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RDJACK (文亞南)》之銘言: : 我手邊有一本大川一司所做的 日本"的"經濟成長 : 是日文的, 不過後面的經濟圖表還大致上看的懂 : 日本的進出口 : 在1936年 是 出口4048 進口4008 (單位百萬日丹) : 到了開戰後才慢慢開始惡化(金額已依物價平減) : 出 進 : 39 3975 4584 正好在查日軍編裝翻日軍對華作戰記要第三本時, 看到很有趣的地方: 1939年底, 日本向中國佔領區輸出 13 億 7 千萬日圓, 自中國佔領區 輸入4億日圓, 自此對華貿易就以 3:1 的逆差一路到戰敗. 更惡劣的是, 因為中國本土的日圓跟著法幣一起貶值, 但日本本土的日圓卻必需與中 國本土的日圓等值, 於是日本被中國佔領地的輸出性通膨所害, 只好管制 物價, 這一管制更使日本對其他國家的外銷萎縮, 全部賣向中國, 然後 賣到中國佔領區後, 中國再拿已經貶值的法幣把這些貨物買進重慶國統區 --日本商社還全都是收法幣! 然後日本本土那一年發生糧荒, 連東京的各警察署管區內的儲糧都不足需求 的一半, 以致於阿部內閣倒閣. 但為何糧慌? 因為朝鮮食米產量大減, 為 何朝鮮食米產量大減, 天候異常嗎? 錯了, 因為77後日本需要鐵, 朝鮮 半島的礦坑嚴重缺工, 於是農民紛轉業去當礦工, 結果就沒有足夠的人生 產米了. 最後還逼得日本政府特撥兩億日圓專案進口外國米, 佔該年總進 口量的10%, 以至於對其他急需進口的項目產生排擠, "對整個輸入計畫產生 莫大的不良後果" (書中原文照錄) 結果 1939年9月贛湘會戰時, 33師團參謀進入國軍控制區時驚訝地說: 我方都是物資缺乏人民流離的荒地, 而敵方卻是物資豐富人民和樂的和平鄉 --所以1940年日本海軍得到結論: 大陸建設即是最大的援華行為 : 雖然常常有入超出現, 但是國內都可以用其他方式獲得所需的外匯(產黃金之類的) 請回頭看看本板 2230 2270 的討論 (2270 借貼的 lordowen 所用的書就是我手上這本, 終於還了) 日本從來就不是用黃金換外匯回來的 更諷刺的是, 日本要換外匯, 是去華中華南獲取法幣後, 再用法幣去換成外匯的, 日圓本身換不到呀 : 多到足以支付他對外採購所要的資金 1938 年底日銀就沒錢了, 真夠多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4.35
tomasvon:紀要把日軍在華發行的無序列號不兌換軍票唬爛成日元,嘖嘖 09/13 20:57
ZMittermeyer:所以說到底為什麼要發起這種自己可憐別人也可憐的戰 09/13 20:59
ZMittermeyer:爭 = = 真的國家不該給無腦軍人管 09/13 20:59
Tbilisi:問題是那些軍票還是跟本土等值, 所以後來日本學乖了, 不再 09/13 21:03
Tbilisi:幹軍票跟本土日銀朝銀臺銀券等值的笨事 09/13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