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是我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網文,寫得很好,這兩天在板上提到相關的內容, 所以在這邊分享。 有些人可能看過XD 引用網址: http://tieba.baidu.com/p/1308503103 我懶得處理圖片,想看圖片的點進網址吧 ==================================我是分隔線================================== 近代軍制對騎兵發展的影響 從17世紀後期一直到20世紀前期,西方列強利用其軍事優勢逐漸瓜分了世界,西方軍隊的 組織、訓練、裝備、戰術改變了全球的軍事形態。某些淪為殖民地的地區,本有著優秀的 騎兵傳統,在被歐洲人打敗後也很快接受了歐式的騎兵改組,甚至連波斯這樣有著悠久歷 史的傳統騎兵強國都在19世紀主動模仿歐洲,建立了胸甲騎兵團和哥薩克騎兵衛隊等。這 說明,如同步兵和炮兵一樣,近代的軍制給騎兵這一兵種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這一變化 使得世界各地的騎兵傳統往往不再適用,西方的騎兵體系在近代成為了騎兵發展的主導。 為了系統闡述騎兵的這一進化,需要從騎兵的職能說起,騎兵的職能一般可歸結為兩大類 :一是主戰職能,即衝鋒陷陣;二是輔助職能,包括偵查,巡邏,騷擾,偷襲,追擊等等 。這兩類職能要求的是完全不同的訓練方式和戰術使用。在近代,專精於前者的騎兵一般 被稱之為“正規騎兵”,主要擅長後者的騎兵一般被成為“非正規騎兵”。兩種情況要分 開討論。 正規騎兵的演化: 近代早期的西歐騎兵首先經歷的是一次大退化。在16世紀,西方君主集權王國和雇傭兵的 興起,使得騎士階層日薄西山。這些武藝精湛的舊騎士在征服美洲、非洲沿海和東南亞沿 海的土著居民時尚能大展拳腳,但在歐洲戰場上,在密集的長矛-火槍混合步兵方陣面前 ,他們的豪勇的衝鋒已經不復中世紀的輝煌。由於在戰場上越來越低效,更由於社會體制 的變革,使得騎士階層和他們的武藝在一個世紀的時間內迅速的衰落了,大規模的新興雇 傭騎兵們不具備舊騎士常年艱苦訓練得來的高超身手,他們的作戰方式更多的表現為利用 新式火器進行齊射,盡可能的利用整體合作的方式,盡可能的利用火藥武器的威力來作戰 。這是騎兵的衰落期,因為早期的火器效能很低,這種作戰方式遠遠不如衝鋒帶來的效果 那麼巨大,過度依賴火器是騎兵技能沒落時不得已而出現的情況。在波蘭,由於社會體制 的變革不像西歐國家那麼劇烈,騎士貴族階層一直比較興盛,波蘭的騎兵成了這一時期的 歐洲戰場上最善於衝鋒陷陣的騎兵,他們身披鐵甲,持5米長矛,衝鋒起來既迅速又充滿 力量,並且深諳戰術,不像以前的歐洲騎士那樣魯莽。波蘭騎兵不僅擊敗了那些用手槍進 行半迴旋射擊的西歐騎兵,也擊敗了素來以善騎著稱並且曾經壓制歐洲的土耳其人和韃靼 人。因此波蘭騎兵被很多人認為是傳統騎兵最巔峰的模式。 在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從波蘭騎兵的成功中吸取了經驗,認為 白刃衝鋒是最適合騎兵的作戰職能。他採用了一種新的部署方式,在騎兵編隊中夾雜部署 一些手持滑膛槍的騎馬步兵,遇到其他騎兵時,步兵下馬射擊,以步槍火力壓制敵人騎兵 的手槍,然後己方騎兵趁機拔出馬刀進行白刃衝鋒。這一做法獲得了巨大成功,打敗了西 歐所有的騎兵對手們。但是當新式的瑞典騎兵面對東歐的波蘭騎兵時,依然吃了大虧,一 分鐘發射1~2次的老式火槍完全無法限制波蘭騎兵衝鋒,白刃戰時從平民中徵召的瑞典騎 兵又遠非出身貴族騎士階層的波蘭騎兵的對手。所以這個時代的歐洲人越來越傾向於得出 這樣的結論:騎兵的主導地位雖然已經永遠被步兵取代,但騎兵若想在戰場上發揮更大和 更合適的作用,就必須回到古典式的衝鋒中去,必須以嚴格的紀律和大強度的訓練來提升 騎兵的總體素質,讓他們像先輩那樣作戰。 事實上後來的西方騎兵只是在某些方面回歸了騎士時代的傳統,而更多的層面上卻遠遠超 過了他們的祖先。近代的軍隊最本質的特點之一就是絕對嚴明的紀律,這一紀律的效果很 快便被應用到了騎兵身上。17世紀中後期的英國內戰,魯伯特親王明令禁止手下的騎兵開 槍,讓他們排成整齊密集的佇列,先是慢跑,然後逐漸加速到大步,最後飛馳著沖向敵人 ,用衝擊力而非用火力去發揮騎兵應有的功效。著名的克倫威爾“鐵騎軍”在訓練和紀律 上比魯伯特親王的騎兵更進一步,是新式騎兵的典範。鐵騎軍身披胸甲,手持長劍,有時 還帶有一柄戰斧,他們的名稱並非由於是否身披鐵甲,而是由於他們的紀律像鐵一般堅強 。鐵騎軍中的騎兵在個人的騎術和武藝方面並非舊騎士的對手,但他們能在嚴明紀律的約 束下整齊劃一的行動,集體衝鋒時時刻保持馬挨著馬,肩並著肩,就像一堵快速移動的“ 鐵牆”。這堵鐵牆時刻保持著集體力量,避免散陣後各自為戰的混亂廝殺,所以整體戰鬥 力要遠遠大於舊騎士的軍隊。在奔跑衝鋒中保持密集佇列,是比個人馬背武藝要高難得多 的整體戰術行為,近代軍制下科學系統的大強度訓練是其出現的基石。 英國新式騎兵的成功經驗立刻被西歐各國所重視,到了18世紀,西歐各國都組建了自己的 正規騎兵團,在這些騎兵團的密集佇列中,紀律至高無上,個人騎術不再重要,單個騎手 無需手拉韁繩,緊挨在身旁兩邊的隊友馬匹就會帶著他向前行進。