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 引述《jason222333 (發呆)》之銘言: : : 不過抗日戰爭一開始的 : : 淞滬會戰與南京大屠殺也很慘 : : 這兩個事件損失一堆德械師, : : 除了首都淪陷外 : : 也讓國軍擊退日軍,如此渺茫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 其實老蔣很務實,他很清楚當時的國軍不可能憑己力擊退日軍,之所以投入 : 這批菁英部隊,目的除給各地軍頭作為表率外,最主要就是希望能引起國際 : 注意,希望能運用國際壓力逼使日本收手,爭取更多準備的時間。 : 某種程度上,老蔣幾乎成功了,九國公約會議召開,也對日本做出了譴責; : 而老蔣這時和蘇聯關係的改善更是日本感到緊張,如果那時列強中有人主張 : 強力制裁的話,也許戰爭真會停止... : 但很遺憾,各國各自囿於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各有顧忌,也沒有人能預見到 : 這樣放縱下去只會再來一次大戰,所以老蔣最後功敗垂成。 老蔣當然不是不務實,他當然最希望的目標是國際出面干預, 迫使日方停戰,這樣國府的建軍計畫才能有更好的準備 選擇在上海開幹,當然「引起國際視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而接下來三個月的激戰,以及國軍表現的奮戰精神 的確也達到「引發國際同情」效果 一直打到最後撐不下去必須撤退,還要叫謝晉元率領孤軍 在所有老外面前表演現代阿拉摩,目的當然也是為了外交 (按李君山的說法,為了「政略」) 不過如果要批評的話,我們還是可以說, 老蔣一開始可能是為了「打贏一仗來當談判本」 (日本方面當然也有類似想法) 問題是上海很快就打成凡爾登,大家都只能不斷往裏面砸部隊 不只是戰場戰略上的問題,也包括民心士氣的問題 (尤其對已經忍了一百年鳥氣的四萬萬中國人來說) 對中國來說,當然「爭取國際干預」的目標與企圖始終存在 但是很明顯,打到後來自己的賭本已經開始不足 短期來說,由於大量抽調部隊進入上海市區進行慘烈消耗戰 導致金山衛等側翼空虛,一下子就被日方席捲 另外由於到最後打到「不得不撤」才後退 所以造成撤退過程中的大混亂,苦心經營的國防線要塞地帶根本沒有發揮滯敵效果 一直到南京保衛戰的慘敗,德系中央軍菁華毀於一旦 甚至在政治上,由於中央軍的受損過重,也導致了蔣對各地軍頭的控制力減弱 (淞滬會戰剛開打,的確各地都頗有全力以赴的味道,不過戰爭一延長 軍頭們頭腦稍稍冷卻,就會為自己打算了) 所以小弟認為,應該說國府決定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 當然是有其務實的目的 問題是到最後看來,似乎過度地把本錢押在「國際干預」這一門上 導致這一門槓龜時的血本無歸 因此可以說,操作面上看,到了最後,實在不夠務實 原因當然包括了對雙方實力強弱的判斷失準、對國際干預的判斷失準 這些東西當然可以怪責老蔣misjudge (後見之明來看,的確也是誤判) 但話說回來,把任何人放到此時此地,是否就一定會比較好? present-minded一直是歷史研究最需要避免的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97.90
bazooka:你可以去看看一寸河山一寸血 有一對第二戰場的用意有介紹 05/01 00:54
CLIPPER:您是說那種「蔣緯國系」的「縱貫變橫貫」理論? 05/01 01:00
LUDWIN:一二八事變的處理也是讓蔣想這麼做的原因吧 05/01 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