型的例子大概是1999年咖啡豆價格狂跌導致中南美咖啡農民不聊生的慘境。 (特別是哥倫比亞還有巴拿馬這兩國) 隨著全球化和WTO的自由市場機制下,加上越南等新興產豆國擠進國際咖啡出口市場, 市場啟動殺價競爭,造成咖啡農場工的薪資僅達一磅咖啡豆零售價的1/4 但是:台灣的消費者,似乎在優雅的星巴客等高級咖啡廳下, 感受不到低廉咖啡豆價,所帶來的廉價咖啡。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咖啡中盤商在農場工人至消費者兩造間, 利用市場資訊不對稱之便,盤剝了超額的利潤, 在這個個案中:非營利組織採用遊說的策略 呼籲消費者直接購買由第三世界小農合作社生產的有機咖啡, 免除咖國公司和中間商的剝削,並賦予公道的價格,改善其生計。 並以社會環境責任機制的立論, 要求代工廠商必須遵守當地環保與勞工法令,並予員工各項公平的對待等。 同時要求跨國企業將賺取的公平利潤回歸挹注於當地社群的教育、醫療與方面的改善。 在這一個案例中,我到現在還是看不太出來NPO(非營利組織)有發揮什麼樣的影響力。 至少我在台灣的咖啡廳內看不出來= =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另一個更明顯的個案: 惠普公司(HP)在2003年初,以上述「社會環境責任」機制的架構下, 進行綠色與藍色採購的政策, 由針對工廠綠色(環境與工安)與藍色(勞動條件)標準進行稽查。 並將中國大陸視為違反此一社會環境標準的高風險地區, 要求代工廠商必須遵守當地環保與勞工法令,並予員工各項公平的對待等。 然而,這套機制在擺放進跨國生產供應鏈的邏輯中時, 我們會發現這些品牌或零售商家為了市場佔有率和利潤率最大化, 經常刻意壓縮產品生命週期, 讓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進而引領新的消費需求與欲望再生產。 一旦此套供應鏈機制反饋到工作現場時, 趕工加班、高職災發生率等惡劣勞動條件的現象就層出不窮。 跨國公司根本是現場工人惡劣勞動條件的始作俑者。 根據香港的勞動人權組織的研究更可發現, 資訊電子產業相對於運動鞋與成衣等傳統產業工人的勞動條件,不僅更惡劣, 職災發生率更沒有明顯之降低。 而且惠普併購康柏電腦公司後,採購量暴增, 且開放網上訂單競標後,擴大自己的採購量, 引誘代工商殺價競爭,得以進一步壓低採購價格。 HP的的藍綠採購的政策無異是把社會責任的成本轉嫁給代工廠商自行吸收嘛! 在這裡我們很失望的發現:「社會環境責任」自此已經淪落成一個符號, 變成新興跨國企業對中國勞工剝削甚至宰割的一個工具了...... 惠普財源滾滾,代工台商則個個晉身新貴,而中國血汗勞工的環境跟本沒變。 這真的是對非營利組織所宣導的修正理念一大反挫。 總而言之: 當跨國公司以中立形象或利用NPO做為窗口出面介入現場勞資關係與爭議時。 我們還是要思考:跨國採購與品牌公司所做為與不做為在形式上與實質上, 是不是逐步地將勞資關係與勞動執法給私有化。 而成為一個剝削的合理化藉口。這是我所想說的。 : 要不要說一下這裡引用了誰的理論? 主要是馬克思啦:p : : 無形中增加資本主義對其的宰制。(也許也可以說是異化吧..重點是是否有自由意志) : : 一切利益終點還是在資本主義的金字塔頂端呀... : 對誰的宰制? : 弱勢團體跟廉價勞工是等價的嗎? ^^^^^^^^^^^^^^^^^^^^^^^^^^^^^^^^ : 被資助的這些人因為拿了錢就掉入資本體系體制了嗎? ^^^^^^^^^^^^^^^^^^^^^^^^^^^^^^^^^^^^^^^^^^^^^^^^  這裡是我最大的敗筆吧我想  這兩者不能等價視之。  (我那天寫的怎麼都沒好好想清楚就亂下結論了= =唉)  對不起 : 並不是故意找碴,只是希望能更清楚理解原意 嗯,不好意思 其實我在這方面並不是很懂  只是看到一些事件會想說『真的是這樣嗎?』  然後開始找相關資料做論證  也許有時候會因"執著"於反思而失去了更多東西也說不定。  謝謝你的指教^^ PS: 突然發現,這個題材應該放在馬克思板比較恰當的說    如果板主覺得離題很大的話我會轉掉自D的。    真的很不好意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85.11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61.217.185.11 (05/19 23:25)
RitsuN:我覺得非常有趣 *_* 西哲板也是很自由主義化的啦~ ̄▽ ̄ 05/19 23:51
> -------------------------------------------------------------------------- < 作者: sol2ex (獸穴之主)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閒聊] 有錢人的哲學真奇特 時間: Sat May 20 02:09:19 2006 你是否想表達 消費者所消費的是對第三世界勞工的剝削 企業以道德做為促銷的噱頭,僅只是噱頭而無助於改善勞工被剝削 NGO面對此況卻無作為或無力作為 這樣? 我看過一些NGO在推行公義商品,即透過與產地勞工的直接購買,減少中間商的抽成 但最大問題在 組織的黑箱作業,誰也不知道是否真正幫助到那些勞工 星巴客也曾提供過較貴的公義商品,但那多出的利潤進到了誰口袋 天知道? -- 這不只是文字訊息的交換 這是意志在我們靈魂間的流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44.132 > -------------------------------------------------------------------------- < 作者: midas82539 (新人)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閒聊] 有錢人的哲學真奇特 時間: Tue May 23 00:28:48 2006 ※ 引述《sol2ex (獸穴之主)》之銘言: : 你是否想表達 : 消費者所消費的是對第三世界勞工的剝削 : 企業以道德做為促銷的噱頭,僅只是噱頭而無助於改善勞工被剝削 : NGO面對此況卻無作為或無力作為 : 這樣? 