這樣每個騎兵都可以釋 放出兩隻手來戰鬥,一手持劍,一手持手槍。如牆行進的騎兵佇列並不需要太高的賓士速 度,那樣反而會打亂陣型,影響衝擊力,所以他們使用的是整齊的慢跑衝鋒。俄國的軍事 觀察家觀察了奧地利與亞洲的土耳其帝國之間的戰爭,發現雙方騎兵白刃戰時,總是會出 現一把土耳其彎刀同時面對2~3把奧地利騎兵劍的局面,土耳其騎兵以優良的武技硬拼奧 地利騎兵團結的紀律,結果總是被毫無懸念的擊潰。而奧地利的騎兵即使在沖散了土耳其 人之後也依然能夠保持整齊佇列,始終集體作戰。隨後他向沙皇建議到:“奧地利對於土 耳其軍隊的最大優勢莫過於他們的胸甲騎兵,這一兵種令所有土耳其人聞風喪膽,我國也 應該引入這一兵種的訓練方式”。土耳其是傳統的騎兵強國之一,在18世紀和西歐國家的 戰爭中,其傳統騎兵卻成了最大的劣勢,優良的土耳其騎手們竟然總是被不擅騎術的西歐 騎兵打敗,表明騎兵的進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一個紀律比騎術更重要的時代。 卡賓槍和手槍的普及逐漸帶來了弊端,18世紀的歐洲指揮官們發現騎兵越來越容易對火槍 產生依賴,只有訓練最精的騎兵團可以做到開槍的時候保持衝鋒,而大多數的騎兵團一旦 開槍,就影響了衝鋒過程的連貫性,衝擊力大打折扣。如果對方騎兵團堅決衝鋒,並且是 同樣的密集整齊衝鋒,那麼依賴手槍的一方容易被整體衝垮,所以馬背火槍射擊被逐漸取 消,騎兵佇列衝鋒只允許用劍或馬刀。7年戰爭時期,普魯士的騎兵一律禁止開槍,用最 大的衝擊力撞向對手,總是能擊潰那些還沒有完全放棄射擊的其他各國騎兵。同時,普魯 士國王腓特烈大帝還鼓勵個人騎術的重新訓練,認為騎兵應該能夠面對多種情況,而非只 會靠著密集佇列作戰。普魯士的騎兵素質達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無需像以前的 騎兵一樣始終慢跑來保持隊形的連貫性,而是在慢跑逐漸加速到敵人的100步距離時,開 始縱馬飛奔,而且依然保持隊形,形成“飛馳的騎兵牆”。隨著普軍騎兵的素質在訓練和 戰爭中磨練的越來越高,飛奔的距離從100步增到200步,最後甚至增到1800碼。 最終,在18世紀後期,歐洲各國都採用了完全的冷兵器衝鋒,手槍只在散開佇列的混戰中 才會見機使用,而卡賓槍雖然配發,更多時候只是擺設,只是有時會用來狙擊對方的軍官 們。只有在面對東方式輕騎兵游走騷擾時,卡賓槍才會比較多的使用。卡賓槍和密集衝鋒 佇列的組合在7年戰爭中遇到了純正的亞洲騎射手:俄國人從西伯利亞深處帶來的蒙古卡 爾梅克部落騎兵。他們的弓箭騎射無法對使用卡賓槍的西歐騎兵造成任何威脅,而他們輕 騎兵式的自由衝鋒又不能對抗西歐騎兵紀律嚴明的持劍騎兵佇列。7年戰爭以後,亞洲草 原民族的輕騎兵永久性的消失在歐洲戰場上。 事實上,近代西歐騎兵密集整齊的線列衝鋒理念並非史上首創,中世紀東亞的女真騎兵和 西方的聖殿騎士團等都有過這樣訓練和使用騎兵的記載。但是,近代的絕對化紀律培養, 軍官階層教育程度的提升,戰術的系統歸納和研究,都使得騎兵佇列的密集整齊程度以及 騎兵的戰術部署和使用時機達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瑞士軍事家約米尼送給俄國 沙皇的著作《戰爭藝術概論》中的騎兵理論,更加密集整齊的騎兵佇列必然會打敗相對鬆 散的騎兵佇列。無數的戰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鐵牆式”佇列衝鋒面前,散陣的一 方即使有更高強的個人武藝和甲胄防護,也只能被瞬間沖的人仰馬翻。無論是歐洲軍隊之 間的戰爭,還是其他各地的戰爭,世界上發生過的所有騎兵戰都符合這一定律。圖為近代 法國騎兵的密集整齊佇列衝鋒: 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各種不同版本的騎兵訓練手冊流行於歐洲大陸,騎兵的作戰方式 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和系統化,18世紀中前期單一的密集線列衝鋒又衍生出了橫隊、縱隊 、大步、快步、散陣飛馳等多種變形,其中每一種都有專門對應的衝鋒時機,需要指揮官 看形勢把握。同步兵和炮兵一樣,越到比較晚的時期,西方騎兵對於世界其他騎兵的優勢 就越大,因為軍隊的組織結構、訓練方式和戰術指導是在不停進化的,而且越來越快。埃 及馬木魯克騎兵在拿破崙軍隊中服役的情況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當地的馬木魯克騎兵在幾百年前曾經數次打敗過西征的蒙古騎 兵和東征的十字軍騎士,稱霸北非和西亞,到了18世紀也依然保持著數百年傳承的彪悍尚 武的作戰傳統,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世上最好的傳統騎兵之一。拿破崙的炮兵和步兵主力數 次粉碎了馬木魯克騎兵的大規模衝鋒,拿破崙的騎兵也在追擊戰和前沿遭遇戰中和馬木魯 克騎兵交過手。其中有一次,600名馬木魯克騎兵殲滅了法軍的3個騎兵連(300餘人); 另一次,900名法國騎兵衝鋒,將數千名土耳其-馬木魯克聯軍擊潰並趕入大海。