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最近期末考完了總算有一些閒時間能繼續發文,沈惟敬的部分其實還有一些沒補充到的後 話,我想之後有機會再補充,書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來寫沈惟敬這段時間的行為目的跟際遇 ,不過畢竟他之後的下場跟這場戰爭目前還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先跳過回頭講重點的平 壤會戰 平壤會戰應該分兩回講,這一回講戰前,下一回再講正戲 議和之後 話說沈惟敬一回去就和李如松報告了朝鮮的經歷,結果李如松居然毫不猶豫就直接把它拿 下打算當場拖出去祭旗,最後沈惟敬被李如松幕僚李應試救下理由是因為沈惟敬和小西行 長存有約定要回去冊封,明軍可以偽裝成冊封儀隊混入平壤,沈惟敬這才大難不死 但沈惟敬此時已經很清楚了,石星等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他一個人活得好好的,如果哪 天他沒了利用價值,隨時能把他拖去砍了,事實上沈惟敬這人在文武官兩方都不得討好, 因為他完全是一介市井之徒空降變成游擊將軍的,部分官員甚至積極蒐證他在朝鮮的活動 情報打算直接給他一個叛國罪砍了,沈惟敬最後的保命符只剩跟小西行長的這個約定 一旦滅了小西收復朝鮮,沈惟敬的命也將隨著戰事終結而一併告終,他是不可能久活的, 因為"談和"這事對明朝來講實在是太過不名譽了 正式入朝 現在李如松已經整備好入朝大軍準備抗擊日本了,先來講講李如松這人 李如松,在本書的評價是"大明的霍去病",一個典型的遼東軍人,同時也是軍事世家出生 其父李成梁是萬曆第一名將,遼東的實質統治者,李成梁共九子,五個總兵官四個參將, 李家軍也是遼東軍的核心 而李家門生、舊故遍布軍中,不只李成梁,李如松小時候接觸的也是這些人,盡是些邊界 出生的將領,而李如松還有個老師:徐渭,嘉靖年間抗倭名將胡宗憲的幕僚,從小接觸這 些前線事物跟貴族式教育讓李如松培養出了優秀的軍事素養跟鮮明的性格 當然李如松是一個在前線打滾的將領,他的脾氣也跟他的能力一樣成正比的大,他不管在 哪都留下不少和同僚激烈衝突的紀錄 當時寧夏戰爭剛宣告完結,宣大、京城、南、苗精銳盡出都攻不下的寧夏城最後栽在他跟 他的遼東兵底下讓他更加的目空一切 十二月八日,李如松才剛回到了遼東,馬上就禮儀一事跟宋應昌發生衝突 在大明,除開國那一代以外,武人地位都低文人一截,武人最高能擔任的職務只到總兵, 更高階的總督、巡撫等職位只有文官才能擔任,但李如松此時的頭銜,是提督薊遼保定山 東等處防海禦倭總兵官,而宋應昌則是兵部右侍郎的身分:經略薊遼山東保定等處防海禦 倭事務 按理宋應昌是實質上李如松的上司,李如松應全副武裝在門庭處給宋應昌叩頭後再出門換 衣才能說話,這規矩是祖宗定的,明朝歷來就是文官帶兵,所以武官都得照規矩的禮儀來 ,但李如松硬是以"位階"相同拒絕行禮,實際上的位階兩人確實也相同(經略和提督同級) ,應屬同事 李如松的提督之銜也是得來不假,大明從來是不替武官上提督職銜的,李如松算是當朝破 天荒第一人,宋應昌當場也不和李如松吵,默許了他的態度 明代軍中軍統帥和參謀部因為文武分離而一直存在著隔閡,李如松甚至在晉見國王李松時 直接跟國王講不用聽那幾個贊畫(相當於幕僚參謀)的話 而李如松除了不給宋應昌面子外,對南兵也是異常嚴苛,吳惟忠應朝鮮方要求於十二月十 四日先期渡江,十九日抵達安州,本來這算是正常的調度,但李如松卻突然發難說毫無組 織紀律要軍法從事 而李如松也沒在朝鮮王室留下什麼好印象,不只是他的性格,更是因為他是遼東出生,刺的是李如松的祖先李英正是朝鮮人內附大明,李如松其實是有些朝鮮血統的 在殺雞儆猴了一輪後,總算確實控制住四萬大軍的李如松在十二月十六日正式從遼陽啟程 ,二十五日抵達了義州 同時期跟著主帥拔營出征的,包含了在邊境集結完畢的大軍,還有宋應昌費盡心思從全國 