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我想說的是,你如此精挑細選的兩個見證人,證詞還是有這麼多邏輯漏洞。 不解釋清楚的話,只能讓人覺得你已經預設立場了,那麼討論也就沒有意義了。 ※ 引述《Yoshikia (神經科學)》之銘言: : 其實我的知識遠不如C老師,看他的M文一大堆就知道了,而且我的脾氣不好恐怕已經 : 是公認的事實,在辜狗上都可以找到我跟人家爭直的證據。我承認我EQ不好。 :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到底是在跟C老師爭執什麼?很多是研究法的問題、以及推衍假設 : 的問題。我並不是質疑對岸學生的學歷,都可以到一流大學做交換學生了怎麼質疑? : 但是踩到地雷就是中國近代史,這我看吵了十幾年都還吵不完。 : 有人懂質性研究的群體中心-自傳俗民誌,這很好,我是採用資料中心的扎根理論, : 也就是深度訪談後進行資料比對,會用這種方法其實是樣本嚴重流失的狀況下、不適合 : 使用量化研究的情形。C老師提出的量化研究固然很好,但是在樣本嚴重流失以及不 : 堪回憶(也就是已經出現精神紊亂甚至無法自理的老榮民),就不能用量化研究。為什 : 麼呢?因為量化最主要是要建立常模、並且標準化以及要經過假設考驗方能成為可公 : 信的資料。當然量化還會涉及信度和效度。 : 質性研究也是近十幾年來才引進台灣,而且比量化更難做,因為你要長期去觀察一個 : 個案、去做深度訪談,然後做三角檢核以確定信校度,還要保持環境的和諧,這是一件 : 很累人的工作,所以我才說我一個人是不可能做出這麼偉大的東西。比如大甲伯伯被我 : 問到煩了他不想說了,我就只好就此打住,畢竟要一個高齡老人家接受長期訪談人家體力 : 還不足夠呢! : 當然質性研究最好樣本要多以確定描述效度是足夠的,但假設現在所有當時做戰的人全 : 死光了剩下大甲伯伯一個人(就像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我就只好採用扎根理論,深度訪 : 談完之後跟胡璉的當時談話做比較,首先符不符合一致姓?當時胡璉參加古寧頭戰役並 : 且壓解共軍戰俘到桃園觀音山(並且虐囚),這是符合的;那麼胡璉之前有整編擴編軍團 : ,而老伯伯自稱擅自後撤那一團後來併入其它團,而後打輸了、再退到古寧頭來,這看 : 起來應屬可信;胡璉稱有看到人肉盾牌、而老伯伯也稱有,故我也認為可信,但是在哪 : 裡打?老伯伯說併入軍團後在長江以南打,胡璉並沒有參加渡江之役,故這裡就有問題 : 。但整體上來說大致上符合,這是我訪談後比對資料的方法。 : 但是詳細細節、內容推衍,就要看老伯伯回憶出多少,你可以提出一大堆假設、採用 : 建構取向,研究者要透過老伯伯的感官去重構現場。這時候研究者就要嘗試陪同老伯伯 : 以想像方式回到當時的場景(1946-1949),並且檢視解釋效度。 : : 事情的真假暫且不論,難道沒人覺得原PO的兩位證人的證言,在邏輯上有些詭異么? : : 第一個場景,老人和小孩為啥要扔手榴彈?未經訓練的老幼婦孺,能扔多遠? : : 如果已經能扔到陣地上,雙方距離是多少?在這個距離上, : : 裏面混著帶有自動武器的共軍,後面跟著督戰隊,這時候還有時間討論打不打? : 像這種問題我會假設如下︰ : 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所有的人肉盾牌都會攜帶手榴彈,有很多人甚至手無寸鐵就 : 慢慢壓過來,而且是非常密集地集合在一起。手榴彈其實不一定要擲出去,只要 : 造成國軍開槍消耗子彈就好。 : 另外,等到死了第一批人後督戰隊再一擁而上,死了就是死了;因為是一大群人被 : 擠在一個小空間,故督戰隊的人不需要多,只要確保這群人以極小空間繼續往前進 : 達到消耗國軍子彈的效果就夠了。第一批人跟督戰隊死了再進行第二批、第三批直到 : 子彈消耗殆盡,後面正規軍才出現。像這樣依此類推。 : 但老實說這樣的推測毫無意義。 為什麼無意義呢?