拿破崙曾 在一則日記中描述過馬木魯克騎兵與法國騎兵之間的戰鬥情形:“兩個馬木魯克兵絕對能 打贏3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魯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 個馬木魯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魯克兵。”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在講法國騎兵的總體紀律戰勝了馬穆魯克騎兵的個人勇武,越是小規 模的戰鬥中,個人勇武就越重要,越是大規模的作戰,集體紀律就越居主導性。儘管如此 ,拿破崙確實對戰技非凡的馬木魯克騎兵印象頗深。後來,他專門在自己的近衛騎兵軍團 中徵召了一個馬木魯克衛隊。這些來自北非和西亞的武士裝備精良,每個人都裝備有各式 各樣的長槍,手槍,彎刀,戰錘,短斧,匕首等武器,每一種都能熟練使用,這和一般只 配統一量產型武器的歐洲騎兵形成鮮明對比。遺憾的是,法軍很快發現這些馬木魯克騎兵 並不能被立刻投入戰場,因為他們都是自由的沙漠戰士,很難適應歐洲軍隊的嚴酷紀律和 集體劃一的軍營生活。在面對歐洲軍隊時,騎兵必須排成密集整齊的線列隊形去衝鋒,才 能撼動敵人堅固的步兵陣和其他騎兵,而讓來自非洲的“武技大師”們像歐洲騎兵一樣在 統一命令下執行整齊佇列衝鋒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受過專門的協同訓練,騎手們跑起來 保持不了高度嚴格的陣型。所以這支馬木魯克騎兵雖然裝備昂貴,但不能讓他們直接投入 歐洲戰場去當無用的炮灰。 波蘭槍騎兵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使歐洲將領們重新認識了長矛這種武器的作用。在 17、18世紀,由於騎士階層的消失,使得長矛這種難於在馬背掌握的武器遭到冷落,新興 的騎兵需要量產和速成,他們在有限時間內要受到極為艱苦的訓練,科目主要是佇列作戰 。這種情況下,騎兵個人使用什麼武器對於將領來說是無關緊要的,將領們關心的不是騎 兵們是否有更好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而是自己手下的騎兵隊是否能做到更標準的密集整齊 ,從而去用集體的動量衝垮對手。這一時期亞洲和非洲的騎兵還在廣泛的使用長矛,但由 於在團級規模以上的戰鬥中(即300~400人以上),亞非騎兵的傳統作戰方式無法匹敵近 代歐洲騎兵的整齊佇列,所以表面看起來是亞洲長矛被歐洲馬刀打敗了,就連拿破崙也曾 經認為長矛是應該被淘汰的騎兵武器。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組建過東歐-亞洲模式的槍騎 兵團,在戰鬥中表現平庸,於是被逐漸解散廢止。而在波蘭,由於騎士階層一直沒有真正 的消亡,優秀的個人馬背武藝依然在傳承,同時,波蘭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歐傳來的新 式騎兵的訓練和作戰方式,這就使得波蘭槍騎兵能以西歐式的嚴格佇列衝鋒,而且還是以 傳統的長矛進行衝鋒。這樣的波蘭槍騎兵在拿破崙戰爭中大放異彩,戰後許多歐洲國家紛 紛將他們的騎兵重新用長矛武裝。近代的歐洲正規騎兵在紀律和戰術進化到高峰時,又重 新撿回了曾經退化掉的武器。在整個19世紀以及20世紀初,我們都能看到歐洲國家大量組 建和使用的槍騎兵團。圖為英國第16“女王”槍騎兵團在南亞殖民戰爭中的戰鬥,他們的 裝備和裝束都是波蘭式的: 可以概括性的說,近代歐洲軍事體系的最大優勢是以近代西方步兵為核心的,步騎炮三軍 的有機協同,而其中近代騎兵對於世界各地傳統騎兵的主要優點就是他們紀律極高的“正 規騎兵”。傳統的騎兵無論是重甲近戰的,還是輕裝騎射的,在正面戰陣中都無法抗衡西 方正規騎兵的整齊密集佇列。歐洲已經有了系統化的騎兵操典,使騎兵能在最適當的時機 採用最適當的陣型和衝擊方式,而世界其他地區的騎兵卻依然在憑藉經驗和直覺。西方的 正規騎兵總能保證兩點:1.抓住更好的衝鋒機會,爭取衝擊敵騎兵的側翼或是衝擊靜止中 的敵騎兵。2.總是能保證衝鋒時更為密集整齊,所以正面衝鋒中也往往一次就將各種傳統 騎兵撞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這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戰爭中都有諸多體現,詳情請參照我 在本吧發的“近代殖民戰爭系列”貼。 非正規騎兵的演化 在近代戰爭中,步兵已經雄居戰場的核心地位,騎兵和炮兵都是輔助兵種。在這種環境下 ,騎兵的“非正規”職能完全不比“正規”職能顯得次要,甚至有時更加重要。我們可以 說近代西方的“正規騎兵”在戰場的衝鋒陷陣和使用時機方面,對於各種傳統騎兵有了很 大的優勢,但是卻遠不能說西方騎兵在其他職能上也超越了傳統騎兵。這些職能包括偵查 、巡邏、警戒、騷擾、追擊等等。 近代的非正規騎兵基本等同於古代的輕騎兵。在古典時代和中世紀,歐洲的輕騎兵不太發 達,因為輕騎兵比起重騎兵而言是更為原始的兵種,他們需要的主要是高超的個人馬術和 靈活性,歐洲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大多數歐洲人都不是善騎的民族。