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啦,畢竟它們並沒有具有如政府那樣強大的強制力。 NPO與NGO最大的目的是避免所謂的: 「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政府服務講求普遍性, 但是人民因種族、宗教、教育、社經地位...等差異性,產生異質的需求, 所以服務勢必無法滿足每一個人。 甚至會使得一些人得到額外的受惠,而應該受惠的人卻被排除在外的現象。 (整理自Wesbrod , 1989 : 26) 與「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現象: 最大問題在於「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etry)── 消費者若沒有充分的訊息與專業知識,判斷產品或其接受勞務的數量與品質。 消費者在議價的過程中無法處於公平合理的地位。 甚至會被收取過高費用或得到劣質的財貨,而蒙受大量損失。 造成所謂「契約失效」的問題。(江明修,1994:36) 並進行修正,執行政府或營利組織無法完成,或跟本不願去做之事務。 但是講規講,我們在這些倡揚優點的立論下,我們還是要批判性思考: NPO是不是真的那麼神? 公民社會與國家的關係是不是才是NPO良寙的關鍵因素? 你看北美歐洲(特別在北歐那一帶)的非營利組織多麼有影響力, 那是因為它們的公民社會相對獨立於國家,而且具有強力的自主性。 公民社會愈強大,愈會產生出相應的制度與組織來支持公民所在意的理念與全體利益。 反之,公民社會愈虛弱,愈容易受到國家與市場領域的宰制。 (引自Janoski, T. (1998).Citizenship and Civil Society)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非營利組織若是放棄它的自主性、民間性與公益性質, 甘受政府或商業利益的介入與操縱, 勢將成為官僚權力的延伸或市場私利的爪牙,進而弱化公民社會的力量與發展。 這是很可怕的。 : 我看過一些NGO在推行公義商品,即透過與產地勞工的直接購買,減少中間商的抽成 : 但最大問題在 組織的黑箱作業,誰也不知道是否真正幫助到那些勞工 : 星巴客也曾提供過較貴的公義商品,但那多出的利潤進到了誰口袋 : 天知道? 是呀 看起來就像是『無印良品』也躍伸成新的品牌的翻版與無奈一樣= = 不過像歐州國家的npo來說,這些收入和支出都是很透明化的。 是可以追蹤的說。 只是如果他們要放在知名品牌的店家販賣勢必會抽成吧... 話說我有朋友去紐約還看過寫『海豚安全』(dolphin save)的三明治, 還比其它家賣的鮪魚三明治貴。 原因是因為有些漁船會為了營利而獵殺海豚當鮪魚來賣, 而買了那家有標dolphin save牌子的三明治可以保障這種鳥事不會發生,又可以贊助。 但你要不要讓非營利組織也來賺你這幾毛錢的話...這 見人見智啦 你講的應該是慈善的家長制問題(philanthropic paternalism): 非營利組織中掌握最多資源者對於組織的運作與決策具有最大的影響力, 如主要捐助者和董事會,服務對象反而因是弱勢群體和純粹受惠者的角色 而難以對資源運用擁有發言權。 目前我國非營利組織設立多採報備制,除非觸法,否則不需監督, 多賴自律規範與同業監督。 非營利組織資訊是否公開透明也是弊端之一。 但要不要設個超然的力量監督的話就要扯到所謂的『自律』和『他律』的問題了 這可以辯論很久很久=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63.154 > -------------------------------------------------------------------------- < 作者: solomn (所羅門王)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閒聊] 有錢人的哲學真奇特 時間: Sat Oct 28 03:20:28 2006 自由經濟市場本來就非常競爭 企業不盡力節省成本,很容易被競爭對手幹掉 (就算是共產國家,一樣得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手) 剝削勞工是過度競爭下不得不那樣做...不要剝削的太離譜,甚而違反法律就好 而且公司賺錢,上面的人當然想分比較多 畢竟是他們在主導經營公司 不然叫下面員工,自己創業當老闆,我們又做不來 所以被剝削也沒話好說 頂多趕快提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提高自己與雇主談判的籌碼 而且不可能每個公司都是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與服務 可以提供差異化的消費內容來賺大錢,與員工共享高利潤獲利 企業的慈善事業,不管出於己利還是公義 我想,只要被援助者的生活能有效得到改善就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0.81 ※ 編輯: solomn 來自: 140.112.230.81 (10/28 03:21)
vicks:倒因為果 10/30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