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IG552 (本槍價值參仟伍佰元整...)》之銘言: : 補充一點 : 其實長門設計時已經汲取了日德蘭的經驗 : 所以在裝甲配置上採用集中式防禦配置並強化彈藥庫對大角度落下砲彈的防護 : 但正如您所說 : 長門級仍然不脫金剛級以來 : 強調火力與速度的特性 : 所以多少還是在防禦性上有所妥協 其實日本系的戰艦後來改裝時, 也都針對彈火藥庫上方的防禦加以強化過; 但是不一定大家都有足夠的空間去裝這些額外的裝甲板. 此外即使彈藥庫不爆, 其他地方可以鑽的地方還是一堆.... : 這點基本上是對的 : 不過美系戰艦和日系戰艦在甲板裝甲設計上 : 有一點差異之處 : 相較日系戰艦以單層甲板裝甲為主的設計 : 美系戰艦(特別是1930年代中期後的設計) : 偏重多層式甲板裝甲配置 : 一般都說IOWA的甲板裝甲是152mm(6in) : 但這是當作主防禦甲板的第2甲板裝甲厚度 : 若加上第1甲板的38mm(1.5in) : 及第2甲板下方的第3甲板16mm(5/8in) : 其三層裝甲配置的方式 : 其防護效率比同等厚度的單層裝甲為佳 : 另外還有一點 : 就是在裝甲材質方面 : 即使到了大和級建造時 : 其使用之VH Face-Harden裝甲板 : 一般認為其效能仍停留再一次大戰英國KC裝甲的等級 : : =============================================================== : : 至於戰艦以外的巡洋艦呢? : : 條約的排水量限制本來就很嚴格, 日本重巡的側面裝甲帶也只有4吋厚度, : : 在各國的條約型重巡改造前還算可以 : : (美國5吋, 英國1吋: : : 英國得拿武裝與防禦換居住性與續航力, 裝甲薄的跟紙一樣...); : : 但是改裝後就變成最弱的--因為英國的裝甲跳到5.5吋.... : : 當然這些裝甲碰到自己的8吋砲近距離射擊可能都擋不住, : : 8吋砲在10km的穿甲力至少超過10吋(254mm), : : 不過條約的規定就是這樣, 所以也沒辦法了 XD : : (這也就是為什麼比叡會被美國的巡洋艦在亂戰中打殘的原因: : : 在近距離亂戰中, 美國巡洋艦的砲擊還是有辦法貫穿你的主裝甲帶, : : 更何況是主裝甲帶保護不到的地方?) : : 上面的話大家其實一樣慘: : : 各國的條約型輕重巡全部都不超過40mm(僅有Portland的64mm是唯一例外), : ^^^^^^^^^^^^^^^^^^^^^^^^^^^^ : 不知k大的資料依據為何? : 在下看到的資料中 : 光是New Orleans的甲板最厚部就有57mm(2.25in) : Brooklyn則有51mm(2in) 糟糕, 寫的時候看漏了.... 美國重巡從Portland開始減少砲門數量, 縮短防禦區間的長度, 並且完全不用魚雷, 只裝火砲, 因此比較有空間放更多的裝甲. : 最上級「輕巡」的甲板裝甲更達60mm... 這點倒是怪怪的, 最上型的船體結構設計跟其他重巡其實沒有多少的差別, 要壓排水量去增加裝甲的話就一定得從其他方面動手, 但是好像也沒有哪裡有特別犧牲的地方.... : 另外 : 其實一如戰鬥艦 : 美造巡洋艦也偏好多層甲板防禦(雙層) : 所以上述美軍巡洋艦的實際水平防禦力還要更高一些 : 總之 : 當時各國艦艇的甲板防禦都有問題 : 但可能日軍艦艇的問題會更明顯一些 其實美國的航艦也是, 飛行甲板是雙層化的-- 兩層中間放的是人員居住區等等.... 所以美國的飛行甲板雖然沒裝甲, 但是還是比日系的飛行甲板要厚. : 最後 : 順便回一下k大另一篇有關信濃的po文 : 其實依據美軍戰後的研究 : 認為信濃的舷側裝甲帶不僅連接點的結構有問題 : 其實另一個問題是裝甲帶的設計位置也有問題 : 有一種說法就認為 : 當天SS-311艦長設定較淺的魚雷深度 : 剛好避開了裝甲帶最厚的部分 加上美軍魚雷的裝藥普遍換成威力更強的Torpex, 單發的破壞力跟日本的長矛有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