最好的輕騎兵一般出自 亞洲草原帶和北非沙漠。在16世紀,橫跨亞歐非三大陸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踐踏了東歐, 東歐人在反抗土耳其入侵時需要和許多土耳其騎兵、韃靼騎兵作戰,在這些戰鬥中,東歐 人不得不學會同亞洲人一樣的機動靈活的輕騎兵戰術。由於這個時期的東歐戰亂不斷,使 得東歐的輕騎兵有著優良的培養土壤,迅速發展,甚至趕超了其老師。在17~18世紀,土 耳其帝國的戰爭中反而常常要從東歐雇傭優秀的輕騎兵。 最好的東歐輕騎兵來自匈牙利,他們被稱作驃騎兵,手持東方風格的馬刀,身穿華麗衣裝 。18世紀的奧地利帝國開始雇傭和使用匈牙利驃騎兵,當時的奧地利正規騎兵(胸甲騎兵 和龍騎兵)將領們對驃騎兵非常鄙視,認為驃騎兵們只是一群徒具個人之勇,紀律渙散, 完全無法上戰場的廢物。但是驃騎兵們在戰場之外表現出了自己的價值,他們為奧地利軍 隊做偵察,提供情報,並且經常偷襲敵軍,打劫糧草,消滅敵人的掉隊士兵等等。所以驃 騎兵的建制非但沒因為正規騎兵將領們的抵觸而消失,反而越擴越大。 18世紀中期的七年戰爭中,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深刻認識到了驃騎兵的作用,認為他們不 止能夠做戰場外的事情,認真加以訓練的話,他們也能和正規騎兵一起發動標準的線列衝 鋒。幾年訓練之後,腓特烈大帝的設想實現了,普魯士的戰場騎兵力量瞬間加強,大批的 驃騎兵像重騎兵一樣,排成標準的陣型向敵軍發動衝鋒。驃騎兵們天性自由,所以他們的 隊形一直不像正規騎兵那麼嚴整,但是他們確實學會了正規騎兵的作戰方式,成為了戰場 衝鋒力量的極大補充。七年戰爭中普魯士騎兵雷霆萬鈞的大規模衝鋒給所有的敵人都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像第5“骷髏”驃騎兵團這樣戰功卓著的部隊被奉為傳奇。歐洲各國紛紛 效仿普魯士,將他們的驃騎兵團像正規騎兵一樣訓練。自此,驃騎兵、獵騎兵等非正規騎 兵完成了正規化,他們成為了正規騎兵的一部分,既能在戰場外處理小衝突和執行協助工 具,又能在戰場內發動協同衝鋒。輕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不再是同義詞。 但是非正規騎兵依然存在,他們主要來自民間的騎兵團體。典型例子是俄國的哥薩克騎兵 ,哥薩克人是早先不滿沙皇統治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他們遷居到頓河、烏拉爾山、西 伯利亞等地,自己過起了部落式的生活。由於長期和蒙古、切爾克斯等東方遊牧民族接觸 ,哥薩克人學會了遊牧民族的馬背戰術,機動靈活是其主要特點。他們騎術高超,在戰鬥 中經常採用分散包圍,然後邊繞敵轉圈邊攻擊的方式拖死敵人。在歐洲的戰爭中,哥薩克 騎兵無法在戰場上對抗歐洲列強的正規騎兵。1812年9月7日的博羅迪諾戰役中,法軍和俄 軍前線呈現出膠著的火力對峙狀態,俄軍的大批哥薩克騎兵機動迂回,從側面繞了一個大 圈子,然後利用速度直接奔襲拿破崙的指揮部,這一亞洲騎兵式的靈活作戰一度造成了法 軍後方的恐慌。危急時刻中,法軍的龍騎兵和卡賓槍騎兵趕了過來,發動了密集衝鋒,不 費吹灰之力就將大批哥薩克騎兵打的大敗,法軍騎兵的損失微乎其微,地上卻留下了許多 哥薩克騎兵的被砍殺後的屍體。 雖然哥薩克騎兵在戰場上的效能低,但是戰場外他們卻是一流的戰士,就如以前的匈牙利 驃騎兵一樣。偵查、巡邏、騷擾、追擊等任務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因為這些任務中需要的 不是嚴明紀律約束下的密集整齊衝鋒,而是機動靈活的快速作戰,常常以小規模混戰為主 ,這種混戰中個人的騎術和武藝最為重要,哥薩克騎兵在這些方面深得東方草原民族的真 傳。他們在混戰時能在馬背上將其招牌性的四米長矛舞動如飛,令敵人防不勝防。拿破崙 在遠征俄國失敗時,撤軍路上遭到了哥薩克騎兵無休止的追擊和騷擾,損傷無數,這些哥 薩克騎兵在遇到法軍正面抵抗時就利用機動性迅速撤離,當法軍鬆懈時他們又突然出現進 行攻擊。在哥薩克騎兵的一路偷襲和追擊之下,法軍不僅蒙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更是留 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拿破崙感歎道:“哥薩克騎兵是世上最好的輕騎兵,如果我手 裡有哥薩克騎兵,我將用他們橫掃全世界!”。約米尼在其戰爭藝術概論裡也提過:即使 是西歐最好的驃騎兵,也無法具有哥薩克那種天生的馬背本能。 在19世紀沙俄吞併中亞各國的過程中,哥薩克騎兵起了重要作用。面對哈薩克人,烏茲別 克人,畏兀兒人等傳統善騎民族時,哥薩克騎兵以同樣的輕騎分散的靈活方式作戰,並且 在大多數時候能夠戰勝中亞騎兵。如果遇到草原騎兵的遊走騎射,哥薩克們就用火槍還擊 ;而馬刀近戰中,哥薩克們又總是顯得更為驍勇。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亞,哥薩克騎兵不 再使用長矛,而傾向於使用馬刀,因為哥薩克騎兵和草原騎兵都是非正規騎兵,他們經常 在完全沒有陣型的情況下進行快速的馬背混戰,這時馬刀要比長矛靈活的多。 