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老爸從軍的幾個原因 老爸祖籍廣東梅縣,到了十七歲時,祖父母俱已不在了。那一年,他的好朋友 丘淼昌興奮地來告訴他,航空委員會的防空學校 分別在梅縣、松口、興寧三地 招考學兵,力邀他一起投考。看見招兵廣告上頭的騎馬軍官與各式高砲,說學 生可先當士官,將來「有機會再深造」,出來可當軍官。因此老爸也頗心動, 馬上把這想法告訴最親近的大伯母,大伯母也同意他投考軍校。當時上述三地 投考者有1000人,只錄取320人,老爸買了升學指導,下了一陣苦功,考到了200 名,總算是很順利地考進了防校。 分析當時老爸投考軍校,大概有幾個原因: 首先,梅縣是一個人口過剩、農產不豐的丘陵地。於是乎年輕人往往渡海到東南亞 討生活,米糧則通常由北邊的江西、南邊的汕頭進口。當日軍封鎖了汕頭,壓迫到 江西,人出不去,米進不來,自然發生糧荒。年輕人仍舊得想辦法找出路,從軍, 也就成了一項選擇。其次,是徵兵。與其說徵兵,不如說抽丁。因為那不像今天的 徵兵制是普遍徵兵,而是幾戶抽一。當然沒人願意入伍,所以有錢人可以買替身; 而沒錢又逃不走的人,只能等著保長領著憲兵來逮人。有些役男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一旦被徵走,保長自然得負起責任照顧徵屬,借錢借米之類的。保長並不是一點 委屈都沒有,阿公就是被攤派到徵兵業務的保長,為了抗戰後上頭加重的需索勞心 勞力,最後積勞成疾而過世。至於徵召出來的役男,則有如罪犯一般,雙手縛著繩 子,送往目的地。也因此可以看出,即便到了抗戰,國民政府對於農村的動員方式 ,還是如明清兩代一樣原始。而作為家中尚未成家的次子,有可能不被徵兵嗎?與 其被縛著手入伍,還不如主動投考軍校來得體面點,更何況如此還說不定有衣錦還 鄉的機會。 再者,則是家務事了。當老爸下決心要從軍時,他所告訴的第一個家人,是大伯母 。老爸只比大堂哥大四十天,大伯母可說視如己出一般對待這個幼弟。然而大伯的 態度卻是截然不同的,大伯是我阿太(曾祖母)抱來的養孫,過繼在阿公的名下。 後來阿公續絃,生了老爸。阿公在老爸十一歲時過世之後,大伯便想主導家產的運 用,甚至圖謀分給阿婆的那一份(說穿了,就是欺負孤兒寡婦)。大伯母雖然盡力 庇護,但是效果到底有限(也因此,後來老爸只認有這個大嫂,伯母過世時老爸寄 了錢支應了她全部的後事,算表示了一點心意)。阿婆只有百般忍讓,而老爸有幾 次氣不過,想去理論,都被阿婆阻止了。老爸在十六歲以前,跟著朋友與外家親戚 跑過單幫,開過飯館,但在戰爭的光景下,終究賺不了多少錢。十六歲,阿婆跟著 過世了,老爸在家裡也再難待下去。這時,從軍似乎是遠離家族是非的一個辦法。 此外,老爸雖號稱有中學學歷,實則初中念了幾天,就因為學費問題而輟學。唸書 的機會對他來說可遇不可求,招兵的廣告很吸引人,而防空「學校」。既是學校, 那麼這當然是個求學的機會。至於抗戰時的社會氛圍,鼓動了年輕人從軍,這不用 我多寫幾個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5.152.155
atschung:梅縣-的確 我老祖宗就是從那裡移出來的 應該不富有 07/07 22:59
slcgboy:連地理課本都要特地說一下廣東山多田少 人多糧少的問題 07/08 00:45
Sadan:good 07/08 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