不合理的推測難道不能推導出證詞不可靠嗎? 我對戰術不熟悉,但是從感覺上還是覺得這種戰術不合理。 共軍也許是瘋子,但絕不是傻子。不合理的戰術不可能一再應用。 你描述的場景,一個師的正面,要用這種密集的人盾,需要多少人? 師級的部隊,沒有炮,沒有手榴彈,只有機槍? 如果用炮轟的話,這種密集人盾,有什麼意義? 古代過往的人盾戰例,基本都是主力跟在後面直接衝擊防線, 有哪個是以消耗守軍弓箭為目的的? 這方面還得請熟悉的大大再分析一下。 : : 另外,我很好奇的是,老幼婦孺被押上戰場,在後方當人質的是什麼人呢? : : 青壯小伙子?正常不是應該反過來嗎? : 不一定是青壯小夥子,可能是老伴、或是兄弟姊妹等。而且青壯小夥子也可以混入 : 老弱婦孺裡面。 : 但是這樣的推理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通篇都是可能,確實沒啥大意義,這不是做學問的方法。 我質疑的是,以父母妻兒的安危脅迫青壯年去拼命是邏輯上比較合理的。 把老弱婦孺拉出去拼命,留下青壯年,不跟你拼命才怪呢。 如果不留下青壯年的話,那麼誰是在受脅迫? 如果裏面很多青壯年的話,又怎麼解釋陣地上看到的基本都是老幼婦孺? 結果你只給了一堆可能。 : : 第二個場景,按原PO所述,發生的地點是山東農村,不是濟南,也不是上海。 : : 對象是基本上大字不識,在兵荒馬亂年代,溫飽都不能保證的村民,不是留洋的學生。 : : 跟他們談民主,不是對牛彈琴嗎?莫非當時中國的民主教育,已經如此深入人心了? : : 難道就沒有人問一句:長官,民主是啥,能吃嗎? : 第二個對象是抗戰時期邊逃邊念書的人,因而抗戰完後也在重慶念完高中了,而隨國府 : 遷台後國府幫他安排到國防醫學大學就讀醫學系,這跟民不民主無關,而是他看到 : 共軍綁架村民的過程決定逃難。 他是受過教育的人,但是他看到的場景裏面的人物可不是。 你只要查查當時中國農村的文盲比例和生活水平,再查查共軍常用的宣傳口號。 就能知道共軍嘴里滿口民主是決不可能的。因為農民聽不懂。 要說打贏了分田地還可信些。 基本上這段證詞,臆造的成分居多。 而且你明顯是用這一條做論據,來論證前面人盾的可信性。 基本的邏輯路線是:用民主脅迫村民 -》村民不得不當肉盾 -》因為是村民不是民兵,所以前進緩慢 —》國軍兄弟才有時間決定打不打。 如果第一環就不可靠,後面的都有站不住腳的危險。 : 總歸還是一句,樣本要多、樣本要夠精準,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要做真的很難。 就目前的情況看,樣本既不夠多,也不夠精準,怎麼能得出結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205.0.77
Yoshikia:我不知道怎麼回應你一些問題耶 比如說共軍是先抓了人然後 04/10 00:44
Yoshikia:槍斃 再來就是裹脅百姓並且抓走 不是只有一句民主大家就 04/10 00:46
Yoshikia:乖乖跟著走了 其餘的 我想討論串至止 畢竟樣本不夠 04/10 00:47
Yoshikia:而且是一個團的正面 再來當時可能受到地形影響沒有拉砲 04/10 00:50
Yoshikia:上去等等 而壯丁可能被強制納入正規軍裡(這是猜測) 04/10 00:51
Yoshikia:然後 你有看出我得出結論了嗎?0.0 04/10 00:53
isamu:太多的猜測了,建議你還是再去求證一下當事人吧。 04/10 01:04
isamu:另外,若沒有結論的話,去弄維基不是會誤導別人么? 04/10 01:07
Yoshikia:維基是貼上既有的資料 不是那兩個老人家的證詞= = 04/10 01:09
Yoshikia:當然是太多猜測 我問他們肯講就不錯了 你要他講到很細 04/10 01:10
Yoshikia:人家可是會對你白眼呢 有時候還要看他心情好不好才能問 04/10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