但是到了中亞南部的土庫曼斯坦,當地民風彪悍之極,哥薩克騎兵遇到了真正的對手。土 庫曼是全世界最乾旱的地區之一,生存條件異常惡劣,以至於許多部落全族都是職業奴隸 販子,每年去各個鄰國劫掠人口,販奴為生。土庫曼騎兵在騎術和驍勇程度上全面壓制哥 薩克,對惡劣天候的忍耐力方面更是哥薩克無法企及的。幾經接觸之後,哥薩克騎兵被打 的灰頭土臉,最後不再敢於和對方在馬背上作戰,俄國人驚呼土庫曼人是世上“最好的輕 騎兵”。在這種條件下,俄國遠征軍司令斯科別列夫明確規定:“哥薩克騎兵不得按照傳 統方式和敵人進行馬背戰鬥,因為這正是敵人所希望的,敵人顯然精於此道。在遇到敵人 騎兵時,哥薩克騎兵應當像正規騎兵一樣排成密集的連級至團級縱隊進行衝擊,用集體一 致的整齊進攻打敗敵人的武藝。”這個條例說明了兩個事實:一是再好的非正規騎兵也無 法對抗正規騎兵的佇列攻擊,二是最好的歐洲非正規騎兵也戰勝不了一些善騎民族的傳統 騎兵。圖為持矛的頓河哥薩克騎兵以西歐式的密集佇列衝鋒: 所以近代歐洲騎兵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非絕對的,在偵查、騷擾、追擊等多種任務 中,一些善騎民族的傳統騎兵依然保持著自身的優勢。19世紀的英國人深刻認識到了這一 點,所以他們在大戰場上用來主導衝鋒的是訓練有素的英國正規騎兵,而負責各種小衝突 遭遇戰和其他輔助任務的騎兵,全部從各殖民地的善騎民族中徵召。 到了19世紀中期,最好的非正規騎兵作戰手段卻由西方人主導,傳統馬背天賦的最後優勢 也被趕超。1830年~1847年法國征服阿爾及利亞的過程中,當地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組成 的沙漠輕騎兵來去如風,無休止的騷擾令法軍頭痛不已。於是法軍針對性的組建了一支騎 兵隊伍,後來舉世聞名的“非洲獵騎兵”團,這支法軍騎兵騎乘北非的阿拉伯戰馬,使用 北非騎兵的方式作戰,以偷襲和分散衝鋒為主,這支”特種”軍團的組建受到法國的高度 重視,他們的訓練極為精良。幾年內,法軍的非洲獵騎兵團變成了比當地騎兵更好的輕騎 兵,他們經常利用起伏的沙漠隱蔽自己的行蹤,突然獵殺當地的輕騎兵遊擊隊,偷襲阿爾 及利亞人的營地。1843年5月16日,500名非洲獵騎兵偷襲了一個駐紮在斯馬拉的3萬人的 穆斯林聯軍營地,由於來勢過於突然,營地中的所有守軍猝不及防,以至於一片大亂,互 相踐踏。非洲獵騎兵們趁機左沖右殺,最終營地中的3萬人全面崩潰,投降者達5500人, 其餘人潰逃。 可以概括性的說,某些優秀的傳統騎兵在非正規騎兵方面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優勢,這 是因為非正規騎兵主要要求的是個人技巧。個人的騎術和武藝正是馬背民族固有的天賦。 但是到了19世紀,西方人在非正規騎兵方面也主宰了戰場,騎術、馬背刀法、馬背槍法在 系統的研究和練習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科學的訓練和戰術指導最終戰勝了傳統的經驗和 天賦。 騎兵武器的演化: 在近代的大部分時間內,同步兵和炮兵的進步不同,武器的演化在騎兵身上作用很小,尤 其是對於正規騎兵而言,裝備何種武器,是否有火器,是否有盔甲,都不是重要因素。在 18世紀末,騎炮兵被應用於西方戰場,兩匹馬可以拉著特殊的輕型火炮飛奔,隨時跟隨騎 兵作戰,騎兵在衝鋒前可以得到一些炮火支援,這在對抗紀律和組織欠佳的亞洲騎兵時效 果最為明顯,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在突襲遊牧部落時,總是帶著一兩門騎炮,通過火力讓對 方陷入混亂,然後再趁機大肆衝殺。 前文提到,正規騎兵的作用就是在大規模戰鬥中最大化的發揮集體的衝擊力。多條戰線形 成大縱深的騎兵衝鋒中,集體士氣、嚴格紀律、整齊陣型、馬匹品質都是被高度重視的, 武器配備則次要的多。如果在衝鋒中施放火力,就會大大的影響騎兵衝鋒時的連貫性和衝 擊效率,所以18世紀中期以後,各國的騎兵操典中明令禁止正規騎兵在衝鋒的過程中放槍 ,只有衝擊完畢,陷入混戰時才允許卡賓槍和手槍的使用。在混戰中,馬刀的被一再證明 是最優秀的武器,那個年代的火槍裝填極慢,在馬刀混戰中很難有機會打完一發子彈再去 花半分鐘裝填火槍。許多騎兵會配備一把馬刀,一把卡賓槍,兩把手槍。卡賓槍用來處理 極偶爾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的騎兵遠距離射擊,一般持刀衝鋒完畢後,如果有機會拔出手槍 ,便在近戰時打完一發子彈就換另一把,所以偶爾能用到手槍的騎兵也只可能打兩發。手 槍對於擊破鎧甲作用極大,但大多數騎兵在持刃衝鋒完之後並沒有拔槍機會,主要的戰鬥 和殺傷是由馬匹衝撞和馬刀劈刺來完成的,槍械對於正規騎兵而言是附屬品。 對於非正規騎兵而言,武器的進化要顯得作用明顯一些。因為非正規騎兵經常處理的是遭 遇戰和小衝突,在這種小規模的戰鬥中,騎兵大縱深集團衝鋒的威力無從體現,槍戰有著 很重要的地位,個人的槍法就如同個人騎術和武藝一樣顯得非常重要,哥薩克騎兵不僅以 善使四米長矛和恰西克軍刀出名,亦以精准的槍法著稱。18世紀的歐洲騎兵使用的是燧發 滑膛槍,到了19世紀,逐漸變成了後裝線膛槍,隨著槍械的發展,火力的頻率越來越快, 騎兵們也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熱兵器取代冷兵器的地位。