調來的大量火炮 二十五日,李如松在義州晉見了李松並展示了完整的軍容,同時公布了明軍作戰計畫表: 正月攻克平壤、二月收復漢城、三月就收復朝鮮全境 這個計畫聽起來一點也不實際,李如松還有計劃打算繞過平壤直搗漢城,所幸這回朝鮮人 阻止了因喝多了酒意上來在胡言亂語的提督大人 不過李如松的計畫中不難看出遼東軍人典型的一點:喜歡出奇不意 從祖承訓開始,遼東軍每個人都喜歡給敵人"驚喜",李如松更是箇中好手,這種高風險、 高報酬的戰法確實在第一次東征中發揮了不少效果,而主要造成李如松如此為之的理由, 最終還是後勤問題 實際上這次入朝作戰計畫大多是由贊畫袁黃所制定,最後明軍的行進路線,選擇了祖承訓 的老路,理由之一,是這條路基本直線,便於補給,另一點是明軍帶了大量火炮實在不適 合繞遠走山路 而這次朝鮮方負責糧草調度的,還是柳成龍 糧草 糧草在整個朝鮮七年戰爭期間一直都是個問題,這次入朝明軍約四萬,含大約兩萬多匹戰 馬,朝鮮方初步估計一名士兵平均一日吃掉一升五合,馬一日吃豆料三升,這樣消耗平均 一日約七百二十石糧食和八百零一石豆料,要支持這種消耗速度兩個月的作戰,至少需準 備四萬三千兩百石、馬料四萬八千多石 更要命的是,這是按照大明的標準算的,大明是十斗一石,朝鮮是十五斗一石,這實際還 要更多,大明的一升五合以朝鮮來算變成了二升七合,也就是說如果依朝鮮標準來算,消 耗量還要變成加倍 最後柳成龍再折騰了一次終於湊足了五萬石糧食和三萬石馬料,勉強能打一場短期決戰 ,至少夠撐到擊垮小西行長第一軍團 而宋應昌這邊也不是無所事事,他知道朝鮮方糧草供應有困難,於是事前下令所有部隊在 遼東集結,當地就食,為的就是不要繼續消耗朝鮮境內所剩不多的糧草了,結果反而是朝 鮮在催促大明趕快發兵,壓根就沒打算給明軍留後路,能打下平壤、開城就夠了,接下來 就是走一步算一步 不過宋應昌也不是白痴,他在邊境設法湊齊了八萬糧草以備不時之需,朝鮮對於明朝的態 度讓宋應昌警覺朝鮮方糧草問題的嚴重性 但最後他還是漏算了,糧草有了,可是卻不會自己往前線走,他高估了朝鮮的運輸能力 祖承訓到的時候是夏季,糧草尚可用河運送達,朝鮮還算有餘裕,但冬天河床結冰,這就 是另一個大問題了 於是乎,為了四萬大軍的肚子,壬辰戰爭期間最惡名昭彰的後勤工作就此展開了,為了把 糧食往前送,幾乎當地所有的民力都被動員起來 這個時期朝鮮國力匱乏,要人沒人,要獸沒獸,連和尚都被拉去運糧草,搞的朝鮮遍地哀 嚎,但即使是這樣極限的壓榨人力,後勤速度仍舊完全的追不上戰線推進速度,這樣的一 個遠因造就了之後一場接近送死的會戰:碧蹄館之戰 袁黃同樣意識到了運力這問題,他向宋應昌上書,要求明軍優先消耗朝鮮當地糧草,讓輜 重火炮優先送來,就算如此,前線的物資還是嚴重匱乏不敷使用 截至一月七日平壤開戰時的物資調度,明軍糧草尚有一半堆積在義州,約四分之一堆在安 州,僅約四分之一能送到前線 而那些被指定為優先項目的軍火物資則大量堆積在後方安州等地,袁黃親自巡了一圈發現 前線的兵站儲量已經見底了,後面運來的物資還不知在何處,一堆火炮是已經趕不上平壤 的戰事了,但這樣下去,明軍將會有大量的傷亡,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退兵 無論哪一個事情發生了,絕對是大家都吃不完兜著走,袁黃憤怒地向柳成龍等人大吼,要 他們給我想點辦法,明軍特地為了幫你們復國而來沒理由在這接受乞丐般的待遇 柳成龍根袁黃一樣也急得要死,他就是擔心明軍真的退兵了,連忙下令安定三縣再次搜刮 糧草,總算是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 除了糧草和物資的運補問題,袁黃還肩負了中朝聯軍的信息互通,簡單的說就是情報管理 的工作 第一次平壤會戰曾發生過朝鮮臨陣脫逃的事蹟,令雙方心有餘悸,因此這次更大規模的戰 鬥需要確定雙方的指揮權跟信息溝通等等手段 指揮權好解決,李如松強硬的性格早已控制住實質的領兵調度,這點雙方默認李如松臨場 