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再度奔馳 哈羅德二世在五天內返回倫敦(也就是九月六日左右),並匆忙下令重整部隊和動員更多人 手。他的兄弟和臣子給予各種建議,但是國王本人仍定調南下交戰,想要透過自己擅長的 戰略急襲來把諾曼人阻擋在濱海地區。他不忍家鄉遭受蹂躪,決心盡快未人民免除苦難。 原先威廉在艱辛的渡過海峽後準備北上直撲倫敦,但是一方面他的部隊太過疲累、路況不 佳,一方面哈羅德二世快速的返回,使此一構想落空。他於是改為橫行南方、劫掠以提供 糧食,並緩緩北上進行決戰。 九月14日,諾曼軍隊撲向了部署在山丘上的英軍,爆發黑斯廷斯戰役。 直撲未果 十一世紀的諾曼軍隊裝備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維京人並無太大差別,但是重視的部分就大 不相同。諾曼軍隊的優勢在於重視弓箭手和騎兵,重步兵方面就遜於英倫和北歐,也比較 少見斧頭而多用刀劍。 威廉的部隊被估計為七千五百人左右,另外兩千餘人是水手和非戰鬥員。在這支陸軍之中 ,可以概略分為兩千名騎兵、四千名重步兵和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值得注意的是威廉麾下 有些是十字弓兵,這在當時的西歐還很少見。 與之對陣的英軍則有約八千人,其中約八百人是王室衛隊、七百人是受選民兵,動員民兵 約六千數百人,但是因為戰役過程中有些許兵力勉強趕至,英軍參與戰鬥的兵力可能更多 。哈羅德二世雖然已經在倫敦停留數日,很多缺乏馬匹的民兵仍不及趕至,否則英軍應可 再增加一些兵力。 諾曼軍隊左翼是布列塔尼部隊、中央是諾曼人、右翼是法蘭西─法蘭德斯人。 以下三者的四個數據分別是總兵力、弓箭手、重步兵和騎兵,應該是學者推測出來的,所 以當個概略就好。 左翼:2000 ; 400 ; 1070 ; 530 中央:4000 ; 800 ; 2130 ; 1070 右翼:1500 ; 300 ; 800 ; 400 仰攻的諾曼軍隊受限於地形而無法進行迂迴行動、就連展開都顯困難,不過位於高地的盎 格魯撒克遜陣列同樣感到壅擠,據說就連受傷者都很難挪到後方。因為哈羅德二世選擇的 這個戰場地形使自己難以後撤,據說有少數英軍畏懼而脫逃。 仰攻的諾曼軍進展並不順利,弓弩手的幾次發箭並沒能在堅韌的盾牆上面打出明顯缺口, 而且因為缺乏弓箭手的英軍少有回擊,攜帶箭矢數量有限的諾曼弓箭手很難撿到對方發射 的箭矢,在幾輪射擊之後就彈藥不足。 接著衝出的諾曼騎兵和步兵先是被從高處飛來的標槍、飛石、飛斧與箭矢痛擊,然後在安 穩不動的盾牆前面掙扎著想要突破,很多人被盾牆後方伸出的長矛和刀劍刺傷擊退,還有 些被盾牆後方躍出的持斧步兵猛力揮砍而倒地不起。 十一世紀的諾曼騎兵還沒有發展成日後人們印象中的騎士,他們的騎槍可以投擲也可以揮 刺,但是裝備還不足以進行下手持矛的衝鋒,甲冑也不足以抵擋英軍步兵的反擊。面對盾 牆的時候,他們不論持矛或改用刀劍錘斧都難以突破,比步兵好不了多少。 英軍高喊「Oli-crosse!」(Holy Cross)、「Godemite!」(God Almighty)、「Ut, ut!」 (Out, out),士氣更加高昂。 據說有一名叫做Taillefer(古語的「斬鐵」)的諾曼勇士(一說是文人)取得了威廉的同意 ,唱著羅蘭之歌騎馬當先衝陣,他用長槍和長劍分別殺死一人之後落馬陣亡。此一傳說未 知真假,但是流傳甚廣。 隨著戰況逐漸激烈化,諾曼軍隊逐漸被推回,而位於諾曼左翼的布列塔尼部隊更因為傷亡 慘重而開始潰敗,甚至出現威廉戰死的傳言。此時諾曼人瀕臨全面瓦解,而英軍則認為勝 券在握。 此一情勢迫使威廉冒險脫下頭盔嶄露面容,並且和掌旗手一起來回奔馳才止住了流言、鼓 舞了部隊的士氣。然而左翼畢竟開始鬆動敗退,諾曼軍似已難以取勝。 戰局迴轉 就在這個時候,英軍出現了指揮上的混亂,哈羅德二世堅持固守高地,但是他的幾個兄弟 和其他伯爵、甚或只是更基層的領主萌生追擊的想法,以至於英軍左翼在戰況不錯的情況 下過於趨前,遭到一批諾曼騎兵的逆襲, 接下來的交戰情況就有一點爭議,古代的編年史通常描繪為諾曼士兵數次刻意的佯敗,但 是後世有人質疑那只是諾曼士兵在白刃戰中敗退或單純後退休息。 目前的研究顯示諾曼騎兵詐敗並回擊是有可能做到的,大致可以符合文獻和貝葉掛毯的描 繪,只是沒辦法確認這場戰役中究竟細節如何。 