19世紀中期,哥薩克騎兵在沙俄殖 民亞洲的過程中還常常持矛衝鋒,而19世紀末期,哥薩克騎兵們在絕大多數殖民地都下馬 用步槍射擊。 19世紀30年代,美國人柯爾特發明了現代意義的左輪手槍,這一武器的流行使美國騎兵的 作戰方式產生了**性變化。左輪手槍可以實現六連發射擊,比以前每發射擊都需要繁瑣裝 填的單發手槍戰鬥力提升了數倍。美國騎兵在長期和西部荒原的印第安人角逐中練就了高 超的騎術,左輪手槍的裝備使他們如虎添翼,成了當時世上單兵戰鬥力最強的騎兵。 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墨西哥在騎兵規模上具有絕對優勢,墨西哥騎兵全部採用歐式 訓練和戰術,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本是美洲最強大的騎兵力量,但是美國左輪手槍騎兵 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他們美洲王者的地位。1846年在帕洛阿爾托,第2美國龍騎兵團的兩個 連與一夥德克薩斯遊騎兵(共300餘人),遇到了800名墨西哥槍騎兵的衝擊,左輪手槍立 刻打敗了長矛,墨西哥槍騎兵有257人陣亡,而美國騎兵只損失了55人。這一戰宣告了一 個新的時代,柯爾特左輪手槍成為了世上第一種能在騎兵混戰中打敗長矛和馬刀的熱兵器 。自此以後,美國的騎兵無論在面對墨西哥人還是印第安人的時候,都常常顯示了一種不 對等的優勢。手持六響手槍--縱馬飛奔在西部荒原的騎手,成為了美國戰士的一個標誌形 象。圖為德克薩斯遊騎兵: 如果說六響左輪槍的出現給美國騎兵帶來了**,在世界其他地方卻並非如此。歐洲的騎兵 體系在近代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使得歐洲人非常執迷于自己的傳統,而較少考慮來自 “鄉巴佬”國度的變革。左輪手槍在19世紀中期的歐洲已經很常見,但是騎兵戰中一般只 有軍官才會裝備,廣大的士兵依然被訓練使用馬刀和長矛作戰。其中最典型的是英國人, 島國只需要保持6~7萬的陸軍,所以很容易就能花大成本把這支小規模軍隊訓練的無比精 銳,相對于常年需要保持上百萬陸軍的歐陸國家,19世紀英軍的普通部隊就能達到這些國 家的近衛軍水準,英國的皇家騎兵無論是訓練強度、馬匹品質還是薪水收入,都是世界第 一的。所以英軍的指揮官們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戰爭中也要比其他列強的指揮官豪放的多, 他們對自己的部隊素質無比自信,常常在火力準備不充足的情況下直接發動魯莽的白刃衝 鋒,英軍騎兵和步兵高強度的職業訓練保證了這些白刃戰的成功,過度的自滿使他們忽視 了19世紀後期新時代的變革。1860年8月22日,英國第1近衛龍騎兵團在八裡橋之戰的戰場 最左側,用一次刻板但標準整齊的佇列衝鋒打垮了清廷最精銳的蒙古騎兵,英國人過分自 豪的將這一情形歸結為英軍騎兵有著比蒙古騎兵更好的“傳統”,這在當時或許還符合時 宜。但1898年征服蘇丹的恩圖曼之戰中,英軍第21槍騎兵旅依然以“光榮的”持矛衝鋒打 敗了蘇丹穆斯林軍隊而名聲大作,這樣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戰鬥卻在歐陸戰爭中已經銷聲 匿跡20多年了。圖為英國騎兵和英屬印度騎兵在1879年的卡爾登山谷,以衝殺擊敗了阿富 汗的軍隊: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各國的騎兵比例急劇降低,騎兵數量常常不到步兵的1/10。當第 一次世界大戰來臨時,騎兵面對的是機關槍、速射炮、鐵絲網、塹壕和碉堡。對著鋼鐵和 火的雨幕進行大無畏的衝鋒已經變成了自殺行為。英國人發現他們在全世界各殖民地能夠 縱橫馳突的精銳騎兵早已不再適用於歐洲戰場了,其他歐洲國家也一樣,那些精神抖擻的 法國胸甲騎兵不得不和步兵一起躲在塹壕裡,忍受著無休止的炮轟。只有東線戰場的騎兵 們偶爾能在平原上進行大戰,美國騎兵早在幾十年前就在普遍使用的左輪手槍也終於普及 到了歐洲騎兵戰中,而且是比美國的騎兵規模大得多的騎兵戰,這也是騎兵這一兵種在西 方最後的表演。在亞洲,由於軍事環境相對落後,很多國家在一戰後還在使用騎兵,他們 中的大部分已經完全改組成了歐式的騎兵,日本、中國、波斯、土耳其的騎兵都在採用歐 式的騎兵佇列操練,歐式的馬刀和步槍使用方式。只有極少數的亞洲傳統騎兵被保留,但 已經很少能在戰場發揮作用了。二戰後,在裝甲車、摩托化步兵廣泛使用的環境下,騎兵 這一兵種在世界各地的戰爭中被淘汰。 主要參考資料: 約米尼《戰爭藝術概論》 恩格斯《論騎兵》 蒙特派爾出版社《圖解世界戰爭戰法-近代早期(1500~1763)》 Osprey出版社《Men-at-Arms.#298.Russian.Army.of.the.Seven.Years.War.(2)》 Osprey出版社《Men-at-Arms.#429.Napoleonx's.Mamelukes》 蒙特派爾出版社《圖解世界戰爭戰法-拿破崙時代(1792~1815)》 福特斯克《History of the British Army》 Marquis of Angelsey 《History of British Cavalry》 Osprey出版社 《Men-at-Arms.