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ZMittermeyer (奧林帕斯)》之銘言: : ※ 引述《ttakrommel (......)》之銘言: : 前面版友說:日本根本沒有任意登陸的能量,但是問題在於這是一個後見之明的理解 : 。在當時戰場之霧中,中國的領導人沒有知識也沒有資訊做出這種判斷,不可能如此 : 篤定「敵後登陸不足為懼」,事實上,前面版友的文章中也有列出蔣介石的反登陸預 : 測,中國軍高層是把日軍建立在「很可能隨時從戰線後登陸」的假設中的。 : 在這種情形下,國軍冒進東北本身充滿了非常高的風險,如果國軍深入後,日本軍在 : 渤海沿岸登陸往山海關方向挺進並切斷之,那很可能會讓塔山阻擊戰提早8年爆發。 ~~~~~~~~~~~~~~~~~~~~~~~~~~~~~~~~~~~~ : 史實中杭州灣登陸,國軍還有方向可逃,山海關一帶如果被切斷則孤立在東北的國軍 : 則是完全無路可退。東北會上演巨大華麗且日本人一向求之不得的包圍殲滅戰,遼瀋 : 會戰王牌主力全滅的悲劇提早上演.... : 更何況攻勢、佔領作戰比守勢、拖延作戰的難度高上許多。 解決方案:因為日軍只有使用軍級單位進行分梯隊登陸之能力,故使我軍 任一師級單位的戰力勝過同等單位的日軍,若敵登陸則於內陸 斬碎之,是的,日本人就能得到他們所希望的華麗包圍殲滅了--- 他們被殲滅也是種殲滅 因此重點還是回到國府軍的戰力而非地理上 : 二、補給線的無法負荷 : 中國無法從海上運補,陸運怎麼可能有辦法負荷從長江精華區→關外→東北,甚至還 : 到朝鮮,而且是攻勢機動戰、又是德裝師所需的能量?國民黨並沒有1949年共產 : 黨的動員民工能力。就算是動員能力是中國史上最高峰的共產黨,在韓戰中也不斷面 : 臨後勤補給短缺的慘痛問題,國軍在1939-1941有可能做的更好嗎?很有疑問 陸運為什麼不行?! 國府可沒有一堆吃油的東西,也沒它們所投擲的火力,連師砲兵的火力都小一號 : 美國是工業管理的超級大國,軍事裝備常以可靠性為最優先考慮,因此美裝非常適合 : 中國與蘇聯這種大國,事實上中國與蘇聯也用得相當如魚得水。但德裝一向以精密複 : 雜與妥善率欠佳聞名,德裝是否真的適合大量裝備中國軍?就算大量裝備後,以中國 : 的工業能力....在中國的德裝師究竟能發揮多少戰力? : 有版友說德裝的程度不需要戰車與高機械化,只要配備步兵輕裝和德國150榴砲就可以 : 讓日本好看....但就算只是這種程度的德裝化,美國榴砲的零件手指加腳指就數得完 : ,德國榴砲的零件卻要上百個....中國真的可以負荷嗎?備用零件打完了怎麼辦?(汗) 你零件可以提早庫存---中日終需一戰不是? 兵爛?多打多操,他們就會了,又不是要他們去開戰鬥機 : 五、結論 : 結論就是,說了那麼多,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唉。 : 許多版友在日本軍於芷江會戰差勁的表現推論如果有足夠裝備,國軍就可以淹過東北 : ,打到朝鮮....實在是過論呀。芷江會戰時國軍人數比日軍多,擁有部分美裝,美援 ~~~~~~~~~~~~~~~~~~~~~~~~~~~~~~~~~~~~~~~~~~~~~~~~~~~~~~~ : 物資開始湧進,又是守勢作戰;而日本軍的失敗是由於戰力嚴重估計錯誤,以及長期 ~~~~~~~~~~~~~~~~~~~~~~~~~~~~~~~~~~~~~~~~~~~~~~~~~~~~~~~~~~~~~ : 戰後日本軍實力嚴重空洞化,用劣勢戰力撞進國軍的嚴密防線自取失敗。在這一場戰 ~~~~~~~~~~~~~~~~~~~~~~~~~~~~~~~~~~~~~~~~~~~~~~~~~~~~~~~~~~~~~~~~ : 爭末期的會戰,是沒有辦法將整個總體戰的局勢相提並論的呀。 : 說來說去真的是抗戰艱辛,沒那麼簡單的啊... 芷江會戰國軍人數多?嗯,從淞滬到芷江那場國府軍不是人多? 守勢作戰?嗯,從淞滬(前10天除外)到芷江,國府有哪幾仗不是"取守勢"? 日軍戰力估計錯誤?他們一直都這樣估計戰力,而為什麼以前是對的--- 雖說多數會戰他們都打不敗國府,但日軍也沒傷筋動骨過幾次---1945 變錯了? 日軍實力空洞化?116師團是久經陣戰的老師團,可沒全師團死光過 在所有條件幾乎都不變,只略為提升了國府軍的火力(連彈藥消耗都還保持 國府軍一貫的小家子氣),就打出史無前例1.4:1的傷亡交換比,已經說明了一切 故,你所謂"過論"的結論才是真正的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05.127 ※ 編輯: STUKA119 來自: 122.126.105.127 (09/11 19:12)
nawussica:師炮兵有75野炮 國府軍就在偷笑了(  ̄ c ̄)y▂ξ 09/11 19:37
TrulyPanda:樓上是熱愛18X的那烏西卡XD 09/11 19:52
dashanew:運輸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 09/12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