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KN (NKN)》之銘言: : ※ 引述《MRZ (臺大歷史系教授......Orz)》之銘言: : : 且並不是只有德式教範要求基層軍士官主動,各國教範都一樣,只不過按照黃仁 : ^^^^^^^^^^^^^^ : 大哥 這點恕難同意 國軍有份教材就專門比較國共教範的不同 : 解放軍的教範對下達命令的步驟跟細節就遠比國軍多得多 : 國軍的教範則跟我另外看過的西德軍89年教範大致相同 : 在麥田那本 戰鬥力 裡頭也比較過這種教範差異的影響 差異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尤其是如果你看過1945年以前的中國軍隊教範,老實說 那還不能算是"德式教範"咧,根本只是大雜燴而已.如果說難聽一點的話,就算把 它拿來跟Maurice of Nassau的教範作對比,好像也沒差多少:P : 開戰時間越往後當然準備越充分 但至少應該同意 很多東西不是兩三年就能強化 : 完畢的 : 同意 但跟上面的意見一樣 兩三年能增加的東西 : 那也很有限 : 工廠越多要維持工廠運作的種種資源也得多 就算再怎麼"有限",起碼爭取到了"兩三年"的準備時間. 問題是當時就把這預期可以有的兩三年給浪費掉了,變成了"0",那請問這不是太提 前抗戰了嗎?:P : 退一萬步講 高階領導不是蠢蛋好了 但史實的狀況是 : 中國軍在抗戰中基本上還是各人為各人地盤著想 : 游擊隊因為沒有像蘇聯一樣統一領導 : 互相殺來殺去也不會少 : 更別說還有很多人被日軍買收 特別是在華北 岡村的反游擊還挺成功的 正常,你要一個工業化初期的國家如何養一支人數在三到四百萬正規軍,與數千萬 民兵的武裝部隊? 而為什麼會需要這麼多人來打仗呢?因為準備時間不充分,武裝不足,所以對付不了 人數不足百萬的外患,只好用大量廉價的人血來填補鋼鐵的空隙.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對日抗戰是"高耗能低報酬"的經濟生產方式之下打出來的 戰爭.假設時間上能夠爭取到晚一點的話,耗能程度減低,報酬不太求會升高,情形 自然對中國整體比較有利. 當然,事後來看,當時能不能讓抗戰延後發生?這可就屬於DH版的討論範圍了. : 同樣的問題: 同意拿到了狀況能改善: 改善多少?: 沒人知道 改善多少沒人知道?老兄啊,老曼已經講了N次了,他都懶得講了:P 這樣說好了,如果工程應用數學考試的時候,老師允許你用算盤或電子計算機來 作為輔助計算工具的話,或老師只允許你用紙筆計算,或老師只允許你用心算, 由這三項來做對比的話,請問你哪樣會比較有考高分的信心? 當然,如果你硬要堅持你的心算無敵,那麼我只能說我沒辦法在討論歷史的時候 去回答這種宗教哲學問題. -- http://gps.wolflord.com/ 歡迎大家參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