#236.-.Frederick.the.Great's.Army.(1).Cavalry》 Osprey出版社 《Men-at-Arms.#013.The.Cossacks》 捷連季耶夫 《征服中亞史》 卡塞爾 《Cavalry - The History of a Fighting Elite》 霍普‧格蘭特/諾利斯 《格蘭特私人日記選》 J‧H‧鄧恩 《From_Calcutta_to_Pekin》 布隆戴爾 《1860年征戰中國記》 布裡安‧羅伯森 《The Road to Kabul - the Second Afghan War 1878 to 1881》 格蘭特 《Recent British Battles》 Abun-Nasr, Jamil 《A history of the Maghrib in the Islamic period》 袁世凱《訓練操法詳細圖說-馬隊教練、操刀用法》 ==================================我是分隔線================================== 心得: 作者在文中或多或少有些主觀的偏見,但是歐洲騎兵殖民時代也確實是在全球各地蹂躪了 傳統的騎兵強權,這使得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認歐洲騎兵經過淬煉之後在某些方面有其優勢 ,更別提中亞、遠東的各國陸續在西化過程中建立了有著歐洲風格的騎兵,這更使歐洲式 的近代騎兵蔚為風潮。 挑小錯誤: 西歐開始注重火槍騎兵的衝擊效力始自莫里斯親王與亨利四世等人,而最早使用直轄火槍 手的則是曼斯菲爾德,只是古斯塔夫名氣響亮,所以很多貢獻常常被錯誤的歸到他身上。 此外,我不知道作者怎麼翻資料的,但是我找到的Osprey MAA298裡面提到沙俄在七年戰 爭中動用的中亞游牧騎兵時,其敘述指出他們的反曲弓仍得到相當高的評價,與作者的 描述有些許出入。 不過這類小問題雖然多,基本上無損於文章的論點。 小問題: 馬家軍的騎兵算是有西化嗎? 從何而知呢? -- O Lord, Thou knowest how busy I must be this day. If I forget Thee, do not forget me. March on, boys! ~Jacob Astley, 1st Baron Astley of Reading before the Battle of Edgeh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100.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7812076.A.0F0.html
roy0204758: 推 03/31 23:01
Kavis: 看完這篇讓我很好奇三眼銃的作戰方式 03/31 23:23
因為明軍似乎沒有輪簧裝置,操作上沒有西歐同時期的手槍那樣便利。
dasfriedrich: 樓上Kavis大的問題,好像神器譜有提到一些。 03/31 23:48
apple30: 一直很好奇,密集隊形的騎兵衝鋒,如果一隻馬被打死,後面 04/01 00:29
apple30: 的不會跌成一團嗎? 04/01 00:29
jimmy5680: 密集主要指橫排膝並膝,前後列還是會保持安全距離 04/01 00:32
hgt: 三眼銃那個看看就好 相信絕對不是大部隊普遍裝備 04/01 01:11
誰說的,板上就有很多文章引述文獻提及明軍大量使用三眼銃,特別是在北方邊鎮幾乎是 最常見的單兵火器,相信絕對是大部隊普遍裝備。
hgt: 哥薩克騷擾拿破崙那段就是典型游牧騎兵作戰 04/01 01:12
smallplug: 蓷,巴爾札裡面也有提到一些騎兵作戰的技巧 04/01 01:21
hgt: 明朝文獻跟實際有落差 那我問你 跟後金作戰時有多少騎兵配 04/01 01:32
hgt: 三眼銃??? 完全看不到後金方講到三眼銃的威力 04/01 01:33
好一句有落差XDDD 建議先去爬一下文章,板上有解釋過三眼銃的特性以及面對後金時遇到的困難, 另外如果晚明文獻大量提到這武器的裝備情形,那豈能用一句落差來反駁,太可笑。
dasfriedrich: 等等,騎兵配三眼銃?hgt你是不是字打錯了? 04/01 01:34
dasfriedrich: 應該是步兵吧?神器譜的圖也是步兵呀! 04/01 01:35
hgt: 印象是遼東騎兵不愛火器 認為三眼銃最方便 開完銃當棍用 04/01 01:39
hgt: 步兵當然也能用 只是開完銃應該不會拿來揮 應該拿刀或矛 04/01 01:40
hgt: 不然你可以找後金方有描述大量配三眼銃的明軍騎兵的記載給我 04/01 01:46
hgt: 看看阿 真那麼厲害 後金怎不提????? 一點不可笑 呵呵 04/01 01:47
hgt: 這就跟找高裝檢99%合格的文件證明國軍比美軍強一樣可笑 04/01 01:48
等等,你前面推文只說了三眼銃沒有普遍裝備,現在又限定為騎兵了? 另外,你又能舉出什麼後金文獻有詳細描述明軍的裝備了嗎? 還是你只是單純要別人提資料,自己啥都沒研究過?