無論如何,在一次次的激烈交戰中,許多裝備較佳的侍衛和領主衝出防線追擊,結果遭到 諾曼騎兵的回擊而被殺,導致英軍的防線逐漸變薄且開始鬆動,盾牆上滿是補上崗位的裝 備較差的民兵。 然而戰術上的微薄優勢無助於諾曼軍隊,只要太陽下山前仍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威廉將 不得不將自己疲憊且缺乏後勤的部隊帶回家鄉。英軍依然固守高地,滿是屍體的山坡更宛 如新出現的障礙,使諾曼士兵進攻時更為艱苦。 雖然諾曼騎兵在戰役中憑藉優異的機動力和突擊能力殺敵頗多,卻也在一次次的交鋒中蒙 受反擊,到了戰役後半段,絕大多數的戰馬都已受傷、被殺或疲憊到無法疾行,倖存的諾 曼騎士都下馬與步兵並肩苦戰。事實上,據說威廉自己就在激戰中損失三匹座騎(一說一 匹)。 一些信賴存疑的中古文獻栩栩如生的描繪了戰鬥如何慘烈,例如諾曼軍隊的一些貴族和勇 士如何揮舞刀劍殺敵、盎格魯撒克遜人如何用斧頭斬殺對手,還有傳說威廉本人也曾被斧 頭打中。 最後突擊 經過好幾個小時的惡戰,諾曼軍隊終於發起最後的攻勢。 貝葉掛毯和部分文獻暗示許多箭矢在戰役過程中被送到戰場,這可以解釋為何諾曼弓箭手 能在戰役尾聲突然成為戰鬥中的亮點。或許是為了避免射中位於前方的友軍,諾曼弓箭手 此時把彈道調高,許多位於後列的英軍民兵因此被箭矢射傷倒地。 就在諾曼弓箭手以臨時的補給進行最後的攻擊時,哈羅德二世很可能中箭倒下,但也有文 獻描繪他被砍倒。這並不衝突,他可能是先被射中,然後被諾曼戰士所斬殺,不過中箭的 說法後來受到史學家的質疑。 哈羅德二世的陣亡使已經達到極限的英軍戰線瓦解,只有他的侍衛奮戰至一兵一卒。象徵 威塞克斯的飛龍旗倒了下去,戰鬥者軍旗則被諾曼人當作戰利品,日後送給支持威廉的教 廷。 部分諾曼士兵追擊英軍到了林中,結果被殘餘的英軍─可能包含少數剛趕到的人─埋伏並 擊斃,不過後續趕到的諾曼部隊將這些英軍再次逐退之後沒有繼續嘗試在漸暗的夜色裡挺 進。 改朝換代 哈羅德二世死後,一些殘存的貴族試圖扶持前代國王愛德華的兒子艾德加二世即位,但是 不久就被迫承認威廉繼承王位。 很多盎格魯撒克遜貴族並沒有與威廉周旋的必死決心,反而只求維護自己的利益,先前提 過的北方伯爵兄弟就是一例,他們不但沒有參加黑斯廷斯戰役,之後也接受威廉的統治權 ,儘管日後抵制威廉日益囂張的王權而又有衝突。 盎格魯撒克遜人在1066年之後未能將諾曼人驅逐出去,大小衝突不斷,但是到了中世紀晚 期以後或許因為歐陸領地喪失,對英格蘭的認同提升,雙方逐漸又融合。 此外,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特色也沒有被全盤壓抑,日後英軍在百年戰爭時經常讓騎士下馬 步戰,就可能受到昔日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影響;近代以前英國的社會體系和民兵系統等等 也多少能看出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痕跡。 PS: 這兩天看了一本書《未竟的帝國:英國的全球擴張》,在講大英帝國的建立過程、戰略布 局與瓦解,是《帖木兒之後》的作者寫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XD -- 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 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4.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2027346.A.A55.html
roy0204758: 推 英格蘭的民兵動員體系和法國相比真的很特別 01/23 23:53
slcgboy: 有沒有發生過奪旗 結果往後送的時候以為是衝鋒的事情阿? 01/24 00:04
Kerkouros: 是我漏了哪篇嗎 編號上找不到3 01/24 00:25
sorry ... 我錯了... Orz ※ 編輯: jimmy5680 (1.171.164.242), 01/24/2015 02:14:22
mgdesigner: 讚讚讚!! 01/24 08:58
thegod13: 好文推 02/08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