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fatisuya (伊達楓)》之銘言: : 這期的重點其實是後面的三位拜占庭善戰皇帝的故事:尼基夫魯斯二世(963~969)、 : 約翰‧吉米斯基(969~976)跟巴西爾二世(976~1025)。拜占庭史在國內屬於 : 冷門,關於這些皇帝的故事更是冷僻到不行。前兩位皇帝在Wiki上的介紹也 : 是很簡短,(中文)但本文作者指出他們在拜占庭的軍事史上也是戰功顯赫, : 筆墨最多的當然還是被稱之為“保加利亞屠夫”的巴西爾二世。 : 說起來,這位皇帝的一生也是非常精彩的故事,可惜台灣沒什麼人注意。年 : 幼登基時內憂外患,朝政又被權臣把持,一開始先裝傻韜光養晦,然後把握 : 機會博得中央軍跟海軍的信任,再發動政變。跟宿敵保加利亞沙皇薩穆埃爾 : 爭鬥中成長後逆轉,最後開創了拜占庭極盛時期,過程恐怕是一流的小說作 : 者都不容易寫出來,更何況這是現實發生的歷史!說到這個,本文作者龍語 : 者的文筆也功不可沒,這段故事在他轉述下相當引人入勝,他也寫了篇拜占 : 庭的歷史小說《拜占庭英雄血脈》,沒在通路上,要去淘寶買就是了。 剛好前陣子看過一點相關的東西,是從先前介紹過的網站找到的: 'How the east was won' in the reign of Basil II http://ppt.cc/uf3W 順便介紹一下XD 好像曾經有一部電影叫做How the West Was Won,wiki翻譯叫做西部開拓史, 文章的標題叫做東部開拓史或許是刻意的。 這篇文章的主軸在討論巴西爾二世時代拜占庭帝國在東方的戰略政策,特別是在大戰略的 層面,感覺比較少看到這方面的論述。 首先介紹背景,巴西爾二世在位時阿拉伯世界衰弱,西亞因為連年戰火而支離破碎,拜占 庭向西亞擴張勢在必得,問題在於如何將這個區域化為資產而非負債,其解決方法在前兩 任皇帝在位時就打下基礎,那就是開拓。 要進行開拓,首先是招募移民,而其最主要的手段是恢復西亞的經濟環境,其細節文章並 沒有說明,但是文章提到大多數的移民來自帝國以外的天主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而這些 移民寧願多繳宗教稅也要遷居到帝國之中,居住當地的安全與富足可想而知;而十世紀末 西亞多樣化的宗教信仰─東正教持續提升,但異教同樣廣泛─也可看出帝國宗教政策相對 寬容。 經濟環境並不限於農業,帝國在東方的貿易令人垂涎,帝國軍隊努力打通並拱衛的交通線 為帝國東部帶來多種貨物和利潤,這種商業繁榮無疑對農業能力的回復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僅僅是移民和繁榮對帝國來說仍有無法掌控危險,其解決辦法在於由中央政府積極涉 入地方事務,此一政策早在尼基夫魯斯二世的時代就出現,多年來帝國皇室都親自處理帝 國東部的開拓事務,中央政府透過給予當地居民高度權益贏得支持,並相當程度上兼容了 昔日伊斯蘭各酋長國的行政體系,使之能夠持續在帝國東部疆域運作。 除了建立攻陷地區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威信,帝國政策的另一環是迫使西亞各邦國臣服,使 之以半獨立附庸的地位提供帝國戰略資源,其軍事手段在於摧毀該邦國的郊區經濟、斷絕 其交通線,成功兼併之後再以各種安撫之。 雖然這些附庸的忠誠度相當低落,如此能夠減少帝國在此一時期投入東方的心力,並向西 亞展現帝國的威勢;即使是部分曾經反叛的附庸也可能得到赦免、重新擔任帝國的官員, 並成為投降帝國的樣板。 巴西爾二世在登基前十三年的內戰結束後於東方政策上有些許改變,主要是進一步提高了 東部官員中來自中央的比例,試圖降低忠誠度存疑的投降者的比例,但其基本架構不變, 避免帝國東部行政體系出錯,是以被稱之為有限的改革。 被派往帝國東部前線的官員都是中央政府中新一代的優秀人物,一方面要有能力駕馭這個 區域複雜的問題,一方面可當作歷練。 文章總結巴西爾二世在東部的政策是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前後幾任的皇帝都有效掌控了 剛擴張的東方邊境,但這政策也有其問題,那就是本質上強調兼容,從而使中央必須了解 寬容東部異教居民的重要性,否則就如史實一樣,帝國在十一世紀中葉失去了西亞人民的 信任,導致大量人力資源倒戈到伊斯蘭世界那一邊,使帝國蒙受了慘不忍睹的戰略挫敗。 附帶一提,同一個網站提供的另一篇文章: The Battle of Manzikert: Military Disaster or Political Failure? 網址: deremilitari.org/2013/09/the-battle-of-manzikert-military-disaster-or-political-failure/ 這篇反而認為巴西爾二世時代將拜占庭東部的屯田制縱深防禦性質改成傭兵制常備軍邊境 積極防禦產生高昂的軍費並限縮了軍力,並且引用另一個論點來反駁上述實用主義的想法 ,認為並未有效同化帝國東部的行政體系是巴西爾二世前後幾任皇帝的錯誤而非成功。 其實這兩篇文章的描述沒有太多衝突,只是支持的策略不同罷了,十世紀的帝國防衛和擴 張顯然會帶動常備軍化以實施大規模作戰、採行實用主義以迅速安定佔領區,但是十一世 紀中葉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帝國中央都迫切需要大規模的動員,對於其戰略的挫敗一個是 怪當時的皇帝、一個是怪以前的皇帝。 其實常備軍的規模和防禦戰略是一個很常見的爭議,另幾篇文章有探討了同樣在十到十一 世紀英格蘭王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政府未能堅持維持龐大的常備軍,是維京人和諾曼人都曾 攻陷英格蘭的戰略原因,但是文章中提到的常備軍顯示出極高的代價,要維持此一戰備用 軍事角度來看確實有其需求,實際上卻令人不置可否;十五世紀末的匈牙利王國和四世紀 的羅馬帝國乃至於近代也出現類似的爭論。 嘛......台灣好像沒有縱深可言,不過常備軍的規模倒是很常在吵的感覺。 -- O Lord, Thou knowest how busy I must be this day. If I forget Thee, do not forget me. March on, boys! ~Jacob Astley, 1st Baron Astley of Reading before the Battle of Edgeh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65.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3544204.A.1EA.html
meredith001: 正常 國軍多久沒打仗了 而不打仗的軍隊就是 02/10 13:42
Hartmann: 推 02/10 14:34
ChoshuArmy: 救災專家 02/10 14:48
kerry0496x: 好文!!!! 02/10 21:01
fatisuya: 我有買《羅馬帝國大戰略》的作者寫的《拜占庭帝國的大戰 02/11 01:51
fatisuya: 略》,只是不知何時能看完...(淚光閃閃) 02/11 01:53
clay102616: 樓上那本目前還沒有中譯? 02/12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