hgt: 要找就找實戰真的令敵人喪膽的記載才有意義 04/01 01:49
明軍除了大炮之外幾乎沒啥讓後金特別畏懼的裝備,想來他們除了大炮之外啥都沒有, 你是這個意思嗎? 個人不是明史專家,只好隨手借些資料,比如說: http://hss.nthu.edu.tw/~ylh/uploadfiles/paper218_0.pdf 還是你打算說黃一農教授的文章也不可信?
hgt: 不然你找找步兵大量配三眼銃的資料也行 我的印象是騎兵配 04/01 02:00
hgt: 記載不就是這樣? 沒說的本來就很難確定到底有多少 04/01 02:01
如果後金沒說明白,那自然得從明方的文獻去尋找蹤跡不是嗎,而明朝的文獻基本上都是 描述軍中大量裝備的三眼銃、快槍在剿滅後金軍的時候碰上了威力不足的問題,倘若不是 如此那你可得把整個常見的論述都翻案一遍了。 板上搜尋「明末軍隊火器裝備的比例」和「薩爾滸」都有提及許多相關資料,至於說什麼 理論與實際的分別─難道國軍裝備妥善率下降之後就會變成使用非制式的裝備了嗎? 如果 連步槍都裝備不了難道會多出重裝備?
hgt: 我認為你的理解有誤 所謂火器大多為三眼銃 是指占銃類比例 04/01 02:07
hgt: 而不是人手一支的意思 至少萬麗朝鮮之役來看 日軍的火槍比 04/01 02:08
hgt: 比明軍多 但日軍鐵砲也不可能超過軍兵數的一半(我記得更少) 04/01 02:10
hgt: 至少從黃一農下面描寫鄭成功軍隊的火銃 也就千來門就很多了 04/01 02:11
ssarc: 寬以律己 嚴以待人 04/01 02:12
hgt: 黃一農寫得很清楚喔 誰死要面子?? 呵呵 04/01 02:13
是你根本沒搞清楚,晚明邊鎮以車營為主的步兵本來就幾乎清一色都使用銃炮迎敵,如果 銃類中又以快槍、三眼銃為大宗,那不就代表步兵多用此物? 至於所謂千門那是指炮不是 單兵銃類,黃教授的文章幾乎都在談炮類,關於槍銃類僅有略為提及,但那幾句話便有著 三眼銃等詞彙,明軍廣泛裝備三眼銃的情況顯然不假。 如果你還要繼續堅持那我也沒辦法,反正和你意見不同的文獻就一句不可信就好了(茶
hgt: 你不要胡扯 文章是你提出的 你卻不看仔細? 難道要我引出來? 04/01 02:21
hgt: 第796頁下面寫的是甚麼? 是砲類嗎? 04/01 02:22
你指的是鄭芝龍說的那段話? 那段明明說的是他計畫造的水(舟居)船數十隻的裝備, 什麼時候變成鄭家只有千門銃了XDDDDDD ※ 編輯: jimmy5680 (61.230.100.186), 04/01/2015 02:29:57
Hartmann: 推 04/01 13:02
su281: 請教在正規騎兵作戰,何時是最佳的佇列衝鋒的發起時機? 04/01 16:51
板上有譯文「波蘭翼騎兵(hussar)如何作戰」可以參考,節錄一段: 「在典型的狀況下翼騎兵從375公尺處開始衝鋒。頭75公尺是用走的(walk, stepie),接著 的150公尺小跑步(trot, klusem),然後是慢跑(canter, cwale),然後爆發著進入疾馳 (gallop)。最後30公尺則是慢跑,完成整個衝鋒的過程。」 ※ 編輯: jimmy5680 (36.230.244.176), 04/01/2015 16:57:22
su281: 另外英國騎兵戰就不能不提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自殺衝鋒..... 04/01 16:52
dasfriedrich: 也可以查閱漫畫巴爾札的軍靴附錄喔! 04/01 17:04
roy0204758: 歐洲軍事史的好處在於他們一直很重視實用科技的發展 04/01 18:48
roy0204758: 所以相關資料和紀錄留下很多 近代英/法/奧的訓練操點 04/01 18:49
roy0204758: 都很容易查到 04/01 18:49
kerry0496x: 這篇解答了所謂"騎兵衝鋒"的正確由來 另外 每次看到 04/02 05:35
kerry0496x: hat又再扯三眼銃就很煩.... 04/02 05:35
hgt: 誰跟你很煩,錯誤的史實理解就要更正 04/02 10:31
Swallow43: hgt自己搞錯東西,到處亂扯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大家 04/02 13:54
Swallow43: 知道就好 04/02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