指揮,而戰法上明軍為主朝鮮軍為輔並適度配合明軍各種戰場支援這也是一早商討好的, 唯獨情報共享、信息互通這點一直都做得很爛 袁黃在又研究了一輪後發現問題癥結出在驛站系統上,朝鮮的驛站已經隨著戰火波及官員 四處逃跑後大多荒廢了,袁黃現正重新啟動這些驛站系統的運作,他首先下令嚴令不准隨 意打罵驛站人員,再來下令驛站人員不准隨意逃跑,不管犯哪條都是砍頭 同時為了強化管理,袁黃設立了"循環簿"系統,其實就是驛站的登記簿系統,不管誰來誰 走了,時間日期人員資訊等均須統一紀錄,每五日回收並統一確認一次,這樣可以有效控 管來往驛站的人員 最終這些工作都完成後,袁黃和劉黃裳正式向朝鮮發了一道[大明欽差經略防海禦倭軍務 兵部諮文] 至於內文網路上有不少原文: http://tieba.baidu.com/p/1073167627 這篇諮文雖然名義上是發給朝鮮,實質上是公告朝鮮日本大明正式宣戰的戰鬥檄文,當中 把所有的情勢都講了一遍,順手也貶低了日本一輪,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對日本的命名模 式並不熟悉,因此秀吉被正名為"平秀吉",而一堆將領也因為秀吉姓了""跟著在文書中 也姓""了 不管如何,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何在?就看李大提督了 -- 有一天,毛利元就把他的三個兒子叫來,並拿出一支箭矢: 我今天要訓誡你們一件事,這裡有一隻箭,我只要稍微用力(啪!)他就折斷了,但是如果 我把三隻箭拿在一起....................(啪!!!) ................................ ..................... ........你們看,我很厲害對吧? by 毛利家 三矢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3.161.21.23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Warfare/M.1411563346.A.296.html
genewing: 推 09/24 21:04
ilikebulldog: 日本姓跟氏分開的,秀吉姓平好像也沒錯(雖然是假攀 09/24 22:21
iiooiioou: 推,反正朝鮮之役打完,明朝還是沒搞懂秀吉上面有天皇 09/24 22:23
EvoLancer: 日本的姓 氏 苗字 名 都各自代表不同意義 09/24 22:42
yamatobar: 大明王朝當時對日本的認知,還比不上現在許多國家對北 09/25 00:11
yamatobar: 朝鮮(北韓)的認知,基本上大明的世界觀 09/25 00:13
yamatobar: 僅限自身,塞外的外敵和藩屬國 09/25 00:14
HAHAcomet: 明史連秀吉發跡的過程都亂寫一通了 把明智&毛利混一起 09/25 01:48
※ 編輯: chuckni (153.161.21.237), 09/25/2014 03:00:18
mackulkov: 後勤啊後勤 看了覺得當時的明軍好痛苦 09/25 05:55
hwsh60013: 推推 09/25 07:28
diablo81321: 薩爾滸逃掉那個李如柏也是李成梁一家沒錯吧? 09/25 10:10
jimmy5680: 是啊,李如柏是李如松的弟弟,也有去打朝鮮 09/25 11:04
jimmy5680: 李成梁的兒子都李如●,●是某種樹XD 09/25 11:07
saltlake: 李成梁:老子 已經是棟樑 兒子還是原木有待吾皇賞識 09/25 12:57
andystupid: 推 09/25 13:44
munichuihsin: 可惜大明不是美帝,點西化試試,看可否送冰棒到前線 09/28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