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Warfare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LORDJACK (文亞南)》之銘言: : ※ 引述《tomasvon (lvye)》之銘言: : : 生絲是30%﹐第二位的棉織品和第三位的陶瓷沒 : : 有具體數字。 : : “生絲換軍艦”﹐《女工哀史》和《野麥嶺》 : : 可不是說假的﹐絲、棉工業的主要勞動力是女工﹐ : : 1930年日本168萬工人裡68是女工﹐其中18萬人15 : : 歲以下。日本日本就是靠瘋狂剝削自己國內的工 : : 農階級(還有海外的賣春婦)﹐通過壓低人力成本﹐ : : 在絲、布這些勞動密集型產品上達成低價格﹐出 : : 口換外匯買機床和原料造軍艦~~ : 我手邊有一本大川一司所做的 日本"的"經濟成長 : 是日文的, 不過後面的經濟圖表還大致上看的懂 : 日本的進出口 : 在1936年 是 出口4048 進口4008 (單位百萬日丹) : 到了開戰後才慢慢開始惡化(金額已依物價平減) : 出 進 : 31 2007 3317 : 32 1974 3214 : 33 2612 3159 : 34 3377 3608 : 35 3964 3728 : 36 4048 4008 : 37 4851 4713 : 38 4442 4747 : 39 3975 4584 : 40 3827 4821 : 41 4149 4906 : 42 2926 3738 : 43 2608 3230 : 44 1928 2200 : 也就是日本在1936年的時候, 在進口大量的鐵等原物料的同時 : (包括中國軍隊很少用的油) : 也輸出了等價的很多網友口中的爛貨到別國賺取外匯 : 1936年時輸出明細如下(金額為當年幣值) : 單位百萬丹 : 食料 原材料 礦物燃料 化學品 半完成材料 投資財 消費財 : 203 572 16 37 1177 123 504 : 整體來看, 日本在1905年以後 : 雖然常常有入超出現, 但是國內都可以用其他方式獲得所需的外匯(產黃金之類的) : 1934年以後, 出口大量增加, 國際收支帳基本上是平衡的 : 日本製的東西, 你要說他爛我也無所謂 : 很多國家搶著買爛貨 : 多到足以支付他對外採購所要的資金 : 相反的中國自1928到1936年間, 每年都是入超的 : 中國對外需求金額也許不多, 但是中國生產的東西 : 總值比他的進口量還少(而且有百分之五十是基本礦石) : 更不要說找遍了圖書館找不到中國1936 37年後的資料 : 基本上政府與經濟都崩盤了, 可能根本沒人在統計 : 要說開戰前中國比日本經濟強 : 買的東西會八死日本 : 這我實在難以相信 : 中日開戰後, 日本的國際收支確實惡化 : 如MRZ兄所說, 在1941年惡化到極致 : 但要說那時中國就比日本的經濟好... : 這實在令人難以相信啊.. : 中國那時已經是卡債族了 : 何況戰前中國的國際收支就沒出超過.. : 難道戰後反而會變出超? : 連編統計數據的人都沒有, 這要怎麼讓人相信 : 難道戰後的礦石收入會比戰前還大???... : (何況港口全部淪陷, 沒有國際收支也是可想而知) 我並不是來參戰的,只是看過相關的經濟史論文, 所以想說提供點素材,至少它有些統計數字, 大家戰起來也比較有根據: "Did Japan Ever Suffer from a 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Before World War II?" by Yasukichi Yasuba,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Vol. 56, No. 3. (Sep., 1996), pp. 543-560. 如果想多知道點日本戰前的經濟狀況,上次看到兩篇working paper: "Real GDP in Pre-War East Asia: A 1934-36 Benchmark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Comparison with the U.S." by Kyoji Fukao, Debin Ma and Tangjun Yuan, Hi-Stat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d05-132,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Jan. 2006. 這篇拿了戰前日、中、台、韓的GDP跟美國比較。 (老美不愧是大魔王)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Prewar Lower Yangzi Region of China: a Quantitative and I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by Debin Ma, CSES Working Paper Series, Jan. 2004 這篇拿了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揚子江下游)來跟日本比較。 還有就是戰前中國的國際收支極為不平衡, 這從海關數據就可以看出來了。 (海關的統計數據可算是中國各項統計數據最完整的) 就因為極為不平衡(這世上也只有一個美國,而中國並不是美國), 使得很多人懷疑過這數字的正確性,討論過這問題的人很多, 還有人寫過像"The Puzzle of Chinese Trade Statistics"這樣的文章。 (BTW,這篇文章有提到中國在36-39、40年間的貿易數據) 基本上,日本戰前的出口是一直在成長的,所以應該稱不上是做出來的東西沒人要, 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也算是在走上坡。 的確,日本是遠不如美、英等強國,工業化程度也不及。 不過應該也沒弱到中國隨便就可以巴掉的程度… 當然經濟力不一定等於戰力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0.32
kword:現在才看到版主公告…有違版規版主就直接砍了這篇吧。 09/13 21:16